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平(1878年—1964年7月12日),原名蔣順發,別名姬賓禮,祖籍天津,後至北京房山石樓村。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

蔣維平
蔣順發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78年
 大清直隸省順天府房山縣石樓村
逝世1964年7月12日(1964歲—07—12)(8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張家口市
籍貫天津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軍事背景
服役清朝 新建陸軍
中華民國 北洋軍
八路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1897年-1912年、1938年-1964年

生平

編輯

民國時期

編輯

19歲投到清朝李鴻章部下,當過勤務員、班長、教官。1912年7月,他來到袁世凱部下,從軍8年,當過連長、副團長,後因怒打一個暴虐成習的騎兵團長,被開除軍籍。後回到石樓村學醫務農。1935年春,蔣維平去通州潞河中學教會,遇到了地下黨員李向前,萌發了革命思想[1]

1937年9月,日軍侵入石樓、二站等村莊,製造了二站教堂慘案。教堂神父被殺後,蔣維平挺身而出,自任神父,建立難民收容所,組織難民自救。後地方武裝首領胡振海派人把蔣維平搶到婁子水村,因為知道蔣維平是外科醫生,讓其充當軍醫。蔣維平看到胡振海的隊伍紀律鬆散,決心離開。幾天後,他攜家眷到霞雲嶺鄉的杏黃村避難[2]

1938年3月,中共房淶涿聯合縣游擊支隊長包森南窖開闢抗日根據地。蔣維平得知這一情況後,讓女兒蔣淑環寫了份申請書,寫道:「為抗日救國,我願參加八路軍。」他把申請書揣在棉襖大襟的裏層,棄家攜義子蔣志剛,衝破日偽軍的封鎖找到包森參加革命。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他開始在南窖包森支隊衛生院當院長,後到抗日救國會工作,曾任房良聯合縣九區救國會主任。同年10月,他隨部隊奔赴延安,到陝甘寧邊區120師三五九旅隨軍行醫[3]

1940年3月,蔣維平隨部隊駐防在陝西省米脂縣,為解決邊區缺醫少藥問題,他到處收集民間藥方,跟當地群眾一道,爬山涉水到深山老林中採集中草藥。他鑽研醫學,研究配製藥品,曾為李鼎銘治好過病,為很多八路軍戰士和當地群眾治病,深受戰士和群眾的歡迎[4]。1942年,蔣維平積極響應毛澤東關於「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前往南泥灣、九龍泉開荒種地。1943年10月,蔣維平被任命為三五九旅七一九團農場場長。經過一年的苦心經營,上交餘糧4800石。1944年,蔣維平被評為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和模範工作者,參加了延安的群英會,受到嘉獎[5]

共和國時期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8醫院副院長[6]。1954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老英雄蔣維平》紀錄片。1955年,授予少校軍銜,1960年晉升中校軍銜。1964年7月12日,蔣維平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在張家口251醫院逝世,享年86歲,安葬在察哈爾烈士陵園(後張家口市烈士陵園)[7]北京市房山區石樓鎮石樓村建有老英雄蔣維平烈士陵園,為紀念蔣維平而修建[8]

相關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張昊著. 平西抗日烽火 北京市房山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丛书 铁血平西 上.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08: 144–145. ISBN 7-5502-5855-6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2. ^ 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日伪统治下的北京郊区.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07: 247. ISBN 7-200-02665-4. 
  3. ^ 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北京文史资料精选 房山卷.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10: 313–315. ISBN 7-200-06536-6. 
  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房山區委員會文史工作委員會編. 房山文史选辑 第2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房山區委員會文史工作委員會. 1989.02: 48–49. 
  5. ^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北京革命史简明词典.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05: 328–329. ISBN 7-200-01763-9. 
  6. ^ 楊勝群,陳晉主編. 五十年的回望 中共八大纪实.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6.09: 217–218. ISBN 7-108-02542-6. 
  7. ^ 鄧幼明主編. 张家口丰富的文物.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2006.08: 166. ISBN 7-80098-792-2. 
  8. ^ 李桂清主編. 平西抗日烽火 平西抗战纪事.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08: 173–175. ISBN 978-7-5502-5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