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圭
唐朝詩人
生年不詳。早年在九華山刻苦勵學,所用墨硯,用到穿底。與杜荀鶴、顧雲同學。乾寧五年(898年),由朱全忠表薦登進士第,被授予為裴樞宣諭判官、記室參軍。文圭後來與朱全忠劃清界限,全忠大怒,下令追捕不及,常對人說「措大率皆負心」,每援用文圭之事為證,[1]也為日後白馬之禍種下禍根。[2]後擔任田頵幕客,頗受重用。[3]天復三年(903年),田頵後為楊行密所滅,改投靠楊行密,為掌書記,行密卒後墓志銘出自其手。武義元年(919年),官翰林學士。[4]著有《登龍集》十卷、《從軍稿》二十卷、《筆耕》二十卷、《冥搜集》二十卷等,皆佚。[5]《全唐詩》存詩1卷。有子湯悅。
註釋
編輯- ^ 吳任臣《十國春秋》:「殷文圭,池州人,一雲陳州西華人,小字桂郎。居九華山苦學,所用墨池底為之穴。唐末詞場請託公行,文圭與游恭獨步場屋。乾寧中,昭宗幸三峰,文圭攜東平王全忠表薦及第,尋為裴樞宣諭判官,至汴州,全忠復表薦之。既而文圭投啟於公卿曰:『於菟獵食,非求尺璧之珍;鶢鶋避風,不望洪鐘之樂。』及南歸,為多言者所發。全忠大怒,遣吏捕之不及,由是屢言『措大負心』,每援文圭為證。」又路振《九國志·拾遺》:「吳殷文圭舉進士,途中遇一叟,目文圭久之,謂人曰:「向者一人,眉綠,拳必入口,神仙狀也,如學道,當沖虛;不爾,有大名於天下。而文圭拳實入口,乾寧中擢第。」
- ^ 《唐摭言》卷九:「既擢第,由宋汴馳過,俄為多言者所發;梁王大怒,亟遣追捕,已不及矣。然是屢言措大率皆負心,常以文圭為證,白馬之誅,靡不由此也。」
-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九田頵本傳:「頵善為治,資寬厚,通利商賈,民愛之。善遇士,若楊夔、康駢、夏侯淑、殷文圭、王希羽等皆為上客。文圭有美名,全忠、鏐交辟不應。頵置田宅,迎其母,以甥事之。故文圭為盡力。」
- ^ 鄭文寶《江南餘載》:「殷文圭為舉子時,嘗經大澤,中遇大雨震電,仆乘皆踣,文圭安詳如不聞。及至逆旅,從者怪之,試視文圭,兩耳皆有泥封雲。後為翰林學士。」
- ^ 《宋史·藝文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