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亮
洪思亮(1848年8月29日—?),安徽省安慶府懷寧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光緒三年(1877年),參加丁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洪思亮,字少竹,號景存,朗齋。道光二十八年農曆戊申年八月初一出生(公曆1848年8月29日)。為人儒雅,為官清廉,一生不置田產,提倡興學,鼓勵教育。
同治二十一年(農曆癸酉年,公曆1873年)以癸酉科選拔第一名,進入國子監學習。同年,以本名洪均參加鄉試,考中第五十一名。後來,仰慕清乾隆年名士洪亮吉的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遂改名思亮。光緒三年,即農曆丁丑年(公曆1877年),以洪思亮之名,中會試第六十三名後,保和殿複試中一等第九名。最後,殿試中二甲五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時年29歲。 光緒六年四月散館授職編修。光緒八年八月,充順天鄉試同考官。光緒九年十月充國史館協修官。光緒十年正月,充正紅旗官學考校官。 光緒十五年十月,充本衙門撰文。光緒十六年三月,充會試同考官。同年十二月,充功臣館纂修官。光緒二十年,京察一等吏部帶領引見,奉旨記名以道府用。八月,充順天府鄉試同考官。同年十一月三十日,奉旨補授浙江杭州府遺缺知府。光緒二十七年(1897年),任衢州知府,鼓勵教育,地方興學,並為當時的「正誼書院」(即今衢州第一中學) 題字「敦品力學',後成為該校的校訓,直至今日。洪思亮後受衢州教案牽連,革職回鄉,居安慶。後出任安徽高等學堂監督。並於宣統三年九月(公曆1911年)出任安徽都督府民政司長。
洪思亮卒於1917或1918年,享年70。
父親洪啟鏞,母張氏,山東泰安縣主簿張兆蘭之女。家中三個胞姐,是洪啟鏞唯一的兒子。娶妻毛氏,育九子五女。其中三、四、六、七子早夭。第五子洪逵,字芰舲,民國時期出任上海圖書館館長。第五女嫁翰林世家趙揚庭(趙曾重之子),程門儒伶趙榮琛之母。八子洪迥,字玉林,抗戰前出任南京裕華鹽業公司副總經理[1]。光緒六年四月,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2]。
參考文獻
編輯-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十一):光緒三年。丁丑。五月。……引見新科進士。得旨。王仁堪、余聯沅、朱賡揚、業經授職外孫宗錫、孫宗谷、程夔、唐景崶、洪思亮、張鼎華、楊佩璋、楊晨、周克寬、盛昱、吳郁生、張嘉祿、潘遹、支恆榮、於鍾霖、李兆勖、戴兆春、呂鳳岐、江澍畇、徐道焜、謝希銓、吳祖椿、楊文瑩、張楨、濮子潼、周鑾詒、許澤新、周齡、錫珍、何福堃、林壬、樊增祥、胡孚宸、吳大衡、張泳、國炳、謝若潮、朱益浚、胡湘林、劉永亨、孔祥霖、馬毓鋆、梁枚、霍為楙、黃中理、嚴家讓、張仲炘、潘彬、長萃、趙世曾、治麟、何榮階、孔憲曾、管辰熙、武吉祥、林翰清、余德秀、熊祖詒、陳炳奎、崔舜球、張東瀛、朱顯廷、王驤、王引昌、徐銘勛、盧俊章、徐堉、劉秉哲、吳日升、翁斌孫、錫元、廖正華、楊鳳翔、羅瑞圖、蔣式芬、王恩溎、任煥奎、朱錫蕃、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光緒六年庚辰。夏四月戊戌朔。……引見丁丑散館人員。得旨。……見次散館之修撰王仁堪、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吳郁生、周鑾詒、程夔、於鍾霖、胡湘林、呂鳳岐、崔舜球、吳大衡、治麟、陳崧齡、李兆勖、嚴家讓、張嘉祿、支恆榮、朱光鑒、周齡、楊文瑩、會章、盛昱、楊佩璋、何福堃、丁立瀛、江澍畇、張楨、林壬、龐鴻文、錫鈞、霍為楙、盧俊章、胡孚宸、戴兆春、楊晨、吳祖椿、洪思亮、唐景崶、劉永亨、孔憲曾、孫宗谷、龐璽、何榮階、孔祥霖、張仲炘、許澤新、孫宗錫、陳思霖、俱著授為編修。
清代硃卷集成:顧延龍.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秦國經、唐益年、葉秀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10 懷寧縣誌:舒景蘅.民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