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南京大學/存檔3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柳詒徵與《南朝太學考》
柳詒徵雖撰《南朝太學考》,但並未、從未說南大源自南京太學。
關於「第一個國立大學醫學院」
我看到過幾次,南京大學自稱建立了第一個國立大學醫學院。這是錯誤的。第一個國立大學醫學院是1903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醫學館,1907年停辦,有畢業生畢業。1912年的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在京師大學堂醫學館原址上建立,此即今日的北京大學醫學部。
爭議話題討論
現在的南京大學,究竟是不是當年的中央大學???----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說清楚。南京大學的主體成分,不能忽略金陵大學。金陵大學的成分(學科+校園+師生)、,甚至多於中央大學的文理學院(也只不過是一部分)。
校慶紀念日,5月20日,很有「革命性」;但是真正的中央大學校慶紀念日,為6月6日。目前台灣中央大學,與國內的東南大學,繼承沿用了此紀念日。
看了一下,爭議的claim,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校史追溯的問題,是否可追溯到古代的南京太學,一個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問題。為了使討論深入,有建設性,請在相關目錄下討論,
- 校史追溯的問題請在此:關於建立時間和校慶日。
- 現代大學的問題請在此: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歡迎提出異議來討論,對於不了解情況的,建議可以先仔細了解一下,就像上面古老學府的第一見到一樣,很多情況,要形成切近狀況的認識,需要多作了解。
條目中的claim是「南京大學是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同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為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科學名世,人文譽遠。」,後部分的表述很精確,我贊成。 我作為南京大學的校友,自然很樂意聽到這樣的話,不過,樂意與否,和事實與否,可能是兩件事情。之所以贊成 —— 當然,事實上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這兩個claims,條目中列出的facts已經足以支持這兩個claims。我看過中央大學校長劉全生在校慶九十周年上的致詞,回顧歷史的第一條是「中央大學是國內第一所現代的、科學的大學」--指郭秉文掌校的東南大學時代。著名的中國通、教育家,前燕京大學校長、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他的著作《在華五十年》中,也明白地指出國立東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國立高等大學」。事實上,對前朝的歷史,特別是北洋時期的歷史,由於後朝的歪曲,很多人並沒有很真實地了解和認識。我有比較多的考察。1920年前後10年,從袁世凱去世,到蔣介石國民黨確立統治地位前,大概1915~1926,這段時間是中國近代以來(對於大陸來說,直到今天)教育學術界最自由繁榮的黃金時代,以壬戊學制的確立為代表,中國在這段時間建立起了現代教育體系。在那個新百家爭鳴時代,中國有兩所最有影響的大學,南方的南京大學(當時校名為東南大學、南京高師),北方的北京大學。兩所大學的校風、風格迥異。在我看來,南京大學所作出的實際上的貢獻,遠非北京大學所能比--當然,因為南京大學是我的母校,難免有偏見的成分在。不過可以看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比如,學分制的採用,南京大學是第一家(指國人辦的大學,不含外國人辦的教會大學如金陵大學,因為他們並不被納入中國的教育體系,所以在國內的影響/推廣性方面並不大);招收女生,南京大學是第一家(北大的蔡元培當時事實上是響應陶行知的主張而在1920年招收女生,而且這一年南大招收了八名正式的女生,北大並沒有招收正式的女生);比如熊慶來(最早在國內編寫高等數學教材)、胡剛復(最早在國內教授近代物理)等在南京大學開設高等數學、物理等課程之前,國內高等學校的數學、物理系等系講授的課程只相當於中學程度;科學方面,南京大學當時是中國科學社活動的中心,社址就設在南高、東大,社中核心的社員多在南高、東大擔當教職,中國科學社對中國現代科學起了的啟蒙作用,後來中央研究院的建立,也基本上是中國科學社的社員為主;壬戊學制的確立,以南京大學的奠基為最大,不僅大學方面,在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方面也是如此,當時東南大學和南京高師的教育科是全國教育科學化試驗的中心,所以南高與東大附屬學校的學制,為壬戊學制所採納,東大實驗幼稚園的學制,則成為全國幼兒園的範本......。如我在新文化運動talk page中,已經指出,歷史已經被包裝得面目全非。在經歷眾多意識形態立場或者利益立場的文飾曲改後,要想認識歷史本來的面目,沒有平實的眼光、獨立的思考,不經過自己基本的鑑別,常常很難。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科書上說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這是對它的四大貢獻評價的第一條和第三條。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情況:辛亥革命成立民國,建立了民國共和體制,新文化運動的以後呢,事實上是破壞了北洋政府的民主政體,是國民黨實行國家黨化(包括建立黃埔軍校使軍隊效忠於黨而不是國家,接着是共產黨實行比國產黨更徹底的蘇俄式的黨化);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任教的北京大學,實則是蔡元培「獨裁」北大,其民主制度遠遠不如當時的南京大學,南京高師時期就建立了相當完整的教授民主治校體制,所以招收女生這樣的大事件,在南京大學需要校務會議立法通過,在北京大學只需要蔡元培發表一個公開談話就決定了。至於說「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大家有目共睹,陳獨秀、魯迅等人的道德是什麼,完全是一種社會社群對立化的道德,引入的共產主義思想,對中國道德體系的破壞,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共產社會主義國家,完全是功利性的,「槍桿子裏出政權」,徹頭徹尾的土匪邏輯,道德幾乎被忽略了,和注重道德的以孔子為集大成者的中國人文主義不可同日而語。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的一些領頭人物,如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其思想之狹隘主張之極端,對多元文化之不能容忍和排斥,令人觸目驚心。南京大學的校風,則是完全不同,如台灣中央大學校長在校慶90周年所指出的,多元的、寬容的、包容的、和平的思想,是學校的傳統。早年的校長郭秉文就主張平和協進,所以在南京高師、東南大學時期,少有那麼迂腐的國故者,或是極端的激進者,以學衡社成員為代表,他們既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接納西方現代社會的思想。有人以為學衡派敗給了白話文運動派(所謂的新文化運動派),以為中國的傳統主流文化發生了動搖,其言差矣。學衡不僅孕育了其後的新儒家,學衡諸先師通過在現代社會中闡釋中國文化的精髓,其光輝永存,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的現代化詮釋和演進,必然愈加光芒萬射;而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以儒家主流價值觀為代表,根植在華人的血液中,不管共產黨用蘇俄洋人的任何極端思想來做政府官方的價值觀,都無法撼動中國社會人們之間本來的主流價值觀。當然,這裏批判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值得肯定的東西。有些事情的評價需要多角度看,就像刺殺蔣介石的孫鳳鳴(後來誤傷到了汪精衛),說孫鳳鳴愛國愛到用自己的生命去刺殺不抗戰的領袖,這沒錯,但另一方面,蔣介石深知中日力量對比的懸殊,加之內亂未平,所以儘量拖延戰爭(包括甚至短時間付出一些國家利益損失的代價)也是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的戰略,如果孫鳳鳴刺殺蔣介石那將是很不利於中國利益的事情(就像蘇俄意識到西安事件中如果殺了蔣介石將可能導致中國四分五裂而不利於中國抗日一樣)。眼光單一的熱血青年和需要謀略的國家領袖,即使是同樣的目標,也可能矛盾--Wikinu 15:17 2005年12月11日 (UTC)
- 我看不出那些大而無當的claims是如何被facts支持的。比如說,什麼叫「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我算是搞科學的,但從沒聽說過「XX是XX科學發祥地」這種說法,也無法想像科學能象一朵花一樣的就從某地發祥出來。Wikinu不妨給大家講一講啥叫科學的發祥地,首先把這定義搞清楚了,再談它是不是事實。--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42 2005年12月11日 (UTC)
- 呵呵,cradle of science,你也沒聽說過吧,科學的搖籃,你是搞科學的,也無法想像科學能象嬰兒一樣在搖籃裏面搖來搖去吧。那麼多facts,你卻視而不見,是不是還需要我重複列一下? --Wikinu 02:13 2005年12月12日 (UTC)
- 哈哈,「科學的搖籃」,看了你還真喜歡這一類文學性語言啊。我還真沒在學術文獻中見過誰用這種說法的。同樣的,你也給我講講,啥叫科學的搖籃,達到什麼條件可以稱之為科學的搖籃。--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59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文學性語言又如何,只要恰如其分的說明了事情。George Washington 被稱為 「Father of his Country」,又有什麼不合適?無需其他理由,中國科學社是啟蒙中國現代科學的主要科學團體,南京大學是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就這一個理由,就足夠可以說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Wikinu
- 如果真「恰如其分」,那就不叫文學性語言了。George Washington 被稱為 「Father of his Country」,也不恰如其分,但至少美國人都認阿。你開始聲稱這一說法是一個被facts支持的論證型claim,現在又把它類比為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學性稱呼。但如果是前者,你沒有給出充分的論證,如果是後者,又沒有說明它被普遍接受。--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文學性語言又如何,只要恰如其分的說明了事情。George Washington 被稱為 「Father of his Country」,又有什麼不合適?無需其他理由,中國科學社是啟蒙中國現代科學的主要科學團體,南京大學是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就這一個理由,就足夠可以說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Wikinu
- 哈哈,「科學的搖籃」,看了你還真喜歡這一類文學性語言啊。我還真沒在學術文獻中見過誰用這種說法的。同樣的,你也給我講講,啥叫科學的搖籃,達到什麼條件可以稱之為科學的搖籃。--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59 2005年12月12日 (UTC)
- 呵呵,cradle of science,你也沒聽說過吧,科學的搖籃,你是搞科學的,也無法想像科學能象嬰兒一樣在搖籃裏面搖來搖去吧。那麼多facts,你卻視而不見,是不是還需要我重複列一下? --Wikinu 02:13 2005年12月12日 (UTC)
根據維基方針:Wikipedia:非原始研究、Wikipedia:可以證實,條目中的任何內容都必須有出處,禁止放置維基人的原始研究成果。因此,沒有加注參考文獻的內容都必須按照方針的要求刪除。--Wikijoiner 05:46 2005年12月12日 (UTC)
說得好,維基又不是一個學術探討刊物,怎麼能夠研究問題得出結論? 即使有什麼你認為有道理但卻沒有的結論,也應該在其他刊物書本上發表,不應該在維基創造,要不然維基變成創作園地了。維基是知識全書,就是是登載歸納已經有的知識,找不到出處的說法,怎麼能放在維基裏面?
- 感謝大家對本條目的關心,這個條目我也許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有最大的貢獻。剛看到了被熱心者修改,但是,除了刪除我的很多文字外,從僅僅幾處的修改看,可謂錯誤佔多,譬如有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後,更名國立南京大學」,錯,改名南京大學,是在中華民國的時候,那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懷着什麼的動機,你要參與一個條目,首先需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具備這方面的說話能力,最起碼的,你要把條目上本身的內容看懂、看明白,譬如,條目中明明寫明了兩江師範在1912年就停辦了,卻把「1915年開設中國第一個體育科」放在兩江和三江師範學堂時期。其次呢,不要急着刪除他人的貢獻(就像現在的狀態,又在討論中,要把需要討論的東西刪掉了,讓人討論什麼?),這是很不尊重他人的態度。 ///// 至於說出處的問題,一個是並非任何一句話都要能夠找到出處在能寫入百科全書,二是有出處的東西未必在互聯網上能查到。我寫的條目,自然以事實為依據,不過有些涉及認同的問題,比如古代南京大學的部分,不同價值觀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就好比信仰一樣。至於寫條目的提法,基本上都是遵從已有的提法,除非找不到能反映實際情況的表述。關於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南大百年校慶官方網站東南黌宇:從南高師到東南大學的說法是「中國科學社的主要發起人任鴻雋、秉志、過探先、胡剛復、楊杏佛、竺可楨等,先後受聘來校執教。科學社1918年自美遷回中國,社址就設在南高校園內,因而南高、東大不但被人們譽為「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而且在國際教育、科技界也影響日廣。」,還查到一個共產黨的官方網站,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黨建導刊|2002年第2期:「南京大學,素有『天下文樞,中國現代科學發祥地和大本營』的稱譽」。中國現代科學發祥地,這個意思自然容易懂,「天下文樞」,恐怕很多還是第一次聽到,我在幾年前也是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字面上,「天的下面的文的中樞」,哈哈,作何解釋?後來才了解到,這是一個特定的詞語,天下者,中國人(古人)世界觀中的世界,古代的南京太學,被視為天下文化的中心,所以建了一個牌坊,叫做「天下文樞」坊, 最早建在夫子廟秦淮河一帶,明時國子監從夫子廟秦淮河遷移到北極閣下,又在新址建起了「天下文樞」坊。這大概是南京所獨有的,所以可能對很多人都第一次聽到「天下文樞」的說法(現在夫子廟秦淮河邊又重建了「天下文樞」坊)。天下文樞的稱譽,古代南京大學的稱譽,哈哈,共產黨人也認同起傳統歷史來,不容易啊。關於第一所現代大學,所說的台灣中央大學劉全生校長校慶90周年的致辭,確切的說,是|撰文],「中央大學是中國第一個現代的、科學的大學,有下列特色:」,「中央大學是中國...」,並沒有把中華民國看成不是中國,不像台獨者玩文字遊戲,也值得稱道。實至名歸的東西,無論你懷着如何的動機去掩蓋他,他終究會呈現出來。 Dictioner 10:01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是說我改的東西錯誤很多吧。這真是不好意思,我沒研究過這方面的東西,就根據原來條目上的內容修改,看得不周詳之處還請繼續指出。不過你那些不中立的東西,該刪的我認為還是要刪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59 2005年12月12日 (UTC)
- 看了,的確是你修改的。不中立,不是你說不中立就不中立,沒有研究過就不要盲目作評論或者刪除。不過感謝你的關注。歡迎你了解了情況後再來繼續貢獻。Dictioner 15:27 2005年12月12日 (UTC)
- 如果只是我一個人說不中立的話,當然不算數。但你可以去Wikipedia:互助客棧看看大家的意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33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拜託了同學,有很多東西關起門來說說可以,給自己人打氣。氣打的太足漏出來是要給笑話的。--Alexcn 12:47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我已經說了,無用的話聽起來沒意義,有時間就直接探討問題,你認為哪裏誇張了、過分的頌揚了,直接提出來。我沒有看到哪裏有問題。我認為前面說的都是南大真實貢獻、地位、狀況的說明。你所謂的整個社區,大概是指以你為代表的這類南京工學院和東南大學同學,以及心胸狹窄的不敢承認南大的這些事實的人吧?雖然我對這類人還是有點鄙視的,不過對東南大學本身我沒什麼否定的看法,而且對你們修改建校的時間也並不持反對的立場,這至少表明你們很有傳承的精神,代表着一種希望。當然,我知道可能有些南大同學很不能容忍東南在校史上對南大的一些侵權行為,這裏可能以expertedu為代表,所以惹來很多東南的同學的不滿。不過,expertedu的有些話還是有道理的,比如東南大學(指現在的東南,也就是原來的南京工學院),是1952年獨立建校的,可以查一下你們的學籍檔案館,第一屆畢業生肯定是1952年以後,不過東南大學在1952年前是南京大學工學院,追溯南大的工學院也是理所當然的,所謂飲水思源,建校紀念提前到以源頭為準也是很不錯的,不過,也不能過分侵犯的南大的權益,直接就說吳健雄就是你們學校的畢業生,這對南大的人來說難免覺得有點太過分了吧,東南也只是南大的工學院而已,吳健雄是南大理學院物理系畢業的,她的學籍檔案還存在南大的檔案館裏,在校史博物館還陳列有他們那批人使用過的實驗儀器,你這樣說是不是有點讓一些南大同學生氣?觀察一些其他類似關係的學校,比如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就不存在這些爭議,對比一下原因呢?隨着時間的流逝健在的老校友越來越少,那些校友可能的捐款資源已經漸漸地少了,這些話題,變得也越來越沒有意義了。 Dictioner 15:15 2005年12月12日 (UTC)
「所有內容都有出處」是維基百科全書的方針,如果你想寫不用出處的百科全書,你找的不是這裏,請去更合適的地方發表。在提供出處的條件下,你可以修改你認為的錯誤。為方便查證,請在文中指明出處。--Wikijoiner 12:21 2005年12月12日 (UTC)
- Wikijoiner,你好,我不知道你表述的「沒有加注參考文獻的內容都必須按照方針的要求刪除」這句話對條目的設想是什麼狀態:是否條目中每一個內容後面都要加一個參考文獻註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目前也沒有見到那一個條目是這樣的,或許是我理解有偏差,或許是你表述有偏差。「所有內容都有出處」,我也認為這對百科全書的基本特性,因為百科全書只負責編輯內容,不負責創造內容。我所說的是,「並非任何一句話都要能夠找到出處在能寫入百科全書」,這並不矛盾。維基所說的不原創,是指「內容」的不原創,而不是指對內容的「表述語句方式」的不原創,事實上,為了達到中立的立場,很多條目維基的最後結果往往是進行了大量的表述方式/用詞的原創,這個原創也有可能是不同對立觀點的參與者探討的結果,其結果就是在對同樣的「內容」的多種表述「語句」方式中找到最中立的一種。 Dictioner 13:21 2005年12月12日 (UTC)
關於中立的維基方針見:Wikipedia:中性的觀點。中立是通過列舉不同的觀點來實現的,而不是對這些觀點進行再加工。當然前提是這些觀點都有出處。表述方式的改變必須以不歪曲原文為基礎。--Wikijoiner 13:44 2005年12月12日 (UTC)
- 我不知道你在回答什麼問題,既然構成對「同樣的內容的表述」,又何來歪曲?一般條目的存在,首先不是觀點,而是基本的描述。對於條目表述的語句形式,需要符合已經存在的內容、中立的立場。至於不同觀點的列舉,只是表達維基中立的一種形式,而且一般是在真正存在不同立場爭議性的條目中,而很多的條目,根本就只有基本的描述,而不存在觀點列舉的問題。我還不明白你所說的「沒有加注參考文獻的內容都必須按照方針的要求刪除」,本來是想說什麼。不過,謝謝你列出很多東西出來,而且你所說的基本上都沒有問題。Dictioner 15:15 2005年12月12日 (UTC)
維基百科作為協作項目,如果存在多種實現中立的方式,那麼多個貢獻者必然會對採用哪種方式來實現中立爭論不休。因此維基方針規定實現中立的統一方式為列舉各種有出處的觀點。如果對這一方針不滿意,請到你覺得更中立的地方去發表你的內容。此條目的爭議是由於沒有在條目內指明出處而造成有人懷疑其準確性,因此在條目中添加出處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客觀上,不添加出處,為他人產生非議創造了藉口。--Wikijoiner 02:08 2005年12月13日 (UTC)
謝謝大家提出的意見和想法,在此基礎上做些改進,對於一些可能讓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問的內容在討論頁面一一列出出處依據和說明。Dictioner 15:55 2005年12月14日 (UTC)
- 一般讀者只會看條目,出處列在討論頁,如果沒被看到,照樣會引來質疑,所以請你在條目中注出出處。否則你作的修改將全部被刪除。--Wikijoiner 02:1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認為你們所說的都沒有可操作性。Dictioner所說的「可能讓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問的內容」指什麼?你知道哪些是可能讓一般人陌生的?一般人指什麼程度的人?而且,如Wikijoiner所說,如果不直接在條目中註明,很多人只看條目也會質疑,放在討論頁等於沒放。Wikijoiner說修改不註明出處「作的修改將全部被刪除」,那更是荒唐,維基從來沒有這樣的慣例和規則。每一個內容都要注出出處?一個條目中有多少內容?有的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內容,就說這個條目,數一下,肯定有上千個內容。比如第一句話,「南京大學位於中國古都南京」,這裏至少就有兩個內容,有可能提出疑問?1、中國古都南京,南京是中國古都嗎?2、南京大學位於南京嗎?(華盛頓大學位於華盛頓嗎?有兩個華盛頓大學都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嘛)。難道成千上萬個內容,要有成千上萬個註釋?「可能讓一般人陌生」,「一般人」根本沒法定義,「可能陌生」更沒法定義。同樣看看這個條目,en:Harvard University,前兩句話「Harvard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and a member of the Ivy League. It was founded on September 8, 1636, by a vote of the Great and General Court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同樣這兩句話包含很多單個的內容,但一個註釋也沒有,包括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你說你是美國最老的高等教育機構,我要刪除,因為你沒有寫明出處,有道理嗎?沒道理。你認為它不是美國最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你去質疑他,應該是你提出你的根據,證明有比他更老的。另一方面,當質疑發生時(往往是在相關的公開資料比較少、難以查證的情況下),這時很可能只有編輯者掌握有資料,你應該出來說明你編輯的內容的義舉在哪裏,換句話說,不是每一個編輯的內容都要事先註明出處,也沒有必要(當然對經常容易讓人質疑的內容主動註明出處是最好的),當質疑發生時,你有必要提供你的出處,而這個必要,則是指質疑者無法查證,或者查證到和你主張的內容相矛盾的資料。所以,對於這個條目,可操作的是,對於已經發生質疑或者容易發生質疑的內容,編輯者提供、註明你的出處、根據。 --Wikinu 05: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不錯,「可能讓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問的內容」,是難以判斷,我本來是想對在討論頁面已經有過疑問的話題,整理一下,放在討論頁面的最上面。當然,這些都已經有討論,只不過沒那麼簡潔。對於你所說的放在討論頁面等於沒放,我不敢苟同。閱讀並參與維基百科的基本慣例,就是如果有疑問應該先在討論頁面看過去是否已經有類似疑問的討論。相反,我還沒看過哪一個維基的條目在正文中提供大量的出處或者依據說明註釋。 Dictioner 16:32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認為你們所說的都沒有可操作性。Dictioner所說的「可能讓一般人陌生容易提出疑問的內容」指什麼?你知道哪些是可能讓一般人陌生的?一般人指什麼程度的人?而且,如Wikijoiner所說,如果不直接在條目中註明,很多人只看條目也會質疑,放在討論頁等於沒放。Wikijoiner說修改不註明出處「作的修改將全部被刪除」,那更是荒唐,維基從來沒有這樣的慣例和規則。每一個內容都要注出出處?一個條目中有多少內容?有的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內容,就說這個條目,數一下,肯定有上千個內容。比如第一句話,「南京大學位於中國古都南京」,這裏至少就有兩個內容,有可能提出疑問?1、中國古都南京,南京是中國古都嗎?2、南京大學位於南京嗎?(華盛頓大學位於華盛頓嗎?有兩個華盛頓大學都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嘛)。難道成千上萬個內容,要有成千上萬個註釋?「可能讓一般人陌生」,「一般人」根本沒法定義,「可能陌生」更沒法定義。同樣看看這個條目,en:Harvard University,前兩句話「Harvard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and a member of the Ivy League. It was founded on September 8, 1636, by a vote of the Great and General Court of the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同樣這兩句話包含很多單個的內容,但一個註釋也沒有,包括making it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你說你是美國最老的高等教育機構,我要刪除,因為你沒有寫明出處,有道理嗎?沒道理。你認為它不是美國最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你去質疑他,應該是你提出你的根據,證明有比他更老的。另一方面,當質疑發生時(往往是在相關的公開資料比較少、難以查證的情況下),這時很可能只有編輯者掌握有資料,你應該出來說明你編輯的內容的義舉在哪裏,換句話說,不是每一個編輯的內容都要事先註明出處,也沒有必要(當然對經常容易讓人質疑的內容主動註明出處是最好的),當質疑發生時,你有必要提供你的出處,而這個必要,則是指質疑者無法查證,或者查證到和你主張的內容相矛盾的資料。所以,對於這個條目,可操作的是,對於已經發生質疑或者容易發生質疑的內容,編輯者提供、註明你的出處、根據。 --Wikinu 05: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但問題是現在質疑已經發生了,卻得不到令人信服的解釋。沒有人要求解釋南京大學是否位於南京,但有人要求解釋南京大學是否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等等,參見你我之間前面的討論。--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3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上面的說明,你怎麼熟視無睹?引述wikinu的話「無需其他理由,中國科學社是啟蒙中國現代科學的主要科學團體,南京大學是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就這一個理由,就足夠可以說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如果你不知道中國科學社在中國早期科學的地位,不知道中國科學社和南京大學的關係,請自己先去研究一下。科學發祥地是早已經有之的說法,並非wiki上的杜撰,上面也提供了兩個連結。中國科學社是一個最根本的奠基貢獻,除了這個,條目中提供的內容「所培育的畢業生,許多亦在各個領域為中國做出開創性的工作,比如,單在1920年考入或者畢業於該校的學生中,就有5人當選1948年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佔全國總數的5/81。在中國現代科學的早期,半數以上的在《自然》和《科學》等一流雜誌發表研究成果的中國頂尖科學家是南京大學的教職或畢業生」,「1927年9月,中華自然科學社在校始創,初期活躍的代表人物有鄭集、李秀峰、趙宗燠、杜長明、楊浪明、謝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笙、李達、李銳夫、吳學周、查謙、沙玉清、沈其益、陳宗器等人。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寶等知名教授在校發起創立「自然科學座談會」;1944年組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著名科學家金善寶、梁希、潘菽、涂長望、竺可楨、李四光、任鴻雋、嚴濟慈、干鐸、李士豪、丁西林、謝立惠等是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1958年,以源於該校的中國主要科學團體為基礎在北京組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這些都無可辯駁的進一步支持了這個地位。如果你不了解這幾個組織、不了解這些人,請你自己去學習學習,不要在這裏無理取鬧 Dictioner 16:5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什麼叫做「無需其他理由」,「無可辯駁」,你又憑什麼說我「無理取鬧」。就像我上面說的,這一說法倒底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學性稱呼,還是一個被facts支持的論證型claim。但如果是前者,請說明它已經被普遍接受了。如果是後者,那麼在論證之前,至少要給出定義。如果目前學術界尚未完善的定義,至少給出一些判定的標準。--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0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呵呵,什麼定義、文學性稱呼,趙元任,漢語言學之父,你能計算有多少普遍接受?漢語言學之父,你怎麼定義?南京大學是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科學社的主要成員多是南高東大時期南京大學的教授(這些科學家是中國第一代留學西方歸來的科學博士,多是國內各種學科的開創性人物,把各個領域的科學引入中國),中國科學社是中國最早的綜合性科學團體,是啟蒙中國現代科學的主要科學團體,所以南京大學被稱為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就這麼簡單。你不承認,並不表示不存在。 Dictioner 17:42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哈哈,說話前最好先做下調查。google「漢語言學之父」,一大把的趙元任網頁;google「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就兩個有關的,一個wiki百科,一個wikilib,都來自於你的貢獻。--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5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google「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又查到兩篇,一篇來自南大百年校慶網站,一篇來自新華網江蘇頻道。--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0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對呀,怎麼說都是我的貢獻,你看看[www.jllib.org.cn/LECTURE/ref/20051113.pdf 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www.jszzb.gov.cn/djdk/200202/20020228.htm 中國現代科學發祥地],是這些網頁誕生的時間早,還是wikipedia誕生的時間早。而且,google查詢的數量,甚至人們普遍接受的數量,也不是衡量一個事情對否的標準。可以查查「文化大革命萬歲」有多少查詢結果,但這個對說法嗎?而且,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並沒有上網,像我以前看到過的一本書,介紹中國第一個盲人大學生,羅福鑫,中央大學錄取的,但是現在在網上就查不到,中國第一個盲人上大學,而且他後來成為一個比較有作為的教育家,當然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情,但是google就查不到介紹他的事跡的。南京大學有無數的網頁,真要宣傳做上1000個網頁也不成問題,如果每個院系項目的招生簡章、每次學校的介紹上都加上這句話,絕對也會是很大數量的網頁,但這對事情本身的是否名副其實有改變嗎?這個說法是早已有之,而且有其背景,名副其實。 Dictioner 18: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從來沒說「人們普遍接受的數量是衡量一個事情對否的標準」,我說的是你要麼證明它被人普遍接受了,要們直接證明這個說法。而每當我要求一個直接的證明時,你們就提出一個被普遍接受,但同樣含混的「漢語言學之父」之類的例子,來避開直接證明。而當我表明「漢語言學之父」確實被人普遍接受了,而你的說法沒有時,你又轉回頭來,說普遍接受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的,來避開普遍接受的檢驗。你到底是要直接證明它的正確性還是要證明它的普遍接受程度,你好歹要站一頭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13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查詢結果多和普遍被接受未必能劃等號,而普遍被接受和對錯與否又是另外一回事情。這我不知道趙元任是不是真能稱為「漢語言學之父」,我知道漢語言學還有一個人,呂叔湘,他的貢獻,未必在趙元任之下。這個與我們現在討論的無關。關於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前面已經說明了這個來歷的背景,我認為完全名副其實,我相信總有人不像承認這樣的事情,這並不妨礙其存在。 Dictioner 19: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呂叔湘、趙元任都有很多拓荒性的工作,不過基本上趙元任比呂叔湘早一代人,所以漢語言學之父的稱號給趙元任在理。 --Wikinu 08:57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你現在又轉到如何判定普遍接受的問題了,我也沒說過「查詢結果多和普遍被接受劃等號」啊,google法只是方法之一,你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證明它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50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查詢結果多和普遍被接受未必能劃等號,而普遍被接受和對錯與否又是另外一回事情。這我不知道趙元任是不是真能稱為「漢語言學之父」,我知道漢語言學還有一個人,呂叔湘,他的貢獻,未必在趙元任之下。這個與我們現在討論的無關。關於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前面已經說明了這個來歷的背景,我認為完全名副其實,我相信總有人不像承認這樣的事情,這並不妨礙其存在。 Dictioner 19: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從來沒說「人們普遍接受的數量是衡量一個事情對否的標準」,我說的是你要麼證明它被人普遍接受了,要們直接證明這個說法。而每當我要求一個直接的證明時,你們就提出一個被普遍接受,但同樣含混的「漢語言學之父」之類的例子,來避開直接證明。而當我表明「漢語言學之父」確實被人普遍接受了,而你的說法沒有時,你又轉回頭來,說普遍接受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的,來避開普遍接受的檢驗。你到底是要直接證明它的正確性還是要證明它的普遍接受程度,你好歹要站一頭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13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對呀,怎麼說都是我的貢獻,你看看[www.jllib.org.cn/LECTURE/ref/20051113.pdf 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www.jszzb.gov.cn/djdk/200202/20020228.htm 中國現代科學發祥地],是這些網頁誕生的時間早,還是wikipedia誕生的時間早。而且,google查詢的數量,甚至人們普遍接受的數量,也不是衡量一個事情對否的標準。可以查查「文化大革命萬歲」有多少查詢結果,但這個對說法嗎?而且,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並沒有上網,像我以前看到過的一本書,介紹中國第一個盲人大學生,羅福鑫,中央大學錄取的,但是現在在網上就查不到,中國第一個盲人上大學,而且他後來成為一個比較有作為的教育家,當然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情,但是google就查不到介紹他的事跡的。南京大學有無數的網頁,真要宣傳做上1000個網頁也不成問題,如果每個院系項目的招生簡章、每次學校的介紹上都加上這句話,絕對也會是很大數量的網頁,但這對事情本身的是否名副其實有改變嗎?這個說法是早已有之,而且有其背景,名副其實。 Dictioner 18: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google「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又查到兩篇,一篇來自南大百年校慶網站,一篇來自新華網江蘇頻道。--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0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哈哈,說話前最好先做下調查。google「漢語言學之父」,一大把的趙元任網頁;google「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就兩個有關的,一個wiki百科,一個wikilib,都來自於你的貢獻。--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55 2005年12月15日 (UTC)
校風一節,都是有根據有關的文章。比如發揚中國文化的校風、革命精神等等,高明的一篇校風回憶的文章裏就有豐富的說明。其中引號(「」)內的內容,都是校歌或者某些名人的原話。 Dictioner 18:4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先給我講講什麼是校風,如何判定什麼是某校校風,什麼不是某校校風。比如我看見南大MBA協會說南大校風是「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為什麼應該接受你這個版本的校風,不接受他那個版本的校風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28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你可以把嚴謹求實勤奮創新作為你們學校的校風。嚴謹求實勤奮創新,是學風的範疇,這個說不定是全中國80%的學校的標榜的學風,什麼嚴肅緊張團結活潑了,毛澤東的話像聖旨一樣強姦到自己學校的所謂學風上。我這裏列的是真正屬於自己學校傳統遺留下來的特色的校風,多少代前輩學人遺留下來的校風,不是某天某個人來規定的所謂校風。Dictioner 19:44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校風的部分,原來的寫法上有些還是有問題的,而且意思不太清晰分明。建議作些改進。南京大學歷史上的確有些很值得寫的校風傳統,可以寫一寫。 --Wikinu 09:04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既然你說我「可以把嚴謹求實勤奮創新作為你們學校的校風」,那就是承認它是南大校風了,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你那個不是南大校風,或者說「校風是個筐,誰都可以往裏加東西」羅。--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5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你可以把嚴謹求實勤奮創新作為你們學校的校風。嚴謹求實勤奮創新,是學風的範疇,這個說不定是全中國80%的學校的標榜的學風,什麼嚴肅緊張團結活潑了,毛澤東的話像聖旨一樣強姦到自己學校的所謂學風上。我這裏列的是真正屬於自己學校傳統遺留下來的特色的校風,多少代前輩學人遺留下來的校風,不是某天某個人來規定的所謂校風。Dictioner 19:44 2005年12月15日 (UTC)
請各位與者為了維基條目而討論,而不是為了個人恩怨好惡而討論。請將討論限於本條目直接相關的問題,並請注意維基禮儀,不然將被刪除。謝謝各位配合 --Wikinu 04:28 2005年12月19日 (UTC)
南京太學
另外,關於古代歷史的部分,雖然有爭議,像廈門大學劉海峰先生所言「如果某一中國高等學校確實是從原有大書院改制而來,為什麼不能連續計算校史?這方面也存在一個破除歐洲中心論的問題。但現在就承認某一高等學校的前身書院歷史,出現舉辦數百年甚至上千校慶的中國高等學校,一般人可能還很難以接受」,但是請不要隨便刪除。條目中並沒有不符合事實的東西,並沒有說古代的學府是新式學堂,而且什麼時候新式學堂籌辦,什麼時候停辦,都說得清清楚楚。老一代的教授和學長,都是認同這種追溯的。前面提供的文章,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作者王成聖,早年中央大學的畢業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他們那一代人(特別是沒有受過共產黨思想侵襲的人),都是認同的。西方的古老大學,很多最早也不過是神學院(用共產黨的觀點來說,搞迷信的地方),而且很多中間還有中斷。國內的大學中斷的更多,南京大學像改朝換代的時候往往都有中斷,像兩江師範學堂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間三年是中斷的,真正說南京大學的起點,可能也可以說是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國人民大學1970年到1978年都是中斷的,真正說中國人民大學的起點可能也可以說是1978年,很多大學都是如此,台灣復校的大學更是。但這並不妨礙學脈的繼承,學校精神和傳統的繼承。像老一代校友,都是垂暮之年,仍然念念不忘母校的精神、傳統,寫出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念念不忘古代先輩學人為我們留下的遺產,我們這些年輕人更沒有理由去把它抹掉 Dictioner 19:35 2005年12月15日 (UTC)
- 劉海峰先生都說了這種連續計算校史的方法沒有成為主流,你為什麼就要我們接受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50 2005年12月15日 (UTC)
- 難道要主流的事情才能去做嗎?對我來說,有價值的事情,值得信仰的事情,管它是不是主流,我都去做。關於古代歷史的問題,不管我們現在的人承不承認,南京大學民國時代的老學長、老教授,他們承認,我們不可否認他們曾經承認的歷史,不可否認我們的老教授、老學長們叫劉伯明叫「南雍祭酒」,不可否認史學宗師柳詒徵關於古代南京大學史的著作還躺在圖書館裏。就像幾十年前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裏面都沒有南京大屠殺的記錄一樣,不寫並不表示其不存在。因為存在,所以我要寫 --Dictioner 20:0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我也討厭主流的東西,我也喜歡做非主流的事情。沒有人不准你做,不准你寫。但你怎麼做,怎麼寫,就是個問題了。你應當去學界為你的看法爭取一席之地,而不是在wiki百科來發表自己的研究觀點。我沒有判定你說的這些東西就是錯的。是非自有公論,wiki只是簡單的接受這個公論。如果你的說法是對的,它自有被學界或者大眾接受的一天。那時,就是它堂堂正正出現在wiki百科,而不會有任和非議的時候。--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20:23 2005年12月15日 (UTC)
- 難道要主流的事情才能去做嗎?對我來說,有價值的事情,值得信仰的事情,管它是不是主流,我都去做。關於古代歷史的問題,不管我們現在的人承不承認,南京大學民國時代的老學長、老教授,他們承認,我們不可否認他們曾經承認的歷史,不可否認我們的老教授、老學長們叫劉伯明叫「南雍祭酒」,不可否認史學宗師柳詒徵關於古代南京大學史的著作還躺在圖書館裏。就像幾十年前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裏面都沒有南京大屠殺的記錄一樣,不寫並不表示其不存在。因為存在,所以我要寫 --Dictioner 20:09 2005年12月15日 (UTC)
- 請問,不是主流的東西就不能存在嗎?不是主流的東西就不能記載在維基上嗎? -Twiki 04:22 2005年12月20日 (UTC)
- 這並不存在爭的問題,也並不是什麼原創的研究觀點,這些東西已經存在了,比如柳詒徵有很多文章,1932年出版的官方的《國立中央大學沿革》,都說的很清楚,圖書館有。而且我在條目中也說明了現在「一般追溯到1902年」,認同同一個學校(1949年的中央大學)的兩個學校,他們認為的起始還不同呢,台灣中央大學認為是1915年,南京大學是1902年。就好比如果現在是30年前,共產黨的歷史書上不記載南京大屠殺,在華人區它的存在可能都變成不是主流的了,是不是維基就不能寫了呢?我寫的內容都是已經存在的東西,並不是什麼原創,你去翻翻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大學沿革》,關於古代史部分寫的很清楚,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了,也不能改變這些東西的存在。 Dictioner 20:37 2005年12月15日 (UTC)
- 中央大學 大一生活知訊網2005,看看,現在甚至在網上還能找到一鱗半爪的紀錄:「南京作為中央學府的教育用地,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吳景帝永安元年(公元258年)所立的五經博士。其次則是劉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當時篤志好學的大儒雷次宗,深明三禮、毛詩,但性行淡薄,不願入公門為官,宋文帝因此徵召他在京城雞籠山開設儒學館講學,與玄、文、史三學合為「四學」。其後,梁武帝天監四年也在京師設立五經博士,每經各開一館講授。隋唐以後,因朝代興替,首都易地,改設為府學、縣學。及明太祖推翻蒙元帝國,再度建都南京,便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應天府學為南京國子監,地點在雞鳴山(即雞籠山)之南,是明代國家設立的最高等級教育機構,和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另在北京成立的國子監,合稱南北兩監,或南北兩雍。南京國子監規模宏大,在教學和管理上設有五廳(繩愆、博士、典籍、典簿、掌撰)、六堂(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受業的監生除了本朝子弟,還接受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來的留學生。開臺聖王鄭成功,也曾是南京國子監的廩膳生員。到了清順治六年(公元1650年),原址則改設江寧府學。這段源遠流長的南京官學史,也是中大在歷代學制下的變遷面貌,可稱為中大校史的古代篇。」
- 如果不存在爭議的話,劉海峰為什麼還要說「一般人可能還很難以接受」呢?存在不等於被接受,1932年出版的官方的《國立中央大學沿革》提出的這種觀點,如果被普遍接受的話,現在的幾個中央大學後代,無論台灣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或者東南大學,為什麼都沒有把歷史追溯到太學時期?這個說法要能服眾的話,這些學校沒理由不採納吧。你找到的這個「一鱗半爪的紀錄」,為什麼又不肯說得明明白白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21:01 2005年12月15日 (UTC)
- 這個我支持Dictioner。現在南京大學的校史,並不是沒有追溯古代的太學,只是因為官方共產黨史觀的原因,所以只是採取羞羞答答的遮掩態度。不知道Dictioner是否看過南京大學2002年出版的百年校史書,王德滋主編,龔放撰寫的第一章,就有古代部分的記載,關於東晉的南京太學,描述其「極一時之盛,僅學宮即增造房舍155間」,關於明初南京國子監的記述「學生人數超過15世紀時英國牛津、劍橋和法國的巴黎大學,堪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立大學」。正如蘇州中學的校史一樣,雖然近代學堂是100年,但不妨礙在維基上對其千年舊式府學的記載。--Wikinu 08:30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共產黨史觀,可以追溯到馬克思和他以前的人物。唯科學主義,很早就在西方泛濫,在中國是民國以後。基本上馬克思的主義,一方面是在社群對立基礎上的唯科學主義,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共產黨史觀人為自己的共產主義比別的社會高級,以前的東西相比現在是落後的,甚至性質不同的,所以往往不去承認過去。就比如現在的南京大學,共產黨天天在搞先進性教育,你卻去天天宣揚你的古代南京太學的歷史,去搞那些「落後的封建的東西」,可能嗎?校長敢嗎?不怕被定性為落後分子?不過現在社會變化也很快,極左勢力也越來越少,未來突破也是可能的。進化論後來甚至可怕地被推廣到文化領域。文明的進步發展,當然不可否定,但是泛進化論卻是過去對中國有很多負面的影響。古人的東西,包括思想,很多都是現在以及任何時代相通的,比如,孔子的仁、禮、信、孝等等,這些基本的思想,都是永恆的,沒有看出現在有什麼新的所謂進化後的思想可以來取代。不過是我們實現這些基本價值觀、思想的具體方式在各個時代不同而已。孔子的人文思想,是一座高峰,到今天我也沒有看見誰提出什麼來超越了這座高峰。 --Wikinu 09:30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前面已經有人說了「太學」乃國家最高學府,是由國家最高政權所立。而三江師範學堂無論如何也沒有這樣的地位。如果僅僅因為校址相近就算繼承的話,那在洛陽東漢太學原址上建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所學校也是繼承太學了?湖南大學一直要把自己的歷史追溯到嶽麓書院,人家這個可比南大的證據更充分的多,不但是同一地址而且時間上也沒有什麼中斷。但同樣只是湖大的自說自話,除他們自己外再沒人承認了。--3dball 11:28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我不知道你要說明什麼。沒有這個地位又能說明什麼?明朝南京國子監在清朝還改為江寧府學呢,兩江師範學堂還只是個地方學堂,國立中央大學還是全國的國立大學呢。請問你說的如果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個學校存在嗎?它是一直是當地官辦的最高學府或者可以匹配的其他形式嗎?如果是它的歷史有這樣的追認嗎?南高東大、中央大學都有這樣追溯的歷史。你不承認並不能影響別人的追溯。 --Wikinu 11:49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南京大學歷史上追溯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進去?據我所知浙江大學的歷史,求是書院都消失了很久才建立的浙江大學,看看,現在浙江大學的校史是從求是書院開始的 -Twiki 11:56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兩位,請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在洛陽東漢太學原址上建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所學校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太學對還是不對?請直接回答,不要環顧左右而言他,如果你們覺得對那大家無話可說,恐怕你們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這種說法的合理性吧,那就不要再在這一點上頑固了。浙大自己怎麼說校史是浙大的事,跟湖大一樣,除了他們自己誰承認?人家爛所以你們要比人家更爛,是吧,那好,我說十幾萬年前有老猴子在南大原址教過幾個小猴子怎麼摘桃子,所以南大的歷史其實應該追溯到十幾萬年前XD--3dball 19:03 2005年12月16日 (UTC)
- 這個問題還需要回答嗎?前面已經回答:請問你說的如果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個學校在歷代是否一直是當地官辦的有關聯的同種性質的學府或者在不同時代有其他某種的關聯?如果是它的歷史是否有這樣的追認?如果不是,比如現在在漢代太學,或者更早的上虞新建立一所大學,我相信他自己也不會人為自己有理由去做這種追溯。 --Wikinu 10:26 2005年12月17日 (UTC)
- 兩位,請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在洛陽東漢太學原址上建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所學校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太學對還是不對?請直接回答,不要環顧左右而言他,如果你們覺得對那大家無話可說,恐怕你們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這種說法的合理性吧,那就不要再在這一點上頑固了。浙大自己怎麼說校史是浙大的事,跟湖大一樣,除了他們自己誰承認?人家爛所以你們要比人家更爛,是吧,那好,我說十幾萬年前有老猴子在南大原址教過幾個小猴子怎麼摘桃子,所以南大的歷史其實應該追溯到十幾萬年前XD--3dball 19:03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前面已經有人說了「太學」乃國家最高學府,是由國家最高政權所立。而三江師範學堂無論如何也沒有這樣的地位。如果僅僅因為校址相近就算繼承的話,那在洛陽東漢太學原址上建一所技術職業學校,這所學校也是繼承太學了?湖南大學一直要把自己的歷史追溯到嶽麓書院,人家這個可比南大的證據更充分的多,不但是同一地址而且時間上也沒有什麼中斷。但同樣只是湖大的自說自話,除他們自己外再沒人承認了。--3dball 11:28 2005年12月16日 (UTC)
- 為什麼南京大學歷史上(從南京高師的學人開始)會做六朝太學的追溯?一方面固然是南京大學注重對傳統的繼承(看看南京高師的校歌就知道),另一方面,南京的官辦學府,歷代延綿不絕。比較近來說,明朝國子監,清朝取代明朝,就把南京國子監改為江寧府學,清末開辦新學堂,江寧府學停辦,就建立了三江師範學堂,民國取代清國,就建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來取代兩江師範學堂(三江師範學堂),這是能做追溯的根本原因。在我看來,如果要嚴格來說,對現在的南京大學有意義的歷史,其實是南京高師開始的。兩江師範學堂早就停辦了,南京高師則是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南京大學,當然,兩江師範學堂作前身的追溯,也沒有什麼問題。 --Wikinu 10:26 2005年12月17日 (UTC)
- 參與維基的精神,是開放的精神。世界上存在無數種價值觀,每個人要做的不是要以自己先入的價值觀去強求他人,而是試着去理解、包容他人的價值觀,而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則是最基本的。-Wikinu 10:20 2005年12月17日 (UTC)
Wikipedia:爭論的解決:應尊重他人及他們的觀點。你個人可以不去承認他人的價值觀,但是你卻不能強迫他人接受你的價值觀。-Twiki 17:00 2005年12月17日 (UTC)
- 說得對,你不尊重別人,你不承認別人,並不影響別人的存在。 @1952生 03:55 2005年12月18日 (UTC)
我雖然參加的討論不多,不過仔細看過條目內容和討論,我所看的是,隨着討論的豐富和提供的信息的增加,證實提出來討論的內容都有充分的依據。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這些探討,我相信每個人都能看到那些內容的合理性。當然,具體如何,需要每一個自己做出判斷。我相信公正和輿論有足夠大的力量,震懾那些置討論於不顧、粗暴破壞條目的人。-Twiki 16:12 2005年12月19日 (UTC)
我說過,懷着個人怨恨來無理糾纏的,Alexcn, farm, 3dball... 有幾個不是南工東南的?其它可能也有,但看到的主要還是南工東南的。 還有冒充南大的南工東南同學的louer,看看你添加的那麼一點點內容就有錯誤,「南京大學創建於1902年,當時稱三江師範學堂」,這個完全不符合事實,三江師範學堂1912年就停辦了,南京大學是1914年的時候創建的,只是追溯前面有淵源的身世才能追溯到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太學。請問你是為了糾葛而來,還是為了維基知識本身而來? 如果你們是蘇州中學、浙江大學這兩所學校領近學校有某種糾葛的人,是否也要去把什麼蘇州府學、求是書院的前身追溯說明刪掉破壞,要去減損條目的內容。還有,你在歷史概覽添加「 原南京大學調出工學、農學等院系,」幹什麼?這個條目是南京大學,而且這部分只是概覽,後面還有1952年7月進行院系調整,保留文理學院,主要併入金陵大學文理學院....、 國立南京大學,專述南京大學及衍生院校歷史變遷的內容,南京工學院的同學,為什麼你要在「概」覽添加繁瑣的說明,一定要看到「調出工學」你才舒服呢? 為什麼你不在「概」覽中公平的添加繁瑣的內容,「調出教育學、工學、農學、政治學、法律學...」而只是選區兩點而且不漏掉工學呢? @1952生 03:34 2005年12月18日 (UTC)
- 不要動則以惡意揣測別人好不好。「調出工學」這一段話,是從南大主頁上學校概覽的第一段話中摘錄下來的。你要是連南大校方的氣量都不如,就把他拿掉好了,我對這些小事也不在乎。就憑這麼點東西就推斷我是東南的,你無聊得夠可以了。至於你要說「南大創建於1902年」不正確,要改成1914年,我也沒意見,我只不過認為校史不能追溯到太學時代,你要更進一步,連三江師範學堂都不能追溯的話,我也不反對。--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45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仔細看看我說的,你的回答能打消我對你的揣測?wiknu上面說了,兩江師範學堂早就停辦了,南京高師則是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南京大學,所以嚴謹的說南京大學是1914年創建,兩江師範學堂只是前身的追溯。我只認嚴謹的事實,不接受不符合事實的東西。 @1952生 15:27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要如何揣測,由得你去。和你一樣,我也只認嚴謹的事實啊,我完全同意「嚴謹的說南京大學是1914年創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是一致的嗎?「調出工學」一段,來自南大主頁(呵呵,不知道你對此有何感想),而我也並不堅持一定保留。那麼我們沒什麼大分歧呀,那你為什麼上來就對我人身攻擊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39 2005年12月20日 (UTC)
- 我一再說了你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我看結構這裏只是概覽,後面紀事還有具體說明,而且衍生院校變遷還有國立南京大學參考條目,你卻在概覽里把什麼工學提出了,你說你不能被人推測是工學的後代嗎?你把概覽搞那麼繁瑣幹什麼?為你了你的工學?這對你算人身攻擊?你說看看這裏上串下跳的,是不是主要是你們南工東南的?既然你認為1914年創建才是嚴謹的,為什麼要寫成1902呢?你以為你和我的意見一致?我和wikinu是一致的,南京太學、三江師範只能是追溯的前身,南京高師開始才是沒有中斷的南京大學,追溯的前身早就停辦了。這就是嚴格的事實。 @1952生 15:54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要如何揣測,由得你去。和你一樣,我也只認嚴謹的事實啊,我完全同意「嚴謹的說南京大學是1914年創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是一致的嗎?「調出工學」一段,來自南大主頁(呵呵,不知道你對此有何感想),而我也並不堅持一定保留。那麼我們沒什麼大分歧呀,那你為什麼上來就對我人身攻擊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39 2005年12月20日 (UTC)
- 你在Twiki的葉面說我「這個人的行為看心理怕是有什麼問題」,這還不叫人生攻擊啊?南大的學校概覽裏面就把「調出工學」什麼的放在第一段,你應該去問他們「把概覽搞那麼繁瑣幹什麼」,而且,我不是說了嗎,你刪除這個我不介意。再者,我也說了,你要把「南大創建於1902年」改成1914年,我也不反對。我們難道不是意見一致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04 2005年12月20日 (UTC)
- 看你的偏執,你說心理有沒有問題?看你們南工東南的24.215.112.224,把東南條目裏面的建校事件遮蓋了,還在這裏亂改,看看他改的 「中央大學,1949年定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更名南京大學。1952年,原南京大學文理學院與金陵大學文理學院合併, 在金陵大學原址成立新南京大學, 校名沿用至盡。」,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央大學不是一個名字嗎?為什麼說成更名? 校名沿用至盡??而且我看結構,這部分只是概覽,搞那麼複雜幹什麼?而且,從學校的角度,也是金陵大學併入南京大學,金陵大學這個教會大學部允許存在了,南京大學還在,同時金陵大學、南京大學有院系又組建了許多學校,像南工東南、南師,這些學校都是1952年建立的新學校,1982年都是舉行30周年校慶。後面還有「1949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更名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去「國立」二字,徑稱「南京大學」。1952年7月進行院系調整,保留文理學院,主要併入金陵大學文理學院,成為文理綜合性大學,自四牌樓舊址遷至鼓樓崗金陵校址。」,這個詳細地說明,條目搞那麼多重複幹什麼?這不都是你們南工東南的搞的嗎? @1952生 08:05 2005年12月21日 (UTC)
- 你說的這些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都跟你意見一致了,還說我「偏執」,看看是誰「偏執」。--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01 2005年12月21日 (UTC)
有點包容精神,人活着都不容易,相互尊重,也才能和平。基於存在的淵源事實,蘇州中學慶千年府學,南京大學追溯南京太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海納百川如實開放包容尊重 13:55 2005年12月18日 (UTC)
- 這不一樣。第一,自個兒慶祝是自個兒的事,別人管不着,但wiki上的東西就得讓大家公評。第二,南京大學自己並沒有把歷史上溯到太學。--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56 2005年12月20日 (UTC)
- 自個兒慶祝是自個兒的事,你是否要去把浙江大學求是書院部分及1897的說明內容刪掉?你是否要去把蘇州中學關於蘇州府學部分的說明刪掉?南京大學沒有追溯?上面那麼多內容你都看不到?你到維基是來堅持自己成見的還是抱着開放的精神來的? Dictioner 13:26 2005年12月22日 (UTC)
- 南京大學的主頁上的學校概覽無一字提到太學,請問做何解?另外,你的最後一句話有必要嗎?為什麼你們討論就不能就事論事,總是要揣測別人的身份啦,心態啦等等,不覺得無聊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看Dictioner不是要揣測你的身份,而是像wikinu所說的,你不要為了個人的某種心態而對不同的條目採用雙重標準,Double standards。如果你不能就此作出解釋,你的心態就肯定有問題。而且,我給你的頭銜也是隨你的行為變化的,我現在還不能確定你是為了某種成見還是懷着開放的心態。如果你的心態沒有問題,遵守維基的精神,我的對話頁還有很多問題,再次請你給我滿意的回答。謝謝 -Twiki 15:2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老是給人扣帽子。我哪裏「對不同的條目採用雙重標準」了,大學條目我就只編輯過這一個,怎麼可能對「對不同的條目採用雙重標準」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31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所謂雙重標準,就是對同樣的事情採取不同的標準,而同一標準,則是如果你認為南京大學不能追溯到南京太學,那麼對於類似的蘇州中學追溯蘇州府學,其他還有浙江大學追溯求是書院,你應該用同樣的標準,對這些說違背同一標準的內容採取同樣的行動,你是否去做了刪除了呢?如果還沒有來得及做,你是否要去做。你對他人所提供的東西總是視而不見,這讓我懷疑你的心態,你對我說得如此簡單的話都不能理解,這讓我懷疑你的智力。我的對話頁還有很多問題,我不認為和你這麼聰明的人對話問題會越來越多,所以請逐一給以滿意的答覆。謝謝 -Twiki 15:44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這是什麼邏輯,我編輯什麼條目,不編輯什麼條目,是我的自由。有什麼道理規定了一個人編輯了南京大學條目,就得去編輯浙江大學條目。如果南京大學對這一點達成共識,自然可以成為其他條目的編輯參考依據。但是,你有什麼權利要求我去做這件事情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5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不一定要你去編輯浙江大學條目,問你的觀點總可以吧?我想問,你認為蘇州中學追溯蘇州府學、浙江大學追溯求是書院,是否可以?跟你這種對他人提供的事實視而不見的人,能達成什麼共識?和這種人達成共識又有什麼意義?不想說那麼多,還有那麼多問題,都是因你而起的,請回答。 -Twiki 16:31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問觀點,當然可以。不過拜託下次問觀點就問觀點,不要還沒問呢,就先把帽子扣上。關於蘇州中學、浙江大學條目,我的觀點是,如果跟南京大學的情況一樣,那也是不妥當的。還有,你中間那句話,說了有什麼意思。不說這種話,是不是就覺得戰鬥性不夠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40 2005年12月22日 (UTC)
- 這是對你的事實表述。我尊重事實,不像你所說的事實可以妥協。依據你的觀點,浙江大學與求是書院相關的內容是否要刪除? -Twiki 16: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說的是觀點可以妥協,哪裏說過事實可以妥協。扣我一頂雙重標準的帽子,也叫「尊重事實」?呵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南京大學官方網頁上說南京大學創立於1902年,這個事實,你尊重了嗎?至於浙江大學,我不好說,因為粗略看了一下,不能確定求是書院是象太學那樣的古代學堂呢?還是象三江師範學堂那樣的新式學堂。如果確定了的話,就可以比照前者或後者處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0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到我的對話頁看,你說的是不是事實可以妥協?自己仔細看看你說的第一條。上面提供了那麼多南京大學追隨的事實,你看不到?請問,你的標準是什麼?是浙江大學相對於求是書院的地址(據我所查好像就這點聯繫),還是其它?至於你說古代學堂不能追溯,你說的話跟別人的追溯有什麼關係?難道你說不能追溯蘇州中學慶祝前年府學的活動就要取消?教育專家劉海峰都說了,「「如果某一中國高等學校確實是從原有大書院改制而來,為什麼不能連續計算校史?」,你說的這個話在劉海峰面前班門弄斧能算什麼?請儘管回答我的問題-Twiki 17:15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說的是對事實的敘述和推斷是可以妥協的,你要把對事實的敘述和推斷當作事實本身,那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先把你的觀點強加給我,然後倒打一耙,說我贊成對事實做出妥協。我當然不敢在劉海峰面前班門弄斧,但這也是人家的原話「但現在就承認某一高等學校的前身書院歷史,出現舉辦數百年甚至上千校慶的中國高等學校,一般人可能還很難以接受。」這才是大家風範,提出自己的觀點,但並不把自己的觀點當作人人都該接受的真理。wiki是收錄人類共有知識的地方,一家之言只有在被比較普遍的接受以後,才應當登上wiki。既然大家都難以接受,你如何能把它寫得像個普遍真理一樣呢。浙江大學的事,麻煩你自己去考證,我沒有興趣;蘇州中學的事,你要干涉你自己去。我可沒有那麼霸道,去干涉人家自己的校慶。你說「上面提供了那麼多南京大學追隨的事實」,既然有難麼多事實,為什麼你們不去說服南京大學改一改官方說法呢?你們連南京大學自己都說服不了,就要wiki把它當個事實記錄下來,這有道理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7: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的智商是多少,有沒有測過?他說「一般人可能還很難以接受」,否定了他前面要說要說的真正的觀點了嗎?南京大學的官方說法,上面Dictioner、wikinu提供了那麼多,你看不到?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發表意見,總是有自己的標準、判斷,尤其是像你這麼執著的發表意見,應該更有自己的標準和系統想法。我想問你一個前提性的問題,你認為追溯前身的標準是什麼?如果這個問題你不能列出來,大家都會認為你說的做的一切都是在胡攪蠻纏。 除了回答這個前提性的問題,我的對話頁的問題,等着你回答,還有着上面對你新產生的問題。我向每個人都可以來看到,請不要遺漏任何一個問題 -Twiki 18:11 2005年12月22日 (UTC)
- 這是對你的事實表述。我尊重事實,不像你所說的事實可以妥協。依據你的觀點,浙江大學與求是書院相關的內容是否要刪除? -Twiki 16: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你問觀點,當然可以。不過拜託下次問觀點就問觀點,不要還沒問呢,就先把帽子扣上。關於蘇州中學、浙江大學條目,我的觀點是,如果跟南京大學的情況一樣,那也是不妥當的。還有,你中間那句話,說了有什麼意思。不說這種話,是不是就覺得戰鬥性不夠啊。--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6:40 2005年12月22日 (UTC)
- 我看Dictioner不是要揣測你的身份,而是像wikinu所說的,你不要為了個人的某種心態而對不同的條目採用雙重標準,Double standards。如果你不能就此作出解釋,你的心態就肯定有問題。而且,我給你的頭銜也是隨你的行為變化的,我現在還不能確定你是為了某種成見還是懷着開放的心態。如果你的心態沒有問題,遵守維基的精神,我的對話頁還有很多問題,再次請你給我滿意的回答。謝謝 -Twiki 15:23 2005年12月22日 (UTC)
- 南京大學的主頁上的學校概覽無一字提到太學,請問做何解?另外,你的最後一句話有必要嗎?為什麼你們討論就不能就事論事,總是要揣測別人的身份啦,心態啦等等,不覺得無聊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48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自個兒慶祝是自個兒的事,你是否要去把浙江大學求是書院部分及1897的說明內容刪掉?你是否要去把蘇州中學關於蘇州府學部分的說明刪掉?南京大學沒有追溯?上面那麼多內容你都看不到?你到維基是來堅持自己成見的還是抱着開放的精神來的? Dictioner 13:26 2005年12月22日 (UTC)
- 這怎麼有牽扯到智商問題了呢?我想我表述得應該很清楚了吧,劉海峰他有他的觀點,但他很清楚的區分了自己的觀點和普遍接受的看法。Dictioner、wikinu提供的,是他們的看法,這能代表南京大學官方說法嗎?難道南京大學的官方說法不以官方網站為準,而是以這裏的網友意見為準嗎?你說的這個「前提性的問題」,說到點子上了,我也想知道答案。也正是我對Dictioner、wikinu的大段論述不能苟同的原因,校史追溯的標準是什麼?需不需要校址,建制,師資之間的聯繫,還是只需要精神傳統上的聯繫。而精神傳統上的聯繫又如何定義和判定?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如何能夠堂而皇之就把校史上溯到太學時代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40 2005年12月22日 (UTC)
- 另外,我想對Twiki提一點意見。自從我介入這個條目以來,就受到很多不禮貌,不尊重的對待。以你Twiki為例,從討論開始直到現在,語言中夾雜了大量侮辱性的,攻擊性的語言。動不動,就扯到我的人品,心理,智商。懷疑我的歷史,質疑我的編輯目的,還在你用戶頁的討論標題上給我加上好長一串攻擊性「頭銜」。每當我對你的這種做法提出異議的時候,你總是說你說的是事實。好吧,就算你說的是事實,但是事實之上還有基本的禮貌吧。就算我確實人品很差,心理不健全,智商極低。難道你覺得這樣對待一個「人品很差,心理不健全,智商極低」的人是一種禮貌的行為嗎?而且這個「人品很差,心理不健全,智商極低」的人並沒有對你加一句惡語。我再一次希望你能停止這種做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9:05 2005年12月22日 (UTC)
- Louer,所以我說你的南工東南的,追溯的標準和校址有多大關係?河北工業大學佔有北洋大學校址,華南工學院佔有中山大學校址,哪一個像你們南京工學院佔有南大校址,就去篡改自己盜竊別人的歷史?你這麼無賴的糾纏這個問題,twiki讓你說出你的標準你又說不如標準,你說你有什麼見不得人目的?既然你追溯的標準都沒有,你怎麼堂而皇之的說別人不能追溯?不懂你說那麼多幹什麼?堂而皇之,你這樣堂而皇之的糾纏心理是什麼陰暗?我看,Twiki對你的評價是太留情。Louer,你的編輯歷史我查到,你在南大極力無賴的想阻止別人寫上古代學校的追溯,但是同時,你卻把南大的追溯說明原封不動一字不差的搬到南京條目里,看看你盜竊的內容:
←上一版本 16:34 2005年12月11日的修訂版本 Louer (Talk | 貢獻) 教育 下一版本→ 第 267行: 第 267行: - ; 南京高等院校列表 + 始自吳永安元年(西曆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所創國學,曆晉代與宋、齊、梁、陳四朝南京太學,至明南京國子監時期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學府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 把這個南大的內容copy到南京條目去不做出處說明,你們南工東南的想幹什麼?這是可以隨便像[你這樣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97%E4%BA%AC&diff=1255132&oldid=1252774 盜竊]的?Twiki對你的說法太留情,你看你的這些行為,是不是心理陰暗?管理員Louer,管理員們對你這樣破壞管理員聲譽的行為早就揪心、憤恨不已,你看哪一個管理員像你這樣無理取鬧?哪一個管理員不珍惜自己管理員的稱號?做管理員做到被管理員們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你做得是不是有點太成功了? [@1952生 02:55 2005年12月23日 (UTC)
- 活活,原來把一段內容移到另一個條目叫「盜竊」。那看來只能刪除,不能移動了。本來我覺得dictioner關於「太學」的內容放在南大條目是不恰當的,但放在南京條目是恰當的。你要覺得南京條目裏面也不能提太學,儘管刪好了。只可惜了dictioner這段話,要屍骨無存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3:43 2005年12月23日 (UTC)
- 1952生小弟啊,麻煩您仔細了解清楚了wikipedia的幾大原則再來現眼好不好?這兒的任何一句話只要是寫在某個條目里的都是基於GUN協議的,甲條目能用乙條目當然也可以用了,除非你這句話本來是來自於別處,既然在甲條目沒有註明來自於別處自然說明這句話的版權是維基自己的,乙條目當然可以任意使用啦,不懂沒關係就不要跳出來亂說嘍,只是給你自己丟臉而已嘛,別人又是小丑又是老鼠看看你自己是什麼?更荒唐的是你四處追着louer質問南工條目,人家louer沒動過一筆,管他啥事啊?別人天天纏着你質問你為啥亂改北京大學條目,你說不管我的事,然後別人也不管你的解釋就開始說你是小丑是老鼠,心理陰暗卑鄙無恥,然後你是不是很開心啊?管理員們都是很有涵養的,不原意跟你斤斤計較,你還真以為自己抓住了別人什麼小辮子囂張啦,真是無知者無畏啊,悲哀:-p--3dball 10:34 2005年12月24日 (UTC)
已經很清楚。wikinu的知識不少,意見也很精確。南京大學的正式建立,應該是1914年,南京高師才是延續到今天的南京大學(最初起始國文、理化兩部也保留到今天)。至於兩江三師範學堂,南京太學,只能說是前身的追溯,因為它們早已停辦,其中三江師範學堂,則是可以追溯最早的新式學堂前身。 Dictioner 13:37 2005年12月22日 (UTC)
- 討論一個題目直前不能不掌握有關的知識,更不能先入為主。這裏是百科全書,只須如實記錄有關的事情。--Twiki 13:34 2006年7月20日 (UTC)
關於「公元258年」
真是很奇怪的邏輯,這段歷史能算在南京大學的頭上?就好比我家今天開了旅館,第二天在下水道發現一塊「悅來客棧」的老招牌,於是我這間店的歷史就一下增加了幾百年??「追溯」是與「傳承」密不可分的,如果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傳承關係,這頂帽子是不可以戴上去的。
- 參與討論前請仔細閱讀條目和前面已有的討論,你的問題前面已經說到,另外也請請留名。 Dictioner 05:09 2005年12月25日 (UTC)
嚇了一跳!掐指一算原來都有1747年的歷史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斗轉星移如駒過隙壽比南山福與天齊,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16yards 05:36 2005年12月25日 (UTC)
- 呵呵,沒有聽過的東西,是容易嚇一大跳,不熟悉的東西,可能會很不習慣。這個說明是有的「但現在有人並不贊同這種新學追溯舊學的做法。高等教育專家劉海峰認為,一個由中國舊式大書院改制而來的新式高等學堂,能連續計算校史,並指出現在一般人可能難以接受(見:<中國高校校史確定的原則與標準> (初稿) 2003年。 原話是這樣的:既然西方許著名大學都連續計算中世紀大學的校史,如果某一中國高等學校確實是從原有大書院改制而來,為什麼不能連續計算校史?這方面也存在一個破除歐洲中心論的問題。但現在就承認某一高等學校的前身書院歷史,出現舉辦數百年甚至上千校慶的中國高等學校,一般中國人可能還很難接受。因此,此方面的標準不宜定死,有的可作個案處理。)。不過,南京大學現代史上追溯舊學的傳統早已有之,並非當代「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漸』放異彩之時」才新出現。」 南京大學歷史上就有這種追溯,但是校慶年份並不是從那時開始算,南京高師、東南大學、中央大學時期都是各算各的,比如,(大陸時期)中央大學沿革追溯到258年,但是校慶是從1927年開始計算,1937年叫做「國立中央大學十周年」(按照現在台灣中央大學的算法1937年應該是「國立中央大學三十二周年」)。最近幾年來也有舉行千年慶典的,但是新學舊學是分開的,如蘇州中學,千年舊學(府學),百年新學。 Dictioner 05:51 2005年12月25日 (UTC)
關於太學追溯
我查遍搜索結果,除了中文維基和日文維基有提出該說法外,沒有任何網頁能夠有此說法,這甚至在南大官方網站也沒有。作為個絕對不是主流的說法,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列在開首處!要知道維基是要求可供查證並且非原創研究,這兩點如果都遵守的話,根本就不會出現以上長期的爭議。
如果支持太學起源說的人,能夠拿出有說服力的來源,並且是廣泛接受的說法,你儘管可以加入。如果只是少數學者的建議,則最最多只能算為極少數人的看法。一定要加入,必須在前面寫上前提是「少數人認為」。--涓生 09:29 2006年7月15日 (UTC)
另外我深度贊同218.82.154.238的說法。沒有傳承關係就不能追溯,不是說在個遺址上重建就表示前遺址就是現存的傳承。太學在中間顯然中斷過,而且無法看出晉朝和明朝是如何傳承的。
另外這個和學院不能混為一談。一些學院在改朝換代中卻一直存在沒有消亡,太學國子監卻在換代中消失,根本沒有傳承關係。--涓生 09:42 2006年7月15日 (UTC)
連個查證都沒有,就把個別人的理論直接寫入正題。我絕對不贊同無可靠來源的說法,何況這種說法根本就不為大眾所接受。--涓生 15:52 2006年7月20日 (UTC)
對TWIKI說的幾句話:我閱讀了所有留言,在留言中我並沒有找到任何證明南大繼承太學的可靠來源。如果你要為南大吹噓,你也必須提供可查證的來源來支持你的說法。可惜我所看到的,只是很多對此說法表示嚴重質疑的網友,根本就沒有獲得一個相應的回答。
第二,請不要隨意移動我的留言。這涉及一個基本禮貌問題。你要移動,請先經過我的同意再做。再說討論從底部開始的又不止我一人。--涓生 15:59 2006年7月20日 (UTC)
- TWIKI說的對,你要對一個課題發表意見,先要掌握相關的知識。什麼叫做為南大吹噓?這是百科全書,他要事實求實的敘述存在過的東西。維基好的討論是要有建設性的,你這個話題應該歸到前面關於太學的討論目錄下,這個TWIKI作的沒錯。至於你說南大繼承太學的可靠來源,前面的討論已經列出了很多,從這個例子看更應放在相關目錄下,以使集中同課題的討論從而便於討論。可靠來源,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隨便舉一個,《中華百科全書》,台灣最主要百科全書之一,網上也能查到,[中央大學]條目,為台灣中央大學首任校長(復校人)戴運軌親自撰寫,歷史都是追溯到古代的南京太學。另外,請你自覺把相同課題的討論放在同一目錄下,不要破壞維基討論的建設性。 --Nuwikian 17:41 2006年7月20日 (UTC)
笑話,我也是在實事求是的說,我根本就不認同你所說的太學追溯論。另外上一討論課題也是關於太學追溯,專移我的卻不移上一個的,是否有偏見之嫌?況且移動別人的留言要經過本人的同意,先養成這個基本禮貌可以嗎?--涓生 00:05 2006年7月21日 (UTC)
他的追溯的文章,我已經看到了。這證明確實有學者有相關的看法。可是請你仔細閱讀南京大學主頁的學校概況: 南京大學是直屬國家教育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創建以來,她先後經歷三江師範學堂、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時期;1949年8月8日,由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規定,去掉「國立」二字,逕名南京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的文學院、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並將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作為一個學校的光輝歷史,為什麼學校概況中會隻字不提?!這只能證明,你所給的連結並不能代表普遍看法,甚至連南大官方都沒有採納此說。我認為部分學者的看法可以列在文中,不過必須要申明這是某學者的看法,而不代表南大校方的看法,也不代表普通民眾的看法。--涓生 00:10 2006年7月21日 (UTC)
作為維基百科的編輯者,我們需要的是陳述可查證的事實,而並不是做一個原創研究。當可查證來源出現分歧時,我們需要的是在顯著位置陳述這個分歧,而不是在開首就先入為主的說「南大追溯到258年」之類的話。我在爭議部分將戴運軌校長的話陳述;同時我也說明,該校長的說法並未被兩校的校史記載所採納。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我也在此明確的體現出來。如果想把258年起源的說法寫在段首,那需要很多話來對此觀點進行解釋。而用註釋來標示顯然是有誤導的嫌疑。所以我的建議是不把爭論部分放在段首。--涓生 00:55 2006年7月21日 (UTC)
- 這裏是維基百科,要弄清楚。他記錄的是整個事實,而不僅是某個機構某一時期的觀點。比如南京師範大學,過去校方說1952年建校,現在說是1902年,所以1992年校方舉行40周年校慶,2002年舉行100周年校慶,但是這都不改變其1952年獨立建校的事實;在1992年前的時候按1952年建校舉行校慶,也不能改變他可以追溯到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的教育藝術科的事實。比如河北工業大學,因為他的校園是原來清末的北洋大學,假設他哪裏改名北洋大學,也不能改變和原來的北洋大學本來沒有的關係,所以也就不能改變維基百科上對他的實質關係的記錄。同樣,南京大學和南京太學的淵源,不會因為說民國前學校追溯這個淵源,共產黨來了以後不追溯了,就能改變那種淵源。維基百科可以註明某一方合理的觀點,但卻不是記錄某一方觀點的百科全書,而是完整如實的說明整個事情。
- 另外,說話要尊重事實,還要有點邏輯。這裏是原創研究嗎?南京大學和南京太學的淵源是在維基百科上原創?是維基百科出來以後才有的?
- 還有,不要隨便亂修改條目,「兩校公開信息中所採納的大學最早創辦時間均為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呵呵。不懂就不要隨便寫。台灣的中央大學是按照1915年建校來舉行校慶的。追溯到六朝南京太學,不僅是台灣中央大學戴運軌的觀點,更不是從他開始。民國時期南京大學創建的時候(1915年的南京高師,最初設立國文部和理化部兩個部,也就是現在南京大學的中文、物理、化學等系),就承認清末的三江師範學堂和六朝的南京太學為自己的前身。明朝的南京國子監,也承認六朝的南京太學是自己的前身(而不是蒙古元朝大都的國子監),可以去看看南京國子監祭酒所著的《南雍志》。 --Nuwikian 13:19 2006年7月21日 (UTC)
- 你以為我沒有閱讀到中央大學按照1915年建校的信息嗎?我是按照他們自己提供的官方網頁,上面清清楚楚地是從1902年開始追溯的。當然,可以添加他們按1915年建校的信息。--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原來湖南大學的涓生到這裏了胡鬧了呀?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都停辦了那麼多年,還扯着嶽麓書院的旗子,文人的嶽麓書院和中南土木建築學院、湖南工業學校的學科八輩子不相干,我去看看這裏的湖南大學有沒有亂寫 Futurecsu
我不是湖南大學的學生,本人在哪讀書,自己去看去。我只是按照客觀的信息進行修改。無論湖南大學是否繼承,她的官方網頁都明白地是這麼寫着的。而南大和中央大學根本就沒有此表述。--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涓生並沒有刪除已存在的觀點,而是做了不同的表述。這不存在任何「胡鬧」或「亂修改」。請Nuwikian尊重別人的編輯權利,不要把條目當作自留地。--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25 2006年7月21日 (UTC)
- 亂修改的地方我指出來了,你沒有看到?台灣中央大學現在說追認的最早創辦時間是1902年嗎?原來的條目中已經說得很清楚,南京大學1914年創辦,1915年開學(1915年是台灣中央大學採用的校慶起算時間),三江師範學堂、古代的南京太學,只是前身。這些信息怎麼能胡亂刪除?這不是胡鬧嗎?原來的註釋,南京官辦高等學府,始自吳景帝永安元年創立的國學,韋昭為首任祭酒,此後除在戰亂及新舊兩朝更替時有所中斷外,南京官辦學堂歷代延綿不絕,至清朝取代明朝時,南京國子監改為江寧府學,清末1902年停辦舊式學堂江寧府學,於江寧籌辦新式學堂三江師範學堂,1903年暫借江寧府署開辦,學堂在南京國子監舊址落成後,1904年開學,1906年易名兩江師範學堂,1911年底停辦,民國取代清朝後,1914年在兩江師範學堂舊址籌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年開學,1921年改建東南大學,1928年改為中央大學,至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把事實寫得很清楚,江寧府學停辦了,不存在了,兩江師範學堂學堂停辦了,不存在了,他們只能算淵源前身。只有1915年當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建立的時候,才是今天的南京大學的成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年建立的時候,設有立國文部、理化部兩個部,一直延續到現在南京大學的中文、物理、化學系。而兩江師範學堂的國文史地部、數學理化部,以前南京太學的儒學,本身經過了停辦,只是可以追溯的學術淵源,是前身。這麼清楚說明歷史事實情況的段落,怎麼能隨便刪除?就像台灣的中央大學,是1960年成立的,對中大校友在台灣建立的中央大學來說,大陸的中央大學只是台灣的中央大學的前身,是可以追溯的學術淵源。 --Nuwikian 14:43 2006年7月21日 (UTC)
- 關於中央大學按1915年建校,當然可以繼續添加進去。我並沒有刪除關於太學追溯的信息,而只是說明客觀事實是一個著名學者提出的,但並沒有寫入兩校校史。這是個客觀事實不容否認。
另外你用斜體標明的註釋部分,我根本就沒有刪除。請自己查看我所做的編輯。--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 可他的編輯並沒有否定這些信息啊。什麼地方不對,你可以修改,為什麼要回退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57 2006年7月21日 (UTC)
- 為什麼要回退,因為原來是更完善全面的版本。沒有否定這些信息?這些精華的說明都刪除了,叫做沒有沒有否定這些信息?我發覺你說話有問題,前面我跟你說了,他改的地方是錯的,台灣中央大學以1902年為建校時間嗎?希望你參與維基,能夠公正的參與。 --Nuwikian 15:11 2006年7月21日 (UTC)
- 可他的編輯並沒有否定這些信息啊。什麼地方不對,你可以修改,為什麼要回退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57 2006年7月21日 (UTC)
我並沒有否定你們所給的信息。請你仔細閱讀我所查證的信息再作出評論。另外我根本不是湖南大學的學生。--涓生 20:47 2006年7月21日 (UTC)
- 我刪除的部分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而且多半是重複的內容。我只是把太學追溯論的來源提供出來,並且強調兩校都沒有採納此追溯論。--涓生 20:54 2006年7月21日 (UTC)
1902年前的追溯,在「前身追溯」中都表述得非常清楚了;而1902年以後的部分,在「歷史紀事」中也非常清楚。我雖然不贊同該追溯的方式,但我依然根據客觀信息編寫,並沒有刪除任何校史,只是把觀點的提出者和兩校是否認同客觀的寫出來而已。--涓生 21:20 2006年7月21日 (UTC)
現在我所作出的「前身追溯」的版本是:
台灣的國立中央大學學者戴運軌認為,南京大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參見此連結)。歷晉代與宋、齊、梁、陳四朝南京太學,之後南京一直存在南京官辦學堂,直至明南京國子監時期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之一。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太學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至清朝取代明朝時,南京國子監改為江寧府學,清末1902年停辦舊式學堂江寧府學,於江寧籌辦新式學堂三江師範學堂。(《國立中央大學沿革史》國立中央大學秘書處編纂組,民國十九年九月(1930年9月);(2)《中華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學中華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1981年。)
但該前身追溯的說法並沒有寫入南京大學官方網頁的校史介紹,也沒有寫入國立中央大學的簡史(吳振漢教授主編)。兩校公開信息中所採納的大學最早追溯時間均為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採用的建校時間為1902年,國立中央大學採用的是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開學年。
我完全按照Nuwikian所提供的來源移動並且合併信息,如果覺得還有什麼信息缺少或者錯誤,當然可以補充和修改。另外我添加的後一段是客觀事實。南大和中央大學的官方網站的校史追溯,均最早只提到1902年,並沒有說到太學追溯。這當然是客觀事實。
原始版本採用的先入為主的方式,雖然在註釋中提出了校方的看法,但從閱讀上看,原編輯就是把戴運軌的看法列為定論。兩校校方當然是學校歷史的官方代表,既然都沒有提到該太學追溯,這當然是很重要的訊息,當然要獲得一個相應的對待。--涓生 21:38 2006年7月21日 (UTC)
- 南京太學和南京大學的淵源的客觀存在,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共產黨來之前從南京高師到中央大學,都把兩江師範、南京國子監等作為自己的前身,而且還沿用明朝南雍的舊稱。不會因為說共產黨來了否定了傳統文化,不提這段往事就不存在了。至於台灣中央大學的戴運軌等人追溯,只是眾多可以作為說明的註釋之一。看來你是湖南的,也許不大熟悉,請有空多學一學這方面的知識。像明朝的南京國子監,國子監校長也追溯前身淵源,有幾位南京國子監的校長(祭酒)都編著過南京國子監志,追溯淵源都是從六朝的南京太學開始。條目的內容,當然必須說明南京大學和南京太學淵源的客觀存在。維基百科需要全面的告訴人們這些知識 --Nuwikian 15:26 2006年7月22日 (UTC)
- 如果你有其他的來源,請一次列出,並且是要象戴運軌先生所說的那麼明確的可查證來源,不要我問一句你才回答一句。我唯一知道的是,兩個最關鍵的官方版本均沒有所謂太學追溯。如果你能從官方說法中否定這一點,我當然可以刪除這一條。你說「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共產黨來之前從南京高師到中央大學,都把兩江師範、南京國子監等作為自己的前身,而且還沿用明朝南雍的舊稱。」,那麼請你列出可查證的來源。你說共產黨否定傳統文化?可惜,我在台灣的國立中央大學的官方網頁上也沒有發現該說法,那按你的意思,是不是中華民國也否定傳統文化?--涓生 15:50 2006年7月22日 (UTC)
- 關於可查證的來源,南京大學歷史上的出版物你看過多少?沒有看過你就沒有資格說話。1932年編撰的《國立中央大學沿革史》你看過沒有?沒有看過到圖書館去查。台灣的中央大學官方網頁上沒有關於古代南京太學的追溯?不知道就好好查一查,不要心口開河?台灣中央大學出的校史文章和書籍有很多個版本,台灣的中央大學是按照1915年南京高師的建立作為建校時間,後來南京大學在1954年把三江師範學堂建立的時間作為建校時間,所以後來台灣中央大學出的有一個版本的校史書也從三江師範學堂開始寫起來。另外,我現在發覺你個人動機有問題,你為什麼把「建校時間」時間的說明都刪除?說明是這樣的:「對於學校的建立時間,校方一直以開辦新學為起始,在民國,南京高師時期,以1915年作為建校時間,至今為台灣中央大學沿用;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南京大學將建校時間修改為籌辦新學三江師範學堂時的1902」,為什麼刪除?難道真的像Futurecsu所說的你是來破壞維基條目的?如果是這樣,不要怪我不客氣。 --Nuwikian 16:07 2006年7月22日 (UTC)
- 如果你有其他的來源,請一次列出,並且是要象戴運軌先生所說的那麼明確的可查證來源,不要我問一句你才回答一句。我唯一知道的是,兩個最關鍵的官方版本均沒有所謂太學追溯。如果你能從官方說法中否定這一點,我當然可以刪除這一條。你說「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共產黨來之前從南京高師到中央大學,都把兩江師範、南京國子監等作為自己的前身,而且還沿用明朝南雍的舊稱。」,那麼請你列出可查證的來源。你說共產黨否定傳統文化?可惜,我在台灣的國立中央大學的官方網頁上也沒有發現該說法,那按你的意思,是不是中華民國也否定傳統文化?--涓生 15:50 2006年7月22日 (UTC)
- 如果是誠心學習討論,我這裏可以提供點網絡上可以查到的一些內容。台灣中央大學的大一知訊網,對進入中大的新鮮人進行介紹的,其中有一些說明「南京作為中央學府的教育用地,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吳景帝永安元年(公元258年)...這段源遠流長的南京官學史,也是中大在歷代學制下的變遷面貌,可稱為中大校史的古代篇。」 實際上,儘管現在南京大學官方並沒有從南京太學開始計算校慶,但是無論是1949年之前還是之後,南京大學的師生校友都視南京國子監(南雍)為前身,連網上可以查到一些,舉兩個: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的曹中權(曾任東海師範校長),給他曾經同寢室的同學張百川《雲台續志》作序,這樣寫道「百川先生居雲台之麓,經綸滿腹,瀟灑出塵,余不克登堂拜謁。然松年君,余南雍之同捨生也。」。如中大法學院畢業的周道濟,中國首位法學博士,在《大學生活回憶》中寫到「母校學承南雍,源遠流長,校風一向樸實,為士林所重。名師高徒,真是不可勝計,我在校讀書期間,教師們循循善誘,學有專精,使我終生難忘師恩」 。 現在的,如惕齋《癸甲躍淵集》中有一段寫到「忍死董遺文。摧悲更隕涕。殘生知有涯。端覺身爲贅。匡鼎來解頤。南雍實擁篲。(南京大學匡亞明先生聘公。)流離感知遇。因用結盟誓。耄年動孤征。抱經莊以涖。維時萬劫後。大雅支離弊。公來培元氣。九畹樹蘭蕙。魯陽挽頺烏。焚膏雙目瞖。嫗熙二十年。學林顯高弟。斯文天復與。薪火相紹繼。小子生也晚。幸爲瀛海裔。雖未親濡炙。三年祝松桂。(予一九九七年負笈南京大學。三年間常見公閒步北園。學問太差。不敢拜謁。)」。如MSN上的一個叫賈葭博客的寫道:「南雍求學間,潘知常先生曾給我們這級上過一個學期的美學課。課本是《詩與思的對話》,是他的著作。但是課本的枯燥與他講課時的有趣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再比如,物理學家袁家騮2003年去世,南京大學的官方輓聯有「師範徒存 哲人其萎 高能欽一代 南雍後學痛招魂」。2004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介紹中央大學時期名師的書籍,書名叫《南雍驪珠- 中央大學名師傳略》。如果有興趣,可以去閱讀一下南京大學歷史上出版的書刊,特別是民國時代的。 -Nuwikian 17:40 2006年7月22日 (UTC)
剛才查了一下以前的討論,這些內容以前都討論過了,又在重複討論。所以Twiki作的對,同一個主題需要集中在一起,避免像現在這樣重複討論。特別是對南京大學不熟悉的人,要先仔細閱讀一下過去曾經有過的討論,發言之前多做學習。不要不熟悉又不去學習了解就要武斷的判斷,如果是這樣,說明這個人心態乃至人格都有問題。 -Nuwikian 17:53 2006年7月22日 (UTC)
- 這個話題以前已經有豐富的討論。前面Twiki已經說了「為了使討論深入,有建設性,請在相關目錄下討論」。維基討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寫好這個條目,所以討論有討論的規則。為了使討論集中深入,把相同主題的內容整理移動到相應目錄之下,不存在不禮貌的問題。既然要來這裏參與討論,就要遵守這裏討論的規則。如果像這樣,把已經討論過的內容再翻來覆去重來一次,這對維基條目的建設毫不幫助,是破壞維基的行為。如果同一個課題還有沒有討論清楚的或者沒有討論到的新的問題,可以在原來的內容後繼續討論。 --Twiki 01:18 2006年7月23日 (UTC)
- 你當然可以為你的移動辯護,只是我認為,在前一個話題「關於258年」的討論,其實也就是太學追溯的討論。既然你要移動我的言論,你為什麼不移動之前別人也在後面寫的言論?況且移動前請您記住,一定要經過作者的同意,不然別人會認為你有其他的動機,即使你是善意的也會被誤解。因為你擅自的做法會讓被移動者認為是缺乏禮貌。你如果移動前先告訴我,我會接受你的意見的。
不是我武斷,我只是敘述客觀事實,而我肯定也是誠心討論,不然我為什麼要保留太學追溯部分?你可以在新的版本上繼續添加我所缺少的內容,但請不要恢復到原始版本,因為那個版本顯然是採用先入為主的方式,對讀者明顯有誤導。
我只非常地清楚一點:無論是南大還是中央大學,其官方機構均未對「太學追溯」有任何可靠的表述。你可以添加民間的看法,我完全贊同。可官方的說法既然沒有,那就是沒有。維基必須要敘述這個事實。你提供的第二個網頁,不過是一個為新生提供資訊的網頁。我想問,既然你認為該追溯說法是對的,為什麼中大的官方說法卻隻字不提?請不要迴避這個問題。
你可以說,中大一些師生都認同該說法。正如你所舉的幾個例子。這些我馬上都添加進去。可官方網站卻沒有此說(別拿什麼「大一知訊網」來湊數,我要的是官方網站的校史介紹中包含該說法)。那上面沒有就是沒有,校史館才是最權威的地方吧,為什麼根本就看不到呢?--涓生 00:51 2006年7月23日 (UTC)
Juansheng涓生,公認撒謊胡鬧,破壞維基,對湖南長沙人的共同遺產嶽麓書院、國立湖南大學的文章大肆歪曲。Nuwikian,希望你能加入維護維基真實性的勇士,把Juansheng涓生這樣的撒謊揭穿改正過來。 Futurecsu
我可以看出您對湖大的深仇大恨,而且從名字上看你是中南大學學生。可我明確告訴你,我既不是湖大學生,又沒有和嶽麓書院有任何關聯。相反陳曉紅教授曾是我的老師,我母親也曾是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我具有什麼意識形態,你就不要以你個人的想法來判斷了。我不過是按照我所知道的編寫這個條目,我可以提供可靠來源來證實我的說法。請您討論時要注意語氣,希望不要再出現如此攻擊性的語言。另外這裏是南京大學討論頁,請就事論事,不要人身攻擊,更不要偏題。--涓生 08:38 2006年7月22日 (UTC)
維基百科的目的是要記錄事實和知識。這裏不是發泄個人的好惡恩仇或者達到其他個人目的的地方。這是整理、告知人們知識的地方。 -Nuwikian 15:34 2006年7月22日 (UTC)
Nuwikian:拜託!!你的原話:「另外,我現在發覺你個人動機有問題,你為什麼把「建校時間」時間的說明都刪除?說明是這樣的:「對於學校的建立時間,校方一直以開辦新學為起始,在民國,南京高師時期,以1915年作為建校時間,至今為台灣中央大學沿用;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南京大學將建校時間修改為籌辦新學三江師範學堂時的1902」
請您仔仔細細地看清楚我有沒有刪除該段話?!該段說明位於條目註釋第一條,我根本就沒有刪除!我最多刪除了一部分完全重複的內容,但該條目明顯還保留這段話的所有內容!還說我動機有問題?你在此對我明顯冤枉,你承認不承認?--涓生 00:57 2006年7月23日 (UTC)
總結這裏的討論,已經很清楚:
- 1,南京大學實際上是1915年建校,起初稱為南京高師。再以前的前身是兩江師範學堂,最早則是六朝的南京太學。
- 2,南京大學追溯前身南京太學的淵源的事實客觀存在,南京高師建校起就有這樣的追溯。
- 2.1,前面已經提到,從南京高師起,南京大學就被稱為南雍(明代南京太學的另一個名稱),而且現在還是如此。
- 2.2,Nuwikan提到,明代南京國子監校長所撰寫的校史,所追溯的明朝南京國子監的前身是六朝時期的南京太學(注意,不是明朝之前的元朝國子監)。同樣,清朝取代明朝後,清朝的北京國子監繼承的並非南京國子監,南京國子監在1650年的時候改為江寧府學。1902年新學取代舊學的時候,聽辦江寧府學,在江寧開辦三江師範,這是舊學新學的轉變。值得說明的,最本質的是,Nuwikian提到,不同於中國的其他城市,儒家學術在官辦南京高等學府(包括「打倒孔家店」活動猖獗的民國時期的南京高師起)一直很好的傳承着。
- 2.3,「南京官辦高等學府」一段的說明,所說明的是古代的變遷,也就是台灣中央大學所說的「這段源遠流長的南京官學史,也是中大在歷代學制下的變遷面貌,可稱為中大校史的古代篇」。
- 3,關於舉行校慶所依據的建校時間,也說得很清楚。1949年前中央大學的時候,依據1915年南京高師成立的時間舉行校慶(被現在台灣的中央大學沿用),1954年後南京大學做了修改,依據近代新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建立時間1902年舉行校慶,另外,南高、東大、中大時期都還有各自不同的單獨的校慶,比如東大時期舉行國立東南大學成立的1920年6月6日的校慶紀念,中大時期以定名國立中央大學的1928年做紀念( 比如有《國立中央大學十周年紀念冊》這樣的紀念冊,至於台灣的中央大學,1960年建校,所以也會有對1960年的紀念)
所以,以前的最後一個版本是已經完善的版本,這段討論並沒有對原來的版本其到提升作用。如果有人要使完善的版本變成質量更低的版本,只能按照維基破壞者來對待。 --Twiki 01:59 2006年7月23日 (UTC)
我不認為那個是已經完善的版本,因為那個版本視太學追溯為定論。為什麼你總是要迴避官方說法呢?我在兩校的官方校史版本均未找到該追溯,我也客觀的將這一點寫入維基。另外,我根本就沒有刪除之前你所編輯的內容,僅僅是把小部分重複的語句刪除,絕大部分還是包含在我所編輯的版本裏。維基破壞如果按照你這樣就定義出來,那很多人都是在破壞了,因為很多理念都是衝突的,而產生很多不同的編輯。這只能說你堅持你自己的看法,容不下其他人的意見。請問你,我刪除的哪幾點是你恢復的理由?總之,我的編輯只是修改了措詞和語句,更加客觀的反映了該說法是具有爭議性的。
請記住(我已經再三提醒了),維基的編輯,並不需要你去證實該說法的對錯,你只要提供可供查證的來源即可。你自己贊同該追溯論,你就應該把該追溯論的所有可靠來源統統加入。我反對該追溯論,我自然會添加不利於該追溯論的可供查證來源。兩校官方說法莫非還不夠重要嗎?新聞和宣傳對此說法極其罕見(估計少到沒有),莫非不能說明些什麼嗎?我所提供的說法,不過是補充官方說法無此追溯,這顯然是非常重要而且可靠的來源。--涓生 02:32 2006年7月23日 (UTC)
- 太學追溯當然是定論,前面的說明你為什麼視而不見?誰迴避官方說法?舉辦校慶的來歷說得很清楚,包括按照1915年計算、1902年計算舉行校慶,你為什麼視而不見。官方的說法,前面nuwikian提到,2004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介紹中央大學時期名師的書籍書名叫《南雍驪珠- 中央大學名師傳略》,2003年去世袁家騮,南京大學的官方輓聯自稱「南雍後學」,你為什麼視而不見?再次說明,如果有人要使完善的版本變成質量更低的版本,要無理取鬧,只能按照維基破壞者來對待。 --Twiki 02:59 2006年7月23日 (UTC)
- 你不是在迴避官方說法是在做什麼?請問:為什麼中央大學的官方校史和南京大學的官方校史,均沒有該說法?!請你提供一個明確的解釋!你所做的,不過是找其他蛛絲馬跡,卻依然無法否認兩校官方校史均隻字未提該太學追溯!--涓生 03:04 2006年7月23日 (UTC)
涓生的修改「有部分該校學者認為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發端於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等等說法,孤陋寡聞也。我已經補充了真實的情況。 -Bbs 04:29 2006年7月26日 (UTC)
詳論北大、南大與太學
我是寫「太學、北大、南大」那個條目的人。我想問問dictionary,請問明朝的國子監繼承東晉國子監嗎?中間那麼多年,南京曾經被徹底摧毀過,隋朝時候南京連府都不是,不要說「府學」了。請問這中間是怎麼個傳承法的。如果你一定要以該城市的「府學」、加上地址為傳承,顯然這裏沒有傳承關係,中間斷了好長時間了。現在我們在洛陽建立一所「洛陽大學」,並且洛陽市政府把它弄成洛陽第一學府,請問這所洛陽大學繼承了東漢的洛陽太學了嗎?你認為現在的西北大學(傳承自「陝西大學堂」)傳承了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太學了嗎?如果你以最高學府的「學統」為傳承,那現在傳承太學的只有北大一家,別無分號,因為只有京師大學堂才傳承了明朝、清朝國子監的最高學府地位,並且北大再往上可以一直追溯到漢朝第一次建立的太學。我想說的是,繼承明朝國子監的,不是江寧府學,而是清朝國子監,不管你是否主觀上承認。我也是江蘇人,我也討厭滿清,但是歷史正朔還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在真正意義上繼承太學的,只有北大。而南大,如果一定要追溯,那麼最多也只能追溯到明初的國子監(因為你可以認為從明國子監到清三江師範學堂,中間一直沒有長期的斷裂,之間有那麼點傳承關係),而且這種追溯也只能是地址上的追溯,與太學的最高學府的地位無關。希望你們回答我一下。下面是對北大的歷史地位的評價,南大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太學」的繼承人。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中央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大學,為中國近代正式設大學之始,其成立標誌着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由此開創了中國的現代學制。北大成立之初即為中國最高學府,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的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事宜。北大傳承着中華數千年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上承太學正統,下立新學祖庭」,這是對北大地位的精確評價。時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國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並朝着世界一流大學前進。
- 218.82.154.238 16:21 2006年4月16日
南大的這個條目,公然宣稱南大繼承南京太學,真是敢說。鄙人對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不敢說一定比諸位都強,但起碼也是讀過幾十本書,網上論戰多次的。
1、【北大與太學】:中國目前現存的繼承太學的大學,只有北京大學。
眾所周知,太學是我國古代最高學府,不同朝代都有,從最高學府意義上,有傳承意義。清朝國子監,繼承的是明朝國子監,明朝國子監,繼承的是元朝國子監,元朝國子監,繼承的是唐宋的國子學,最終繼承了漢朝的太學。可以確定的是,在清末,繼承了太學的「正統」的是清朝國子監,而不是南京的府學,這點大家承認嗎?那誰繼承了清朝國子監呢?北大(京師大學堂)。北京國子監與京師大學堂(北大)的確共存過幾年。一個是舊式最高學府兼舊式「教育部」,一個是新式最高學府兼新式「教育部」。兩者似乎是兩條平行的軌道,並無直接繼承關係。但是1904年國子監裁廢,同時把國子監的「教育部」功能與京師大學堂的「教育部」功能合併為清朝的「學部」。之後只剩下京師大學堂作為全國最高學府了。這個難道不是一種最高學府學統的傳承嗎?如果你硬要說這個不算傳承,那麼明朝國子監就一定不是傳承的元朝國子監,清朝國子監也一定不是傳承的明朝國子監。它們也會有共存,然後一方消亡,一方成為正統的經歷。但是它們卻的確是「最高學府」意義上一脈相傳的,就正如清朝首任皇帝並非直接傳承明朝末代皇帝,但是他們之間有「正統」的傳承和轉移。北大不但是傳承古代的最高學府,而且是新學(西學)最高學府的開創者,這樣的地位再也不會有第二個。所以有北大「上承太學正統,下立新學祖庭」之評價。
至於京師大學堂(北大)在蔡元培之前的表現,的確不理想。但是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因為國子監、科舉被廢除,大家都以進「大學堂」(北大)為科舉的延續。這個卻的確證明了北大對太學從精神意義上的傳承。中國第一個學制——壬寅學制中,明確規定「大學堂」(北大)為全國唯一的大學堂,其他學堂最高只能是高等學堂,高等學堂的畢業生才可以進入北大學習。在壬寅學制中,北大是唯一的金字塔的頂端(當時的人們以為全國只要有一所大學即可)。另外,學制規定,北大(大學堂)畢業生給予進士及第身份,這個再次證明了北大對我國古代最高學府的傳承。
2、【南大與太學】
反觀南大,卻並無這種傳承。最初的三江師範學堂作為地方學校不可能傳承太學,現在的南大也並非中國最高學府。如果一定認為南大歷史上的某一個階段(即中央大學階段)可以認為是最高學府的話,那麼南大也只能傳承北大,而不是位於南京的太學。學統的傳承是精神意義上的,即「最高學府」地位的傳承,而不是地理上的。但是民國後期,北大也並未消滅,中央大學的行政地位也並不比北大高,故而中央大學也名不正言不順。更何況南大一直認三江師範學堂這樣的地方學校為其前身呢?(如果南大割斷歷史,從中央大學算起,倒是似乎還可以沾一點邊)。所以南大與太學之間,事實上沒有任何關係。南大最初是由兩江總督建立的「三江師範學堂」,我實在沒法看出這個學校跟「太學」有何等繼承關係。「太學」乃國家最高學府,都是由國家最高政權所立。而三江師範學堂無論如何也沒有這樣的地位。如果僅僅因為校址相近就算繼承的話。那我們現在在洛陽東漢太學原址上建一所「洛陽大學」,這所學校也是繼承太學了?
綜上,傳承的核心,在於最高學府地位的傳承,而不是地理的傳承。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首都,每個首都新建一所大學都可以號稱傳承當年位於該首都的太學嗎?
3、【其他】
什麼叫「第一所現代大學」?這個詞的表意太不清晰了,怎麼能作為論斷?1910年,京師大學堂(北大)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分科大學,分文科大學、格致科大學、農科大學、工科大學等。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教育的開端。至於什麼「學分制」、「選課」等,憑什麼說這個就代表了「現代大學」?那我說規模大於3000人的大學才算是現代大學,於是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是中國的第一個現代大學,行不行? - 202.81.18.30 2006年2月9日09:08
- 這位北大的同學,看了你說了那麼多傳承、繼承,到底是要傳承、繼承什麼?真正的傳承,是文化、精神、學術的傳承。國子監的文化、精神、學術是什麼?漢代開始的國家學府太學,後代國子監,是講學儒學的學府。明代的南京國子監,曾有部分師資遷移到北京組建北京國子監。北京國子監1904年停辦,和京師大學堂並存了幾年。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名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文化、精神、學術是什麼?打倒孔家店,帶動共產主義泛濫,是北京大學歷史上干的最大的兩件事情。北京國子監是儒學大學,北京大學是打倒儒學的大學,是傳承還是反叛? 南京國子監,在清朝取代明朝1650年的時候,改南京太學為南京府學,清末的時候停辦江寧府學,於江寧建三江師範學堂,民國改為南京高師,1928年改名中央大學,1949年又改名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文化、精神、學術是什麼呢?南京高師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有開創,但是同時傳承南雍儒學,比如當時1916年時候的校歌,也是南京大學最近恢復的校歌,前兩段:「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誠、知、仁、勇的儒家價值觀,對千聖會歸的孔子的師敬,這都是南京太學精神、學術、文化的傳承。
- 1912年成立的民國為民主共和國家,但是因為革命總是會走極端,所以當時完全否定了儒學。最近看到北大畢業的甘陽的文章,《大學之道與文明自覺》,其中提到「因為中國現代大學從一開始就沒有植根於中國文明傳統之中,事實上中國現代大學的誕生恰恰以與中國傳統文明斷裂為標誌。」,「1911年民國建立後,1912年民國政府又公佈了一套新的大學方案,這個1912年方案與1904年方案的差別是:它把1904年方案的八個科變成了七科,也就是把原先的第一科全部砍掉,把中國古典文明教育的內容全部砍掉,稱之為清除封建餘孽。從此,20世紀以後的中國高等教育就把中國古典文明教育以"封建"、"反動"的名義全部清除出去了。」 也就是說,在辛亥革命後的這個氛圍下,在革命教育家教育總長蔡元培的親自操刀下,把古典文明教育否定了,割裂了。北京大學五四前後搞打倒孔家點,攻擊中國傳統文化,更是領頭羊。結果是,孔家點沒有打倒,連北京大學都想着要回去傳承北京國子監了。
- 所幸的是,還有一所大學,傳統的文化沒有被割裂。南京大學,獨立特行,有着自己一貫的傳承精神,如高明所言,中華文化在南京大學的傳承,以南雍雙柱為代表,王伯沆講四書,聽講的學生之多,連教室門都阻塞起來。高明在「國立中央大學的傳統精神」一文中談到:「我入學已在東南大學的時代,記得那時有許多學者故意醜詆中國文化,把中國文化說得一文不值...;唯有我們東南大學的師生屹然不搖,我們很理智地衡量...我們也辦了一個雜誌,叫做《學衡》,喚醒學術界的理性,...我們的教授柳翼謀先生特寫了一部《中國文化史》三巨冊,對學生講授,讓學生看到中國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讓青年們自己理解中國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我們的教授王伯沆先生(瀣)特別開了一門「四子書」的課,闡述中國文化里精微的「道」與「理」,每逢開講的時候,一間最大的課室里,學生總是坐得滿滿的,到得遲一點的就擠站在門口和窗口的走廊上,靜悄悄地沒有一點聲息,只聽見伯沆先生的南京口音在侃侃而談,娓娓不絕,淵淵入微。」 胡先驌先生的話,到今天可以說得到了驗證。1935年的時候,胡先驌發表《樸學之精神》,當時他是中央大學時期生物系的教授,其中說到「南雍師生二十年來力抗狂潮勤求樸學之精神,亦漸為國人所重視。吾知百世之下,論列史事者,於南雍講學,必有定評。」 「南雍師生二十年來力抗狂潮」,也就是從南京高師時期1915年起到中央大學時期1935年這20年,全國是否定傳統中國文化的狂潮,而南雍師生力抗這種狂潮。「吾知百世之下,論列史事者,於南雍講學,必有定評」,可以說,不到百世之下,不到百年,在今天,論列史事者,對於南雍講學已經有了定評,單單看看今天全世界孔子學院的發展就可以印證了。
- 傳承,最根本的是精神的傳承。這種傳承精神,在台校友建立的中央大學也一樣,在台復校的中央大學的開創人戴運軌談到中央大學的科學精神時曾溯源:「遠在一千五百年前,劉宋元嘉年間,南朝大學的祖沖之,就曾發明了世界上最早也最精密的「圓周率」,在世界上佔有輝煌的記載。明代定都金陵,南京國立大學簡稱「南雍」,在永樂年間,學生曾達萬人,為十四世紀世界第一的大學」。祖沖之是誰呢?是宋朝皇家南京大學的教授,他圓周率就是在那裏做的研究。現在人們算現代大學從德國的柏林大學算起,為什麼呢?因為柏林大學是第一所教學和學術研究結合的大學,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研究型大學,而以前的大學都是主要從事教學。事實上,世界上很多教育家不知道,柏林大學只是歐洲第一所教學和學術研究結合的大學。在中國的南朝宋朝時期,南京太學就演變成了一個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的皇家中央大學,當時稱為總明觀,也是世界最早的分科大學。
- 當然,多少年後,我們能看到大家理性的去看待傳統文化,看到打倒孔家店的急先鋒北京大學也想着要傳承國子監,多少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無論是南大,北大,還是其他大學或者教育學術機構,在開拓新知識的同時,也進行着對文化、文明的傳承,這是很好的事情。當然,如果大學都能像進入民國的南雍,保持學術的理性,對社會不隨波逐流,成為真正的文化、文明傳承之地,那更為可貴。事實上,今天的我們正是沿着昨天的腳步走過來的。 --Nuwikian 16:40 2006年7月20日 (UTC)
關於校史爭議的建議解決方案
條目正文中使用較為普遍接受的,同時也是南京大學官方說法的「1902年說」,校史爭議則以註釋的形式出現,包括「1902年說」,「1914年說」和「太學說」。不知各位意下如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13 2005年12月20日 (UTC)
既然有人提供了證據,説明南京大學歷史上都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南京太學,有什麽理由不紀錄在維基上呢? --Rochunghwa 02:00 2005年12月21日 (UTC)
中央大學
南京大學這個所謂歷史介紹,為什麼會有異議,其關鍵問題就是:妄圖一校獨大,霸佔中央大學歷史,把所有其他兄弟院校當作自己的徒子徒孫。顯然東南大學受到的文字傷害最大。這對於南京大學校訓「誠樸」顯然是莫大的諷刺。
1,如果南京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前年,那麼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甚至江南大學,又有什麼不可以上溯千年呢?
2,如果南京大學號稱源自中央大學,那麼金陵大學注入現在的南京大學達50%多的血液,前金陵大學情何以堪?!
3,南京大學現在修讀文科的學生多達一半,是不是覺得就可以在文字上偷換概念,混淆歷史事實,打壓兄弟院校了呢?如果是這樣,南京大學的人文教育讓人憂慮,中國的人文教育任重道遠啊!
History truth 15:14 2006年1月23日
科學名世
Louer,看看你們把南大的科學名世拿出來魚目混珠的宣傳,可笑不可笑?科學名世,本來是北洋軍閥時期北京大學一位歷史學教授寫的《記北大》文章中對南京大學的評論,當時全國有兩所國立大學,北方為北京大學,南方為南京大學(先後使用南京高師、東南大學的名稱),所以他在《記北大》裏面有「附東大」篇章。東大,1921年前叫南高,28年改為中央大學,49年改為南京大學。某校大家都知道以工為主,為什麼要把南大的科學名世拿過去做宣傳呢?你做技術的宣傳可以,你的科學配做這樣的宣傳嗎?是不是誤導人?而且,原文是「東大以科學名世,北大以文史哲著稱,然東大文史哲教授亦不在北大之下」。盜竊南大科學名世來宣傳的某校的文史哲怎麼樣? 我在bbs上看到的文章,大學裏面,
- 最近五年,00-04年,主要的科學成果,國家授予的科學大獎(高校獲得的最高科學獎),南大、北大並列第一,9項,復旦第三,4項,科大、清華、南開並列第四,3項。
- 最新的今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南大第一,7項,清華第二,6.5項,北大第三,5.5項(合作項目按0.5計算)。
- 今年增選科學院院士,南大第一,4人,北大、上海交大第二,3人。
- 畢業校友今年新當選科學院院士,南大第一,5人,第二的北大、清華、科大、復旦,4人。
- 學校主辦的綜合學術期刊,水平最高的是南大學報,今年入選傑出學術期刊的大學學報有兩家,北大學報是首次入選,南大學報已經連續多年入選。
雖然南大不是很領先,但至少還是名列前茅。而某校既然把南大的科學名世拿過去張冠李戴的宣傳,你的科學怎麼樣呢?是不是自己應該尊重點事實? @1952生 04:00 2005年12月23日 (UTC)
- 東大的事情,我只有一句話可說,那就是——跟我沒關係。--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4:06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要是東南的裝作不是,我上面的推理如果有問題,你可澄清,你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身份,當然我相信你這麼心理陰暗的人絕沒有膽量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而且你也完全有權利隱藏你的真實身份。 不要那麼多廢話, twiki和我都提了那麼多問題,你快做回答。 @1952生 04:14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知道你是不是南大的,如果是的話,不知道你記不記得林德宏先生每年新生入學演講必講的主題——「先學做人,再學做學問」,南大學生,當共勉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4:25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你聽過南大的講座就能證明你是南大的了嗎?你看你這樣無理胡說你會做人嗎?你如果沒有胡說,就快回答那些問題。 @1952生 04:32 2005年12月23日 (UTC)
- 我跟你是沒什麼好談的了,不過如果你是南大學生的話,最後奉勸你一句,世界大着呢,不要只惦記着「南大東南之爭」這一畝三分地,好自為之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06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你聽過南大的講座就能證明你是南大的了嗎?你看你這樣無理胡說你會做人嗎?你如果沒有胡說,就快回答那些問題。 @1952生 04:32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知道你是不是南大的,如果是的話,不知道你記不記得林德宏先生每年新生入學演講必講的主題——「先學做人,再學做學問」,南大學生,當共勉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4:25 2005年12月23日 (UTC)
- 不要是東南的裝作不是,我上面的推理如果有問題,你可澄清,你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身份,當然我相信你這麼心理陰暗的人絕沒有膽量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而且你也完全有權利隱藏你的真實身份。 不要那麼多廢話, twiki和我都提了那麼多問題,你快做回答。 @1952生 04:14 2005年12月23日 (UTC)
中國科學院和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社,都有承啟推進的關係。從中國科學社,到中央研究院,到大陸的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央研究院在台灣還生活着,作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也是孕育了民國、共和國中國的國家科學院,所以不僅是科學名世,貢獻還是很有的。
剛剛看到了一個統計,2006年1月的,中國科學院的國家研究院所機構,大概120多個院所長,各所大學的畢業出生,畢業生擔任院所長的數目,第一是南大,15人,第二是北大,10人。中國科技大學7人,復旦大學5人,浙江大學4人,哈爾濱工業大學4人,西安交通大學4人,武漢大學3人,華中科技大學3人。全國幾百所大學,有一兩個也算不錯了,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都是2人。 --江南一怪 03:24 2006年2月10日 (UTC)
大學院校個別學系及社團是否可寫獨立條目? 如題。--Sangye 18:51 2006年11月30日 (UTC)
- 有特殊事跡,或在該學科領域上有一定重要性的系所、社團應當保留。(內容應寫清楚這方面特色)不贊成每個系都寫成條目或都刪除。--ffaarr
如果一個條目能提供確實、有意義的信息,為什麼不能保留?如果按ffaarr的標準,重要性來說,至少對於中國,南京大學的許多院系在中國都有特殊的地位,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南高和東大時期曾經是中國科學發展的的主要基地。比如南京大學物理系,胡剛復在南京高師時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把近代物理研究引入中國。比如數學,南京大學數學系是中國第一個高等數學系,首任系主任熊慶來把近代高等數學系統介紹到中國。比如南京大學生物系,秉志、胡先驌等人在此開始了中國的生物學研究。比如鄒秉文在南高和東大時期主持農科時,實行教學、研究、推廣結合,和以農學院馳名的金陵大學一起推動了中國農業科研事業的起步和發展,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農藝系(1952年南大農學院和金大農學院合併為南京農學院)。比如竺可楨擔任第一任系主任的南京大學地學系,是中國現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搖籃。比如南京大學心理系(後來遷到北京組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個心理系...。正是由於有許多領域的先驅,南京大學才會被稱為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這裏面,實際上是由各個院系在相應領域所發揮的歷史作用構成的。
到今天,雖然南大的地位已經不能和過去相比,但是如果不客氣地說,從近年的總體表現來看,在大陸不遜色於任何大學。以國家科學獎為例,2000年到2005年,南大連續六年共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0項,居全國大學第一。2006年大陸大學在國際科學界公認的兩大頂級綜合雜誌《Science》和《Nature》上共發表13篇論文,其中南大佔4篇(另外還有1篇南大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南大天文系徐燁、鄭興武等學者和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德國馬普無線電天文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測定出英仙座旋臂距太陽系的距離和運動速度,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之一。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南大材料學系的閔乃本院士、朱永元、祝世寧、陸亞林、陸延青教授等人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研究成果,獲中國科學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4、2005年空缺。1990年到2005年頒發四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1993年 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 秦仁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秦仁昌:金陵大學學士,東大時期南京大學生物系助教時師從胡先驌)
- 1997年: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 完成人:馮康等(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馮康:中大時期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
- 2002年 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 完成人:蔣錫夔、計國楨等(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蔣錫夔: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畢業。計國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化學系畢業)
- 2003年 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 完成人:侯先光(雲南大學),陳均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舒德干(西北大學) (侯先光: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陳均遠:西北大學地質系畢業。舒德干: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畢業)。
2006年兩項,還有一項為「金屬配合物中多重鍵的反應性研究」 完成人: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支志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科研成果的標準應當是具有國際領先、重大、原創特徵,說明南京大學材料學系在某些領域處於世界前沿。至於說系、院,那只是稱呼而已,和重要性與否無關。 --Nuelite 14:30 2007年2月28日 (UTC
移動自Wikipedia talk:專題/大學南大有關部分 Cikee 07:04 2007年3月1日 (UTC)
人文譽遠
記得看到過「人文譽遠,科學名世」,現在怎麼沒有了吶?後漢東吳,江東文化就很發達了。五胡亂華以後,中原士民南遷,中國首都遷到南京,從此江東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地帶,以後以江南專稱江東。中原逐漸失去其本來意義。北方的北京作為胡人統治中國的都城,脫離不了那個地方本來有的偏門貧瘠。中國正統文化的中心,至今還是江南。所以最維護中華文化的,典型的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發生在江南,接觸西方以後,特別是帝制崩潰進入自由社會西洋文化侵蝕中國文化的時候,維護中華文化的中心,還是在南京大學。這一代代人傳承到民國,到現在。南京又是江南文化之都。所以作為坐落在南京城中的最高學府,照理不僅僅是人文譽遠,而應該是中國文化的正統才對。 --江南一怪 03:13 2006年2月10日 (UTC)
條目編輯註明出處的討論
如果你認為英文版哈佛大學條目違反維基方針,可以在那裏提出刪除.不能因為哈佛大學條目違反方針,就說是為你樹立一個違反方針的榜樣.提供來源是為了證明所提交的內容不是原始研究成果.因為是你要提交這些內容的,當然證明它已經在其它可信賴機構發表是你的義務.如果有人對這些內容質疑,當然提交證據是他的義務.問題是你還沒證明內容不是原始研究結果,只有在證明這一點之後,別人才有必要提交質疑的證據.--Wikijoiner 04:09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我前面說,Wikijoiner說修改不註明出處「作的修改將全部被刪除」,這是荒唐的,維基從來沒有這樣的慣例和規則,你說的說法是不是荒唐?還有,中國現代科學發祥地的說法,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說法,都有其背景,前面已經說明了在wikipedia誕生以前就了,為什麼你還在這裏說別人是原始研究結果?你認為我前面提到的英文版哈佛大學條目違反維基方針?如果你懂維基,請說出他違反了維基那一條?不要對不同的條目採用 double standards的態度。你個人不願意承認的東西,並不影響這些東西被記錄在維基上。 --Wikinu 08:18 2005年12月16日 (UTC)
既然這些說法以前就有,那麼提供出處應該很容易吧,總比你寫上面這麼多話容易吧。既然你提交了,你就有義務證明不是原始研究結果。維基方針禁止原始研究結果,所以原始研究結果不刪除還有什麼辦法。如果提交者遵守維基規則,他在寫這些內容時,應該是看了一些可靠資料,把這些資料列出應該不難吧。難道自己偷懶,讓別人費勁地給他找資料,不覺得太自私了一點嗎?因為參與維護的志願者不夠,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杜絕不加出處的違規行為,這已經使外界對維基百科品質的看法有下降。現在要通過增加參考文獻的方法來增強可信力,結果又有這麼多提交者不合作。--Wikijoiner 08:51 2005年12月16日 (UTC)
原來這裏又有這麼的討論了。不知道其中的一些人,擺在那裏的事實,你不承認又有什麼用?如果你認為內容不對,你找出你的相反的依據好了 。還裝作維基專家,說什麼每個內容都要註釋,請問各位,維基裏面哪個條目是每個內容都要註明出處?另外,南京這個條目里,大報恩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說明,是誰刪除了? -Twiki 10:31 2005年12月16日 (UTC)
- 維基方針:Wikipedia:非原始研究要求所提交的內容應已經在可信賴的機構發表,所以證明這一點的方法就是提供出處。這裏讓你添加出處並不是懷疑你提交內容的真實性,而是要確認它不是原始研究的結果。因為這項工作的維護量太大,所以確實還有許多條目沒有做到。但是也不可能同時對這些違規一齊糾正,總要從爭議比較大的先開始。如果你提交的內容有來源,比如上面那條,應該在文中註明,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刪除。如果你已注了來源,請在歷史中查看是誰刪除的,然後向他要求恢復。--Wikijoiner 12:58 2005年12月16日 (UTC)
- 比較會受到爭議的內容,提供註釋,這個我贊成。我還以為你在說每個內容每句話都要註釋。英語版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en:Wikipedia:Cite sources的說明還是很詳細的。-Twiki 13:36 2005年12月16日 (UTC)
如果你的整個一段或連續幾段都來自一個出處,當然不用每句的後面都加這個出處,只要加在這部分的最後就可以了。但是要緊的是要把出處列全。因為有些內容現在沒爭議,將來可能有人覺得有爭議就要刪。如果現在沒加出處,到爭議時可能已經忘了在哪裏看到的,還要費力去找,也不見得能找到。所以為保險起見,也為了維基百科看來讓人信服,應該把出處列全。--Wikijoiner 13:52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你這樣做也沒錯。實際上,很多時候這樣做是畫蛇添足,按照en:Wikipedia:Cite sources這句話「... if you add any information to an article, you must cite the source of your information. 」,如果要加的內容是「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區域」,這樣的內容按這句話加source會讓很多人感覺是畫蛇添足。 -Twiki 14:01 2005年12月16日 (UTC)
- 如果你要寫「北京」的條目,按照非原始的要求,你會查找一些資料,在這些資料中「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通常都會和一些更豐富的內容在同一來源中,因此很難出現要為這句單獨列來源的情況。其它常識性的內容一般也具有這一特點,你的擔憂是過慮了。--Wikijoiner 14:33 2005年12月16日 (UTC)
- 不論如何,Wikijoiner所說的,還是很積極的意見 -Wikinu 10:26 2005年12月17日 (UTC)
這個爭議的條目,Wikijoiner說得對,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加註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維基要表達多方合理的觀點,條目中有關的段落語句可以加註釋,註明出處,表達各種合理的觀點。希望參與維基的各位,理解維基的精神。維基的精神和原則,就是提供爭議解決方案的源泉,也是必須的依據。 --Talker 04:30 2005年12月20日 (UTC)
- 花了時間充實了條目,作了一些註釋,包括一些內容的出處、不同觀點,另外也對一些內容做了背景註釋。 Dictioner 10:08 2005年12月24日 (UTC)
為什麼刪除照片?
Shizhao為什麼要刪除文章中的圖片?這幾張圖片都是來自維基共享資源,原圖是Copy自英文維基百科,上載者已經表明PD版權標識,應該不存在版權問題。——Tevatron 04:35 2005年12月19日 (UTC)
現在這個加注方法,不能令人苟同
條目中依舊是原來那些不中立,浮誇吹捧的說法,只不過在註釋里把一家之言近一步闡發而已,而且關正文和註釋中加入了太多的個人感言。現在的條目,變成了dicitioner論證它觀點的「論文」了。這種把一家之言寫成了公認真理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我以為,恰當的做法應該是我前面提出的註釋方法。--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4:35 2005年12月24日 (UTC)
- Wikipedia:方針與指引不支持你所提出的東西,請仔細學習。你說「變成了dicitioner論證它觀點的「論文」」,請問除了注視中的這句話「對於這種將建校時間由民國時期改為清代的做法,有人認為是受到了新朝伊始貶損前朝舊事的思維影響」是我的觀點外,哪些內容是我的觀點?哪些內容沒有出處?上面注視中的這句話,我也說明了「有人認為」,合理不合理大家可以判斷。你說「依舊是原來那些不中立,浮誇吹捧的說」,如有不中立,浮誇吹捧的說法,請一一指出來討論,如果沒有,你將會被視為犯了惡意誹謗罪。不要空說,請討論具體問題。 Dictioner 17:15 2005年12月24日 (UTC)
Louer,我發覺你確實可能有點問題,「變成了dicitioner論證它觀點的「論文」」,論文是要有新的結論的,想問一下條目裏面哪一個是dicitioner的新的結論?我看了新版本條目,還沒有看到什麼是沒有見過的新結論。如果你覺得有,需要提出來討論,維基百科全書是匯集已有知識的地方,不是原創知識的地方,如果是真有原創的結論,維基的政策是不能記錄的。如果沒有,你這樣信口開河是維基不歡迎的。--Wikinu 02:08 2005年12月25日 (UTC)
- 現在爭議的焦點又變成了哪個觀點該放正文,哪個該放註釋。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其實應該仔細讀一下什麼是中立的觀點?「無偏見」和「中立」所指的究竟是甚麼?一節。其中說各個可證實的觀點應得到公平對待,現在有的放正文,有的放註釋,顯然對各個觀點是不公平的。根據方針所示範的列寫觀點的方式,這些觀點應都列在正文中。否則,哪個放正文的爭議又要無休止了。--Wikijoiner 05:18 2005年12月25日 (UTC)
- 你說得對,需要仔細閱讀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及整個政策。「可證實的觀點應得到公平對待」,這一點尤其要明確。並不是每一個觀點都要公平的對待,甚至有的觀點不能寫進條目,比如不合理的觀點,如果某人的觀點認為「蔣介石、毛澤東是個法西斯分子」、「南京大學、北京大學1952年建校」,這樣的觀點,寫在相應條目的註釋中就不合理,更不能寫在條目中。更要說明的是,條目所列正文內容並非因為維基才有的觀點,都是已經存在的知識,都是有出處的,如果各位認為哪一點不是,可以指出來。如果哪一點內容有問題,哪一點認為不符合維基的政策,可以一一指出來討論,這是維基所需要的建設性的對話。 Dictioner 05:33 2005年12月25日 (UTC)
怎麼又出了空口胡說?到底是什麼心理?我的那些怎麼還沒回答? -Twiki 03:23 2005年12月26日 (UTC)
劉敦楨是南大的校友?
劉老什麼時候在南大讀過書?--3dball 15:48 2005年12月24日 (UTC)
為什麼沒人回答這個問題?--3dball 10:05 2005年12月25日 (UTC)
- 校友有很多種定義,在中國一般是廣義的定義,包括畢業校友、教職員等。大學校友聽說最狹義的定義,是只算本科生畢業生,一般國內不會這樣。按照國內一般的定義,劉敦楨也是大陸南大、東大、台灣中大等校的校友。 Dictioner 15:58 2005年12月25日 (UTC)
新版本
聖誕來看到,加上註釋的新版本不錯,以前比較造作的語句早應該改成中性,內容也得到了充實。像以前那樣過於簡單沒有充實內容,以及沒有註釋說明,確實容易讓不了解的人發生疑問,這樣就清楚了。不過如果還有什麼問題,還可以提出來改進。 --Wikinu 02:02 2005年12月25日 (UTC)
Dictioner,我在現代大學的註釋中加了點內容:「比如1920年代後期的清華大學、1930年代後期的浙江大學,都成為具有較高科研水準的現代大學」。 另外,三江師範「最初聘請了70位中國教習(最後實際任教者26人)」,這個一般會覺得不理解,可否在註釋中說明一下原因? --Wikinu 02:16 2005年12月25日 (UTC)
- 註釋還沒有寫完,有時間我會添加的。謝謝你的建設性的意見。 Dictioner 04:03 2005年12月25日 (UTC)
看了好,現在平實的語言,內容豐富了不少,來龍去脈清楚了。 -Twiki 03:23 2005年12月26日 (UTC)
請dictioner改變一下編輯方式
24小時之內編輯了不下50次?請先想清楚寫什麼內容再動手,並請充分利用預覽的功能。節約資源。--Alexcn 14:51 2005年12月25日 (UTC)
- 好的,謝謝提醒。 Dictioner 15:51 2005年12月25日 (UTC)
「有部分該校學者認為」這個說法也不對
「有部分該校學者認為」這個說法也不對,這是孤陋寡聞者才能寫出來的文字,根據網上搜索,該校學者以外的人,錢仲聯在《近百年詩壇點將錄》介紹王易說:「王易亦掌教南雍,所著《國學概論》《詞曲史》等,嘉惠士林,為功匪尠。」 嘯雲樓主劉夢芙2001的文章中介紹汪東說他「掌教南雍,有若八十萬禁軍教頭,門下濟濟多士,著名女詞人沈祖棻即其高第弟子也。蘇淵雷介紹柳詒徵時說「當五四運動前後,北方大學之主史學講座者,若北大之朱希祖、錢玄同,清華之梁任公、王靜安、陳寅恪,皆一時之選;而先生(指柳詒徵)講學南雍,隱然與之鼎足而三。」。--User:Bbs 04:23 2006年7月26日 (UTC)
- 馬甲別用太多了,用一個最經常的就好。另外說別人孤陋寡聞做什麼,難道不了解南大就是孤陋寡聞?這世界上不了解南大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也是在查閱階段,很多知識都是南大校友在補充給我的。既然看到了其他學校的學者的說法,那麼添加進去就好,把「該校」二字刪除即可。
- 另外非常奇怪的是,為什麼東南大學等學校,並沒有看到此太學追溯?既然東南大學也追溯到國立中央大學,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那為什麼東南大學不能說自己繼承南雍?--涓生 10:34 2006年7月26日 (UTC)
沒有查到哪位學者認為其前身最早不可以追溯到發端於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不僅是學者,還有其他領域的人士,剛才查到以前的討論Talk:南京大學/2005年12月前,Rochunghwa提供的資料說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考試院有一篇文章,《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 南雍薪火不息》,收錄在中外雜誌61卷上,作者是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王成聖。此外,南大官方也認為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南京太學,按照討論頁上的資料,南大官方自稱「南雍後學」(比如,物理學家袁家騮2003年去世,南京大學的官方輓聯有「師範徒存 哲人其萎 高能欽一代 南雍後學痛招魂」。Nuwikian提供)。台灣中央大學官方的新生網上也認為前身最早可以追溯發端於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User:Bbs 06:08 2006年7月27日 (UTC)
- 王成聖是國立中央大學36級邊政系校友。參見東南大學校友會,並且中外雜誌是他發行的。
- 我有列舉「哪位學者認為其前身最早不可以追溯到南京太學」嗎?我在沒有發現此說法時,也沒有寫入維基吧。但很明顯的是新學追溯舊學是學界裏向來有爭議的話題,這一點一直保存在了註釋中。--涓生 09:53 2006年7月27日 (UTC)
- hehe,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愛把「文史」並稱的緣故,搞得許多人常常分不清是在「治文」還是「治史」。某校的人自稱「南雍後學」就能說明某校歷史可以上溯到「南雍」莫?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那是不是中國歷史就可以上溯到侏羅紀了呢?物質傳承與精神傳承還是要紛紛清楚地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2:17 2006年7月27日 (UTC)
- 說得是。實際的傳承應該和精神的傳承分離開來。說南雍後學,應該是繼承該精神,而並不能作為實際傳承的理由。--涓生 16:59 2006年7月27日 (UTC)
希望能夠進一步按Louer的說法修正觀點。目前看起來還不能完全反映客觀事實。--涓生 02:02 2006年11月11日 (UTC)
尊重歷史,條目當以平實的記述即可 --Wikinu 08:37 2006年12月22日 (UTC)
Wikinu繼續編輯的版本是客觀而且充分的。在此對Wikinu的貢獻表示支持與鼓勵。--涓生 15:22 2006年12月24日 (UTC)
- 我認識的南大同學,對你們的太學追溯法,都感到好笑。中央大學是大陸的九所大學以及台灣中央大學共同的歷史,南京大學的條目應該側重於院校調整以後的業績,而不是對陳年的東西,津津樂道,追溯到太學的做法,我個人以為就是對於wikipedia的一個諷刺,這樣不會顯得南大多了不起,反而蒼白可憐。--farm (talk) 00:33 2006年12月25日 (UTC)
- 既然他們想加,而且又陳述了客觀(正規的校史並沒有追溯,只有一些人的見解),那就加上去吧。確實如Farm所說,南大之所以讓人欽佩,與這公元258年建立的太學毫無關聯。大家一般想到的是建國以後的南大,南大也只是中央大學的10所繼承者之一。--涓生 09:05 2006年12月2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