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式炒金邊粉
泰式炒河粉 ( 泰語:ผัดไทย, 皇家轉寫:phat thai, 發音:[pʰàt tʰāj] (ⓘ)),或稱為泰式炒河粉、泰式炒粿條、帕泰,是泰國著名的泰式料理,不論在泰國的餐廳或街頭小店都很常見[1][2]。
類型 | 米粉 |
---|---|
起源地 | 泰國中原 |
主要成分 | 米粉、蛋、魚露、棕櫚糖、紅辣椒、豆芽、蝦、雞肉、豆腐、花生、芫荽、青檸、甜蘿蔔乾 |
Phat(泰語:ผัด)的意思是炒,Thai(泰語:ไทย)的意思是泰國,直譯就是「泰式翻炒」。
有說炒粿條菜式是源於阿瑜陀耶王國時期,由中國來經商的商人傳入。[3][4] 之後再由泰國人逐漸演化成泰國口味。[4]
二次大戰期間大米短缺。為了減少大米消耗量,時任泰國總理的親日派軍事強人鑾披汶·頌堪大力推動國民食用大米麵條[5],最終來自泰國東部近尖竹汶府(Chanthaburi)的一種炒粿條被選中,當時稱其為"Sen Chan",並且開始在全國大力推廣。自此泰式炒金邊粉被推廣成國民料理。[6]
參考文獻
編輯- ^ pad thai.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2017-03-20].
- ^ Pad Thai:我不是柬埔寨料理[永久失效連結]
- ^ The Truth About Pad Thai. BBC. 2015-04-28 [2018-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2).
- ^ 4.0 4.1 Pad Thai. Pad Thai Restaurant.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8).
- ^ Pungkanon, Kupluthai. All wrapped up and ready to go. The Nation. 2018-05-13 [2018-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2).
- ^ Tapia, Semina. Thai National Foods. Ifood.tv. 2011-08-15 [2013-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