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拉·弗洛姆
貝拉·弗洛姆(德語:Bella Fromm,1890年12月20日—1972年2月9日),是一位德國猶太裔記者和作家,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到美國。她的代表作是《血腥宴會》("Blood and Banquets"),該書講述了她在威瑪共和國時代擔任柏林報社記者期間以及她在第三帝國前五年的經歷[1]。雖然該書是作為一本真實的親歷者日記而出版的,並且經常被引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是弗洛姆離開德國後在美國創作的。
早年
編輯弗洛姆出生於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的一個猶太裔葡萄酒商家庭。她出生在紐倫堡,卻在下弗蘭肯行政區的基青根長大。弗洛姆家族最初來自西班牙,但在德國生活了近500年,直到納粹黨掌權展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運動為止。根據她自己的說法,她的家族在巴伐利亞王室和當地上流社會中享有良好的聲譽[2]。她的父親在她幼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她的母親也於1918年去世。1911年,她嫁給了一位猶太商人並與其生下了一個女兒。不久她就離婚並改嫁了另一位商人卡爾·朱利葉斯·斯圖爾曼,但不幸的是她的第二段婚姻也沒有維持很久,弗洛姆的第三次婚姻的對象則是美國醫生彼得·F·威爾斯[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弗洛姆曾為德國紅十字會工作並於1918年獲得路德維希國王十字勳章[4]。母親過世後,她繼承了家業,得以全身心投入社會工作。然而1923年的通貨膨脹使她的財富極大地縮水,於是她被迫尋求一份工作以維持體面的生活。通過人脈介紹,她成為了烏爾施坦出版公司的記者,這是一家主要由猶太人所經營的出版社同時也是柏林當時著名的自由主義媒體之一。起初,弗洛姆僅限於擔任時尚和社會八卦專欄記者的角色,隨後她憑藉過人的才華和手腕,很快便轉入政治及外交領域的報道寫作,她所負責的「柏林外交官」專欄深受上流社會讀者的青睞[5]。
記者生涯
編輯作為烏爾施坦出版社旗下《福斯日報》的資深記者,弗洛姆成為了柏林上流階層的知名人物。她所認識的名流包括《紐約時報》駐柏林通訊員弗雷德里克·伯徹爾、法國總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意大利大使維托里奧·切瑞蒂、美國大使威廉·多德、法國大使安德烈·弗朗索瓦-龐賽、阿道夫·希特拉的密友與新聞部長恩斯特·漢夫斯坦格爾、美國資深媒體人路易斯·P·洛克納、總統辦公室主任奧托·梅斯納、外交部長康斯坦丁·馮·紐賴特、英國大使埃里克·菲普斯爵士、著名演員及電影製作人萊尼·里芬斯塔爾、帝國銀行總裁亞爾馬·沙赫特以及總理兼國防部長庫爾特·馮·施萊謝爾[6]。據她自己所說,弗洛姆在社交活動中多次會見希特拉、赫爾曼·戈林、魯道夫·赫斯與約瑟夫·戈培爾等納粹黨高層,但她對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好感。
弗洛姆身為當時柏林輿論界的領軍人物,她與很多部長、國會議員、報社編輯與外交官關係密切,並知曉當中許多人的機密信息[7]。她也非常重視與施萊謝爾及其妻子的親密友誼,並曾透過她的消息渠道警告施萊謝爾:興登堡總統和前總理弗朗茨·馮·帕彭正計劃罷免他的總理職務並讓希特拉取而代之[8]。
作為一名直言不諱的自由主義者(加上因為她的猶太血統),弗洛姆的職業前景在1933年納粹上台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她的安危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她的外國外交官朋友和保守派夥伴(譬如希特拉內閣的外交部長紐賴特及經濟部長沙赫特)的保護。1934年,她將女兒送到了美國,而在1934年之後,她就再也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文章,但她繼續堅持以匿名方式從事報道的寫作,她也仍舊受邀出席各種外交和社交活動。
在被剝奪了大部分來自新聞業的收入後,弗洛姆以酒商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她的家族行業,並利用她與外國大使館和柏林社交界的聯繫在商界繼續獲得成功。根據她的說法,她還運用自己的人脈為許多渴望移民的德國猶太人獲得海外的簽證。出於這個原因,她沒有聽從朋友的建議,即她應該在為時已晚之前離開德國。隨着1938年開始,猶太人逐步被納粹黨政府沒收財產並被徹底排除在一切商業領域以外,當年9月,弗洛姆在面臨破產以及日益嚴重的反猶迫害的情況下終於移居到了美國。
在紐約,弗洛姆從事打字員和秘書的工作,並遇到了她的第三任丈夫彼得·F·威爾斯。當美國於1941年12月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弗洛姆決定撰寫一本關於她在威瑪共和國和納粹時期的經歷的書。這本書在戰時的受眾主要是美國讀者,因此在行文上體現了強烈反納粹和親美的特點。
晚年
編輯1946年,弗洛姆曾返回德國並在各地進行了幾次旅行調查戰後的社會風貌。1961年,她根據自己的流亡經歷出版了一部小說《天使的哭泣》("The Angels Cry"),但影響不廣。1958年,她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授予一等聯邦十字勳章。她於1972年在紐約去世,享年81歲。1993年,她的暢銷書《血腥宴會》被翻譯成德文,並以《當希特拉親吻我的手時》("When Hitler Kissed My Hand")為標題在德國出版。
榮譽
編輯- 1918年:路德維希國王十字勳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非軍事服役)
- 1958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一級聯邦十字勳章
參考資料
編輯- ^ Larsen, Eric. Love and Evil in Nazi Germany. The University Bookman. The Russell Kirk Center. 11 Sep 2011 [9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Book review
- ^ Blood and Banquets: a Berlin Social Diary, Garden City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43, 4
- ^ Bella Fromm Dies;Wrote about Berlin.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The New York Times. 11 February 1972: 40 [9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 ^ Fromm, Blood and Banquets
- ^ Turner, "Two dubious Third Reich diaries," 419
- ^ Turner, Jr, Henry Ashby. Two Dubious Third Reich Diaries.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Society). 2000, 33 (3): 415–422 [9 March 2021]. JSTOR 4546987. S2CID 143678105. doi:10.1163/1569161007463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7).
-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41
- ^ Otto Dietrich Zwolfe Jahre mit Hitler, 1955; published in English as The Hitler I Knew, Skyhorse Publishing 2010
來源
編輯- Bella Fromm Collection im Howard Gotlieb Archival Center/Boston University
- Staatsarchiv Würzburg
- Stadtarchiv Kitzingen
外部連結
編輯- Deutschlandfunk.de, Das Feature, 5. Februar 2016, Nea Matzen, Jan Ehlert: Bella Fromm. Von der Gesellschaftsreporterin in Berlin zur politischen Exilantin in New Y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