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華民國/檔案1

一般性討論

通常沒有"濱臨"這個詞彙, 只有"瀕臨", 或是單用"濱"來表示鄰近某水域

所以可用 瀕臨太平洋 或用 太平洋 請參考國語辭典: http://140.111.1.22/clc/dict/GetContent.cgi?Database=dict&DocNum=7659&GraphicWord=yes&QueryString=瀕 阿牛 09:05 2004年10月26日 (UTC)


請問: "管治"一詞 是哪個地區的通用語?

我是香港來的,原來普通話中是沒有管治這詞嗎?我覺得統治好像有些少貶意,所以改為管治。不過如有錯誤請改正。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4日 10:41 (UTC)


"統治"一詞是有點封建的意思,但台灣這邊也不用"管治",通常說"管轄"。 -- BoogieMan
已改為管轄。 --Lorenzarius

1.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the effect Sun Yat-sen played in the revolution was minimal.

2. KMT was not formed until Aug 1912 after Wuchang Uprising.

3. The ROC controls more than Taiwan - also Penghu, Jinmen, Mazu.

引述User:218.172.215.65的話中國在本書上面,採取中性處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卻可以簡稱中國,中華民國卻不可以簡稱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將英文標示於表格上,中華民國卻不行。管理員有雙重標準。
這不是雙重標準。正如上文所言,中華民國的管轄權包括澎湖、金門、馬祖。若以台灣稱之,實有以偏蓋全之嫌。而且,中華民國是國號,台灣是地名,兩者不宜混淆。
--Jackcsk 05:50 2004年5月19日 (UTC)
那刪除中華民國的英文翻譯,又怎麼解釋?還在正體字網頁內出現簡體字,根本有挑釁的意味。

在中文版上不需要英文名稱,這是這裏的約定。另外,出現簡體字是因為我不能輸入繁體。而且將來繁簡體將進行自動轉換,頁面上的內容無所謂繁簡體了。況且現在許多簡體條目中也夾雜有大量的繁體--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9:24 2004年5月19日 (UTC)

  • 好!那請告訴我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簡體版介紹中,會出現漢語拼音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這裏出現通用拼音卻被刪除Jhonghua Mingguo?準備一套簡繁轉碼軟件真的那麼困難嗎?
第一次聽到有人居然會認爲「簡體字是挑釁」。你們也太過過敏了吧?--Samuel (talk) 10:00 2004年5月19日 (UTC)
  • 看到ROC就刪除,你們也太敏感了吧!
有嗎?如果有,那只是因爲這裏是中文百科,不是英文百科(就像爲什麽一定要用英文的縮寫ROC,不用日文的?韓文的?法文的?德文的?),如果您寫「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完全沒有問題呀!關於中華民國的通用拼音,個人認爲應該加上。如果您認爲簡繁體轉化的軟件不困難,歡迎您來編寫這個軟件——中文版已經等待很久了。:)--Samuel (talk) 18:22 2004年5月19日 (UTC)

就一句話「台灣島是不是中國人在春秋戰國左右有吳國大將發現的!上住的是不是中國人!」


首都

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台北嗎?那是省會吧?官方不是説是南京嗎?--Samuel (talk) 09:58 2004年5月19日 (UTC)

  • 目前無論是民進黨政府,或是中國國民黨等,均認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台北,請自行去台北市政府網站觀看。www.taipei.gov.tw馬市長的台北市簡介中,就是如此介紹。臺灣已經沒有省會一詞。在這裏省會已經是歷史名詞。
個人認爲政黨的看法不能代替政府的看法。應該以政府的看法為准。--Samuel (talk) 18:23 2004年5月19日 (UTC)
現在的政府說法好像就是台北http://planning.taipei.gov.tw/2/202/20201.htm。^_^試吃那人 08:33 2004年5月22日 (UTC)
通行的編輯百科的標準是以《憲法》為準,可是編輯這個帖子的中華民國人士很明顯沒有一點憲法觀念。--21st centry fox 01:59 2004年5月24日 (UTC)

通行標準是"事實"吧!何況中華民國現把已經是公認的"問題憲法",台灣政府已經決定要重新制憲了,至少在野黨也同意要修憲.--momoge 06:15 2005年1月14日 (UTC)

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在台北,應予更正

目前(2004年10月)所有的相關資料,都顯示現在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在台北,我已經更正本條目上這個錯誤訊息。

相關理由如下:

1). 如果以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為根據,目前憲法上對該國首都所在地,並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大致上有關的可能只有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請參考[1]

2). 歷史上和台北相關的「事實」,簡單整理如下:

25-Oct-1945 中華民國台灣省,省政府設於台北
1-Oct-1949 內地政權易手,國民政府遷台,並陸續失去與各國「正式邦交」和聯合國會席
8-Dec-1949 台北國民政府明令「中華民國首都」遷駐台北 (請參見[2])

3). 如果說這件事情在過去還有爭議的話,那是因為過去國民黨政府自認為是中國正統的神話,所以在台灣的「中小學教科書」裏面,做出「中華民國首都是在南京」的這種陳述。但是該陳述目前已經不被台灣的政府所認可。以下是兩則和這件事情有關的最新新聞,都是發生在2002年。

2002年3月29日,有立法委員對中華民國首都的所在地對行政院長提出質詢,行政院長游院長指出,「因為行政、考試等五院中央機構都設在台北市,所以中華民國的首都就是台北。」(請參見[3])
2002年5月9日,為了符合台灣政治、社會發展現實,教育部決議更改原本「中華民國首都在南京」等教科書相關內容,改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位於台北」、「中華民國部會在台北」等文字。(請參見[4])。

4). 我也查了相關資料,並未找到任何所謂「法定首都」這個詞彙,所以「中華民國法定首都是南京」這個陳述,應予刪除。

5). 如果說是在國民黨時代,關於中華民國首都是在哪裏這種問題,可能還真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在今天的脈絡下,這個已經不是問題了。「中華民國目前的首都是在台北市」。

--wdshu|阿呆 14:14 2004年10月19日 (UTC)

歷史部分

建議部分內容可移往中華民國歷史試吃那人 08:33 2004年5月22日 (UTC)

現在這個條目里的地圖不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事實都不吻合,更別提中立了

很明顯的台獨傾向,台獨傾向在這裏是不受歡迎的,因為這不符合這裏中立的原則。你們可以提出自己的署名觀點,但是請不要歪曲事實。--61.147.161.222 14:45 2004年5月23日 (UTC)

將台灣是為中國一部分是明顯的侵略行為,台灣政府與中國政府互不隸屬是事實,任何意圖將台灣納入中國脈落下的行為都是不符合中立行為的粗暴動作,請不要扭曲兩國同時存在的事實.--momoge 06:18 2005年1月14日 (UTC)

中華民國自1911年由孫中山先生建立,現在的政權在台灣,這個事實若不受歡迎,不符合中立原則,那什麼事中立的?難道要說毛澤東推翻滿清嗎?過客 16:16 2004年5月23日 (UTC)
我是說地圖,不是說歷史,據我所知,《中華民國憲法》中現在規定的領土不只包括台澎金馬,可是這個條目中提供的地圖卻沒有體現這一點。如果你編的條目是台灣,那麼用現在的圖可以,可是你現在是在「中華民國」條目,卻沒有提供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信息,說得過去嘛?--21st centry fox 01:56 2004年5月24日 (UTC)

這個項目討論的應該是現實環境,中華民國的領土目前只有台澎金馬。如果照憲法,北京政權反而是再一九四九年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的。HJC 05:57 2004年5月24日 (UTC) HJC這句話說得沒有道理. 當年孫中山先生成立中華民國可以說是從清朝獨立出去的嗎? 北京政權一開就是說是推翻了南京政府, 代表整個中國.


台灣人不必搞台獨,因為中華民國早已是存在而獨立的國家

拼音

中文名稱的拼音文字Zhonghua Minguo是否應該要拿掉? 因為既然這是中文版, 其他版本的讀者應該不會來看; 另外, 如果真要附上拼音文字, 可能還要附上其他拼法, 如日文, 注音符號, 韓文, 泰文, 拉丁文...等等. 由此建議, 還是取消比較好.各位認為呢?HJC 15:47 2004年6月6日 (UTC)

Yes. That's the remnant of translating too slavishly from the English Wikipedia. --Menchi (討論頁)Â 12:46 2004年6月8日 (UTC)

虛級省

啥謂「虛級省"?這個名詞Google顯示只有維基用來表示中華民國的福建和台灣省。--Menchi (討論頁)Â 12:46 2004年6月8日 (UTC)

"虛級省"指的名存實亡的省分。前幾年"台灣省政府"已經被廢除,現在只是留個名稱(有沒有保留單純的行政用單位我就不清楚了。)福建省就更不用說了,一直以來都只有個辦公室。 --Djyang 13:12 2004年6月8日 (UTC)

在中華民國87年公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5]之後,台灣省政府被精簡,稱為「精省」。--User:Gamer 03:00 2004年12月11日(UTC)

關於中華民國的政治地位

(注:中華民國主權向來有爭議,一般是指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廣義中華民國)這句話對生活在臺灣的中國人而言,中華民國自1912年以來都是存在的,只有到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主權開始發生爭議,既然臺灣問題裏面已經有詳細說明,就無需刻意在強調臨時等字眼,儘量用目前等中性的言詞來陳述。畢竟中華民國已經放棄反攻大陸的目標試吃那人 01:52 2004年6月14日 (UTC)


解釋

解釋一下這是什麽意思:中華民國,簡稱「中國」,是以中華民族為服務對象的國家。,怎麽聼起來中華民國變成了一個服務行業的樣子?--Samuel (talk) 04:52 2004年6月26日 (UTC)


任何組織它的成立都是有一個特定目標的﹐在這個立場上政府也不例外。 政府存在的目標廣義來說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提供合適的服務。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分別就只是在於他們的服務對象不同﹐服務地點不同和對合適服務所持的觀點不同。 所以在這個立場上我們要認識中華民國政府就要先釐清他的服務對象。或是說誰是中華民國的公民。--66.122.76.148 08:41 2004年6月26日 (UTC)

感情傾向太重,讓人齒冷

感覺台灣的人民對於歷史問題不能理性的認識,真是讓人失望。

我是大陸的,我剛才看了一遍,覺得寫得很中立,沒有刻意的美化/醜化,不知道你說的不能理性的認識是指什麼?另:討論請簽名--LiDaobing 10:21 2004年10月16日 (UTC)
我想不管是台灣人或是大陸人都存在一群對這種問題特別偏激的人,我覺得現在的版本經過兩岸同胞討論之後已經很中立了... --Jose Sun (倫倫) 12:01 2004年10月16日 (UTC)
"同胞"這個用詞本身就不中立了,請說兩國國民,我們不管是在國內用的身分證明還是國外用的護照都顯示這是兩個"國家",請不要使用暗示侵略他國行為的詞句.--momoge 06:22 2005年1月14日 (UTC)
同胞的狹義的意思是一個母親生下的不同孩子,在50年前,在台灣的土地上出現了很多有很多中國大陸人的同胞兄弟或者姐妹,這一點,任何誠實的台灣人都不能否認,任何勇敢的台灣人也不會否認。當然了,您的同胞的理解想必是狹義的;但是,請不要把您的狹義的看法強加於他人,甚至反而覺得他人在侵犯你。同胞,廣義的講,一母多胞繁衍下去的,也算是同胞,那麼,現在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甚至漢族人,都是同胞。當然,您也許是阿美族之類的原住民。否則,你就不能否認上溯到幾百年前,你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和大陸這邊某一個人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是同胞兄弟。當然,你可以否認,你和那位歷史上的祖先沒有血緣關係,你甚至可以因此說,同胞是對你的一種侵犯。是的,你可能是正確的,因為客觀的講,在這麼多代的繁衍中,你可能已經不是大陸這邊某個人的同胞了;而且,對於你來說比較樂觀的是,大陸的一胎化政策也正在使你的血緣越來越獨立。台灣的歷史不是起於您這一代的,所以當有人說同胞的時候,其實也是是對您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一種尊重,不是嗎?--Pashan (留言) 06:11 2005年3月2日 (UTC)

照這種講法,全世界人都是東非猿人進化來的,都是同胞囉!你去跟埃及人說聲同胞看看.同胞這個字不該亂用,基本上這個字是用國籍來區分的,就算是五十年前流亡來台的,既然在這裏生活,就算中華民國國民,避免將兩國人民說成同胞,比較不會有誤會,同樣的,祖國之類的講法也應應該避免,不然要來個東非共合國是祖國嗎?--momoge 01:24 2005年3月15日 (UTC)

這篇文章居然不被認為中立性有問題?

什麼中華民國簡稱台灣,中華民國國民又稱台灣居民,把孫中山當年在南京建的政權放在哪裏?中華民國真正的簡稱是中國。

在習慣上用台灣來意指位於台灣島上的政權實體,原本就是一種普遍被接受的國際實務,實務到連美國的官方資料網站CIA World Fact Book裏面都提及「conventional short form: Taiwan」這句,哪裏有不中立了?所謂的中立可不是「在中國才成立」的說法,要符合您的期待才叫中立。而沒把孫中山當年在南京建立的中華民國政權放在眼裏的,好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S.發言請署名!)--泅水大象 04:15 2004年10月19日 (UTC)
我不懂這篇有什麼爭議性?難道一兩個人對於條目的爭議,就可以抹煞前人為了這個條目中立性所付出的貢獻嗎?--[[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04:27 2004年10月19日 (UTC)

美國政府的看法就是中立的標準麽?如果是真是這麽簡單倒好了!另請問有爭議是什麽意思,一兩個人的異議不叫爭議,那麽多少人的異議才是爭議呢?或者「某些人」才有權發出爭議,我等普通人是沒權的?沒人要抹煞前人為了這個條目所付出的貢獻,我的工作也請不要任意抹煞。中華民囯包括在大陸的近四十年和在臺灣的五十幾年,忽略哪一個都是不完整的。關於中華民囯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我增加了其在大陸期間的一些情況。我認爲這些修改是有利於增進這篇文章的中立性的。ps,抱歉,剛才忘記署名了。--小駱駝商隊 05:13 2004年10月19日 (UTC)

一下子說"中華民國"非得簡稱中國, 又說簡稱中國的中華民國不能代表中國; 一下子說中華民國不能當作會員名稱, 又說台灣也不能拿來稱呼自己 --- 果真是令人頭大的意識形態。(能不能多寫一點兩個政府究竟對人民好不好啊...^_^) 阿牛 05:17 2004年10月19日 (UTC)

兩個政府對人民好不好,似乎不應該在這裏討論哦 ^^ 根據wiki百科關於中立性的解釋:「首先,請先考慮一下一篇中立的文章只是描述爭議性的觀點而不強加該觀點的意思。一篇中立的文章不僅僅只提到最流行的觀點;它也不在提到所有觀點後,斷言那個最流行的觀點的正確性;它也不斷言某個更溫和的觀點是正確的觀點。一篇描述所有觀點的文章會說,p主義者相信p,q主義者則相信q,而雙方在哪些地方有不同意見。一篇完美的文章還會提供一些背景資料,解釋誰相信p,誰相信q,以及為什麼他們的意見會分歧,哪一個觀點更為流行(這裏要注意,不要妄下斷論,那個更流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詳細的文章也可能包含p主義者和q主義者雙方對對方的觀點,對對方觀點的反駁、批評,但同樣不要斷論哪一方獲得爭論的勝利。」在敍述臺灣某些人觀點的同時也敍述一下大陸某些人的觀點,才是符合中立立場的哦(此時並不斷言哪種立場是對的,只是陳述一下各方有這種觀點而已)。--小駱駝商隊 05:52 2004年10月19日 (UTC)

描述國家的福利政策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 和文章的中立性並不相關, 只要內容和文章標題是相關的就能寫啦, 怎麼不能說!? 阿牛 06:11 2004年10月19日 (UTC)

所以,依照小駱駝商隊兄的論調,中華民國簡稱中國的說法(大陸方面的認知)已經在文中敘述了,為何用台灣之名意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這用法(台灣本地的居民與許多的外國人--包括美國在內--的用法)放在文內會「不中立」。關於Taiwan這個名字能不能代表中華民國,我是親身實驗過的,旅行過世界上超過十個以上的主要國家,我幾乎每次在填寫入境資料時都是寫「Taiwan (R.O.C.)」或甚至有時偷懶只寫「Taiwan」,從來沒把「China」這個字完整寫出來過。但我這寫法美國海關不挑剔,德國海關不挑剔,英國海關不挑剔,荷蘭海關不挑剔,日本海關不挑剔,連墨西哥海關都看得懂,如果這樣的認同度還叫做「不中立」,我只能解釋,小駱駝商隊兄的「中立性」應該是「在國成立性」的縮寫,我們都雞同鴨講了吧?--泅水大象 08:48 2004年10月19日 (UTC)

回應小駱駝商隊:您可以說這篇文章是有爭議的(雖然我們已經盡量求同存異、並且盡量使描述符合現狀的Neutral Reality了,但是要雞蛋裏面挑骨頭、硬是要爭議,我想每一個條目你都可以爭議),但是中華民國這個頁面,改了不下二、三十次,再加上簡體版本(2003年3月23日建立)修改的次數,我到是想聽聽它中立性到底哪裏有問題?這個內容審訂是兩岸三地(甚至海外)華人都有參與,甚至您要改內容也沒有人會說一個」不」字,為什麼這樣還要被說是中立性有問題?最後我想發點牢騷:我覺得台灣、台灣獨立、台灣問題或是中華民國這幾個條目承受了太多中國人的」關愛」。每次來了一個新的」愛國者」,就要賠上好幾個台灣維基人的精力來應付這些因為資訊不足加上個人主觀意識強烈的傢伙們,這太耗損了!這些人為什麼不想想,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省還有多少個縣空在那兒?多少個該省名人還沒有立傳?多少的壯麗山河、雄偉歷史沒有隻字片語,只有一串紅色符號?這叫什麼?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犯得着把精力放在詮釋一個沒幾個當地人認同你的說法的地方?我深深不以為然。--[[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12:53 2004年10月19日 (UTC)

謝長廷日前就聯電搜索說,如果一部法律的存在使每個人都要違反它,那麼我們就要考慮修改這部法律。同樣的道理,如果每一個新來的人,都會對條目有意見並產生大幅修改的衝動,我們是有必要修改修改的。--Pashan (留言) 17:07 2005年3月7日 (UTC)
沒有人說不准改。可是請注意一點,維基百科不是只有新來的人,老實講,新來的又怎麼樣?誰不是從新來的一路變成熟人的?問題是尊重!尊重就是還沒搞懂之前不要亂放炮,不要以為自己是最行的,以為別人的努力都是白搭,然後放個炮就走人?在我看來,不要以為今天哪個條目掛了個爭議的牌子,就真的有爭議了。台灣也爭議,李登輝也爭議,陳水扁也爭議,現在連中華民國都要來爭議,要搞清楚,那個爭議是掛給是給老大哥看的,不是真的來給你吵架的。不要別人給了面子,就想站到頭上去。--虎兒 17:30 2005年3月7日 (UTC)

關於中華民國憲法

雖然在過去我對於憲法這玩意兒到底在寫些什麼,根本毫無興趣,但卻因為這裏常常有大陸網友開口閉口都是中華民國憲法怎樣怎樣說,逼得我非得去看了一下憲法條文,這才發現,官方公告的憲法裏面,根本就沒有提過關於領土疆界與首都的定義問題(參考: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官方網站)倒是,在國會代表名額的選舉上有提到過『各省與各自治區』之類的字樣,所以下次有人要討論這方面話題時,至少,先研讀一下這些條文吧!--泅水大象 16:00 2004年10月19日 (UTC)

可惜「大陸網友」根本上不去這些類似的網站,全被封鎖啦!--[[User:Zy26|zy26 (Talk)]] 00:21 2004年10月20日 (UTC)

維基資源上就可以找到, 請參見中華民國憲法(舊版).

不過, 這個所謂的"封鎖," (包括我從維基中文版上所看到的"一蹋糊塗BBS"及"維基"本身被封等), 我個人覺得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 民主或者是自由的前提, 就是資訊的自由流通. 在過去的台灣, 平面媒體被控制, 電子媒體是黨國所擁有的, 異議人士只好拼命辦黨外雜誌. 發行沒幾期又被新聞局(宋楚瑜正是當時的局長)查封, 被警備總部到印刷廠搶剛印好的雜誌. 在這個意義下, 80年代末期開始崛起的"有線電視,"其實在資訊流通上頗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90年代在傳播科技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 當然是和internet有關之技術的普遍化(早期只有美國軍方在使用, 後來擴及一些學術機構), 尤其是World Wide Web的興起, 造成資訊自由流通(不必透過某個政府的中介, 這些政府別的不會, 只會管制人民的思想)的程度, 大大地增加. 我常常在想, 如果台灣在90年代還沒完成民主化的話, 只要透過這個新科技, 異議分子也一定可以用另類資訊戳破國民黨所謂中國正統的神話.

但是,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沒想到這些統治者還是可以找到其他的方式進行資訊封鎖. 我覺得在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看色情圖片也罷, 看政治新聞也好, 這都是私領域的事, 我們不需要一個"別人"來告訴我們, 這是應該的, 或者是不應該的, 這是對每一個人之所以為"人"之最基本尊重的侮辱.

我不是中國人, 我沒辦法在這個議題上幫什麼忙. 但是, 身為知識份子, 我卻覺得這是一個我們必須十分嚴肅面對的問題. 統治者永遠不會主動放棄目前既存之權力和利益的, 歷史之所以會慢慢向前推動, 其實正是被統治的人民, 一步一步向當權者爭取來的.

中國政府對internet的管制(我想多數"正常"國家都不能存在所謂"封鎖"這種觀念, 太可怕了, 憑什麼讓你來決定我該看什麼, 不該看什麼), 絕對是一個嚴肅的議題. --wdshu|阿呆 01:07 2004年10月20日 (UTC)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因此除非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召開會議正式變更領土,中華民國領土依然是1911年成立之時的範圍。沒一個國家的憲法(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在前言中寫說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之外,但也未說明其他的領土範圍)會寫自己的領土到底是哪些,但是都會說明改變領土範圍是非法的。--Formulax 04:57 2004年10月20日 (UTC)

Formulax兄:

謝謝你對中華民國之疆域的關心(都比我還關心喔,一笑)。我有以下幾點comments:

1). 如果就「目前法律上的現實」來講,你說的可能是對的。在中華民國憲法於1947年訂定以後,它確實沒有就其所謂「固有領土」做出任何更動過,雖然它也未曾對其「固有領土」做過任何定義過。

2). 也因此,蔣介石的中國國民黨和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的國共之爭,就成了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國際舞台的一個爛戲碼。在聯合國大會中,從1950年開始,每年為了所謂「中國代表權問題」,年年辯論(這中間分成三個階段,我在這裏不引述,詳見陳隆志 1993,72-83),一直到1971年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為止。

3). 對我這個台灣人來講,上述的故事是一個悲劇。我們一個小小的島,沒什麼理由要去承擔蔣介石和毛澤東之間的私人恩怨。對我來講,中國國民黨以及其帶到台灣的國民政府,不過是台灣歷史上一個接一個、不曾停息過的外來政權罷了。為了蔣介石要和毛澤東相鬥的這口氣,我們承擔了太多的苦難。這不僅表現在國際舞台的「中國代表權」之爭上,也表現在蔣介石以台灣為所謂「反共基地」,企圖要從台灣「反攻大陸」的妄想上面。

4). 還好,台灣終於慢慢步向民主化,也終於走向本土化,由李登輝接任「中華民國」的總統。1991年5月1日,李登輝公佈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時公佈施行憲法增修條文,所謂「動員戡亂時期」正是結束。前一日,李登輝在記者會上已明確宣示「不以武力作為謀求國家統一的手段」,同時表示「今後將視中共為控制大陸地區的政治實體,我們稱它為大陸當局或中共當局」(引自張讚和 1996,298)。這個宣示當然是兩岸人民之幸,從此我們不用再為了毛蔣恩怨、國共鬥爭而相互敵視,可以各自去追求各自人民的幸福。

5). 之後十幾年過去,我們基本上雖然是過得還好,可是,也有很多的台灣人,像你一樣地那麼聰明,而發現到我們的憲法似乎並不是太適合在台灣這個小島使用。這部憲法是在南京訂定的,當初整個的設計,也是以像中國這麼龐大的國家當成對象而設計,因此,很多地方顯得窒礙難行。還好,我們有總統民選的機制,陳水扁在選前就高呼台灣應該要重新制憲,這個主張,確實也得到相當多人的贊同。所以,他選上總統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制定一部新憲法的原因啊。

6). 基本上,我不是很懂你的邏輯。難道你是「希望」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和外蒙古在內嗎?當一塊土地,有兩個不同的政府宣稱對其擁有主權的時候,那又應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台灣人對「反攻大陸」毫無興趣,我們只希望在自己的小島上求得一個安身立命之處,我們只希望中國不要是一個動輒喊着要用武力威脅我們的壞鄰居,這麼卑微的一個希望,難道也冒犯到你了嗎?

7). 再退一萬步說,假設我誤會你的意思了,你只是一個「憲政主義」者(但是對不起,我是社會運動和民族運動的研究者,我基本上並不完全採信這一套,世界上以法律之名行不正義之事的例子太多了),覺得人民的一切生活都應該以「憲法」來當作依據。那麼,我欣賞你的「法治精神」(雖然我個人不完全同意)。但是,也因為你的這個考慮,所以我們已經準備着手訂定新的憲法了啊。等我們修訂完新的憲法,希望這一切和中國相關的、如影相隨的惡夢,能有早日結束的一天。也祝中國人民能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

參考書目

  • 陳隆志,1993,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北:月旦。
  • 張讚合,1996,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wdshu|阿呆 09:16 2004年10月20日 (UTC)
Formulax只是討論當前憲法中的情況,我覺得可以在文中加以說明,憲法如何規定,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否則,無論是憲政主義,還是其他什麼,都有違NPOV的精神--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9:34 2004年10月20日 (UTC)
To:wdshu|阿呆:
不錯,我確實十分重視法治精神,因為我知道,沒有法治只有民主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台灣可以算是一個例證,當然這個我不太想現在談。我感到十分有趣的是台灣一些(或很多)人的修憲夢、獨立夢。由於我現居海外,因此得以長期觀察台灣、兩岸的政治現實。有關台灣獨立,最有見地者非李敖莫屬,他的一番話讓我如夢初醒:台灣獨立也罷、統一也好,兩方人馬都可以舉出一長串理由、一長串例證,但其實最重要的是現實的問題。最現實的問題是:台灣是否可能獨立?台灣人需要覺醒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放棄台灣,任其獨立。因此獨立等於戰爭,不論對大陸是否有災難性後果,台灣的前途將被拖入深淵是肯定的。縱使你台灣在美國人的幫助下打贏了,真地獨立了,問台灣島內的情形又會怎樣?歷史上所有尋求獨立的國家都不免一戰,付出慘痛代價。能獨立者,因為他們流了血,打敗了宗主國;獨立失敗者,也因打仗打敗了。但是現實的、聰明的台灣人應該看到(雖然現在一些人,可能包括您,還天真地因為台灣獨立不是夢,因為中國會讓台灣放手獨立),無論戰爭之結果如何,戰爭一來,台灣將毀滅。民進黨黨綱第一條就說要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可是執政4年來卻遲遲不見推動獨立,就是基於現實的考慮。您可能認為2006年制憲將是真的,我可以跟您打賭絕無可能,即使制憲也不可能觸及領土、國號等敏感問題。至於李登輝,我勸您還是別信他的話為妙。大陸的領導人、大陸的人命可是吃夠了他的苦頭:可別忘了李登輝1991年以前可是連續講了幾十年的中國統一,否則怎麼會博得獨裁者蔣經國之重託呢?不信的話您可查閱一下《李登輝先生言論集》,裏面的許多言論可是比台灣現在最支持統一的人還漸進啊!--Formulax 10:16 2004年10月20日 (UTC)
從Formulax兄的言論裏面,可以看到一個大陸朋友最容易犯的過度推論,那就是認為不贊同『台灣要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制訂的遊戲規則』的台灣人,都是主張台灣要獨立,然後又扯到什麼戰爭啦、辜負祖國的期待云云,越說越遠。其實說真的,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贊成台灣要獨立,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在台灣這裏,沒有一個人願意受到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政府管轄,因此,如果你要問我個人的期望,我會告訴你統一也不會是個壞主意,但是如果要選,我只接受中華民國統一兩岸,要聽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套,我寧可持續現狀大家繼續模模糊糊不講清楚。至於大陸領導人甚至大陸『人命』吃到李登輝的苦?別鬧了,李登輝哪有那麼神通廣大呀!統一與獨立並不是一種非得二選一的選擇題,中間其實是有很多灰色地帶的,我不認為以今日兩岸的觀念落差,我們有資格在此時此刻『答題』,留待時間去解決一切吧!--泅水大象 19:46 2004年10月20日 (UTC)
」...在台灣這裏,沒有一個人願意受到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政府管轄...」
」...統一也不會是個壞主意,但是如果要選,我只接受中華民國統一兩岸,要聽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套,我寧可持續現狀大家繼續模模糊糊不講清楚。...」
雖然沒做過正式統計,但我相信這是很普遍的看法。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沒想到這些統治者還是可以找到其他的方式進行資訊封鎖. 我覺得在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為什麼沒人願意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我相信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尤其現在在大陸的百萬台商完全看不到台灣的新聞。〔資料來源:【2004/10/26 聯合報】http://www.udn.com/2004/10/26/NEWS/WORLD/WOR1/2313939.shtml〕
個人相信:如果兩岸之間資訊不對稱的現象能降到最低,再來談兩岸統一才有意義。HJC 06:43 2004年10月27日 (UTC)

這話我真是太太同意了,我是北大的台灣學生,你們知道我要看一個台灣新聞要多千辛萬苦嗎?而且說真的,有誰願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我在建國中學,讓大陸人了解一下,這可是全台灣第一名的男校,高一時為了教報告對約七百位同學做過問卷調查,沒有一個人願意受中國統治,這大概可以算是一個統治的民調吧。!--小士 2004年11月26日

沒事跑去北大幹麻~ XD

戰爭來源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政治選擇(爲了掩飾國內執政無能),跟台灣根本沒有關係,台灣本來就就已經是個獨立國家,只有改名與制憲的問題,沒有獨立問題,台灣目前只有少數統一份子希望被併吞而已,我到想知道中國人對於侵略他國是那樣熱衷的嗎?希望中國人別在做統一夢了,因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是事實.--momoge 06:35 2005年1月14日 (UTC)

首都與疆域

中華民國的首都不是憲法所規定的東西,疆域有規定到,但是所謂「固有疆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曾經有立法委員聲請大法官解釋憲法,不過大法官以這是「重大政治問題」為理由,不予解釋:中華民國領土,憲法第四條不採列舉方式,而為「依其固有之疆域」之概括規定,並設領土變更之程序,以為限制,有其政治上及歷史上之理由。其所稱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 --[[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13:48 2004年10月20日 (UTC)

感覺可以寫入條目。--[[User:Zy26|zy26 (Talk)]] 13:56 2004年10月20日 (UTC)

中國一詞

看到之前寫的「是中國一次現代用法的起源」被人EDIT掉所以又加了回去 為了避免被那位Shizhao網友再次刪除, 所以先解釋一下 我說的是中華民國是「中國一詞現代用法的起源」, 而不是「中國一詞的起源」

最初中國一詞涵義甚廣,有『國中』、『中夏之國』、『京師』等解釋,通指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如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三國時稱魏中國、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穀梁傳‧昭公三十年:「中國不存公」。這些例子中的中國,和今天所說的中國不相同吧? 在二十世紀初,中華民國建國之時,中國一詞才首次被用在國號上,政府也首次要求如日本等外國以中國稱呼,從此之後才有了這層新的涵義。

如果我有說錯歡迎指正, 但是Shizhao說「是現代中國一詞使用法的起源簡直胡扯,早就有了中國一詞了」 豈不才識真正的胡扯嗎? 使用法和有這個詞一樣嗎? --Rmc 01:57 2004年11月3日 (UTC)

你的說法似乎是正確的。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在東方確實出現的很晚。不知道清代的時候西方國家如何稱呼中國?有誰作過考證?--Mountain(Talk) 01:59 2004年11月3日 (UTC)

應該就是大清帝國 Qing (Ching Empire) 吧, 不過我想...相對於外國, 當時的清朝民眾還是會說這裏是中國。只是大清國中國兩個名詞是用在不同場合和目的。 阿牛 02:14 2004年11月3日 (UTC)


以往外國都是以朝代名稱(亦即國號)來稱呼的; 如明代稱大明國, 所以才會有唐土等名詞的出現 至於民間, 我記得中國確實是直到中華民國出現才變為國家的代稱; 類似的詞語最初應為『華夏』, 清代應該還沒有拿中國來如此使用 地理上, 應該是稱『中華』 --Rmc 01:23 2004年11月4日 (UTC)


但不知RMC兄是民國幾年次的...仍能記得中華民國出現後是先用「華夏」後來才用「中國」的 (Just Kidding^_^) 。而唐土這個名詞,也不是因為明代的出現所以才出現的... 希望使用詞性的時候能委娩些或能明示出處來由
如果我手邊的資料無誤...鄭成功當年收復台灣時曾給荷蘭人一封信指出:「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領土也。」 (明朝)
另外一段是網絡上取下的...太平軍召令起義的口號之一即是「興復久淪之境」,「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髮,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之人,變為禽獸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胡衣猴冠,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凡有起義興復中國者,夷其九族,是欲絕中國英雄之謀也」(楊秀清《奉天討胡檄》) (清朝) …這兩段話其實是有國家意涵在的吧(荷蘭與中國, 滿州與中國)阿牛 08:19 2004年11月4日 (UTC)


汗,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說唐土意思是出處來自於國號, 如果說的不清楚請見諒....至於『與荷蘭守將書』, 我記得原文應該是「然台灣者, 中國之土地也」. 之前也說過, 中國一詞被拿來亂用, 其中各式意思之一有一樣就是華夏民族居住之所, 這裏應當是這個意思吧, 因為『國』這個字也是有很多意思的, 除了國家、諸侯國以外, 尚有城市和地方等意 --Rmc 09:14 2004年11月4日 (UTC)


看了看太平天國那兩段, 其實不大有國家涵義的說; 基本上都是 「居天下之中的國土」、「華夏民族居住地」之類的意思 我去查了一下, 發現好像各朝代的疆土都可稱為中國, 不過依然只是地理上而已..... --Rmc 09:38 2004年11月4日 (UTC)


誰來代表中國

中華民國所簡稱的中國,是近代將「中國」一詞用於表示國家或國號的起源】。我想上面這樣的描述才不致於引起誤解,老是中國來,中國去的,似乎沒有解釋清楚。

另外我發現在這裏寫不寫簡稱, 已經成為意識形態了, 希望簡稱中國的人, 似乎在爭取中華民國才是中國的正統(或是唯一合法的政府), 而不願意簡稱中國的, 則是希望台灣的主體性不要再與國際上的中國混為一談, 我相信大部分的中華民國國民都認為,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而在台灣沒有宣佈獨立前, 是屬於中國的(不然幹嘛搞獨立), 至於說是從哪個中國獨立出來...就可以有多種解釋了…

因此我仍贊同 虎兄 先前將名稱獨立成一節, 因為探討「中國」這個名詞的起源(不管是不是古今用法), 與中華民國這個條目並不一定是完全相等的, 而且較適合放在中國這個條目去強調。讓其他解說中華民國的內容才放在中華民國這個條目下。 阿牛 09:41 2004年11月3日 (UTC)


隨然如此, 但是我想你誤會了我的意思吧; 我認為因中華民國引發了中國一詞的現代用法, 所以有必要記載一下, 而另外獨立成一段出來反而顯的有些多餘..... --Rmc 01:23 2004年11月4日 (UTC)


關於「台灣國內」的說法不對

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台灣這個國家。

根據聯合國決議,中華民國在法律上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因此中華民國只是一個歷史名詞。

台灣地區的現狀是自治,雖有獨立建國傾向但並非一個獨立國家。

國際輿論認為,台灣的獨立會導致戰爭,而且考慮到大陸的強大實力及國際地位,台灣永遠也擺脫不了大陸的影響,即使獨立了也只會更艱難而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儘管中共曾經吞下了北蒙獨立的苦果,但台灣的戰略地位和北蒙不同。因此獨立是一條死胡同。

個人認為真正重要的不是名義上誰統治誰,而是維持現狀,共同繁榮。

奉勸那些執迷不悟的想要改變現狀的台獨分子:不自量力只會自取滅亡!

相信見過世面的台灣人都清楚,這不是意識形態上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因為大陸根本就不是共產主義國家,也不是獨裁與民主之爭,統一後大陸也不會去干涉台灣內部事務,也不是統一和分裂之爭,因為統一後依然是分治,這是全球大格局之爭,是世界民主化和世界單極化之爭,希望台灣不要成為別人手中可悲的棋子,與其整天奴顏卑膝的被別人呼來喝去做二等公民(不信可以去那些已經獨立了卻實際被美國所控制的國家去看看,那裏的人民並不喜歡美國人),不如堂堂正正的做中國人,和大陸一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民主包容的新世界一起邁向人類文明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首先,討論請記得簽名。另外,請你尊重別人的國家,不要開口閉口戰爭、滅亡、死胡同,這就像是一個人明明活得好好的,你同他聊天,開口閉口就是說你快死了快死了!聽着多討人厭,也難怪台灣想要統一的人越來越少。最後,維基不是中國的維基,中國的立場大家都很清楚了,就算不清楚的人,上維基來也不是看這些政令宣導的,更何況,維基百科不是論壇,來這邊貼這種文章一點意義都沒有!--[[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01:37 2004年11月20日 (UTC)

台灣如果變成中國的棋子, 那豈不是更加慘不可言; 而且也沒有人跟你在爭什麼共產資本的, 這是國家存亡榮辱之事 --219.88.187.88 05:23 2004年11月23日 (UTC)


哈,你自己去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想想,台灣今天保留有中國文化比較多,還是中國比較多?想想你現在寫的字,你會寫繁體嗎?我們傳承了很多在大陸已經滅了的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請你自己照着鏡子說這話,在台灣已經沒人管你什麼復興不復興的了,台灣西化而且進步,每個人都可以發言,你們呢?我在北大的留學生宿舍,還有同學因為上色情網站被公安抓走,好笑啊!我看那些北京本地報紙的台灣報導,哈!更是好笑至極!你自己看看:你們的高級貨市場已經被台商佔據了!永和大王,中興紡織,宏碁電腦,張惠妹FIR,SHE,周杰倫,五月天‧‧‧中國人你也爭爭氣,別老是學台灣,有點自己的骨氣!至於美國人,沒人說我們討厭或喜歡,只要對台灣好的就好,中國本來就有反美情緒,可是台灣沒有,唉,有時也替你這位純正思想的中國人感到悲哀。 你的言語在台灣人言語中聽起來真的很不舒服,要學會文明包裝啊,不要只會赤裸裸的說這些不重聽的話。就算統一了,再你們這樣的文攻武嚇下我們是不會屈服的,我相信台灣人堅強的生命力──永遠打不死的小強。 ps 中國人你知道小強是什麼嗎?唉,大概又沒辦法了解吧。看,我們的差異有多深!

大陸台灣之爭由來已久,1949年國民黨帶走大量金條、文物之後,50-80年代一直積極從事大陸的顛覆活動,播散傳單、散發偽鈔以期重新統一;大陸方面對台也始終保持威懾態度。由於種種複雜的歷史原因,目前大陸和台灣的關係一衣帶水而又緊張微妙。從台灣的社會調查來看,大多數人也認可中華文化的淵源,也認同中華民族的說法。但就具體政權,以及在什麼前提下統一,統一之後如何自治,並且如何保證台灣原住居民的權利爭議巨大。在目前狀況下以大陸利益(或者說整個中國的利益)為前提來討論統一問題缺乏必要的共識,還是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儘量溝通交流為好。我個人對統一持謹慎的支持態度,但必須是在尊重各方利益和權利的前提下來討論。純粹依靠武力完成統一,或者強大的經濟力量都不是好的做法,這都把民族血脈和文化聯絡放到了可悲的位置。
大陸目前的確存在很多不完善甚至混亂的地方,但如果說到中華文明的傳承,大陸方面的淵源應該不遜於台灣,很多傳統文化的不能好好保護受制於經濟條件。同時,大陸的法制還需要很長時間來建設,個人觀點是2020年之前法制環境可能有一個較好的發展,對「人」的權利保障方面達到一定水平。--冷玉 18:27 2004年11月26日 (UTC)


其實,關於文化的這個話題,似乎可以另外開設成一個項目...... 說實在的,大陸漢字簡化的程度比日本還要嚴重,還聽說過有要用拼音完全取代漢字的說法;文化的根本畢竟是語言。 還有,最近看到大陸的書,全是西洋式的橫排,連日本也都還保留着華夏文化直立式右到左的優良(?)傳統的說。 後面這個就不清楚了,不過據說大陸方面在古典文書方面的教育,也遠遠不及台灣....... 至於大陸與台灣之爭,與其說是歷史因素,不如說是雙方之間互相不認同(或作不能認同)對方的心聲,溝通不良所造成的;例如最上面的那位老兄,竟然以為是意識形態作祟,導致台灣民眾不想被大陸統一掉........ --Rmc 11:31 2004年11月28日 (UTC)

台灣本來就是個獨立國家,所以這個標題根本就不對,台灣只剩少統一份子,接受中資,意圖顛覆台灣,中國人應該要反省一下.當了中國人根本就不能堂堂正正,而是國際社會的二等人民,不民主,不自由,也許改說是三等更適當. 期待中國早日改朝換代政黨輪替,也許人民水準可以有所改善,只要改善了,也許就會放棄侵略他國的野蠻心態,這也是世界之福,畢竟中國人口眾多,國家好會對全球水準有很大改善的.--momoge 06:49 2005年1月14日 (UTC)

無論如何,台灣島未曾被中華人民共合國統治

信息更新

據2006年04月04日新華網新聞,中國外匯儲備達8536億美元 超日本躍居世界第一,故就本題目的順次作出調整。新聞請見:[6]

返回 "中華民國/檔案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