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格尼尼
楚格尼尼(Truganini,約1812年—1876年5月8日)是目前被世界普遍認定最後一位離世的純種塔斯馬尼亞原住民。
楚格尼尼 Truganini | |
---|---|
出生 | 約1812年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省布魯尼島 |
逝世 | 1876年5月8日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省霍巴特 |
別名 | Truganini Trucanini Trucaninny Lallah Rookh |
知名於 | 最後一位離世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 |
親屬 | 與Ouray Ouray有親密血緣關係,但不一定是他女兒。[1] |
早年歲月
編輯楚格尼尼約於1812年,[2]出生於塔斯馬尼亞島南部的布魯尼島[1],她的父親名叫曼加納(Mangana),是布魯尼島的酋長。
楚格尼尼的名字取自藍灰濱藜這種植物。[3]在楚格尼尼還未滿18歲的時候,她的母親被捕鯨人殺害。後來楚格尼尼遭到木材商綁架,而她的第一任未婚夫Paraweena在拯救她時喪生。1828年,她的兩個妹妹Lowhenunhue和Maggerleede被綁架到坎加魯島,被販為奴。1829年,她與布魯尼島的伍瑞迪(Woorrady)結婚。[4]
1824年,喬治‧亞瑟中將治理塔斯馬尼亞島。喬治‧亞瑟推出兩項政策來解決新移民及原住民之間日益升溫的衝突。首先,他獎勵人們擒捕原住民,而同時對原住民採取懷柔政策,以拉攏原住民。這些政策由布魯尼島先開始實施,也使布魯尼島的衝突比率比起塔斯馬尼亞島的任何地區都較低。
1830年到1835年,楚格尼尼也和伍瑞迪擔任原住民保護官喬治‧奧古斯都‧羅賓遜和他的兒子的導遊及語言教師,羅賓遜將他們與楚格尼尼夫妻的相處過程記錄下來,是目前對於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最完善的一份人類學紀錄。[5][6]
1830年,羅賓遜將楚格尼尼和伍瑞迪等約100人的最後一批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移至弗林德斯島,希望可以保護他們。然而,這項措施卻造成許多原住民死於傳染病及其他病症。對此,楚格尼尼表示,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可能在新居住地規劃完成之前絕嗣。[2]
1839年2月,楚格尼尼和伍瑞迪,以及其他14名原住民陪伴羅賓遜到菲利普港灣。楚格尼尼和四名原住民加入了波特蘭灣附近的一場捕鯨人的聚會,然而在1841年,這五名原住民被控殺害兩名捕鯨人。1842年1月,其中兩名原住民在墨爾本被判處絞刑。1856年,楚格尼尼、伍瑞迪和另外兩位女人,芬妮(Fanny)和瑪蒂達(Matilda)回到弗林德斯島,伍瑞迪卻死於歸途。之後這些少數倖存的原住民移民到霍巴特南部的牡蠣海灣(Oyster cove)。[7][8]
晚年及身後
編輯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楚格尼尼之後嫁給來自布魯尼島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比利王」(King Billy)威廉‧連恩。威廉死於1871年3月,是最後一位離世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男性。1873年,楚格尼尼搬到霍巴特,當時她已是最後一位倖存的純種塔斯馬尼亞原住民。1876年,楚格尼尼過世,遺囑中希望能將自己身體燒成灰,並撒在德‧恩特列卡斯托海峽中。然而,她被葬在喀斯喀德一家廢棄的女犯工廠。1878年12月,她的屍骸被皇家塔斯馬尼亞學會掘出,並在塔斯馬尼亞博物和藝術館公開展示。[9]1976年4月,接近她死後一世紀,楚格尼尼的遺骸終於如她遺囑所願,火化並灑至大海。[10]
楚格尼尼也被普遍認為是最後一位說塔斯馬尼亞語的純種塔斯馬尼亞人。[11] 但在《塔斯馬尼亞歷史的同伴們》(The Companion to Tasmanian History)一書中提到,在1870末年,南澳大利亞的坎加魯島還留存了三位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女性:薩爾(Sal)、蘇克(Suke)和貝蒂(Betty)。而在弗林德斯島和弗諾群島上還留存了一些原住民。芬妮‧寇克瑞恩‧史密斯(1834-1905)在1889年被官方正式認定為最後一位存活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史密斯錄下了塔斯馬尼亞語歌曲,並成為唯一留存的塔斯馬尼亞語的有聲史料。[12] 1997年,英國艾克希特的皇家亞伯特紀念博物館將楚格尼尼的項鍊和手鐲還給塔斯馬尼亞。2002年,英格蘭皇家外科醫學院將她的部分表皮和頭髮歸還到塔斯馬尼亞。[13]
其他譯名
編輯楚格尼尼的名字有多種譯名,有Trugernanner、 Trugernena、Trugannini、Trucanini、 Trucaminni[14]和Trucaninny這幾種譯名。[15]而「Truganini」則是最普遍的英文譯名。而他的暱稱Lalla(h) Rookh也廣為人知。[14]
參見
編輯- 《楚格尼尼之夢》(Truganini's Dreaming)是由澳洲原住民的彩石樂團(Coloured Stone)主唱Bunna Lawrie所寫的歌。這首歌被收錄於1986年的專輯《人之愛》(Human Love)中,並在1987年獲得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ARIA)頒發的「最佳原住民作品獎」。
- 《楚格尼尼》(Truganini),為午夜燈(Midnight Oil)的一首歌。歌曲中有部分是楚格尼尼本人的話,意在凸顯澳洲的環境問題及社會問題。
- 楚格尼娜(Truganina)為墨爾本的一處城區,以楚格尼尼之名命名。
- 一艘蒸汽也船命名為「楚格尼尼」(Truganini),於1886年到訪巴布亞新幾內亞。[16]
- 20世紀初,有一匹英國賽馬被命名為「楚格尼尼」(Truganini)[17]。而另一隻被命名為「楚可尼尼」(Trucanini)的賽馬也在2012年開始參賽。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Flannery, T.F. (1994) The Future Eaters: An ecological history of the Australasian lands and people Chatswood: New South Wales, ISBN 0-8021-3943-4
- ^ 2.0 2.1 Ryan, Lyndall. Trugernanner (Truganini) (1812–1876).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6.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76 [June 24, 2013]. ISSN 1833-7538 –透過National Centre of Biograph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 Ellis, V. R. 1981.Trucanini: Queen or Traitor.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 p.3
- ^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logy.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5).
- ^ Truganini, Truganini (1812-1876). Trov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英語).
- ^ The Andersons of Western Port Horton & Morris
- ^ Gough, Julie Cove[永久失效連結] at Centre for Tasmanian Historic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Tasmania
- ^ The Times, Tuesday, 5 Feb 1861; pg. 10; Issue 23848; col A,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1861年在牡蠣海灣的倖存這只剩14人:「......14名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全部都是成人,他們是十個部落的倖存者。這些人中有九名女性和五名男性,其中有四對夫妻。四位男人和五位女人年紀未滿45歲,但數年來都未曾生育。這個現象似乎難以解釋…除了這14人之外,尚有一名原住民嫁與一名白人,並育有一子,孩子看起來十分健康…」這篇文名為《種族的衰亡》(『Decay of Race’)的文章中提到,雖然倖存者的健康逐漸好轉,並且只要在事先許可,就可以在狩獵季節照常打獵。然而他們現在「生活起居和衣食生活都回到了一般人的消費水準」且「時常酗酒」。
- ^ Antje Kühnast: 'In the interest of science and the colony'. Truganini und die Legende von den aussterbenden Rassen. In: Entfremdete Körper. Rassismus als Leichenschändung [Alienated Bodies. Racism and the desecration of corpses]. Ed by W. D. Hund. Bielefeld: Transcript 2009, pp. 205 - 250..
- ^ 'The Last Wish: Truganini's ashes scattered in the D'Entrecasteaux Channel', Aboriginal News, vol. 3, no. 2, 1976Truganini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10-28. Index of Significant Tasmanian Women, at Tasmania's Department of Premier and Cabinet, October 2011. Accessed 21 March 2012
- ^ Crowley, Terry; Thieberger, Nick. Field linguistics: a beginner's gui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7 [201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Fanny Cochrane Smith. Index of Significant Tasmanian Women, at Tasmania's Department of Premier and Cabinet. Accessed 21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7月19日).
She is probably best known for her cylinder recordings of Aboriginal songs, recorded in 1899, which are the only audio recordings of an indigenous Tasmanian language.
- ^ Barkham, P. and Finlayson, A. Museum returns sacred samples. The Guardian. 2002-05-31 [2006-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03).
- ^ 14.0 14.1 "A royal lady- Trucaminni, or Lalla Rookh, the last Tasmanian aboriginal, has died of paralysis, aged 73. She was Queen Consort to King Billy, who died in March 1871, and had been under the care of Mrs Dandridge, who was allowed £80 annually by the Government for maintenance."The Times, Thursday, 6 July 1876; pg. 6; Issue 28674; col D
- ^ Colonial-era reports spell her name "Trugernanner" or "Trugernena" (in modern orthography, Trukanana or Trukanina). In 1869 the town of Truganini was established near Bendigo in Victoria; in 1870 that spelling was first used for Truganini's name.
- ^ The Times, Saturday, 24 April 1886; pg. 4; Issue 31742; col E
- ^ The Times, Thursday, 22 October 1908; pg. 13; Issue 38784; col A
外部連結
編輯- Truganini (1812-1876)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NLA Trove, People and Organisation record for Truganini
- Images of Truganini in State Library of Tasmania collection
- Alexander, Alison Truganin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Companion to Tasmanian History, University of Tasmania
- Russell, John (Essay) The Representation of Trucanin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9. at fotoworkz freelance photographic
- (Article) Truganini's Funeral
- (Radio Feature) Truganini - Bushrang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