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樹善(1863年?—1948年)[1],字穫堂,亦號念堂陝西省渭南縣官道鎮人,清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2]

武樹善
個人資料
字穫堂亦號念堂

生平

編輯

光緒癸巳科舉人,分發山西,歷署壺關、安邑、永濟、臨汾等縣知縣,隰州直隸州知州、平陽府知府[3]

光緒十九年(1893年),渭南縣知縣樊增祥倡議重修景賢書院。經過數年努力,最終書院重修完工。武樹善在《渭南縣下邽景賢書院重修記》中稱:「尊經之閣,享賢之祠,庋經之宸,講藝之堂,棲士之所,以及戶牖案幾,爐灶釜甑之屬,無不鼎然犁然,綱舉目張。」書院建成後,隨即聘下邽新舉人武樹善出任該書院的山長。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武樹善赴山西作官,此後先後由武豫泰李凌虛王念祖等人繼任山長。[4]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山西巡撫陸鍾琦鑑於陝西發生革命黨起義,乃急電駐臨汾的太原鎮總兵兼後路巡防統領謝有功,調集所部馬步七旗兵,集中到臨汾等候命令,並命謝有功先率少數步隊視察黃河防務,電到啟程,不得遲延。陸鍾琦又急電潞安協台兼後路巡防幫統陳政詩馳赴臨汾,招募馬三、步四共七旗新軍,於1個月內成軍,開赴原防各縣巡防。[5]

1911年10月29日,山西太原發生起義,陸鍾琦被革命軍擊斃。當時,陳政詩為籌集軍餉,正由潞安運城,找河東鹽法道余粢接洽新軍軍餉事宜;謝有功又正在巡查風陵渡,所以陳政詩謝有功都不在臨汾。前經謝有功下令巡防各縣的七旗後路官兵,此時奉命全體開入臨汾。臨汾上下不知此軍開來的詳情,頓時謠言四起。臨汾府知府耆昌早已將家屬送回北京,臨汾府衙門的人役全部逃走,僅剩耆昌一個人。臨汾縣知縣武樹善,也因為有軍隊而無軍餉,故躲避。七旗後路官兵駐防臨汾城後,自由行動,變相搶掠,不聽官長約束。[5]

革命黨人侯少白張志良乃與臨汾防軍的官長接洽,步兵管帶李家有、騎兵管帶尹欽齊均同意在臨汾起義,騎兵左哨哨官陳子標更是熱心於起義。此時,陳政詩由運城返回臨汾,召集駐臨汾的七旗官長稱:「我已接到公事,後路巡防隊完全歸我指揮,我主張集中訓練,保境安民,最近還要成立七旗新兵。」陳政詩隨即設立新兵招募處,不到一個月便招募到七旗2000多人,加上原有七旗的2000多人,共計十四旗4000餘人,其中六成以上有槍支。陳政詩對外宣稱準備進攻太原[5]

此時,太原的山西軍政府已派出南路軍正、副司令劉漢卿李太魁,率一營南下。因人數過少,該部行動緩慢,途經平遙縣時,平遙縣知縣即通過密函告知臨汾縣知縣武樹善:「來兵不滿五百,形同乞討,我縣無兵,不能設法,臨汾大兵所布,又有韓侯嶺險要可守,派兵一擊,必操勝算。」武樹善遂轉告陳政詩,陳政詩派兵防守韓侯嶺,並請侯少白及其他臨汾士紳共四人,赴介休阻革命軍南下。次日,侯少白等人即赴介休。啟程前,同張志良接頭,約定張志良同臨汾的防軍官長接洽,侯少白與張世吾范若卿洪洞蘇甲名,赴嶺北會晤革命軍南路軍的劉漢卿司令。[5]

當時,陳政詩的司令部已移往霍州,派騎兵管帶尹欽齊率騎兵駐靈石縣水頭鎮[需要消歧義],其前衛尖兵為陳子標哨。尹欽齊營駐韓侯嶺,李家有營駐仁義、郭家溝地區。上述各地均為侯少白等人赴介休的必經之路,侯少白乃在途中與各位帶兵官長尹欽齊、李家有、陳子標見面,各位官長同意向劉漢卿的革命軍表同情,各部隊均主動調離原防地15里或者20里,從而使劉漢卿部可向南速進。當天,劉漢卿部後隊隊官王澤山全隊通過水頭鎮,佔領了韓侯嶺。陳政詩聞訊,乃知所轄部隊不聽命令,即撤往趙城,並命令剛剛調來臨汾童寶山營暫駐洪洞,暫停北進。陳政詩自己由趙城回到臨汾,結果臨汾的官兵不聽指揮,並且逃往絳州,而侯少白等人見謀劃成功,沒有赴介休的必要,便由水頭鎮回到趙城。[5]

這時,臨汾城內外駐有新、舊防軍共九旗,臨汾府知府耆昌早已被陳政詩送走,經東陽關回到北京,臨汾城內的清朝官員僅餘臨汾縣知縣武樹善一個人。侯少白隨王澤山的後隊自趙城開至洪洞,楊臨洙的前隊也抵達洪洞。但王澤山、楊臨洙均奉命到洪洞即停止進軍,原地待命。張志良一天多次致函侯少白,催促部隊儘快前進。在洪洞的侯少白與王澤山、楊臨洙會面,請求儘快開入臨汾,最後王澤山同意將全隊開赴臨汾,於半夜抵達臨汾郊外。侯少白先入城同張志良等人佈置,決定城內軍隊一律於次日清晨移駐東關。王澤山隊入臨汾城後暫駐平陽女子學堂,武樹善隨即前來拜見王澤山隊官兵,並設酒席為官兵洗塵。由此,革命軍和平佔領臨汾城,此時約為1911年11月底。次日,劉漢卿軍的左隊、右隊均抵達臨汾城;第三日,劉漢卿司令率李大魁郝富珍葉滋妝等人也抵達臨汾城,司令部駐臨汾貢院。此後,臨汾的清軍各部被革命軍收編。[5]

劉漢卿司令在臨汾僅駐兩天,便率軍南下,在侯馬南隘口山遭遇巡查河防返回臨汾的謝有功。數天後,劉漢卿部得知太原被清軍佔領,士氣萎靡,劉漢卿親赴前線督戰時陣亡,餘部撤回臨汾。此時,臨汾被已叛變的童寶山佔據,劉漢卿的餘部四散。起初,臨汾全部軍隊歸革命軍的王家駿許志顯統率,向北開赴太原,行至洪洞聞知清軍佔領太原,駐洪洞的童寶山乃率全營官兵叛變回到臨汾,佔領了臨汾城四個城門。此時,革命軍方面的牛如虎正在洪趙一帶招募新兵,張聊升正赴城西各個村莊收款收槍,尚未回臨汾城。革命軍方面的臨汾府知府劉拱璧突聞童寶山叛變並已佔據城門,便在未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獨自在夜間逃出臨汾城,甚至將他邀來臨汾參與革命的貢生張成林也留在了知府衙門內。張聊升帶着收來的槍款回到臨汾城西門時,被童寶山襲擊,最終被俘虜,在海子邊遭到殺害。童寶山在知府衙門逮捕了張成林,交由臨汾縣知縣武樹善殺害。牛如虎等人在洪趙招募新兵,每天派公車送至臨汾,已到臨汾者約100多人,正在交付知府查驗,也被童寶山拉到海子邊全部殺害。[5]

1918年7月,安福系繼續操縱中國各地正在舉辦的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議員選舉。在陝西省的選舉中,陝西督軍陳樹藩一人指定候選人,只許選民投指定的王越、武樹善等人的票。選舉當天,「軍人監場,一一干涉」,結果王越等指定候選人均當選。投票選舉候補人時,有三人沒有按照指定名單選舉,而另選他人,被陳樹藩查出之後下令逮捕,「三人幾遭殺身之禍」。[6]武樹善由此當選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參議員。1920年,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解散。[7]

1948年底,武樹善逝世,享年85歲。[2]

著作

編輯
  • 武樹善 編纂,陝西金石志 三十卷(附補遺二卷),1934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古縣下邽:「下邽縣」大事記》作1948年底卒,享年85歲,則可知生於約1863年。
  2. ^ 2.0 2.1 古县下邽:“下邽县”大事记,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于2013-05-28查阅.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3. ^ 《參議院要覽》
  4. ^ 景贤书院,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于2013-05-28查阅.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8).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辛亥革命晉南起義始末(上),臨汾新聞網,2011-11-17[永久失效連結]
  6. ^ 1918年7月14日安福系控制各地國會代表選舉,無錫信息港,於2013-05-28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7.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