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尾鷸

鹬科沙锥属鸟类

針尾鷸(中國大陸作針尾沙錐,台灣作針尾鷸)(學名:Gallinago stenura),是鴴形目鷸科的一種鳥類。[2]

針尾鷸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鷸科 Scolopacidae
屬: 沙錐屬 Gallinago
種:
針尾鷸 G. stenura
二名法
Gallinago stenura
(Bonaparte, 1830)
針尾鷸的頭部和喙

分佈

編輯

它在北俄羅斯繁殖,並遷徙到南亞從巴基斯坦印尼度過非繁殖季節。它是南印度斯里蘭卡以及大部分東南亞最常見的遷徙之一。它偶爾也會出現在澳大利亞西北部和北部,甚至在東非的肯亞也有目擊記錄。

棲地

編輯

其繁殖棲地為濕潤的北極和針葉林帶的沼澤和凍原。在非繁殖區域,這些鳥類利用各種濕地,經常與田鷸共棲,但也可能出現在比其親緣物種更乾燥的環境中。牠們會在地面上的隱蔽處築巢。

這些鳥類會在泥土或柔軟的土壤中覓食,通過視覺來探尋或拾取食物。牠們主要吃昆蟲和蚯蚓,但也會吃一些植物材料。

描述

編輯

針尾鷸體重約113克,翼長約126.8毫米,嘴峰長約65.7毫米,喙寬度約5.2毫米,喙厚度約6.9毫米,跗蹠長約30.5毫米,尾長約44毫米。[3]

這種長25-27 厘米的鳥類與喙更長、尾更長的田鷸相似。成鳥有短而綠灰色的腿和長直的黑暗喙。身體上部為棕色斑駁,背部有乳白色的條紋。腹部為淺色,帶有條紋的棕黃色胸部和白色腹部。它們的眼睛周圍有一條深色的條紋,上下有淺色的條紋。雌雄鳥相似,未成熟鳥僅在羽色細節上略有不同。

它們的翅膀比田鷸的翅膀尖端更鈍,且缺乏該物種特有的白色翼後緣。較短的尾巴和較平直的飛行軌跡,使得在飛行時與田鷸的區別相對容易。

雄性針尾鷸常常成群展示,發出響亮的重複tcheka歌聲,其中包括漸強的嘶嘶聲和嗡嗡聲,並且在飛行時,會因其像針一樣的外尾羽發出口哨聲,這也是該物種獲得其英語名稱的原因。通常的叫聲是微弱的squik

分佈

編輯

西伯利亞;越冬於印度至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HBW and BirdLife Taxonomic Checklist. 6.0b. 2022 [202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5). 
  2. ^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IOC World Bird List 12.1 (Multilingual Version). [2022-08-20]. doi:10.14344/ioc.ml.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1) (英語). 
  3. ^ Tobias, J. A.; Sheard, C.; Pigot, A. L.; Devenish, A. J. M.; Yang, J.; Sayol, F.; Neate‐Clegg, M. H. C.; Alioravainen, N.; Weeks, T. L.; Barber, R. A.; Walkden, P. A. AVONET: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ata for all Birds. Ecology Letters. 2022, 25 (3) [2022-08-20]. ISSN 1461-023X. doi:10.1111/ele.138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7) (英語). 
  4. ^ Clements, J. F.; Schulenberg, T. S.; Iliff, M. J.; Billerman, S. M.; Fredericks, T. A.; Gerbracht, J. A.; Lepage, D.; Sullivan, B. L.; Wood, C. L. The eBird/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2021.. 2021 [202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