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炮台(日語:ヤーメン砲台),又稱青島炮台(德語:Tsingtau-Batterie),是青島德佔時期駐青德軍的一座海防炮台,原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金口一路東段北側的高地上,現已無遺蹟可尋。

接近完工的衙門炮台,約1902年。左側可見一門150毫米40倍徑加農炮,右側為兩門150毫米35倍徑加農炮(未加裝炮盾),中央遠處建築群為今萊陽路8號一帶,右側可見小青島小青島燈塔尚未建成)

歷史

編輯

一般認為青島炮台(衙門炮台)最初為清軍章高元駐防青島時期(1892-1897)所建三處炮台之一(其他兩處為團島炮台西嶺炮台)。有資料稱青島炮台為三座炮台中唯一竣工者,為三合土夯築而成,裝備3門150毫米克虜伯加農炮[1][2][3]

 
日軍佔領後的衙門炮台,左側、中央為兩門150毫米40倍徑加農炮,右側有兩門150毫米35倍徑加農炮,中央遠處建築為德國海軍軍官俱樂部(右)和一座明清時期海防炮台,右側可見小青島和燈塔

1897年11月14日,德國海軍兵不血刃強佔膠州灣,之後於1899年開始規劃建設要塞防禦體系。德佔當局將衙門炮台原有設施改擴建,並安裝了4門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從清軍繳獲的150毫米克虜伯加農炮,至1903年2月已安裝完成,同年9月2日試射[4]

1914年8月至11月的日德青島戰役期間,衙門炮台由德軍軍官1人、士兵22人駐守,期間曾多次遭受來自海上的炮火襲擊,但均未直接命中火炮[4]。11月7日德軍彈藥耗盡後,將衙門炮台自毀(據日軍觀測自毀時間約凌晨6點),7點30分被日軍佔領[5]

1920年代以後,衙門炮台所在地域規劃建設為金口一路、二路、三路住宅區,炮台遺蹟在城市建設中拆除[1]

結構

編輯

衙門炮台(青島炮台)位於總兵衙門東南側的山坡上,扼守青島灣匯泉灣一帶海域。炮台裝備有2門150毫米40倍徑加農炮英語15 cm SK L/40 naval gun、2門150毫米35倍徑加農炮英語15 cm SK L/35,均設有裝甲防護罩,其中僅有兩門安裝在基軸式炮架的150毫米40倍徑加農炮可對陸射擊。1914年戰時按預算備彈為榴彈600發,實心炮彈100發,榴霰彈100發[4]

圖集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張樹楓. 青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 青島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青岛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5. ISBN 7-5034-1610-6. 
  2. ^ 張樹楓. 青岛要塞历史与现状:德军构建全方位防卫体系. 半島都市報. 2014-08-05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8). 
  3. ^ 小鱼山上曾经有炮台?衙门山炮台系章高元所建. 青報網. 2015-08-17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1). 
  4. ^ 4.0 4.1 4.2 約爾克·阿泰爾特著 青島市檔案館編譯. 《青岛城市与军事要塞研究:1897-1914》.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36-7274-1. 
  5. ^ 參謀本部 (編). 《大正三年日独戦史 上》. 東京偕行社. 1916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