松山療養所,亦稱為松山養生園,為臺灣日治時期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結核病療養所,其原本為1914年設立的錫口養生院,是台灣第一個專門治療結核病的醫療院所。松山療養所在戰後持續相同的功能,為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的前身之一。其館舍在醫院遷出後,曾作為榮民的住所。現在僅存的松山療養所職員宿舍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皆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
位置臺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4號
座標25°02′54″N 121°35′37″E / 25.048425°N 121.593528°E / 25.048425; 121.593528
建成時間1935年
官方名稱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評定時間2006年12月07日
詳細登錄資料
松山療養所宿舍
位置臺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85號
建成時間1940年
官方名稱松山療養所宿舍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評定時間2018年2月21日
詳細登錄資料
松山療養所病棟
松山療養所患者用玄關

介紹

編輯

日治時期

編輯

錫口養生院

1914年,日本內地發佈《結核預防法》,台灣基於此也設立相關機構[1]。1914年11月,錫口養生院竣工,位在當時台北市區郊外的內湖莊東新庄子,隸屬於台北廳,最初只設有28個病床,為台灣最早的結核病患收容機構。1915年,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病院(現台北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也開始設置結核病房[2]

松山療養所

1925年,錫口養生院改稱為松山療養所,並改隸於臺灣總督府,由中央直接管理。1930年,新增一病棟,總病床增至52床,並新設X光攝影設備和上水道自來水設施[3]。1934年,「台灣結核預防協會」設立。1937年3月,日本內地的《結核預防法》沿用至台灣[2],於台北、台中、台南開始計劃興建州立結核病療養所。

後來為了擴充計有醫療環境,在原本的舊館北側興建新館,由總督府營繕課設計,1937年12月開始整地工程,1938年4月動工、1940年9月完工,包含了本館、診療室、第一病棟(80病床)、第二病棟(20病床)、炊事場、所長官舍(高四種)、職員官舍(丁種)、護士宿舍,總病床增至152床[4]

戰後

編輯

1945年11月,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為省立松山療養院。1950年5月,改稱為台北結核病防治院,此處作為結核病患者療養病房,並在台北市青島東路另設置門診部門。此時,台灣在台北、台中、嘉義、台南各有四處結核病防治院。1967年,四處結核病防治院整合為台灣省防癆局,本局位於台北。1989年,改為台灣省慢性病防治局。1998年,台北的院區遷至深坑。[5]

2019年1月,松山療養所僅存的館舍建築拆除。

曾住院者

編輯

其他結核療養所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祝平一. 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2. ^ 2.0 2.1 張淑卿. 日治時期臺灣的結核病防治政策與議論. 臺灣史研究.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8). 
  3. ^ 療養所の話. 臺灣時報發行所. 1941-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4. ^ 松山療養新營工事概要.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194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1). 
  5. ^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本院沿革.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6. ^ 結核療養所設置延期方ニ關スル件(新竹州).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4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7. ^ 臺中州肺結核療養所及官舍其他新築工事設計圖. 194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8. ^ 白冷圳文化景觀資源調查 (PDF).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09). 
  9. ^ 高雄州結核療養所新營費國庫補助ノ件. 1943-11.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