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Lnnocentius/Draft:Wikipedia:來源審查

在維基百科寫作條目時,必定會進行尋找來源和對來源進行解析的步驟。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的論述,維基百科應當使用可靠的,第三方的出版物。然而在實際分析素材時,總會出現來源不明確或者不知如何分類的情況。本論述將簡明的概括各類來源的特徵,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適合在維基百科中使用。

素材審查前,中,後需要注意的問題

編輯

素材審查前

編輯
  1. 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的論述,維基百科不應當對來源的內文進行進一步的解析,在寫作時僅應當加入來源中的論點,不應當加入維基人個人的進一步論述。
  2. 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的論述,任何可靠的,第三方的出版物都可以被使用於維基百科寫作中,不應當因為來源中的觀點之偏頗而忽略其論點或者代入個人情感。
  3. 如果時間允許,應當儘可能尋找其他相似論點的,且更為可靠的素材,以作為條目寫作的輔佐。

素材審查中

編輯
  1. 關注其論點中的易引起爭議的部分(Controversy),若可能,找到與其論點相反的,可靠的其他來源。
  2. 對於可靠的,第三方的來源,不應對其作者和寫作意圖進行過度剖析
  3. 對於其他來源,應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情景化(Contextualization),了解其寫作的Who, When, Why, What, For whom.

素材審查後

編輯
  1. 在使用來源進行寫作時,不應過度注重單一來源。

來源的基本審視:文獻出處,類別

編輯

搜索到撰寫條目所需的來源之後,首先需要審視其出處,類別。

從何處來?(Source?)

編輯

書籍來源

編輯
  • 注意其出版,印刷的相關信息。一般的出版書籍大部分可以在維基百科使用,然而由大型院校所出版(Publish)的書籍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學術評價的保障性。
  • 注意其作者的知名度和職位。一般可信的作者應為詞條內容的專門家,或者研究範圍相關於詞條內容的准教授及以上級別人物。
  • 注意其引用參考列表。與維基百科類似,可靠的學術書籍一般由其他的可靠學術來源參考構成,這也是學術審查中評判其可靠性的一環,同時可以根據其參考列表進一步搜索其他的可靠來源。
  • 注意其出版年份。現代學術的發展迅速,觀點也是日新月異。過於陳舊的書籍可能會帶有過期的甚至錯誤的觀點。
  • 舉例: Von Glahn, Richard, author.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 from Antiquity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 搜索作者個人信息: Richard Von Glahn : [1],UCLA的正教授,專門研究中國經濟史。
    • 出版商: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劍橋大學出版社,是有名的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份: 2016 : 極近期出版的書籍。
    • 參考列表:參考詳實,充分,不依賴單一素材。
    • 可推斷是可以用於學術級寫作的可靠來源,可以用於維基百科相關條目的寫作,亦可根據其進一步搜索其他的可靠來源。
  • 再舉例: Liang, Heng, 1954-. Son of the Revolution. New York :Knopf : Distributed by Random House, 1983.
    • 搜索作者個人信息: [2],作家。
    • 出版商: 蘭登書屋, 市場佔比非常大的出版商。
    • 出版年份: 1983 : 30年前的書目,不一定能代表目前的所有觀點。
    • 參考列表:無,本書是一本自傳,並無參考其他來源的必要。
    • 可推斷,儘管是出版圖書,然而無學術可靠性,可以使用,然而不可過度依賴。

學術期刊來源:

編輯
  • 注意其作者的知名度和職位。一般可信的作者應為詞條內容的專門家,或者研究範圍相關於詞條內容的准教授及以上級別人物。
  • 注意是否確實為知名且可信的學術期刊。一部分的期刊僅根據作者所支付的刊登費而刊登文章,這種期刊在學術界被廣為批評。
  • 注意其引用參考列表。與維基百科類似,可靠的學術書籍一般由其他的可靠學術來源參考構成,這也是學術審查中評判其可靠性的一環,同時可以根據其參考列表進一步搜索其他的可靠來源。
  • 注意其出版年份。現代學術的發展迅速,觀點也是日新月異。過於陳舊的書籍可能會帶有過期的甚至錯誤的觀點。
  • 注意其是否被同行評審。與維基百科相似,經過同行評審的文章中的瑕疵和錯誤比未經過同行評審的文章要少的多。

報紙新聞來源:

編輯
  • 引用報紙和新聞,以及未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來源時,務必注意相關的信息是否有反對意見
  • 究其原因,是因為報紙和新聞可能有着觀點偏差和政治立場,且小部分的信息並不一定描述真實的情況
  • 注意其出版年份。現代學術的發展迅速,觀點也是日新月異。過於陳舊的來源可能會帶有過期的甚至錯誤的觀點。
  • 注意其知名度。越大型的,受眾越廣的出版社,其觀點偏差會越偏小。然而有些時候也不盡然
    • 例如,在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條目中,就不可一味使用大型的,然而被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媒體。(然而不使用也不可取)
  • 注意其寫作目的。如果其寫作目的本身與條目利益有衝突,那麼使用此來源就極有可能產生一定的偏差。
    • 然而也有特殊情況,即所有來源均與條目本身有利益衝突。這種時候則需要盡可能的包攬全部信息,並做好排版和區別。

流行來源:

編輯
  • 一般的流行來源,如網絡視頻,Facebook, 博客,其寫作來源基本不明,亦沒有學術審查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以作為維基百科的來源的。
    • 另外,Wikipedia:關注度亦不將流行來源視為關注度來源,是故只有網絡流行來源的條目一般會被提疑關注度並刪除。

不明及其他來源:

編輯

何種來源?(Category?)

編輯

一次,二次來源

編輯
  • 參考Wikipedia:可靠來源中的一次文獻(Primary Source)及二次文獻(Secondary Source)的定義。
  • 一次來源:即與條目的主體直接相關,於條目主體發生的時間寫作的來源。
    • 一次文獻若未經過可信賴的出版商出版,其可信性會大大下降。是故Wikipedia:可靠來源點出我們不可以使用未經可信賴出版者發佈的一次文獻。
  • 二次來源:參照二次來源,於條目主題發生之後寫作的來源。
    • 二次來源亦需選擇參考了大量一次文獻的,可靠的二次來源。
  • 舉例:
    • 條目主體:諾曼第戰役
      • 一次來源舉例1:於1944年6月6日當地時間早8點,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寫給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的信件[3],戰後被美國政府披露。
      • 一次來源舉例2:於1944年6月13日,一名威斯康星州出身的美國大兵於諾曼底寫作的家信,戰後被威斯康星州政府發表。
      • 二次來源舉例1:法國某媒體,於2004年對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回顧與總結,發佈於某報紙。
      • 二次來源舉例2:美國某老兵的自傳,其中詳細講述了當年奧馬哈海灘登陸時的場景。
        • 有關於某事件的,於事後寫作的記事一般被視為二次來源。(因為其通常帶有對其他一次來源觀察後的觀點扭曲和自我認識)
    • 條目主體:阿道夫·希特拉
      • 一次來源舉例1:於1925年出版的,我的奮鬥
      • 一次來源舉例2:於1942年,希特拉進行的公眾演說。德國政府戰後出版的資料中內涵的演講稿,視頻,音聲。
      • 二次來源舉例1:某大學教授對希特拉的人格及行動進行的心理學角度的研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 二次來源舉例2:一位幼年被希特拉親手抱過的女性寫下的二戰德國的經歷。
        • Hunt, Irmgard A. (Irmgard Albine), 1934-. On Hitler's Mountain : Overcoming the Legacy of a Nazi Childhood.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2005.
    • 條目主體:某不知名的人物
      • 不可靠的一次來源舉例:其自身於博客為自己寫下的正面評價。
      • 二次來源舉例:由某小報寫下的有關其某事件的負面評價。

被翻譯的來源

編輯
  • 中文維基百科中請儘量使用中文來源
  • 使用被翻譯成中文的來源時需要注意其翻譯是否準確。必要且有信心時可以使用原語言的來源。
  • 使用其他語言的來源並自主進行翻譯時,請注意翻譯的準確性,必要時可以使用註釋引用(Quote)外文來源。

綫上,線下來源

編輯
  • 綫上(Online)來源具有線下來源(Offline, Paper Copy)無法具有的可獲取性,是故可以使用綫上來源時請儘量使用綫上來源(在保證其來源的準確性的前提下)。
    • 在使用綫上來源時應儘量使用穩定的來源,或者進行存檔(archive),避免頻發的失效鏈接及容易引發的不可查證問題。
  • 在有必要的時候亦可使用線下來源,然而應該為讀者提供儘量多的信息以便查閱。
    • 同時,針對線下來源的破壞通常不易被發現,是故在使用線下來源時需要謹慎。

進一步的審視:內容準確性,中立性

編輯

即使是一般被認為可靠的,甚至是經過同行評審的來源,其內容亦可能有不詳盡,甚至錯誤的訊息存在。儘管維基百科方針只要求可供查證,來源中明顯的邏輯謬誤亦不應當被包含在條目中。

深度解析:作者寫作的意圖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