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鼎
其早年為方國珍幕僚,後到當時明朝京師,不被任用,於是寫萬言書,等候明太祖出駕時呈上。明太祖為其停馬閱讀上奏,命丞相為詹鼎安排官職。但因時任丞相楊憲妒忌其才能,該事被阻。楊憲敗後,詹鼎任刑部郎中,後因連坐而死[1]。
根據方孝孺撰寫的傳記,詹鼎出身商販家庭,自幼好學,自學成才。方國珍被元朝招安之後,搜尋人才,強迫詹鼎為官,因嚴格執法被方國珍弟妻誣陷下獄。出獄後到上虞為官,當地軍官不服,詹鼎當眾責殺驛丞以樹威。方國珍投降時,詹鼎為其起草降表陳述理由,文採得到朱元璋讚許,打算讓詹鼎到河南為郎中。丞相楊憲認為詹鼎頗有才能,不能到外地任職,以防有變,遂到刑部任職。詹鼎在刑部十分低調,但依然因為一次集體受賄案牽連,和一百多人被殺。[2]。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詹鼎者,寧海人,有才學。為國珍府都事,判上虞,有治聲。既至京,未見用,草封事萬言,候駕出獻之。帝為立馬受讀,命丞相官鼎。楊憲忌其才,沮之。憲敗,除留守經歷,遷刑部郎中,坐累死。」
- ^ 《詹鼎傳》:「詹鼎,字國器,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大家推吳氏最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遊學館,聽人讀書,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使學。未數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者,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元末方國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國珍開府慶元,求士為己用。國珍聞鼎有才,以計獲之。鼎為所獲,無奈,因為之盡力,為其府都事,有廉名。國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請於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不許。妻怒,譖之,系鼎獄,半載乃釋。復起,為上虞。上虞與偽吳王張士誠地相錯,軍吏貴臣甚眾,以鼎儒生,不習邊事,屢違約。鼎會眾於庭,引一驛丞,責以不奉公,斬之。在庭者皆股慄,膝行請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罷。後雖元帥、萬夫長有所陳說,皆長跪以言,不敢舉目視其面。鼎臨事有才,簡牘滿前,須臾而決。至正末,我兵臨慶元城下,國珍懼,乘樓船遁於海。上怒,欲舉兵誅之。莫為計,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問。更以國珍為右丞,鼎亦召至京師。時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請命鼎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歲,除留守都衛經歷,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請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其見稱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寬仁行法,威聲不起,而人皆樂其不苛刻。會大都督府受賂,除軍吏,事發,誣鼎有贓。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時所養孤甥來省,恐有之,鼎誠不知。御史曰:「法貴殺有名。」卒誅鼎,與百餘人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