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普(?—230年[1]),字子太義陽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先後為劉備勢力與孫權效力的將領,官至吳國廷尉

生平

編輯

早年不詳。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劉備益州而要求歸還荊州,劉備不肯。孫權派的官吏被關羽驅逐,於是孫權命呂蒙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及桂陽守將向孫權投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降。劉備、關羽率軍與孫權軍對峙,孫權寫信命令呂蒙回救、放棄攻打零陵。呂蒙隱瞞了孫權的書信,利用郝普友人鄧玄之向郝普詐稱劉備、關羽無力相救,還勸郝普不要連累百歲老母,郝普中計出降。呂蒙立即派四員將領各選一百人,等郝普出城就入城守住城門,自己抓着郝普的手一起下船說話,然後拿出孫權的書信,拊手大笑。郝普知道劉備、關羽已經在附近,羞慚悔恨萬分。[2]

後劉備與孫權達成以湘水為界協定,將零陵郡還給劉備,郝普也得以放還,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襲殺關羽佔荊州後,郝普再度降孫權,後來在吳國擔任廷尉。學者趙一清則根據楊戲《季漢輔臣贊》將叛劉投孫的麋芳士仁、郝普、潘濬並列,認為郝普入吳後未曾重新歸劉。

黃龍二年(230年),魏明帝青州隱蕃詐降孫權,侍中胡綜告訴孫權此人不可重用,但孫權依舊任命隱蕃出任廷尉監。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稱讚隱蕃有王佐之才,郝普與隱蕃特別親善,經常抱怨隱蕃受了委屈,後來隱蕃叛變敗死,郝普受孫權責難:「你之前一直在我面前稱讚隱蕃,之後你又為了他而抱怨朝廷,全都是因為你才導致隱蕃謀反。」[3]因此郝普最終自殺。

四川有「諸葛雙忠祠」紀念蜀漢末年在綿竹關戰死的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為四川重要蜀漢遺址之一。祠內有「蜀漢三叛」士仁麋芳與郝普的石雕跪像,與諸葛瞻父子形成強烈對比。

參考資料

編輯
  • 三國志·蜀書·鄧芝等傳》
  • 《三國志·吳書·是儀胡綜傳》
  •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1. ^ 《資治通鑑·魏紀三·太和四年》
  2. ^ 《三國志·呂蒙傳》:「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士,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備自蜀親至公安,遣羽爭三郡。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舍零陵,急還助肅。初,蒙既定長沙,當之零陵,過酃,載南陽鄧玄之,玄之者郝普之舊也,欲令誘普。及被書當還,蒙秘之。夜召諸將,授以方略,晨當攻城。顧謂玄之曰:「郝子太聞世間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不知時也。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為孫規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親見也。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餘力復營此哉?今吾士卒精銳,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繼於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猶牛蹄中魚,冀賴江漢,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歸者,可也。今吾計力度慮,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後,身死何益於事,而令百歲老母,戴白受誅,豈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問,謂援可恃,故至於此耳。君可見之,為陳禍福。」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聽之。玄之先出報蒙:「普尋後當至。」蒙豫敕四將,各選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門。須臾普出,蒙迎執其手,與俱下船。語畢,出書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見書,知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蒙留,委以後事,即日引軍赴益陽。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割湘水,以零陵還之。以尋陽、陽新為蒙奉邑。」
  3.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吳歷註》:「卿前盛稱蕃,又為之怨望朝廷,使蕃反叛,皆卿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