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討論:姓名列表

          分類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無需評級。
本分類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分類級不適用重要度
這個分類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分類級分類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分類無需評級。

除了阿拉伯語、拉丁語、俄語,現在其他語言似乎沒有必要將姓和名分開。--鄧啟昌 22:40 2006年7月29日 (UTC)

另外男、女名字混用的情況也很普遍(儘管有些語言中會有字尾變化),似乎不必要分列。--鄧啟昌 02:40 2006年7月30日 (UTC)
恩,還請鄧兄幫忙解決,另外阿拉伯語按什麼順序排,也很成問題。正考慮中....--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35 2006年8月1日 (UTC)
您想必已看過en:Abjadi order了?-鄧啟昌 06:42 2006年8月1日 (UTC)

一個「維基工程」,有興趣的來看看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Category:姓名列表,完成了的話能解決維基社群的不少麻煩--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3:22 2006年7月28日 (UTC)

這確實是造福維基的好工程,很多外國人名實在是不好翻譯,而且大陸、港澳、台灣等地的人名翻譯經常不同。--漢龍對話貢獻電郵 13:47 2006年7月28日 (UTC)
好點子,非常支持。--Mukdener |留言 23:35 2006年7月28日 (UTC)
我報名支持。尤其是球星的名字,特別要注意!順道問一問:會否包括姓氏?姓氏好像很多,但有些不常見的姓氏,可能譯名比較複雜,有點參考會好一點。--Gary Tse 04:23 2006年7月29日 (UTC)
這個,我比較主張姓氏另列一個表。因為姓氏的情況比較複雜,而名字相對固定一些。很多歐洲國家在中世紀早期都沒有姓氏,而現在的姓氏數量可能比名字數量還多。--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09 2006年7月29日 (UTC)
還有一個我不知道如何能最佳解決的問題是,有些名字男女通用,有些名字也可以做姓。--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17 2006年7月29日 (UTC)
非常支持。不過我認為關鍵在於翻譯標準,不光是大陸、港澳、台灣等地譯名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區例如大陸也存在不同的翻譯,因此指定一個翻譯標準是最重要的。在大陸地區,新華通訊社的翻譯是較為權威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所以我建議使用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寫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來作為大陸人名翻譯的標準,不知妥否。--Hennessy 05:29 2006年7月29日 (UTC)
我覺得我們用的好象是同一本書?把ISBN號寫出來可否?--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ISBN 7-5001-0221-6 --Hennessy 06:00 2006年7月29日 (UTC)
我的是:《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新華社譯名室,ISBN 7-001-0221-6。不是一個版本?--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35 2006年8月1日 (UTC)

想起來,有沒有打算整理一下英政府官員的人名?我想找來看看,但是不知在哪裏。--Gary Tse 16:58 2006年7月29日 (UTC)

一個擴展的構想 編輯

除了人名的翻譯,地名的翻譯其實也滿混亂的,是不是可以考慮也建一個類似的列表?再進一步,其它語言對中文人名地名的翻譯是不是也可以建列表?這些對翻譯來說都非常有用的。還有什麼提議歡迎補充啊。--Mukdener |留言 17:12 2006年7月29日 (UTC)

如果把各學科使用的術語也做個歸納,將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與維基辭典相整合?不過的確有必要,以提高翻譯文章的素質。--Whw·Talk 17:31 2006年7月29日 (UTC)

地名建列表完全可行,但是工作量巨大。如果要實行,必須得建立工作小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42 2006年8月1日 (UTC)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雖然因為不收錄姓氏而使其價值大減(如果收錄姓氏將達3萬以上,工作量我實在承受不了),但仍能對翻譯一些運動員的名字提供幫助。希望大家能多多利用Category:姓名列表里的資源,以統一人物譯名;尤其是已經較為完整的德語姓名列表。我正考慮製作廣告模板來向所有用戶推廣已經大部分完成的一些列表,不知道各位是否支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9:23 2006年10月10日 (UTC)

標準譯名表麼?好東東,支持推廣。金翅大鵬鳥(talk) 10:04 2006年10月10日 (UTC)
另外,強烈徵集各位在翻譯條目時遇到的生僻姓名,請您將之加到Category talk:姓名列表即可。--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9:44 2006年10月10日 (UTC)
好主意,我還在為這個項目沒人參與犯愁呢,如果能推廣一下當然好了。另外啊,之前提的外國地名列表,術語列表也應該推動一下啊。--Mukdener |留言 16:43 2006年10月10日 (UTC)
地名計劃將是空前巨大的工程。在主要的地名詞典里收錄的地名有10萬個,比我們現在的條目還多。不過好在地名有被統一地拉丁化過。如果成立有20人以上的工作小組才可能完成地名列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24 2006年10月11日 (UTC)
如果成立這一個小組的話,算我一個。金翅大鵬鳥(talk) 06:11 2006年10月11日 (UTC)
地名小組算我一個。--Hennessy 12:23 2006年10月12日 (UTC)
我們可以先做先期準備工作。我先在互助客棧里提出一些自己的設想,請大家也都發表自己的設想,構思和意見。具體內容在這裏下面另開了一個題目。--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09 2006年10月17日 (UTC)

關于姓名列表、地名列表工作小組的先期準備工作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設想。請各位感興趣的朋友都表述一下自己的方案。

首先指出,在中文維基Category:地名列表已經存在。但我對她的形式、格式都非常不滿意,尤其是她完全沒有遵循地名的統一拉丁化方案。我的最基本意見是,如果我們建立地名列表工作,現在已經存在的這些列表從名字到內容都要徹底改寫。另外,我認為必須有來自大陸、台灣、香港三方的同事參與工作,一個拉丁化地名儘可能把3種不同的翻譯都列舉出來。

然後我提議在編寫這些列表之前,先完成一些工具表。這些表一旦存在,即使用戶在我們建立的列表中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名字,也可以自行擬定出譯音(但是只是北方官話的口音)。這就是其他語言對漢語的譯音表。User:鄧啟昌兄已經為我們製作了兩個這樣的表,如俄語拼音表(他現在已經不在中文這裏活動了,我要把這個表獨立出來)。

可以把它作成模板的形式,這樣其他用戶就可以把它加在自己的用戶頁上隨時參考,如Template:古希臘語譯名的效果: 本表和註釋參考《希臘羅馬神話詞典》[1]收錄的羅念生於1981年重新修訂的《古希臘語、拉丁語譯音表》,通常稱作「羅氏譯音表第二版」或者「修訂版」。註釋中提到的「原作」,是指「羅氏譯音表第一版」,可見於《古希臘語漢語詞典》[2]

請注意該譯音表僅適用於古典希臘語,現代希臘語譯名請查閱{{希臘語譯音表}}。

古希臘語譯音表
α ε, ει, η ι ο, οι, ω υ, υι αι αυ ευ, ηυ ου αν, αγ εν, εγ, ειν, ειγ, ην, ηγ ιν, ιγ, υν, υγ ον, ογ, ων, ωγ
[註 1] 翁,昂[註 2]
β [註 3]
γ [註 4]
δ [註 5]
ζ [註 6] [註 7] [註 8] [註 9]
τ, θ [註 10] [註 11]
κ, χ [註 12]
λ [註 13] [註 14]
μ [註 15] [註 16] [註 17]
ν [註 18]
ξ[註 19] 克斯 克薩 克塞 克西 克索 克敘[註 20] 克賽 克紹[註 21] 克修 克蘇 克珊 克森 克辛 克宋
π [註 22] [註 23] [註 24] [註 25]
ρ [註 26] [註 27] [註 28] [註 29]
σ, ς 西 [註 30] [註 31]
φ [註 32]
ψ[註 33] 普斯 普薩 普塞 普西 普索 普敘[註 34] 普賽 普紹[註 35] 普修 普蘇 普珊 普森 普辛 普宋
  • εμ=εν;ιμ=ιν;ομ=ον
  • αμ=αν;ημ=ην;υμ=υν;ωμ=ων

註釋 編輯

  1. ^ 在字尾作亞。
  2. ^ 翁不合用時,改用昂。
  3. ^ 原作朋。
  4. ^ 原作該。
  5. ^ 原作頓。
  6. ^ 原作匝。
  7. ^ 原作仄。
  8. ^ 原作最。
  9. ^ 原作左。
  10. ^ 原作堤。
  11. ^ 原作屯。
  12. ^ 喀是嘔吐聲,見於《列子·說符》:「兩手據地而歐(嘔)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喀讀國際音標ke,不讀ka。古希臘語沒有i音,所以一般慣用來譯ki的「基」字,不適用於古希臘語。
  13. ^ 原作羅。
  14. ^ 原作路。
  15. ^ m一般用「姆」字來譯音,但「姆」字不合用,例如,把英國散文集Lamb的名字譯成「蘭姆」,男人就變成女人了。最好借用「呣」字,讀m。
  16. ^ 在陰性字尾作瑪。在陰性字的字首及字中也可以作瑪。
  17. ^ 原作密。
  18. ^ 在陰性字尾作娜。在陰性字的字首及字中也可作娜。
  19. ^ 希臘字母ξ(ks)在字首,k不譯(即刪去此行中的「克」)。
  20. ^ 原作緒。
  21. ^ 原作騷。
  22. ^ 原作珀。
  23. ^ 原作庇,也可以不改。
  24. ^ 原作波,也可以不改。
  25. ^ 原作品。
  26. ^ 在陰性字尾作拉。
  27. ^ 原作洛。
  28. ^ 原作儒。
  29. ^ 原作然。
  30. ^ 原作緒。
  31. ^ 原作騷。
  32. ^ 原作淮。
  33. ^ 希臘字母ψ(ps)在字首,p不譯(即刪去此行中的「普」)。
  34. ^ 原作緒。
  35. ^ 原作騷。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魯剛、鄭述譜. 希腊罗马神话词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 335–337. CSBN 10190·193. 
  2. ^ 羅念生、水建馥. 古希腊语汉语词典.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4: 1077–1078. ISBN 9787100028363. 


我認為所有重要的語言的譯音表都應該具備。這樣的表大概需要40個,應該在正式從事地名和姓名列表建立工作之前完成。至於資料來源,是很容易找到的,各種語言的字典後面應該都有,而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的附錄中更是齊全。

然後是另一組重要的列表,也就是非拉丁字母的語言轉為拉丁字母的形式的對應表。因為很多用戶可能都會更多地利用英語文章來翻譯條目,在那裏阿拉伯語俄語都是拉丁化的。實際上我認為,幾乎不可能有人直接從阿拉伯語字母去翻譯人名和地名。因此這組列表是必要的。我和User:Mukdener兄在Talk:俄語人名列表里討論了俄語拉丁化問題。其實俄語字母是有官方的拉丁化方案的,這就是蘇聯政府提出的地名拉丁化方案。但是只使用於地名,而且問題是很多英語國家仍然我行我素。這個問題尚不知如何解決,怎樣能拿出方便中文用戶的方案。阿拉伯語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對應方式非常複雜,而且還有一些瀏覽器無法顯示的注音符號。需要討論解決。有比較完備的拉丁對應的就是塞爾維亞語。

這些對應表我認為也要在正式工作之前完成。

然後說一下關於工作小組的設想。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收錄的約10萬個地理實體和居民點中,有8萬個是中文維基沒有條目的。有朋友可能會想到,如果我們建立這些條目,條目總數立刻可以超過17萬;不過我想說的是,我開始認為建立20人的小組是過於樂觀了。實際上,只能把地名列表作為一個長期規劃,即使有100人以上參與,在5年內能把所有地名都抄上也已經很不容易了。

最後說一下關於推廣這些列表的問題。我覺得如果建立了這些列表但無人利用,那我們的工作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些列表的意義就是為維基提供一個翻譯標準。我個人認為,有必要在維基進行人名、地名的規範化活動,推行譯名的統一化。當然我想到一定會有很多很多用戶反對我的這個設想,不過它也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期望罷了。現階段我覺得可以實行的就是編寫推廣模板,顏色鮮艷一些,然後向大量用戶面粘貼,就好象已經成功實行的「維基動員」計劃一樣。

最後的最後,不得不涉及搞這些東西的資源的問題。我已經提到了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外國地名譯名手冊這些工具書,實際上必然有許多對這個計劃感興趣的同志是沒有這些書的。我在eMule上發現了一個下載包,裏面集成了包括上述兩書及德語,法語等主要語言,各國武器裝備譯名手冊,世界報刊、通訊社、電台譯名手冊在內的一些資源。但是,這些東西全是用掃描儀掃上去的,所以看起來實在很傷眼睛....各位自行衡量吧。下載地址是[1]

我自己暫時能想到的只有這麼多,請各位大蝦都來闡述自己的想法!--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11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我不認為譯名應該這樣的音組硬譯,把漢字變作平假名般,把根本不顯眼的輔音都譯成一個明顯的、有子音母音的音節。而應按讀該字時聽起上來的音,選用較有意思的(至少不太糟糕的,如什麼『厄』那類)譯名。--218.189.39.9 09:03 2006年10月17日 (UTC)
但是您的「藝術化」譯名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名字是用來區別人的身份的,對於外國人的譯名,是越統一越好,這樣才方便查找,免的出現一人多傳之類的現象。所以絕對不應該自己去創造譯名。我們不應該追求「好聽的」或「美觀的」的譯名,而應該尋找所謂「權威的」和常用的譯名。比如「碧咸」,在使用普通話的人聽來難聽極了,但既然它在香港常用,就還是應該選用它。大陸的所謂「統一譯名」確實很多地方與實際讀音完全不符,但它已經成為一個系統,被所有大陸媒體採用,所以zh-cn的譯名就堅決應該選用它。而其他中文使用地的譯名,就該尋找最常用的譯名,決不能自己去創造。--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9:11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昨日下午,我製作了Template:德語譯音表,歡迎大家使用和提供意見。另外想問同名異譯問題:整理一些沒有條目的人物名時,發現德語常見男性名Ferdinand,究竟是斐迪南(受冠名者包括著名的奧地利大公)還是費迪南德(根據譯名手冊和德漢辭典)?而且,這個名字也在英語出現,如果要譯,怎樣譯樂隊組合Franz Ferdinand?--Gary Xie 06:10 2006年10月22日 (UTC)
    • 感謝您的模板!不過建議改名為「德語譯音」,現在有些文不對題....至於Ferdinand的問題,很容易解決。這是一個源於西班牙語而不是德語本身的名字,在作為君主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名字時,應按照傳統方式譯為「斐迪南」,以與西班牙君主的名字統一(雖然西班牙語中對應的名字應為「費爾南多」參見斐迪南二世 (阿拉貢))。而作為現代人物,尤其是一戰之後的人物的名字,則應按照新譯法費迪南德來翻譯。英語的讀音與德語類似,而不類似與西班牙語;但要注意,有些西班牙裔的英國人的名字是西班牙語形式的「Fernando」而不是「Ferdinand」,此時還應按西班牙語(參見西班牙語姓名列表)來翻譯。---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6:20 2006年10月22日 (UTC)
  • 補充:常用教名的異譯問題,我會直接建立描述這個名字的條目來解決。比如已經建立的約翰司提反腓力等。所以這個問題可以合理解決。--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6:27 2006年10月22日 (UTC)

藥名 編輯

我看到很多西藥的譯名都用「口」字旁的特殊字,和其他譯名很不同。請問這些是否也有譯音標準?--219.79.46.190 12:24 2006年10月22日 (UTC)

請舉個例子?我覺得您說的「口」字旁的字很可能不是譯名,而是該化合物的標準名稱,如「嘧啶」。--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32 2006年10月23日 (UTC)

徵集姓名 編輯

奧托·馮·哈布斯堡全名中的Gaetan、Pius和Ignatius,暫時用天主教譯名。另外想問一下,除了例如新華社做的數種外語姓名譯名外,姓名列表會否也包括宗教類別、日語(沒有漢字的假名轉譯做中文漢字),以及譯音表(希臘諸神名字怎樣讀,怎樣譯;或是法語名字的譯音組合……)?--Gary Xie 05:21 2006年10月14日 (UTC)
回覆:這幾個是拉丁語而非德語的教名,請分別翻譯為「加埃坦」,「皮烏斯」和「伊格納蒂烏斯」(教會拉丁語的特點是所有字母都發音,而且只發硬音)。不建議使用天主教會的譯名,我覺得這些譯名比較莊重神聖,只適用於教宗和聖徒。至於譯音表,實際上古希臘語的譯音表已經存在了,參見Template:古希臘語譯名。其他譯音表已經建議設立,請參見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06年11月#關于姓名列表、地名列表工作小組的先期準備工作。至於日語的問題,確實有些難辦....也請您發表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中,如何?--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2 2006年10月17日 (UTC)
這人的名字怎樣譯?Von譯為馮,但vom與zum又怎樣呢?根據我粗淺的德語知識,它們是因應文法(原為von和zu)而變成這樣,故此譯名也相應改變。Reichsfreiherr明顯是貴族稱號,如果遇上類似稱號,是否只能意譯?--Xieza 11:45 2006年11月23日 (UTC)
Reichsfreiherr <==> 帝國男爵,最好意譯,否則人家以為是個外文名,拿來用就好玩兒了 --JéRRy.雨雨.t.j.o.b.hk 09:46 2006年11月25日 (UTC)
返回 "姓名列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