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是1917年至1918年間中華民國第一次段祺瑞內閣改組內閣和日本政府簽訂的一系列公開和秘密借款的總稱。 因日方經辦人是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寺內正毅摯友西原龜三而得名。一戰時,1917年5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激烈討論對德國宣戰案(段祺瑞和日本力主中國參戰),5月18日英文《京報》(Peking Gazette)揭露西原借款事件,令段祺瑞內閣倒台。
過程
編輯1916年6月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病逝,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由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實權。同年10月日本大隈重信內閣辭職,原朝鮮總督寺內正毅組閣上台。寺內內閣調整了日本對華政策,停止支持中國南方革命黨人,唯一支持段祺瑞政府,增加對華經濟援助,力圖維持和擴大日本在華利益。而段祺瑞感到自己麾下的皖系軍閥不易控制,故需要借款編練效忠自己的軍隊。[1]
自寺內正毅1916年10月上台之後,立刻派其私人幕僚西原龜三多次前往中國秘密訪問,並以日本興業銀行、台灣銀行、朝鮮銀行三行的名義,於1917年1月20日與中國交通銀行(隸屬於中國政府交通部)總裁曹汝霖簽訂了第一批借款500萬日元的合約[2]。之後又有第二次交通銀行借款2000萬日元;有線電信借款2000萬日元;吉會鐵路借款1000萬日元;黑龍江省吉林省金礦森林借款3000萬日元;滿蒙四鐵路借款2000萬日元;山東濟順、徐高二鐵路借款2000萬日元;參戰借款2000萬日元。總共八項借款,合計14500萬日元。貸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國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森林等。
1918年9月24日,商談《濟順、徐高二鐵路借款預備合同》之際,中日關於膠濟鐵路相關事項進行秘密換文,史稱《關於處理山東省各問題換文》,簡稱《山東問題換文》,中國出讓多項權益,允許日本在濟南駐軍,擔任巡警,鐵路由中日合營。日本外務大臣後藤新平來文稱:
敬啟者,帝國政府顧念貴我兩國間所存善鄰之誼,本和衷協調之旨義,將關於山東省諸問題,照左列各項處理。認爲妥當。茲將此事特向貴國政府提議:
一、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
二、膠濟鐵路之警備可由中國政府組成巡警隊任之。
三、右列巡警隊經費,由膠濟鐵路提供相當之金額充之。
四、右列巡警隊本部、樞要驛並巡警養成所內,應聘用日本國人。
五、膠濟鐵路從業員中應採用中國人。
六、膠濟鐵路所屬確定以後,歸中日合辦經營。
中國政府對於日本政府右列之提議,欣然同意。特此奉覆。
此秘密換文後來在巴黎和會中被公開,成爲解決山東問題的一個障礙。中國代表團稱二十一條是被迫簽署,但此換文中「欣然同意」一語被日方當作中方自願的證據,曹汝霖與章宗祥因此被指應負擔責任[5]。
中國接受借款後,日本加強了在山東的存駐,1917年9月29日在青島設置了民政署(1918年中日《山東問題換文》廢除但機構依然存在,直至1922年中日簽訂《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後正式廢除)[6][7]。也在濟南駐軍[8],並且控制了膠濟鐵路以及滲入了中國軍械製造[9]。
西原借款所得款項,日後用於財政性支出佔65.22%,軍費佔總支出佔25.40%。[10]曹汝霖表示有這筆錢之後,政府財政壓力得到緩解,「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11]當時的財政部官員周叔廉表示,日方對借款的條件並不苛求[12]。
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後,以「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而停付本息,日方還因此血本無歸[13],日本政府必須發行債券以救濟日本興業銀行。日本國內指責該項借款實乃賣國之舉,勝田龍夫也認為西原借款是無效的「泡沫借款」。[14]實則以資金換取政治軍事利益,不僅在山東佔得大片利益,還控制了膠濟鐵路,滲透了中國。日本內閣總理寺內正毅說:[15]
「借予中國之款於三倍從前之數,但其實際上扶植日本對於中國之權利,何止十倍於二十一條」
參考資料
編輯- ^ 《北洋軍閥史話》,丁中江著
- ^ 交行借款合同全文. 民國日報 (上海). 1917-02-11.
- ^ 王鐵崖 (編). 《中外舊約章彙編第2冊》. 北京: 三聯書店. 1982: 1409-1410.
- ^ 唐啓華. 《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 社會文獻出版社. 2014.
- ^ 唐啓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2014年,「3月6日,梁啓超又電北京當局云:『據美東方局長云:二十一條及各密約,背威氏十四條宗旨,中國堅持,可操勝算。...又高徐、順濟路約發表以來,外人譁然,以爲中國政府自願對於二十一條加一保證,授日本以極好口實,美外部藍辛謂中國弱點唯在此。...為今計,惟有使訂約之人負擔,庶可挽回,展開新局,不然千載一時良會,不啻為一二人毀壞,實爲惋惜』」。「在4月22日上午的四人會上,日本代表牧野指出膠州必須由日本繼承的理由:...(3)1918年中日換文在中國對德宣戰以後,中國政府『欣然同意』中日對山東問題之協議,以獲得日本貸款」
- ^ 王讷率众反对日本在鲁擅设民政署. [201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 ^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的移民潮. [201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2).
- ^ 西原借款与山东密约. [201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 ^ 西原借款. [201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 ^ 王芸生:《西原龜三對西原借款之回憶》,《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北京:三聯出版社,1981
- ^ 。曹汝霖《一生之回憶》:「余攝財政十個月,經手借款為一億零五百萬日元。此外參戰借款等,均為陸軍靳雲鵬經手,與財政部無關,余亦未嘗顧問。而我經手借款之中,除了二千五百萬日元為交通銀行所借,二千萬日元為東海所用,財政部實用者只有六千萬日元,合之銀元尚不足五千萬元。而余在任,官員無欠薪,軍警無欠餉,學校經費月必照發,出使經費月必照匯,即清室優待費用四百萬元從未積欠,至交卸時,庫存尚有三百萬元,此皆財政部有帳可稽……」
- ^ 周叔廉〈西原借款〉:「西原借款的主要目的,是寺內內閣改變前內閣的強暴外交路線,想拿大量借款以結好中國政府,同時力求扶植段祺瑞的勢力,希望壯大他的實力來統一中國。因此,對借款的條件並沒有十分苛求,對於押品尤為空泛,鐵路墊款則鐵路並沒有進行興建,其他押品只在借約上空言指定,並沒有實行接管。」(《文史資料選輯》第卅五輯)
- ^ 葉慕綽:〈西原借款內幕〉,《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
- ^ 勝田龍夫:〈中國借款と勝田主計〉
- ^ 略論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九·一八」事變期間的中日關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王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