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關係
在分子運動論中,愛因斯坦關係是一個以前沒有想到的關係,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和Marian Smoluchowski在1906年獨立發現:
把D——擴散常數,和μp——粒子的遷移率聯繫起來;其中是波茲曼常數,T是絕對溫度。
遷移率μp是粒子的終極速度與作用力之比:μp = vd / F。
這個方程是漲落耗散定理的一個早期的例子。它在電子擴散的現象中經常使用。
粒子的擴散
編輯在低雷諾數的極限下,遷移率 是阻力係數 的倒數。對於半徑為 的球形粒子,斯托克斯定律給出:
其中 是介質的黏度。因此愛因斯坦關係變為:
這個方程也稱為斯托克斯-愛因斯坦關係或斯托克斯-愛因斯坦-薩瑟蘭方程[1]。它可以用於估計球狀蛋白在水溶液中的擴散係數:對於100kDalton的蛋白質,我們得到 ~10-10 m² s-1,假設蛋白質的密度是「標準」的~1.2 103 kg m-3。
電傳導
編輯當應用於電傳導的時候,通常把電遷移率定義為機械導納 與載流子的電荷q的乘積:
也可以表述為:
其中E是施加的電場;因此愛因斯坦關係變為:
其中 是化學勢,p是粒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