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投擲雷
裝甲投擲雷(德語:Panzerwurfmine,也縮寫為PWM)是一種由納粹德國開發並在二戰中生產使用的反坦克碰炸手榴彈。它是從41式反坦克手榴彈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外形上同鐵拳火箭彈的戰鬥部相似。主要區別在於PWM的尾部多了用於穩定的飄帶,後期型還加裝了穩定翼。
結構與使用
編輯前部為半球形金屬整流罩,彈體為圓錐形,內部為空心裝藥的TNT炸藥。[1]彈體後部為木柄,木柄末端裝有引信。引信由撞針、雷管等部件組成,平時撞針被保險帽固定住。木柄內裝有傳爆藥,引信起爆後引燃傳爆藥,再由傳爆藥引發彈體內的炸藥。木柄的外部則為用於穩定的定向傘,定向傘由四片三角形的帆布,這些帆布安裝在連接着彈簧的骨架上,行軍狀態下依靠保險帽收縮在一起。
使用時,卸下保險帽。於是定向傘像雨傘那樣彈開,同時撞針保險也被解脫。朝向目標投擲後,定向傘負責保持手榴彈的方向穩定,彈頭接觸目標後撞針在慣性作用下撞擊點火帽,最終引燃傳爆藥引爆戰鬥部。
型號
編輯PWM主要由前期和後期兩種型號構成,前期型也稱Panzerwurfmine Kz (Kz代表kurz,短),重量略輕為1公斤。直徑114毫米,戰鬥部重量為500克,可以擊穿150毫米厚的垂直均質鋼板。後期型也稱PWM (L)(L表示long,長),重量為1.36公斤,長度為533毫米。前期型的產量很小,而後期型的生產開始於1943年5月,雖然實際效果並不理想,PWM (L)的產量還是達到了20.3萬。[2]
參考文獻
編輯- ^ Anti-Tank Grenade. [201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 ^ Panzerfa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