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對反艦彈道導彈的質疑
編輯下列無來源文字移動自條目正文的版本50264447,如需要討論請在此進行--Leon3289(留言) 2018年7月5日 (四) 13:43 (UTC)
彈道導彈一般是用來攻擊固定不動的無法運動的目標、如建築物、雷達站、油庫等設施,對於移動目標雖然現代化先進的導彈有了機動改變軌道和中段飛行的導彈制導技術,但是在末段也就是彈頭重返大氣層階段中程以上的彈道導彈通常以音速7~10倍以上的返回大氣層,因為高速磨擦空氣的緣故,在彈頭外側會形成一層因高溫而電離化的高溫氣體層,此一高溫離子化氣體層將阻斷電波信號,過去載人太空船在突入大氣層降落地球之時都曾經遇過這種情況,此又被稱為黑障現象,是物體突破大氣層時必然出現的現像,在黑障狀態下通訊電磁波將會被完全屏蔽,因此難以實現導彈的導引和控制,此時不管外來導引信號或是飛彈本身的主動探測信號都無法產生作用,即為彈頭在黑障狀態下將無法實現導彈制導追擊機動目標,此時唯有慣性導引系統還能夠正常運作,也由於此原因限制了彈道飛彈只能用來攻擊固定目標。如果彈頭無法接收外界的導引信號就無法確定即時的航母位置,如果彈頭無法發出主動探測信號就無法鎖定目標攻擊。此一電磁波無法突破黑障障礙的物理定律至今中國方面未曾公佈要如何克服。
出口沙特的DF21B據核查稱配置了微波段的GPS末端制導。因DF21為中程導彈,最高飛行速度較洲際導彈的18-22mach低,為8-10mach。洲際導彈和穿梭機分別以20和24mach再入大氣時,因與空氣撞擊產生等離子層,不過等離子產生條件極為苛刻,穿梭機因有翼可維持較長時間於高空稀薄空氣下減速,當速度降至12mach時,即可利用位於尾翼的天線通過微波頻段與中繼衛星或地面聯繫。洲際導彈和無翼的太空艙會較快墜入空氣稠密的大氣層,當速度降至10mach時,即便在稠密大氣中,與空氣分子撞擊已不足以產生等離子,而成為熱分子。等離子層對短波有較強反射作用,短波通訊即利用太陽風高速粒子與高空大氣撞擊產生的等離子層反射,加強通訊距離。而等離子層對微波的阻礙大為降低,地面與衛星即通常使用C和Ku波段的微波,穿透大氣等離子層通訊。熱分子層則對廣泛頻率的無線電通訊無阻礙作用,僅會影響紅外制導。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trategycenter.net/research/pubID.165/pub_detail.asp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09015512/http://strategycenter.net/research/pubID.165/pub_detail.asp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