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星系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5日) |
黑眼星系(也稱為睡美人星系、梅西耶64、M64或NGC 4826)由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皮戈特(Edward Pigott)於1779年3月發現,亦在同年4月被德國天文學家約翰·艾勒特·博帝(Johann Elert Bode)獨立發現,此外,查爾斯·梅西耶也在1780年發現它。M64有一條引人入勝的壯觀黑暗塵帶,橫亙在明亮的星系核心之前,因而被稱為"黑眼星系"或"魔眼星系"。M64是位於后髮座的螺旋星系,因為在小望遠鏡下的景觀使他在業餘天文學界中非常出名。
黑眼星系(Black Eye Galaxy) | |
---|---|
觀測資料(J2000 曆元) | |
星座 | 后髮座[1] |
赤經 | 12h 56m 43.7s[2] |
赤緯 | +21° 40′ 58″[2] |
紅移 | 408 ± 4 公里/秒[2] |
距離 | 24 ± 2 Mly (7.4 ± 0.6 Mpc)[3] |
視星等 (V) | 9.4[2] |
特徵 | |
類型 | (R)SA(rs)ab[2] |
角直徑 (V) | 10′.0 × 5′.4[2] |
其他名稱 | |
M64、[2] NGC 4826,[2] UGC 8062,[2] PGC 44182,[2]魔眼星系[4] | |
總覽
編輯第一眼看見M64,它似乎是一個相當正常的螺旋星系。和多數的星系一樣,M64所有的恆星都以相同的方向運轉,如同在哈伯望遠鏡的影像中看見的方向是順時針的。
然而,最近更詳細的研究有着直得注意的發現,顯示星際氣體和恆星在M64的外緣地區和內部地區的運轉方向是相反的。內部區域的半徑約為3,000光年,而外緣的範圍可以達到40,000光年。這樣的運轉模式應該會在交界處觸發許多新恆星的誕生。
兩個星系碰撞合併成一個星系時,會出現異常的外觀和內部運動。天文學家相信反向轉動氣體的出現,是M64吸收了與他碰撞的衛星星系,而這個碰撞可能發生在十億年之前。因為反向運動的氣體互相碰撞、壓縮或合併,使得相切的區域成為活躍的恆星誕生區。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圖像中炙熱呈藍色且剛誕生的年輕恆星,伴隨着被恆星的紫外線照射而發出螢光、粉紅色富含氫的雲氣。
在衝擊之下被毀壞的是曾經是鄰居的小星系,它所擁有的恆星被併入星系之中或是被驅散入太空內,但是在M64外緣反向運行的氣體明顯的呈現了碰撞的痕跡。
參考資料
編輯- ^ R. W. Sinnott, editor. The Complete New General Catalogue and Index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Star Clusters by J. L. E. Dreyer. Sky Publishing Corporati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933346-51-4.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NASA/IPAC Extragalactic Database. Results for NGC 4826. [2006-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 ^ J. L. Tonry, A. Dressler, J. P. Blakeslee, E. A. Ajhar, A. B. Fletcher, G. A. Luppino, M. R. Metzger, C. B. Moore. The SBF Survey of Galaxy Distances. IV. SBF Magnitudes, Colors, and Distances.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46 (2): 681–693 [2008-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4).
- ^ SIMBAD Astronomical Database. Results for NGC 4826. [2006-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1).
外部連結
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Black Eye Gala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