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模仿,定義為一個參照一個知名的自殺方式或特定人物的自殺方式所進行的自殺行為,別稱「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名稱來自歌德所著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效應原理

編輯

Thomas E. Joiner, Jr在其報告「The Clustering and Contagion of Suicide」中認為,容易自殺的人通常在任何自殺發生之前就聚集在一起,一旦這個群體發生了負性事件,那麼群體的自殺傾向會增加,這種增加可以通過社會的支持關心而減弱抵消;以核輻射類比,即當弱勢群體(容易自殺者)受到核輻射影響(負性事件)時,集體死亡事件會發生。

他對自己的觀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解釋:

  1. 負性事件(如親近的人的自殺)會增加自殺傾向;
  2. 良好社會支持可以緩解自殺傾向;
  3. 自殺者本身帶有一些特質(如精神疾病);
  4. 人以群分,有類似特質的人容易聚集在一起。

有以上四種情況,加之自殺達到閾限,才會發生群體自殺事件,因此這種群體自殺的概率很小很少;家庭由於提供了強烈的社會支持,所以在家庭成員中也很少發生群體自殺。

群體自殺常發生在精神治療中心、學校宿舍等人數相對較少、人群個體相似性相對較高的小範圍地方。他在調查中發現,學校宿舍中,隨機分配人群中自殺傾向的相關度低於自由組合的人群(自由組合即意味着有相似特質的人可能聚集在一起),在關係較親近的人中,當這些人受到負性事件影響時,他們表現出的自殺傾向一致。

媒體影響與自殺模仿的關係

編輯

社會心理學家曾從媒體影響的角度研究「自殺模仿」這一現象。當電視台、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宣傳和自殺相關的事件後,媒體影響範圍內人群的自殺率變化,尤其是報道關於名人自殺或者死亡的事件。研究發現,自殺率可能貌似提高,但若持續跟進調查,則自殺率可能回落,若加入往年的數據,自殺率也可能回落,因此媒體的負性事件報道是否會導致社會自殺率升高有待考證。

雖然自殺的傳染性或模仿性雖並未被嚴格證實,但為防範類似行為,少數國家或地區(土耳其挪威巴西台灣)會對自殺新聞予以成文規範。

延伸閱讀

編輯
  • The Copycat Effect (ISBN 0-7434-8223-9)
  • Suicide Clusters (ISBN 0-571-12991-9)
  • The Clustering and Contagion of Suicide,Thomas E.Joiner,Jr.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9 8:89 DOI : 10.1111/1467-8721.00021
  • Phillips, D.P., & Carstensen, L.L. (1986). Clustering of teenage suicides after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about suicid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15, 685–689.
  • Phillips, D.P., & Paight, D.J. (1987). The impact of televised movies about suicide: A replicative stud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17,809–811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