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拉胡同
39°54′59″N 116°24′33″E / 39.916348°N 116.4091276°E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4月9日) |
錫拉胡同位於北京東城區西南部,東起王府井大街,西至東黃城根南街。南鄰東安門大街,北有支巷通韶九胡同,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因此地曾有錫燈、蠟台作坊而得名。錫拉胡同,明朝屬南熏坊,稱錫蠟胡同。清朝屬鑲白旗,據《京師坊巷誌稿》記載:清朝「內務府武備院所屬帽作局在南」。清朝宣統時稱錫拉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人民路六條,後恢復原名。慈禧太后幼年時曾居此胡同內。袁世凱任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時,軍機大臣及體仁閣大學士鹿傳霖,著名詩人徐志摩,民國軍事家蔣百里也曾住在此胡同。北京市長何思源也曾在此處居住並遭到暗殺,其女何魯麗後成為北京副市長。
因為古時上朝方便,距離東交民巷,順天府,北京市政府一步之遙,從古至今極多大臣及政府官員居住於此。清會議政務處曾在此處成立。
歷史
編輯幼年時也在胡同內19號惠府四合院居住。三等承恩公惠征死後其妻子與年輕的那拉氏相依為命。那拉氏正是在錫拉胡同被選為秀女從冊封為」蘭貴人「入宮去的。那拉氏最終成為主掌晚清政治的慈禧太后。
慈禧曾在冊封為懿貴妃的期間返回錫拉胡同省親。由於咸豐的恩准特批, 那拉氏的母親經常入宮看望閨女。
王懿榮故居
編輯北京口腔醫院舊照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曾在胡同內21號原址居住。王懿榮,山東省福山人。他學識淵博,喜歡收藏,對金石學很有見識。光緒二十五年(1899),他偶得瘧疾,請大夫開處方,其中有一味藥叫「龍骨」,家人從鶴年堂藥鋪將藥買回後,他發現龍骨上刻有類似篆文的文字。於是就派人將藥鋪中帶字的龍骨全買回來,經過研究,斷定是古人在獸骨上刻的文字。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他前後共收藏甲骨一千多片。
庚子事變時,王懿榮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督守東便門師潰後,返回家中對家人說:「吾義不苟生。」服毒藥未即死,慷慨投院內井中殉國,終年五十六歲。夫人謝氏及長媳張氏皆投井從死。為紀念王懿榮,人們在井旁建有石碑。現王宅無存和石碑被運往山東其紀念館。
張蔭桓
編輯張蔭桓是京城為數不多的曾經出洋、懂洋務的外交官員。其曾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冊封為一等勳爵士。 戊戌變法時,他調任管理京師礦務、鐵路總局,並曾協助李鴻章與俄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因為支持慈禧默許的光緒帝變法,與翁同龢、康有為關係密切,政變後,張蔭桓安排家屬返回佛山南海,銷毀相關書札、文件,而他則留在錫拉胡同官邸待查。
戊戌政變後獲罪,因英國公使竇納樂、日本署使林權助和伊藤博文的關注,李鴻章經榮祿說服了慈禧,張得以保存生命,改判流放新疆。貶戍新疆時,梅蘭芳之姑父-花旦京劇演員秦稚芬一路護送至張家口。時人論秦此舉可與大刀王五護送安維峻至戍所媲美。張蔭桓性格開朗,從錫拉胡同謫戍新疆時,沿途與接送官員謔稱:「老太太跟我開玩笑,差我到關外走一回。」
鹿傳霖
編輯清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進士鹿傳霖一生剛正清廉、惜才重教,對川粵洋務多有建樹,時人將他與文正、文襄(張之洞)並論,他曾居住於在葉赫那拉家族搬出後居住於該四合院。
袁世凱及南北議和
編輯袁世凱任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時也住此巷西口該院。1908年9月15日農曆八月二十,據泰晤士報記者莫理循報道,錫拉胡同聚集了近1000位北京權貴,大街上停滿馬車。最尊貴的客人位慶親王亦劻,直隸總督,臨近的金魚胡同居住的大學士那桐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911年11月1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凱抵達京師,16日組織新內閣。因此該胡同也曾被稱為「大總統胡同」。南北議和期間袁世凱曾在該院發送電報到南方的革命黨商討條件。在其子袁克定的引薦下,時任同盟會代表汪精衛於錫拉胡同袁世凱住宅與之會面,每天晚上飯後7點或8點會見袁世凱,11點或12點離開,為其講解民主立憲的本質,汪還推薦同盟會會員魏宸組為袁世凱深入講解,「袁漸漸不堅持君主,最後不言君主,但言中國辦到共和不易」,汪、魏說「中國非辦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不可,且非公擔任不可」。
徐志摩與其遠房親戚蔣百里
編輯公元1915年秋天,錫拉胡同里出現了一位陌生的少年。他看上去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身材修長,面容清秀,鼻樑上架着一副圓眼鏡。講起話來,雖然帶點南方口音,但吐字清晰,好似珍珠落玉盤,輕澈圓轉。這位少年,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詩人徐志摩。
1915年夏秋之間,他從杭州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從徐志摩寫給伯父蓉初先生的信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來京之初的行蹤:
「二十二日……氣溫驟降,涼風甚厲。二十三日……十一時抵前門,即正陽門車站。搜檢頗不認真,站上有百里叔當差照應。現住金台旅館,明日遷至蔣宅。二十四日由金台旅館遷錫拉胡同蔣宅居住。」
信中所提到的「百里叔」便是「蔣宅」的主人――軍事家蔣百里。他的堂兄是徐志摩的姑父,而徐志摩平時稱蔣百里為「福叔」。徐志摩為什麼會選擇蔣宅居住呢?一個明顯的原因是,住在親戚家,可以免去房租。而在我看來,如果考慮到地理位置,恐怕還有另一個原因:錫拉胡同離當時北京大學所在地――馬神廟(今沙灘后街)不遠,往來比較方便。
翁文灝
編輯 翁文灝 (1889-1971),著名地質學家,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總統府副秘書長等職,其於從法國回國,接受思想改革後居住於錫拉胡同18號院。
何思源
編輯在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期間,何思源擁護解放軍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方案,為此他每天奔走呼籲。蔣介石極為惱火。1948年底他遭到國民黨的暗害,錫拉胡同19號寓所被炸,除小女兒被炸死外,他和夫人等全家人全部受傷。但他不畏強暴,堅定地與其他代表同到前線與中共代表談判,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毛澤東說他是「真正代表了民意」。錫拉胡同的北京口腔醫院便是何魯麗題的字,可謂故土難忘。
設施
編輯錫拉胡同幼兒園 為了保護傳統的19號四合院,東城區衛生局撥款80萬元,於1999年和2000年連續兩年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所有房屋都雕樑畫棟,均按原樣油漆彩繪,完好地保持了典雅精緻的風貌。該四合院現為錫拉胡同幼兒園(東城區衛生局第一幼兒園)。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在北京的時候,他的外孫女兒就在這兒上幼兒園。
北京玉華台 北京玉華台經營江蘇淮揚風味菜餚的老店,1921年初建在王府井北口錫拉胡同內,1960年代公私合營遷至西單北大街。眾所周知,開國第一宴是在北京飯店辦的,但是,操持開國第一宴的掌灶師傅卻請的是玉華台的9位淮揚菜大師。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皇族的濤七爺———濤貝勒(末代皇帝溥儀的七叔),每年二月都得有兩三天每天到玉華台包一二桌酒席。文學藝術、梨園、書香等各個階層的名流之輩來玉華台是常事,文化界的田漢、周揚、老舍、鄭振鐸,梨園行的梅蘭芳、譚富英、周信芳、裘盛戎、葉盛蘭,畫界的齊白石、張大千、董壽平……都是玉華台的常客,還留下了不少墨寶。最生動的一幅是齊白石老先生在九十三歲時給玉華台寫過的篆體匾。當時,齊白石老人與玉華台關係頗為密切。因為喜好吃玉華台的菜,每月得來一二次。每來必吃炒鱔糊、水晶蝦餅、沙鍋元魚、核桃酪和湯包。一次飯後,齊老主動送給玉華台一幅行書題字:「玉堂春色好,華宴滿台香」,將玉華台鑲入「對兒」里了。
據凌老先生回憶,玉華台的名家名畫名筆有齊白石的字、張大千的山水、馬晉的翠竹洋狗、慕凌飛的山水、溥松聰的馬、顏伯龍的山雞菊花等。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的「八開冊頁」,是詩配畫。據說,這是抵賬輾轉給玉華台的。這些彌足珍貴的字畫,部分依在,可也有不少在「文革」中損失了,令人十分痛惜……現在,玉華台懸掛的字匾是清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溥傑先生為其題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