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瑞(1926年8月13日—2011年1月12日),山東省莒南縣十字路南石橋村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1]

生平

編輯

程金瑞生於沂蒙山莒南縣十字路南石橋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僅有四分灘地,父親程鳳玖是私塾先生。全家靠程金瑞的哥哥當長工和父親教私塾維持生計。程金瑞兄弟姐妹8人,程金瑞排行第四,上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五弟9歲時餓死。程金瑞白天隨哥哥給地主家鋤地,晚上隨父親讀書,從《三字經》、《百家姓》一直讀到四書和《詩經[1]

抗日戰爭爆發後,程金瑞在本村上抗日小學,任小學兒童團總隊長。1941年,八路軍一一五師進駐沂蒙山,程鳳玖先後收養多批傷員、六個小八路軍戰士,並配合八路軍開展打土豪、減租減息土地改革運動,還送三兒子程金利、四兒子程金瑞參加八路軍。1943年到1944年,程金瑞被選送到濱海抗日中學莒南縣青訓班學習。194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濱海區大山前村抗日中心小學校長。任內還兼任筵賓區民主政府文教助理、筵賓區青年救國聯合會會長。1944年11月,莒南縣抗日民主政府發出通知,決定在莒南縣推廣學習與勞動相結合的「莊戶學」,程金瑞跑遍筵賓區各村,在辦好抗日小學的基礎上,指導全區各村成立成人班、婦女班、民兵班、村幹部班。1944年起,當地興起創辦由農民擔任演員的「莊戶劇團」,至1946年形成活動高潮,對促進「減租減息」、「動員參軍」發揮了作用,當時有首歌謠:「從洙邊到到大店,村村鑼鼓響,莊莊有劇團。」筵賓區處在「莊戶劇團」活動的中心地帶,作為筵賓區民主政府文教助理和青聯會長的程金瑞為這一文藝活動投入了大量精力[1]

1947年4月,程金瑞任莒南縣青年民主建國會副會長。當時莒南縣既是山東解放區的實驗縣,也是中共濱海區地委和濱海專署(臨沂地委、專署)的駐地。1946年12月,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省青聯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簡稱新青團)的指示,決定在莒南縣金溝官莊建立山東省第一個新青團團支部,1947年春,建團工作成為莒南縣青聯的重要工作,作為青聯主要負責人之一的程金瑞為建團試點工作作出了貢獻,不久山東省第二個、第三個新青團支部也在莒南縣成立。1947年8月20日,中共莒南縣委發出《關於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的指示》,要求全縣學習金溝官莊建團經驗,開展建團工作。為此,程金瑞與莒南縣青聯的同事們帶領全縣青年開展改地複查、站崗反特、支援前線、動員參軍等工作,並結合以上工作開展了較大規模的建團活動。截至1947年9月,莒南縣已經有80%的村建立新青團組織,發展團員近8000人,程金瑞受到上級機關記大功一次[1]

1948年1月,程金瑞作為優秀新青團幹部,被編入華東建設大學,隨華東野戰軍南下以開闢新區,此後曾經在華東野戰軍駐邯鄲中原辦事處任職。1948年10月,華東野戰軍攻佔鄭州,程金瑞被組織留在鄭州,此後歷任中共鄭州市青委宣傳部長、鄭州市青年聯合會主席、共青團鄭州市委書記,共青團洛陽市委書記,共青團河南省委常務副書記[1]

1970年7月,程金瑞被組織派到密縣任密縣革命委員會主任,並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0年11月離任。來密縣上任的途中,程金瑞見岳村附近的高堰頭上將黃土挖掉糊白,寫成「為人民服務」五個立體效果的大字。上任後第一次幹部會上,他講到這件事說,把「為人民服務」刻在牆上,不如把好事辦到群眾心上。1970年冬,程金瑞到牛店公社打虎亭村駐隊調研。不久,在影劇院召開全縣四級幹部會議,程金瑞在會上總結了農田平整的成績,表彰了先進人物和單位,但也實事求是地對不分晝夜、不分晴雨、不分男女性別的勞動等問題提出了批評,指出勞動時間要縮短,勞動強度應適當減輕,對男女社員要區別對待,應照顧女社員的生理特點,各級幹部應當珍惜民力、愛護群眾。他提出,冬天寒冷,早晨大家多睡會兒,被窩熱乎乎;中午回家吃飯,肚子熱乎乎;晚上早點下工,炕頭熱乎乎;大家見面要有笑臉,心裏熱乎乎。「熱乎乎」很快傳遍全縣,成為全縣群眾的口頭語[1]

程金瑞到密縣後,推廣液體化肥氨水。當時密縣要從鞏縣長途拉來氨水,等拉回密縣,肥效就揮發完了。程金瑞到鞏義參觀後,決定在密縣建氨水廠。不久,便在超化黃固寺村、牛店李灣村、白寨東崗村建起三個氨水廠。1972年,由於密縣努力爭取,位於密縣楚溝的開封地區化肥廠下放,改成密縣化肥廠。1958年,密縣糧食總產量1.01億公斤,1968年總產量1.04億公斤,在化肥普遍使用後,1973年總產量達到1.58億公斤[1]

1973年1月,程金瑞任中共密縣縣委第一書記,1975年2月離任。任內鑑於密縣大量缺糧,程金瑞決定提高糧食標準,頂着壓力到河南省里請求支援,河南省同意了程金瑞的請求,為密縣調撥了一批糧食,自此密縣山區群眾的糧食標準提高至110-120斤,解決了部分群眾的溫飽問題。程金瑞發現密縣嚴重缺水,在會議上表示水的問題若不解決,糧食高產得不到保證,要下決心解決密縣水利問題。程金瑞以屈嘴村 「五代井」為典型,在密縣掀起打井高潮。為籌措打井急需的鋼材,程金瑞決定把中共密縣縣委的兩部車賣掉一部,從包鋼換來一批鋼材,縣委還在資金上支持打井。密縣各村普遍打成深井,旱地變成水澆田,在中國北方地區引發轟動,受到國務院重視。1973年10月,國務院打井配套辦公室在密縣召開110人參加的北方八省、市及重點縣山區打井配套現場會,水利部農水司司長李素文主持,與會人員參觀了「五代井」、黃路營井、大坡井、岳崗井等,中共密縣縣委第一書記程金瑞在會上作典型發言[1]

程金瑞在密縣任職期間,密縣開始大規模農機化,程金瑞也在下鄉時學會開拖拉機。《密縣誌》交通篇中的《1973年至1985年密縣機動車輛情況表》記載,1973年到1977年,密縣拖拉機數量從436台增至2193台,其中1974年、1975年分別比上一年增加49.3%、71.5%,是這6年間增幅最高的兩年。同一時期,密縣汽車擁有量自77輛增至301輛,其中1974年、1975年分別比上一年增加16.8%、73%,也是這6年間增幅最高的兩年[1]

為解決密縣煤炭外運問題,經中共密縣縣委多次爭取,開封地區決定投資興建尉氏縣登封縣朝陽溝的小鐵路,以解決豫東燃煤外運問題。1974年底,中共密縣縣委成立小鐵路建設指揮部。1975年1月18日,開封地區762毫米軌距英語2 ft 6 in gauge railways小鐵路開工建設,指揮部設在超化,11月全線通車[1]

早在1958年,鄭州礦務局便提出開採密縣縣城地下煤田。1972年,中共密縣縣委根據河南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要求,開展縣城搬遷的前期準備工作,成立新縣城籌建指揮部,但未能確定縣城新址。1973年,中共密縣縣委第一書記、密縣革命委員會主任程金瑞指示,選址要符合不佔良田、靠近火車站、離老城不遠這三個原則,他率領班子領導、籌建處人員及縣直主要委局領導實地考察,最後確定韓莊為縣城新址。經河南省革命委員會生產建設指揮部批准,1973年8月25日,新縣城建設籌建處遷到韓莊大隊辦公。1974年7月,新縣城動工建設。1979年,中共密縣縣委、密縣人民政府部分直屬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遷到新縣城辦公[1]

程金瑞在密縣工作期間,辦公和住宿都在一間房內,家具僅有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對舊沙發。1974年,二女兒程紅(後改名程虹)高中畢業後,被下放到河南省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勞動,被選為生產隊長,程金瑞一次都沒去看過。當得知二女兒率領社員收秋種麥,挽着褲腿和農民打成一片,受到社員信任時,程金瑞很高興。程金瑞的兄弟姐妹多,但都知道他不恂私情,所以沒來找過他。1974年,新密礦務局正招工,程金瑞的一個十六七歲的侄子來找他,想讓他幫助安排到新密礦務局工作,程金瑞不給他幫忙,並拿出路費讓他回老家去[1][2]

1975年2月,程金瑞調離密縣,任國營大型企業鄭州503廠(上街鋁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此後任河南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兼院長。1983年以後,歷任中國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國務院「三西」地區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顧問、中國農業政策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1]

2011年1月12日,程金瑞病逝,享年85歲[1]

家庭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溱洧正气』之永远的榜样程金瑞. 新密市紀委監察局. 2015-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2. ^ 2.0 2.1 李克强访非前向陪同人员介绍程虹:这是我爱人. 騰訊. 2014-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