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潭
白鵝潭,又簡稱鵝潭,位於中國廣州市沙面島以南的珠江河面上,是西航道、前航道、後航道等3段珠江廣州河道的交匯處。古人稱之為「巨浸」。該段河面寬闊,水深流急,煙波浩淼,風景秀麗,入夜,清風送爽,月色朗朗。「鵝潭夜月」被評為1963年的羊城八景之一[1]。廣州市人民政府通常在此舉行煙花匯演。
傳說及由來
編輯相傳在明朝正統年間,廣東南海連接發生幾場天災,人民生活困苦。正統十三年(1448年)九月,一名叫黃蕭養的青年發動起義,聚集了萬餘人向廣州進攻。次年六月,起義軍在白鵝潭的江面上打敗了前來鎮壓的官兵。傳說在這次戰鬥中,兩隻經常在江面游弋的大白鵝為起義軍引航導路。後來因寡不敵眾,起義被明朝政府鎮壓,黃蕭養亦戰死。民間則傳說當黃蕭養撤退到珠江邊的緊急關頭,兩隻大白鵝從江心浮出背着黃蕭養向江心游去,消失在大霧中。以後人們就根據這個傳說把這段珠江河面稱為白鵝潭。
事實沒有什麼傳說,只是當地漁民喜歡在那養白鵝,因此就叫白鵝潭了。[來源請求]
歷史
編輯白鵝潭是珠江流經廣州最寬和水位最深的河面,自古以來是廣州對外通商的重要交通水道。清朝道光年間,白鵝潭一帶有數千花艇聚集於此,熱鬧非常。花艇裝飾清雅秀麗,船上鶯歌燕舞,笙歌徹夜。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沙面被劃為英、法租界,白鵝潭一帶成為外國艦隻避風停泊的港灣。
1949年以後,當時白鵝潭上仍有很多疍民以船為家。1950年代,周恩來總理決定由中央撥款興建住宅,陸續安排疍民上岸定居。至80年代改革開放,由於興建了白天鵝賓館,白鵝潭自此作為春節燃放煙火的地方。
周邊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963年羊城八景--鹅潭夜月. [200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4).
- ^ 廣東海圖說·白鵝潭 張之洞 廣雅書局 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