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潤生
高潤生(1858年—1937年),字菉坡,號雨人[1],中國晚清翰林,順天府固安縣渠溝村人。官至給事中,直言敢諫。精於考據,著有《爾雅穀名考》等。[2]
高潤生 | |
---|---|
大清刑科給事中 | |
籍貫 | 順天府固安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菉坡,號雨人 |
出生 | 咸豐八年(1858年) 大清順天府固安縣 |
逝世 |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中華民國河北省固安縣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編輯高潤生生於咸豐八年(1858年),是贊皇縣教諭高瑞和之長孫,戶部主事高釗之子。潤生為人至孝,幼年時喪父,寢苫枕塊,哀痛廢讀。叔父高鑑勸導潤生努力讀書,以報其父泉下之志,並延請宿儒為其授課。
在名師教誨之下,潤生學業日漸精進,光緒八年(1882年)選副貢,光緒十一年(1885年)參加乙酉科順天鄉試,中舉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式會試,次年(1890年)補應庚寅恩科殿試,位列三甲第一百零七名,賜同進士出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3]。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4],任國史館纂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轉升江南道監察御史[5],「正色立朝,不避權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駕崩。大行皇帝鑾儀過後,數位親王、貝勒竟在御道騎行,潤生以「失臣子禮」參劾之。同年,轉任戶科給事中,遷刑科給事中。[6]任內參劾鐵路大臣呂海寰及直隸總督楊士驤,不懼權貴。
著作
編輯註釋
編輯- ^ 朱汝珍《詞林輯略》卷九·光緒庚寅作「字雨人,號菉坡」。
- ^ 2.0 2.1 2.2 《固安縣誌·卷三·文獻志·選舉下》頁七~八:高潤生,字菉坡,贊皇縣教諭瑞和之長孫。戶部主事釗之孤子也。童年失怙,塊苫若成人,悲號廢讀。叔鑑諭之曰:「與其哀毀,傷堂上心,何若顯揚,慰泉下志耶?」乃遍延一時名宿課之讀。師承有自,學以日增。壬午中副車,乙酉登秋榜,己丑捷春闈,庚寅補行殿試,授翰林院庶吉士。嗣由國史館纂修轉升江南道御史。正色立朝,不避權貴。清德宗皇帝大行鑾儀過後,親王、貝勒多馳騎行御道上。劾以失臣子禮。嗣轉戶科給事中,遷刑科給事中。劾鐵路大臣呂海寰及直隸總督楊士驤,一般親貴,相顧失色。丁內艱哀毀骨立,每日謁墓叩泣,三年如一日,烈風雷雨弗阻也。侍叔父疾,嘗湯藥,滌溺器,晝夜罔或。間公餘設帳,萬孝廉執樞、曹孝廉樹殷,當代文豪皆其高足。法籍某博士(名佚)受業頻年,回國譯注《楚詞》,亦得心香一瓣也。晚年臥疾纂修《固安縣志》,未竣。著《文字討原》,《文字蒙求籤記》及《說文提要箋》,皆未付梓。惟《爾雅穀名考》一書行於世。(採訪)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五):光緒十六年。庚寅。五月。己巳朔。……○戊寅。引見新科進士。得旨、吳魯、文廷式、吳蔭培、業經授職。黃紹第、李立元、徐繼孺、孟慶榮、何聲灝、程秉釗、朱益藩、謝佩賢、王沛棻、任文燦、劉崇照、石振鋆、余堃、王斆成、李經畬、許晉祁、江雲龍、載昌、潘寶琳、吳懷清、陳光宇、朱祥暉、王修植、王安瀾、王以慜、楊家驥、朱景軾、汪鳳梁、王慶平、楊承禧、蔡曾源、徐兆瑋、劉成傑、夏之森、黃家傑、黃樹棻、王公輔、洪嘉與、管象頤、王乃徵、王全綱、鄭錫光、華俊聲、夏寅官、於受慶、趙惟熙、啟綏、吳煦、霍勤燡、李驥年、李孝先、夏曾佑、王景禧、楊捷三、宋瞻扆、韋履潔、孫百斛、王海涵、胡安銓、田庚、李晉熙、鄭叔忱、范仲垚、黃曾源、陳啟緒、陳寶璐、陸承宗、米毓瑞、何錫禔、劉樹屏、張學華、吳慶祥、姚文倬、黃履初、方霆、葉文銓、邱聿徵、晁鴻年、俞明震、閻志廉、宋子聯、孫笥經、王塾、高潤生、鄭文欽、崔廣沅、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一十):光緒十八年。壬辰。五月。……○引見庚寅科散館人員。得旨……三甲庶吉士劉樹屏、方霆、張學華、高潤生、王塾、黃履初、閻志廉、姚文倬、黃紹曾、俱著授為檢討。
- ^ 《德宗景皇帝實錄》,481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589卷
- ^ 固安县名人英烈. 固安政府門戶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5).
- ^ 高潤生 撰《爾雅穀名考》(六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線裝共八冊). 笠園古農學叢書·甲部. 固安高潤生笠園. 民國六年(19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