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錳礦
菱錳礦(英語:Rhodochrosite)是一種含錳碳酸鹽礦物,化學式為MnCO3。在其稀有的純淨形式中,它通常是玫瑰紅色,但不純的標本可以是粉紅色到淺棕色的色調。它的條痕呈白色,莫氏硬度在3.5 - 4之間,比重在3.5 - 3.7之間。它以三方晶系結晶,並在三個方向上具有菱面體碳酸鹽的解理方式解理。它經常存在孿晶。透明至半透明,折射率nω = 1.814 - 1.816,nε = 1.596 - 1.598。它經常與薔薇輝石混淆,但它明顯更軟。它被正式列為阿根廷的國家象徵之一。
菱錳礦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碳酸鹽礦物 |
化學式 | MnCO3 |
IMA記號 | Rds[1] |
施特龍茨分類 | 5.AB.05 |
晶體分類 | 六角偏三角面體 (3m) H-M記號:(3 2/m) |
晶體空間群 | R3c |
晶胞 | a = 4.777, c = 15.67 [Å]; Z = 6 |
性質 | |
分子量 | 114.95 |
顏色 | 粉紅色、玫紅色、玫紅色、紅色、櫻桃紅色、黃色、黃灰色、灰色、肉桂棕色、白色,可能帶狀;透射光下無色至淡玫瑰色。 |
晶體慣態 | 菱面體和偏角面體晶體;也常見葉片狀、柱狀、鍾乳狀、葡萄狀、粒狀或塊狀 |
晶系 | 三方 |
雙晶 | {1012}接觸和層狀 |
解理 | {1011}完全;{1012}上有裂理 |
斷口 | 參差狀,貝殼狀 |
韌性/脆性 | 脆 |
莫氏硬度 | 3.5–4 |
光澤 | 玻璃光澤到珍珠光澤 |
條痕 | 白色 |
透明性 | 透明到半透明 |
比重 | 3.7 |
光學性質 | 單軸 (-) |
折射率 | nω = 1.814–1.816 nε = 1.596–1.598 |
雙折射 | δ = 0.218 |
多色性 | 弱 |
參考文獻 | [2][3][4] |
菱錳礦與菱鐵礦能形成完整的固溶體系列。鈣(以及鎂和鋅,在有限的範圍內)經常替代結構中的錳,根據替代程度,能產生較淺的紅色和粉紅色。因此,最常見的顏色是粉紅色。
產生與發現
編輯菱錳礦作為熱液脈礦物與其他錳礦物一起出現在低溫礦床中,常與方解石、閃鋅礦、白雲石、螢石、重晶石、石英、黃鐵礦共生。[5]如在羅馬尼亞的銀礦中首次發現。帶狀菱錳礦在阿根廷的卡皮利塔斯開採。
它在1813年首次被描述為來自今羅馬尼亞馬拉穆雷什卡夫尼克的樣本。菱錳礦的英文名稱源自希臘語ῥοδόχρως,意為「玫瑰色的」。[5][6]
阿根廷卡塔馬卡是菱錳礦最大礦區,美國科羅拉多州的Sweet Home礦場、中國烏東礦場、南非、南美秘魯為菱錳礦的重要產區。其他地區如日本北海道余市郡然別礦山、臺灣金瓜石地區、九份及武丹山亦有產出。[7][8]
用途
編輯菱錳礦可作為提煉錳的礦物,錳是低成本不鏽鋼配方和某些鋁合金的關鍵成分。結晶良好透明的礦物也能作為和裝飾寶石和珠寶。[6]由於它比較柔軟,而且有完美的解理,因此很難切割,因此很少在珠寶中找到刻面。
文化
編輯菱錳礦是阿根廷的「國家寶石」。[9][10]科羅拉多州於2002年正式將菱錳礦命名為其州礦物。[11]
它有時被稱為「紅紋石」、「Rosa del Inca」、「Inca Rose」或Rosinca。[12][13],又因阿根廷為最大產區,俗稱「阿根廷石」。
畫廊
編輯-
「探照燈」,來自科羅拉多州阿爾瑪Sweet Home礦的大型紅色菱錳礦
-
含螢石、黝銅礦和石英的菱錳礦
-
粉紅色是菱錳礦最常見的顏色。在科羅拉多州西爾弗頓附近開採的標本
-
Alma King是已知最大的菱錳礦晶體;它是在科羅拉多州阿爾瑪附近的Sweet Home礦中發現的。它在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展出
參考資料
編輯- ^ Warr, L.N. IMA–CNMNC approved mineral symbols.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21, 85 (3): 291–320 [2022-08-08]. Bibcode:2021MinM...85..291W. S2CID 235729616. doi:10.1180/mgm.2021.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4).
- ^ Handbook of Mineralogy (PDF).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25).
- ^ Rhodochrosite data on Mindat.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 ^ Rhodochrosite data on Webmineral.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4).
- ^ 5.0 5.1 John W. Anthony, Richard A. Bideaux, Kenneth W. Bladh, and Monte C. Nichols, Eds., Handbook of Mineralogy,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Chantilly, VA 20151-1110, USA. http://www.handbookofmineralogy.org/
- ^ 6.0 6.1 余, 炳盛; 方, 建能; 蘇, 建華. 黃金山城地質趣. 臺北市: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9: 第58頁. ISBN 9789865437732 (中文(臺灣)).
- ^ THE MINERAL RHODOCHROSITE. www.minerals.net. [202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英語).
- ^ 陳, 培源; 劉, 德慶; 黃, 怡楨 (編). 臺灣地質系列第14號:臺灣之礦物. 臺北縣: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04: 第101–102頁 [202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5) (中文(臺灣)).
- ^ Piedra nacional: la Rodocrosita. Embassy of the Argentine Republic in the Colombian Republic. [7 Octo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9) (西班牙語).
- ^ Moreno, María. La piedra argentina. Página/12. 9 November 2002 [7 Octo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西班牙語).
- ^ Colorado State Archives; Symbols & Emblems. [2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 ^ THE GEMSTONE RHODOCHROSITE. www.minerals.net. [202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英語).
- ^ R. V. Dietrich. Rhodochrosite. 2005-07-16 [2007-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9).
- Hurlbut, Cornelius S.; Klein, Cornelis, 1985, Manual of Mineralogy, 20th ed., ISBN 0-471-8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