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傣仂文(又叫老傣文曇文勐文曇摩文蘭納文Unicode傣曇文)是書寫傣仂語傣艮語北泰語元音附標文字文字,曾爲蘭納王國(公元1262至1558)的官方語文之一(另外還通行一種源於素可泰文英語Sukhothai script的文字)。創製之初僅用於宗教活動,稱之為曇摩傣仂語ᨵᨾ᩠ᨾ᩼羅馬化:Dhamm̶a̶新傣仂文:ᦒᧄ [tʰam])。

老傣仂文
ᨲ᩠ᩅᩫᨴᩱᩭᩃᩧ᩶
類型
使用時期
公元13世紀至今
書寫方向從左至右 編輯維基數據
語言蘭納語傣仂語傣艮語
相關書寫體系
父體系
子體系新傣仂文
ISO 15924
ISO 15924Lana (351), ​Tai Tham (Lanna)
Unicode
別名Tai Tham
範圍U+1A20–U+1AAF]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老傣仂文經書

名稱

編輯

老傣仂文在其使用區域(包括泰國北部)被稱爲曇摩文傣仂語ᨲ᩠ᩅᩫᨵᨾ᩠ᨾ᩼羅馬化:tʷo Dhamm̶a̶北部泰語ᩋᨠ᩠ᨡᩁ ᨵᩢᨾ᩠ᨾ᩺羅馬化:akkhara Dhȃmm̶a̶)、勐文北部泰語ᨲ᩠ᩅᩫᨾᩮᩬᩥᨦ羅馬化:tʷo Mɤng꜀ᨾᩮᩥ᩠ᨦ[註 1]傣曇文。在傣仂語中也存在對此文字的自稱(老)傣仂文ᨲ᩠ᩅᩫᨴᩱᩭᩃᩧ᩶tʷo Daiq͡y lɯ꜂),在老撾也存在自稱佬曇文ᨲ᩠ᩅᩫᩃᩣ᩠ᩅᨵᨾ᩠ᨾ᩼tʷo Laːw꜀ Dhamm̶a̶)。同時,在漢語中還存在(老)西雙版納傣文的他稱,在泰語中也存在蘭納文蘭納曇文泰語อักษรธรรมล้านนา羅馬化:'ȃk ʂar dharrm laːn꜂naː꜀派汶àk-sɔ̌ɔn Tam Láan-naa)等他稱。在制定Unicode標準時,中方派去的傣族學者希望將Unicode區塊命名爲「老西雙版納傣文」(OLD XISHUANG BANNA DAI)[1]、「老傣仂文」(OLD TAI LUE)[2],寮方推舉「佬曇文」(LAO THAM)[3]緬方由於國內經濟和內戰問題未能聯繫到東撣邦的傣痕族學者故只提輔助性意見[4],代表泰方的西方學者推舉「蘭納文」(LANNA)這一他稱[5](泰語沒有使用老傣仂文書寫的歷史,而使用老傣仂文書寫的北泰語將其稱作「傣曇文」)。

早期的Unicode提案命名爲「蘭納文」,最後採納了「傣曇文」作爲區塊名稱。[6][7]

使用區域

編輯

用蘭納文書寫的語言主要有:

字母表

編輯

輔音

編輯
蘭納體老傣仂文 艮體
全陰調 陰聲調 陽聲調 陰聲調
前爆 全淸 擦音 全濁 擦音 梵語濁送氣 鼻音 淸鼻
 

/k/
 
khǎ
/x/, /kʰ/
 
khǎ
/x/
 
ka᷇
/k/
 
kha᷇
/x/
 
kha᷇
/x/, /kʰ/
 
nga᷇
/ŋ/
ᩉ᩠ᨦ
ngǎ
/ŋ/
 
chǎ
/t͡ɕ/
 
sǎ/chǎ
/s/, /t͡ɕʰ/
 
cha᷇
/t͡ɕ/
 
sa᷇
/s/
 ,  
sa᷇
/s/, /t͡ɕʰ/
 
nya᷇
/ɲ/
ᩉ᩠ᨬ
nyǎ
/ɲ/
 
la tǎ
/t/
 ,  
la thǎ
/tʰ/
使用   
la tha᷇
/tʰ/
 
la na᷇
/n/
 

/d/
 

/t/
 
thǎ
/tʰ/
 
ta᷇
/t/
 
tha᷇
/tʰ/
 
na᷇
/n/
ᩉ᩠ᨶ

/n/
 

/b/
 

/p/
 
phǎ
/pʰ/
 

/f/
 
pa᷇
/p/
 
fa᷇
/f/
 
pha᷇
/pʰ/
 
ma᷇
/m/
ᩉ᩠ᨾ

/m/
未分類
  ᨿ
ya᷇
/ɲ/
 

/j/
 
ra, ha᷇
/h/
 
la᷇
/l/
 
wa᷇
/w/
 

/s/
 

/s/
 

/s/
 

/h/
 
la᷇
/l/
 ,  
ǎ
/ʔ/
 
ha᷇
/h/
 ,  
lāe
/lɛ̄ː/
  ᨶᩣ

/nāː/
 
sǒr sǒng ho᷇ng
/sɔ̌ː sɔ̌ːŋ hɔ᷇ːŋ/
  ᨬ᩠ᨬ
nya᷇ nya᷇
/ɲa᷇ʔ ɲa᷇ʔ/
 
ra rōng
/la᷇.hōːŋ/
 
lu᷇e
/lɯ᷇ʔ/
 
lūe
/lɯ̄ː/

元音

編輯

符號

編輯
 
maṅgala
 

後鼻音符號(◌ᩘ  )可以放在任何一個輔音上,作用不同,如「ᨾᩘᨣ᩠ᩃ 」(maᵑ̇gaˡa讀作mang ga la)、「ᨾᨣᩘ᩠ᩃ  」(magaᵑ̇ˡa讀作ma ngga la)、「ᨾᨣ᩠ᩃᩘ  」(magaˡaᵑ̇讀作ma ga lang);要書寫「ma ga ngla」或「ma gang la」,必須把「l」寫成獨立的字:「ᨾᨣᨦᩖ」(ma ga ngˡa)、「ᨾᨣᩘᩃ」(ma gaᵑ̇ la)。

梵語鼻化符號(◌ᩴ)用在長aː上則在梵傣對音中表示m尾音,在模仿梵語讀音時讀做ng尾音,此外:

  • 在景棟語中,用在其它元音(如短i)上一律讀做ng尾音;
  • 在淸邁語中,用在短a上讀做ng尾音,如遇聲母帶有下加字時候還可用來與下加字共同強調聲母自帶短元音o(此時不添加任何韻尾)。

/禁讀」(英語:Ra-Haam)符號是Martin Husken在Unicode中做的一個碼位,卽可以景洪和景棟的前字R鼻尾,也可在淸邁用作懶音符或在景洪和景棟用作懶音符的一種形式,景洪和景棟的另一種懶音符則用「痕-仂止音符」(◌᩺ )表達,形狀類似後鼻音符號的淸邁字形。

後鼻音符號 前字r鼻尾 懶音
編碼 字形 編碼 字形 編碼 字形
景洪 ◌ᩘ [7] 介於๘和ꞔ̛之間[2] ◌᩺ [5][8] ◌᩺ ◌᩼ [7]
s
景棟 s
淸邁   ʂ

對比

編輯
老傣仂文 新傣文 泰寮系泰語อักษรไทยฝักขาม 緬甸系 古音構擬 現代傣仂語
蘭納體 傣艮體 下標 特殊 字母 韻尾 泰文 老撾文 緬文 傣繃文 IPA 高低
  -᩠ᨠ က /k/ /k/
  -᩠ᨡ /kʰ/ /x/
  -᩠ᨢ /x/
  -᩠ᨣ (ၷ) /g/ /k/
  -᩠ᨤ /ɣ/ /x/
  -᩠ᨥ (ຆ) (ꧠ) /gʱ/
  -᩠ᨦ 韻尾ᨾᩘ

韻尾ᨦᩙ

/ŋ/ /ŋ/
  -᩠ᨧ /c/ /ts/
  -᩠ᨨ (ຉ) (ꧡ) /cʰ/ /s/
  -᩠ᨩ (ꩡ) /ɟ/ /ts/
  -᩠ᨪ (ၹ) /z/ /s/
  -᩠ᨫ (ຌ) (ꧢ) /ɟʱ/
未編碼
  -᩠ᨬ 前音  (ຎ) /ɲ/ /j/
  -᩠ᨭ 使用

端組

使用

端組

(ຏ) (ꩦ) /ʈ/ /t/
  -᩠ᨮ 介音ᨭᩛ

一個未編碼形式

(ຐ) (ꩧ) /ʈʰ/ /tʰ/
  -᩠ᨯ (ၻ) /ɗ/ /d/
使用

端組

使用

端組

(ຑ) (ꩨ) /ɖ/ /t/
  -᩠ᨰ (ຒ) (ꩩ) /ɖʱ/ /tʰ/
  -᩠ᨱ (ຓ) (ꧣ) /ɳ/ /n/
  -᩠ᨲ 使用

/t/ /t/
  -᩠ᨳ /tʰ/ /tʰ/
  -᩠ᨴ (ၻ) /d/ /t/
  -᩠ᨵ (ຘ) (ꩪ) /dʱ/ /tʰ/
  -᩠ᨶ /n/ /n/
N3238 未編碼 字形介於ᨶᩣᨱ᩠ᨶ之間,文檔中未舉例,故來源未知。 /naa/?/ɳna/? /n/
  -ᩝ ᨷᩛ

(ၿ) /ɓ/ /b/
-᩠ᨷ
  -᩠ᨸ /p/ /p/
  -᩠ᨹ /pʰ/ /pʰ/
未編碼
  -᩠ᨺ /f/ /f/
  -᩠ᨻ 前音ᨻᩚ

介音ᨻᩛ

一個未編碼形式

(ၿ) /b/ /p/
  -᩠ᨼ /v/ /f/
  -᩠ᨽ (ຠ) (ꧤ) /bʱ/ /pʰ/
  -᩠ᨾ /m/ /m/
-ᩜ
  ᨿ -᩠ᨿ /j/ /j/
  -᩠ᩀ 韻尾ᩀᩭ /ʄ/ /j/
  -᩠ᩁ 前音ᩁ᩺ [5]
介音ᩁᩕ
/r/ /h/,外來語中/l/
  /r̩/ /lɯ/?
  -᩠ᩃ 介音ᩃᩖ /l/ /l/
-ᩗ
  /l̩/ /lɯ/
  -᩠ᩅ /w/ /v/
  -᩠ᩆ (ຨ) /ɕ/ /s/
  -᩠ᩇ (ຩ) /ʂ/
  -᩠ᩈ /s/
-ᩞ (ႀ)
  -᩠ᩉ /h/ /h/
  -᩠ᩊ (ຬ) /ɭ/ /l/
N3238 未編碼
  -᩠ᩋ 介音ᩋᩬ /ʔ/ /ʔ/
  -᩠ᩌ /ɦ/ /h/

數字

編輯
阿拉伯數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新傣文數字
老傣仂文俗體數字
老傣仂文經體數字
泰文數字
老撾語數字
緬文數字

Unicode

編輯

老傣仂文區段共包含了144個碼位(U+1A20-U+1AAF),其中127個碼位已分配字符。詳細列表如下:

老傣仂文
Tai Tham[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1A2x
U+1A3x ᨿ
U+1A4x
U+1A5x  ᩖ  ᩘ  ᩙ  ᩚ  ᩛ  ᩜ  ᩝ  ᩞ
U+1A6x   ᩠   ᩢ  ᩥ  ᩦ  ᩧ  ᩨ  ᩩ  ᩪ  ᩫ  ᩬ
U+1A7x  ᩳ  ᩴ  ᩵  ᩶  ᩷  ᩸  ᩹  ᩺  ᩻  ᩼  ᩿
U+1A8x
U+1A9x
U+1AAx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5.0
2.^ 灰色區域表示未分配的碼位

註釋

編輯
  1. ^ 「勐」在泰國有「府治、府治縣、省會」的引申義,故「勐文」有「城裏文字」之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e motion on coding of the Old Xishuang Banna Dai Writing Entering into BMP of ISO/IEC 10646, 1994-10-10 (PDF).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2. ^ 2.0 2.1 Proposing on Encoding Old Tai Lue, 2007-04-03 (PDF).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3. ^ Kourilsky, G.; Berment, V. (2005-07-15), Towards a Computerization of the Lao Tham System of Writing (PDF).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04). 
  4. ^ Tun, Ngwe, Response to N3121R: Proposal for encoding the Lanna script in the BMP of the UCS, 2006-09-20 (PDF).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5. ^ 5.0 5.1 5.2 Everson, Michael; Hosken, Martin; Constable, Peter, Revised proposal for encoding the Lanna script in the BMP of the UCS, 2007-03-21 (PDF). [2020-08-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6. ^ Ad hoc report on Lanna, 2007-09-19 (PDF).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7. ^ 7.0 7.1 7.2 N3379R2 老傣文专案会议报告 (PDF). [2020-0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8. ^ Unicode內部郵件

外部連結

編輯

字體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