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12月24日),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祐二年(905年)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称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吴太祖 | |
---|---|
南吴追尊皇帝 | |
吴王、中书令 | |
国家 | 唐 |
主君 | 唐僖宗→唐昭宗 |
姓名 | 杨行密 |
封爵 | 弘农郡王→吴王 |
出生 | 852年 |
逝世 | 905年(52—53岁) |
谥号 | 武忠王(唐朝谥)→ 孝武王(吴国改谥)→ 武皇帝(吴国追谥) |
生平
编辑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进授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高骈赐名杨行密。
887年,毕师铎反高骈,召宣歙观察使秦彦助战,高骈向杨行密求救,杨行密未赶到,毕师铎已俘高骈,杨行密一到,大败毕师铎,秦彦一气之下,杀死高骈,杨行密占领扬州,毕师铎投奔秦宗权部下孙儒,孙儒杀毕师铎并吞并其军队,发兵围攻扬州,欲一举消灭杨行密,将扬州收归己有。
杨行密采纳谋士袁袭建议,放弃扬州,先退守庐州(今安徽合肥),后攻克宣州(今安徽宣城)。龙纪元年(889年)拜宣州观察使。杨行密占据宣州后,趁势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发展,占领苏州、常州、润州、滁州、和州等地,势力急剧扩大,领地包括了现在的安徽、江苏、浙江省和江西、湖北省部分地区。
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取得楚州(今江苏淮安),使占有扬州的孙儒受到三面包围。孙儒计划袭夺宣州,为杨行密击溃并当众斩杀。杨行密于是收复扬州,进授淮南节度使。
此后杨行密又出兵扩张,将淮河以南和长江以东大片土地都纳入势力范围,为后来杨吴疆土基本定型。乾宁二年(895年)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
杨行密为扩大势力范围,乘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朱温忙于对兖州、郓州(治今山东郓城)用兵之际,主动出击,攻取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寿州(治今安徽寿县),袭占涟水,拓展领地,阻遏朱温插足淮南,为稳定和发展自己势力创造条件。
乾宁四年(897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大举南侵,杨行密亲自统率,先集中精锐主力攻击东边庞师古部,命朱瑾掘开淮河河堤,用水大淹庞师古部,同时遣朱瑾、张训领兵击败庞师古部于清口(今江苏淮安),宣武军损失惨重而归,庞师古阵亡,葛从周逃回。朱温大败后即无力南下,此后数十年间,南北遂成分裂之局。
吴越王钱镠进攻杨行密,兵临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失利,失苏州。充分准备后,杨行密再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
天复二年(902年)进授中书令、封吴王。天复三年(903年),杨行密遣李神福击破武昌节度使杜洪于君山(今湖南岳阳)。朱温败于杨行密后,向东进攻王师范,王师范求救于杨行密。杨行密于是年四月遣王茂章领兵出征,六月王茂章击破朱温军队,朱温再不敢对江淮用兵。八月至十二月,宁国军节度使田𫖳与润州团练使安仁义起兵反杨行密,杨行密令李神福、台濛、王茂章等击溃田𫖳部于芜湖、广德、黄池(今安徽当涂)、宣城(治今安徽宣城)等地,田𫖳死于宣州战场;令王茂章击破安仁义于润州并斩于扬州。后杨行密假装眼盲诛杀朱延寿叛逆势力。
天祐二年十一月庚辰(二十六)日(905年12月24日)吴王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立。唐谥武忠王,吴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影响
编辑杨行密为政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地区的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隙得到较多恢复。
晚唐王室日衰,强藩割据。杨行密在江淮地区割据,遏止朱温南进,避免了区内更大的动乱。在经略淮南过程中,杨行密政治、军事策略和经济措施,对当代江淮及后来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亦使杨吴政权开始由藩镇向王国转型。
政治上,杨行密为吴、南唐两朝奠定经济文化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江南政治整合和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唐宋两代社会分野显著,杨行密的奠基为后来江淮乃至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前瞻、新鲜的要素。
家庭
编辑父
编辑妻
编辑妾
编辑子女
编辑子
编辑女
编辑影视形象
编辑电视剧
编辑年份 | 地区 | 作品 | 演员 |
2002年 | 中国 | 《凤在江湖》 | 周里京 |
2006年 | 中国 | 《吴越钱王》 | 李庆祥 |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
编辑前任: - |
南吴君主 902年-905年 |
继任: 子南吴烈宗杨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