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拉胡同
39°54′59″N 116°24′33″E / 39.916348°N 116.4091276°E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4月9日) |
锡拉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南部,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南邻东安门大街,北有支巷通韶九胡同,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因此地曾有锡灯、蜡台作坊而得名。锡拉胡同,明朝属南熏坊,称锡蜡胡同。清朝属镶白旗,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帽作局在南”。清朝宣统时称锡拉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人民路六条,后恢复原名。慈禧太后幼年时曾居此胡同内。袁世凯任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时,军机大臣及体仁阁大学士鹿传霖,著名诗人徐志摩,民国军事家蒋百里也曾住在此胡同。北京市长何思源也曾在此处居住并遭到暗杀,其女何鲁丽后成为北京副市长。
因为古时上朝方便,距离东交民巷,顺天府,北京市政府一步之遥,从古至今极多大臣及政府官员居住于此。清会议政务处曾在此处成立。
历史
编辑幼年时也在胡同内19号惠府四合院居住。三等承恩公惠征死后其妻子与年轻的那拉氏相依为命。那拉氏正是在锡拉胡同被选为秀女从册封为”兰贵人“入宫去的。那拉氏最终成为主掌晚清政治的慈禧太后。
慈禧曾在册封为懿贵妃的期间返回锡拉胡同省亲。由于咸丰的恩准特批, 那拉氏的母亲经常入宫看望闺女。
王懿荣故居
编辑北京口腔医院旧照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曾在胡同内21号原址居住。王懿荣,山东省福山人。他学识渊博,喜欢收藏,对金石学很有见识。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偶得疟疾,请大夫开处方,其中有一味药叫“龙骨”,家人从鹤年堂药铺将药买回后,他发现龙骨上刻有类似篆文的文字。于是就派人将药铺中带字的龙骨全买回来,经过研究,断定是古人在兽骨上刻的文字。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他前后共收藏甲骨一千多片。
庚子事变时,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督守东便门师溃后,返回家中对家人说:“吾义不苟生。”服毒药未即死,慷慨投院内井中殉国,终年五十六岁。夫人谢氏及长媳张氏皆投井从死。为纪念王懿荣,人们在井旁建有石碑。现王宅无存和石碑被运往山东其纪念馆。
张荫桓
编辑张荫桓是京城为数不多的曾经出洋、懂洋务的外交官员。其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册封为一等勋爵士。 戊戌变法时,他调任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并曾协助李鸿章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因为支持慈禧默许的光绪帝变法,与翁同龢、康有为关系密切,政变后,张荫桓安排家属返回佛山南海,销毁相关书札、文件,而他则留在锡拉胡同官邸待查。
戊戌政变后获罪,因英国公使窦纳乐、日本署使林权助和伊藤博文的关注,李鸿章经荣禄说服了慈禧,张得以保存生命,改判流放新疆。贬戍新疆时,梅兰芳之姑父-花旦京剧演员秦稚芬一路护送至张家口。时人论秦此举可与大刀王五护送安维峻至戍所媲美。张荫桓性格开朗,从锡拉胡同谪戍新疆时,沿途与接送官员谑称:“老太太跟我开玩笑,差我到关外走一回。”
鹿传霖
编辑清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进士鹿传霖一生刚正清廉、惜才重教,对川粤洋务多有建树,时人将他与文正、文襄(张之洞)并论,他曾居住于在叶赫那拉家族搬出后居住于该四合院。
袁世凯及南北议和
编辑袁世凯任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时也住此巷西口该院。1908年9月15日农历八月二十,据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报道,锡拉胡同聚集了近1000位北京权贵,大街上停满马车。最尊贵的客人位庆亲王亦劻,直隶总督,临近的金鱼胡同居住的大学士那桐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因此该胡同也曾被称为“大总统胡同”。南北议和期间袁世凯曾在该院发送电报到南方的革命党商讨条件。在其子袁克定的引荐下,时任同盟会代表汪精卫于锡拉胡同袁世凯住宅与之会面,每天晚上饭后7点或8点会见袁世凯,11点或12点离开,为其讲解民主立宪的本质,汪还推荐同盟会会员魏宸组为袁世凯深入讲解,“袁渐渐不坚持君主,最后不言君主,但言中国办到共和不易”,汪、魏说“中国非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不可,且非公担任不可”。
徐志摩与其远房亲戚蒋百里
编辑公元1915年秋天,锡拉胡同里出现了一位陌生的少年。他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修长,面容清秀,鼻梁上架着一副圆眼镜。讲起话来,虽然带点南方口音,但吐字清晰,好似珍珠落玉盘,轻澈圆转。这位少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
1915年夏秋之间,他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从徐志摩写给伯父蓉初先生的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来京之初的行踪:
“二十二日……气温骤降,凉风甚厉。二十三日……十一时抵前门,即正阳门车站。搜检颇不认真,站上有百里叔当差照应。现住金台旅馆,明日迁至蒋宅。二十四日由金台旅馆迁锡拉胡同蒋宅居住。”
信中所提到的“百里叔”便是“蒋宅”的主人――军事家蒋百里。他的堂兄是徐志摩的姑父,而徐志摩平时称蒋百里为“福叔”。徐志摩为什么会选择蒋宅居住呢?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住在亲戚家,可以免去房租。而在我看来,如果考虑到地理位置,恐怕还有另一个原因:锡拉胡同离当时北京大学所在地――马神庙(今沙滩后街)不远,往来比较方便。
翁文灏
编辑 翁文灏 (1889-1971),著名地质学家,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总统府副秘书长等职,其于从法国回国,接受思想改革后居住于锡拉胡同18号院。
何思源
编辑在解放战争“平津战役”期间,何思源拥护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方案,为此他每天奔走呼吁。蒋介石极为恼火。1948年底他遭到国民党的暗害,锡拉胡同19号寓所被炸,除小女儿被炸死外,他和夫人等全家人全部受伤。但他不畏强暴,坚定地与其他代表同到前线与中共代表谈判,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毛泽东说他是“真正代表了民意”。锡拉胡同的北京口腔医院便是何鲁丽题的字,可谓故土难忘。
设施
编辑锡拉胡同幼儿园 为了保护传统的19号四合院,东城区卫生局拨款80万元,于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所有房屋都雕梁画栋,均按原样油漆彩绘,完好地保持了典雅精致的风貌。该四合院现为锡拉胡同幼儿园(东城区卫生局第一幼儿园)。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的时候,他的外孙女儿就在这儿上幼儿园。
北京玉华台 北京玉华台经营江苏淮扬风味菜肴的老店,1921年初建在王府井北口锡拉胡同内,1960年代公私合营迁至西单北大街。众所周知,开国第一宴是在北京饭店办的,但是,操持开国第一宴的掌灶师傅却请的是玉华台的9位淮扬菜大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皇族的涛七爷———涛贝勒(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每年二月都得有两三天每天到玉华台包一二桌酒席。文学艺术、梨园、书香等各个阶层的名流之辈来玉华台是常事,文化界的田汉、周扬、老舍、郑振铎,梨园行的梅兰芳、谭富英、周信芳、裘盛戎、叶盛兰,画界的齐白石、张大千、董寿平……都是玉华台的常客,还留下了不少墨宝。最生动的一幅是齐白石老先生在九十三岁时给玉华台写过的篆体匾。当时,齐白石老人与玉华台关系颇为密切。因为喜好吃玉华台的菜,每月得来一二次。每来必吃炒鳝糊、水晶虾饼、沙锅元鱼、核桃酪和汤包。一次饭后,齐老主动送给玉华台一幅行书题字:“玉堂春色好,华宴满台香”,将玉华台镶入“对儿”里了。
据凌老先生回忆,玉华台的名家名画名笔有齐白石的字、张大千的山水、马晋的翠竹洋狗、慕凌飞的山水、溥松聪的马、颜伯龙的山鸡菊花等。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千的“八开册页”,是诗配画。据说,这是抵账辗转给玉华台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字画,部分依在,可也有不少在“文革”中损失了,令人十分痛惜……现在,玉华台悬挂的字匾是清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溥杰先生为其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