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至緒(1590年—1638年),字鎮乾,號湘浦,浙江紹興府蕭山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明朝將領。崇禎四年(1631年)中武進士,崇禎七年(1634年)授湖廣永道守備,崇禎十一年(1638年)陣亡[註 1],明廷追贈昭武將軍,立祠紀念。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諡烈愍

沈至緒
武將
永道守備
國家中國
時代明朝
鎮乾
湘浦
散階昭武將軍 追贈
族裔漢族
籍貫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出生1590年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逝世1638年
湖廣永州府道州
諡號烈愍
崇禎四年辛未科武進士

生平 編輯

萬曆十八年(1590年),沈至緒出生於浙江紹興府蕭山縣名門長巷沈氏[1],早年在北方遊歷,後定居於山東兗州府,中山東鄉試武舉[2]。崇禎四年(1631年)中武進士[3],崇禎七年(1634年)授湖廣永道守備[4]。崇禎十一年(1638年),湖廣臨武縣、藍山縣等地的瑤族叛軍進攻道州,沈至緒計劃將敵人在險要地帶予以圍殲,而湖南道蔡官治卻故意不發援軍,使沈至緒孤軍戰死[5]。其女沈雲英率軍搶回父屍,並向上級告發蔡官治玩忽職守。因蔡官治是東林名臣,崇禎帝只是下旨斥責,將其調走,派曾櫻接任[6],同時對沈志緒予以追贈[7]

家庭 編輯

妻子黃氏,子沈薌林,以父蔭為監生。女沈雲英,官至游擊[7][8],嫁賈萬策[9]

紀念 編輯

沈至緒死後,明廷追贈昭武將軍,立祠紀念[10]。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諡烈愍[11]

註釋 編輯

  1. ^ 《明史》稱沈至緒死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與張獻忠部的作戰中,而《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三·良史傳》則駁斥這種說法,並稱:「州人修志時,事跡未久,近而易見,沈將軍生沒年月,尚且不遺,安有顛倒五六年之理……其誤者,雖正史不敢從也。」,沈至緒的女兒沈雲英自撰祭夫文亦稱「報父仇」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之前。

參考 編輯

  1. ^ 《道光永州府志·卷六·秩祀志·道州》:「沈公生於萬曆十八年庚寅,殉難於崇禎戊寅。」
  2. ^ 《蕭山長巷沈氏續修宗譜》卷32《明道州守備敕贈昭武將軍鎮乾沈公傳》:「將軍諱至緒,字鎮乾,少以勇敢聞。長游四方,歷抵燕、趙、齊、魯,遂寄籍兗州,中山東鄉試武舉。」
  3. ^ 《皇明四朝成仁錄》卷3《道州死事傳》:「沈至緒,字□□,蕭山人,崇禎四年武進士。」
  4. ^ 《道光永州府志·卷八·武備志》:「永道守備三十六人……沈至緒,崇禎七年任。」
  5. ^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三·良吏傳》:「崇禎十年,猺賊犯永州,監司蔡官治禦寇敗績。明年,寇益熾,奉檄出師。至緒命寧遠衛弁夏某誘賊設伏於險,以待期鳴礟為號,將盡殲焉。且約監司出兵為後勁,逼賊於木壘。夏畏賊棄礟遁,蔡官治忌功不為援,賊遂出險。至緒與賊遇,知必死,盡力血戰……遂遇害,賊掠其屍去,時戊寅四月廿五日也。」
  6. ^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三·良吏傳》:「至緒有女雲英,小字官弟……帥十騎倉促赴賊,賊駭愕。連殺三十餘級,負父屍還,叩大府轅門,撾鼓訟父功,數監司逗遁玩寇罪,且曰:『吾將走京師愬登聞奏狀天子。』撫按上其事。得旨逮夏於理,斥蔡官治,而調曾櫻,敕三省臨近兵會剿之,寇始平。」
  7. ^ 7.0 7.1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三·良吏傳》:「至緒得贈昭武將軍,蔭一子入監,以雲英為游擊,仍領其部。」
  8. ^ 《蕭山長巷沈氏續修宗譜》卷32《明道州守備敕贈昭武將軍鎮乾沈公傳》:「夫人黃氏,子薌林,有女雲英,忠孝節貞亦千載人也。」
  9. ^ 乾隆《蕭山縣志·卷二十三·人物一》:沈至緒,崇正四年武科進士,十六年任道州守備,流賊寇道州,至緒出戰。已敗賊於麻灘驛,斬其渠,賊懼將徙去,會大雨左體被創,韡(革勾)壅流血,足僵墜鐙,為授賊所殺,掠其屍去;女雲英年二十,自帥十騎,束髮被革直趨賊砦,乘賊未集伍,連殺賊三十餘級,負屍而還。時湖撫王聚奎睹其事,奏請降勅贈至緒昭武將軍,祠之麻灘驛,廕一子入監;以雲英為游擊將軍領父眾,會其夫賈萬策 籍貫未詳 為大勦營都司,守荊州南門,流賊陷荊州,萬賊被殺,雲英號曰:「吾命絕矣!」因哭辭詔,命扶柩回籍。 俞汝言《三述補》
  10. ^ 《皇明四朝成仁錄》卷3《道州死事傳》:「生作長城,死為國殤,其贈至緒昭武將軍,賜祠麻灘驛,春秋祀之。」
  11.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