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和平解放
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第二次國共內戰的1948年春至1949年6月1日期間,駐守陝西省榆林的中華民國國軍歷經孤城困守最終向中國共產黨投降。中共方面稱之為榆林和平解放[1]。
榆林和平解放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陸軍 |
中國共產黨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左協中 軍長 | 西北軍區張經武 參謀長 | ||||||
兵力 | |||||||
0.4萬人 | 0.8萬人 |
背景
編輯榆林地區長期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軍控制。
1946年6月,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西北局於1946年10月23日發動了橫山起義。1946年11月,中國共產黨鑑於已攻佔了榆林、橫山縣的大部地區,西北局決定組建榆橫特委,新建榆橫保安分處,綏德保安處處長薛克明兼任榆橫保安分處處長。
1947年夏、秋西北野戰軍兩次圍攻榆林未成,西北局打算勸說第二十二軍主動投降。1947年12月西北局撤銷中共榆(林)橫(山)特委,成立中共榆林工作委員會。
至1949年初,榆林前線的解放軍為榆林軍分區:
作戰部隊2個團2,000人。正參加太原戰役的綏德軍分區的警備二旅、伊克昭盟軍分區部隊騎兵團可馳援。三邊軍分區所屬部隊,綏德軍分區各縣政府所屬警衛公安隊,佳縣、橫山、鎮川等地武工隊可配合作戰。
1949年初,榆林守軍為第二十二軍轄第86師:
- 軍長左世允(左協中)
- 第86師
駐榆守軍花名冊在編官兵名單多達萬餘人,除卻吃空名額的和逃散的以外,僅有四千人,且每日都有三五成群潛逃成為散兵游勇的逃兵。整個部隊情緒沮喪,無心戰鬥。
經過
編輯從1948年5月至1949年春,榆林軍分區第39團、第40團及三邊軍分區等地方部隊,多次開展掃清外圍的戰鬥,攻佔了榆林城以南的劉千河、古塔、劉官寨、餘興莊等地,迫使守軍困縮榆林城。
1948年9月,鄧寶珊離開榆林赴北平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他以此名義在包頭設立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公署,將駐守榆林的其嫡系親信武裝新十一旅(旅長於浚都)和第八十六師一個營調包頭,並將其晉陝綏邊區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鄧寶珊,參謀長俞方皋)直屬的騎兵團、炮兵營、駱駝隊等陸續調往綏西;榆林地區完全由第二十二軍軍長左協中控制。同時胡宗南將其駐榆林的第83旅空運太原;協防榆林的馬鴻逵也將保安第二縱隊兩個團撤回寧夏。至此,榆林守軍完全陷於孤立無援之地。
1948年冬,榆林工委成立公開的外圍群眾組織「榆林和平促進會」,派他們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傳播解放軍獲勝的消息,散發、張貼《告榆林同胞書》《促進榆林和平解放宣言》,策動群眾參加「反飢餓、反內戰」等遊行示威,並呼籲榆林守軍投降。
1949年1月14日拂曉,郭振華部和第八十六師二五六團二營宋文耀部的207人被榆林軍分區部隊消滅於耳林灘,只有郭等少數人逃走。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25日,榆林地委及榆林工委派羅明與田子亨分頭接觸國軍中上層軍官和部分政教人員。3月西北局決定進一步向駐榆國軍施加壓力,對榆城東南炭窯和飛機場實施武裝封鎖,中斷駐榆國軍唯一的軍餉來源。同時榆林工委發動所有駐榆國軍家屬、親戚、朋友,勸說國軍士兵早日投降。
1949年4月上旬,西北局、西北軍區派羅明率田子亨等人四進榆林城,要求第二十二軍談判。[2]
1949年4月下旬,駐榆守軍組成以第二十二軍參謀長張之因為團長的談判代表團,表示願意接受中國共產黨方面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向中國共產黨投降,並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月2日第二十二軍代表團隨羅明南下鎮川。5月6日西北局書記、西北軍區政委習仲勛在延安接見了第二十二軍代表團。西北局組成以西北軍區參謀長張經武為團長,陝甘寧邊區後方委員會委員曹力如為副團長,邊區政府公安廳副廳長李啟明及榆林專區專員、榆林工委書記朱俠夫、榆林工委委員羅明為成員的代表團,於5月10日同第二十二軍代表團正式開始會談。5月15日,左協中電告張之因停止談判。後雙方代表團又商定在榆林進行談判。5月22日西北局、西北軍區談判代表曹力如、朱俠夫、羅明與第二十二軍談判代表張之因等人一同乘車到榆林。5月24日參加太原戰役的西北軍區警備第二旅回師鎮川,5月25日警二旅與榆林前線的軍分區部隊在城外會師,至此圍城的解放軍已達8000餘人。5月27日,以曹力如、朱俠夫、羅明為代表和工作人員張漢武、田子亨等的西北軍區代表團和左協中、張之因、高凌雲、魚勃然、張博學[3])等為代表的第二十二軍代表團,在榆林城正式開始談判。5月29日上午雙方達成了《榆林局部和談協議》。西北軍區全權代表曹力如、國民黨第二十二軍全權代表左協中在協議書上簽了字。根據協議,第二十二軍(軍直屬隊及八十六師所屬之二五六、二五七、二五八三個團)共四千餘人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二師;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派出委員三人、二十二軍派出委員二人組織整編委員會,並以張達志為主任,高凌雲為副主任,在西北軍區領導下進行改編工作;中華民國政府陝西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屬各級行政機關以及榆林城內外所有原屬中華民國政府中央和省的系統的各機關企業、倉庫、銀行、郵電機關、報館、學校、文化機關等,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所委派的榆林軍事管制委員會接收。原中華民國政府所組織的地方團隊亦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榆林軍分區改編處理。[4]。
1949年6月1日農曆端午節,榆林守軍第二十二軍正式宣佈向中共投降。6月1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
戰後影響
編輯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榆林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並發出第一號佈告[5]:
奉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電令:原榆林之二十二軍參加人民解放軍,進行民主改編,榆林已經解放,為保障全體人民生命財產,維護社會安定,確定革命秩序,決定在榆林解放初期實行軍事管制,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榆林軍事管制委員會為榆林軍事管制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軍事、政治、經濟等管理事宜。
任命曹力如、吳岱峰、朱俠夫、張博學、羅明、劉蘭亭、武文斌、黃鎮威、白偉章、李志潔、馬濟堂等11人為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並以曹力如為該會主任,吳岱峰、朱俠夫、張博學為該會副主任。
本會即於6月2日成立,決遵照中國共產黨所制定的城市政策,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約法八章,實行軍事管制,特此佈告周知。
1949年6月2日,榆林市人民政府成立,羅明、李志潔任正副市長,並發表榆字第一號佈告:
「奉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命令:『茲決定榆林城及城郊為榆林市,成立榆林市人民政府,歸榆林分區管轄,並任命羅明為市長,李志潔為副市長』。遵於即日到職視事,仰全體人民一體周知。」
1949年6月5日《榆林報》創刊,在頭版頭條刊登《塞上名城 榆林解放》的消息。
1949年6月6日,《人民日報》和國內各大報刊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榆林不戰而降的消息。毛澤東、朱德復電嘉獎左協中等投降的電文:
左協中將軍及前國民黨第22軍全體官兵們:
接讀通電,貴將軍等率部接受和平解決方案,使貴軍及榆林一帶人民咸慶解放,極為欣慰。尚望努力團結部隊,加強整訓,改善官兵、軍民關係,為參加西北解放鬥爭的偉大任務而奮鬥。
1949年6月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新華社延安電:《榆林問題和平解決經過》。
榆林被中共接管後,西北軍區警2旅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一師,後開赴寧夏。
榆林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查封了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陝北站、榆林縣警察局、中統榆綏黨員通訊組、榆林軍警聯合稽查處、榆林專署視察室等特務機構,消滅其他武裝人員,整頓金融市場,解決糧荒,恢復生產,組建地毯廠、製革廠,修建榆陽大渡槽,修通小西門水門洞。榆林軍分區轉入對周玉清、高懷雄、鍾文耀、張廷芝、王二娃等十餘只各縣自衛隊的地主與其他武裝計兩千多步騎的作戰。
參考文獻
編輯- ^ 记者高苗:“我市召开座谈会 庆祝榆林和平解放70周年”,《榆林日报》,2019年6月1日第一版。. [2021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7月9日).
- ^ 霍绍业:“1949年和平解放榆林”,《陕西文史资料》第16辑,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 陕甘宁青新地区.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5.12: 283. ISBN 7-5065-2826-6.
- ^ 石傑,司志浩主編. 在西北局的日子里.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3.05: 285. ISBN 978-7-5613-6895-4.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榆林軍事管制委員會第一號佈告,《榆林報》1949年6月6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