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跃进时期的第一场运动

除四害運動是大躍進時期的第一場運動,在運動最開始四害的定義為:老鼠麻雀蒼蠅以及蚊子,此後遭到動物學家一致反對,以及大饑荒後,1960年四害重新定義為:老鼠、臭蟲、蒼蠅以及蚊子。之後,由於社會生活的變化,臭蟲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終定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

1958年時張貼的海報

過程

編輯

1955年冬,毛澤東提出要除四害和消滅疾病。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中提出要基本上消滅最嚴重的疾病,並且從1956年開始,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1]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成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務。[2]

影響

編輯

對生態的嚴重影響

編輯
 
福建省紅十字會「除四害」的宣傳海報

殲滅麻雀的結果使農田當中的害蟲幾乎沒有天敵,而讓次年的糧食嚴重歉收,發生極為嚴重的饑荒問題[3]。不久後,包括鄭作新在內的很多鳥類學者通過野外研究,證實了在麻雀的食譜中,人工種植的穀物僅占不到50%的比重,他們的研究成果甚至發表在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上,這是絕無前例的研究。195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綜合生物學界的意見,寫了一份「關於麻雀問題向主席的報告」。隨即在1960年3月16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改變了消滅麻雀的決定,提出麻雀不打了,代之的是打臭蟲,4月19日,這一包含修正後「除四害」的《農業發展綱》四十條,正式提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向全國公佈。從「承受不起麻雀造成的糧食損失而轟麻雀」到「全面權衡利弊、寧可遭受糧食損失也要容忍麻雀」 ,最後還是肯定了麻雀的作用,改變了「轟麻雀」的做法。

事後清算科學家

編輯

在數年後開始的「文革」中,這些反對打麻雀運動的科學家被扣上「利用麻雀做文章」來反對毛主席、反對「大躍進」、反對「最高指示」等種種「罪名」,受到殘酷迫害。朱洗在1962年就已病逝,但此時仍被扣上把毛主席同腓特烈大帝相提並論、公開反對毛主席的罪狀,因此受到紅衛兵砸碑掘墳、曝其屍骨。後來人們為他重新安葬,並按原來的墓誌勒碑,紀念這位生物學家。[4]

新「四害」

編輯

1998年6月19日,位於重慶西南農業大學通過海報發起了「除四害」活動,95%的家庭被要求消滅這些害蟲。在此時的四害列表中,臭蟲取代了麻雀。1998年春天,北京也發起了同樣的「除四害」活動,但反應平淡。之後,由於社會生活的變化,臭蟲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終被定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

參見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4】. 
  2. ^ 中国新闻周刊:兴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除四害. [2022-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1). 
  3. ^ China follows Mao with mass cull. BBC. 2004-01-06 [2018-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1). (英文)
  4. ^ 为麻雀翻案的艰难历程. [2018-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