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學
西夏置蕃學,為學校之一種,用西夏文進行教學,專門教授西夏文化。夏景宗元昊即位後,於天授禮法延祚二年(1039年)所建。學生都是蕃、漢官僚子弟,以大臣野利仁榮主持其事,教材是用西夏文譯寫的《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等。夏景宗為改變世族世襲、幕府提拔官員,命令蕃學學成之後可以視其才能,酌授官職。蕃學最初僅設於西夏宮中,後來各州也設立蕃學。蕃學創立後,從蕃學仕進為官之人各州多達數百。
宋朝也有蕃學,是在西北及南方為少數族貴族子弟及外國商人子弟入學學習所設的專門學校。宋神宗時曾在熙州(今甘肅臨洮)、河(今甘肅臨夏東北)設立,招收蕃部首領和蕃官子弟。宋徽宗時,在陝西用蕃字的地區也設蕃學,選取通曉蕃語蕃文的人來教書,內容一般是儒家經典或者佛經。後來在廣州、泉州等地為來華客商子弟而設外僑學校。
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 中國歷史大事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