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nnocentius/Draft:Wikipedia:来源审查
在维基百科写作条目时,必定会进行寻找来源和对来源进行解析的步骤。根据Wikipedia:可靠来源的论述,维基百科应当使用可靠的,第三方的出版物。然而在实际分析素材时,总会出现来源不明确或者不知如何分类的情况。本论述将简明的概括各类来源的特征,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适合在维基百科中使用。
素材审查前,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辑素材审查前
编辑- 根据Wikipedia:可靠来源的论述,维基百科不应当对来源的内文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在写作时仅应当加入来源中的论点,不应当加入维基人个人的进一步论述。
- 根据Wikipedia:中立的观点的论述,任何可靠的,第三方的出版物都可以被使用于维基百科写作中,不应当因为来源中的观点之偏颇而忽略其论点或者代入个人情感。
- 如果时间允许,应当尽可能寻找其他相似论点的,且更为可靠的素材,以作为条目写作的辅佐。
素材审查中
编辑- 关注其论点中的易引起争议的部分(Controversy),若可能,找到与其论点相反的,可靠的其他来源。
- 对于可靠的,第三方的来源,不应对其作者和写作意图进行过度剖析。
- 对于其他来源,应当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景化(Contextualization),了解其写作的Who, When, Why, What, For whom.
素材审查后
编辑- 在使用来源进行写作时,不应过度注重单一来源。
来源的基本审视:文献出处,类别
编辑搜索到撰写条目所需的来源之后,首先需要审视其出处,类别。
从何处来?(Source?)
编辑书籍来源
编辑- 注意其出版,印刷的相关信息。一般的出版书籍大部分可以在维基百科使用,然而由大型院校所出版(Publish)的书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评价的保障性。
- 注意其作者的知名度和职位。一般可信的作者应为词条内容的专门家,或者研究范围相关于词条内容的准教授及以上级别人物。
- 注意其引用参考列表。与维基百科类似,可靠的学术书籍一般由其他的可靠学术来源参考构成,这也是学术审查中评判其可靠性的一环,同时可以根据其参考列表进一步搜索其他的可靠来源。
- 注意其出版年份。现代学术的发展迅速,观点也是日新月异。过于陈旧的书籍可能会带有过期的甚至错误的观点。
- 举例: Von Glahn, Richard, author.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 from Antiquity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 再举例: Liang, Heng, 1954-. Son of the Revolution. New York :Knopf : Distributed by Random House, 1983.
学术期刊来源:
编辑- 注意其作者的知名度和职位。一般可信的作者应为词条内容的专门家,或者研究范围相关于词条内容的准教授及以上级别人物。
- 注意是否确实为知名且可信的学术期刊。一部分的期刊仅根据作者所支付的刊登费而刊登文章,这种期刊在学术界被广为批评。
- 注意其引用参考列表。与维基百科类似,可靠的学术书籍一般由其他的可靠学术来源参考构成,这也是学术审查中评判其可靠性的一环,同时可以根据其参考列表进一步搜索其他的可靠来源。
- 注意其出版年份。现代学术的发展迅速,观点也是日新月异。过于陈旧的书籍可能会带有过期的甚至错误的观点。
- 注意其是否被同行评审。与维基百科相似,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中的瑕疵和错误比未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要少的多。
报纸新闻来源:
编辑- 引用报纸和新闻,以及未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来源时,务必注意相关的信息是否有反对意见。
- 究其原因,是因为报纸和新闻可能有着观点偏差和政治立场,且小部分的信息并不一定描述真实的情况。
- 注意其出版年份。现代学术的发展迅速,观点也是日新月异。过于陈旧的来源可能会带有过期的甚至错误的观点。
- 注意其知名度。越大型的,受众越广的出版社,其观点偏差会越偏小。然而有些时候也不尽然。
- 例如,在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条目中,就不可一味使用大型的,然而被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媒体。(然而不使用也不可取)
- 注意其写作目的。如果其写作目的本身与条目利益有冲突,那么使用此来源就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偏差。
- 然而也有特殊情况,即所有来源均与条目本身有利益冲突。这种时候则需要尽可能的包揽全部信息,并做好排版和区别。
流行来源:
编辑- 一般的流行来源,如网络视频,Facebook, 博客,其写作来源基本不明,亦没有学术审查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以作为维基百科的来源的。
- 另外,Wikipedia:关注度亦不将流行来源视为关注度来源,是故只有网络流行来源的条目一般会被提疑关注度并删除。
不明及其他来源:
编辑何种来源?(Category?)
编辑一次,二次来源
编辑- 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中的一次文献(Primary Source)及二次文献(Secondary Source)的定义。
- 一次来源:即与条目的主体直接相关,于条目主体发生的时间写作的来源。
- 一次文献若未经过可信赖的出版商出版,其可信性会大大下降。是故Wikipedia:可靠来源点出我们不可以使用未经可信赖出版者发布的一次文献。
- 二次来源:参照二次来源,于条目主题发生之后写作的来源。
- 二次来源亦需选择参考了大量一次文献的,可靠的二次来源。
- 举例:
- 条目主体:诺曼底战役
- 一次来源举例1:于1944年6月6日当地时间早8点,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写给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的信件[3],战后被美国政府披露。
- 一次来源举例2:于1944年6月13日,一名威斯康星州出身的美国大兵于诺曼底写作的家信,战后被威斯康星州政府发表。
- 二次来源举例1:法国某媒体,于2004年对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回顾与总结,发布于某报纸。
- 二次来源举例2:美国某老兵的自传,其中详细讲述了当年奥马哈海滩登陆时的场景。
- 有关于某事件的,于事后写作的记事一般被视为二次来源。(因为其通常带有对其他一次来源观察后的观点扭曲和自我认识)
- 条目主体:阿道夫·希特勒
- 一次来源举例1:于1925年出版的,我的奋斗。
- 一次来源举例2:于1942年,希特勒进行的公众演说。德国政府战后出版的资料中内涵的演讲稿,视频,音声。
- 二次来源举例1:某大学教授对希特勒的人格及行动进行的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 二次来源举例2:一位幼年被希特勒亲手抱过的女性写下的二战德国的经历。
- Hunt, Irmgard A. (Irmgard Albine), 1934-. On Hitler's Mountain : Overcoming the Legacy of a Nazi Childhood.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2005.
- 条目主体:某不知名的人物
- 不可靠的一次来源举例:其自身于博客为自己写下的正面评价。
- 二次来源举例:由某小报写下的有关其某事件的负面评价。
- 条目主体:诺曼底战役
被翻译的来源
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中请尽量使用中文来源。
- 使用被翻译成中文的来源时需要注意其翻译是否准确。必要且有信心时可以使用原语言的来源。
- 使用其他语言的来源并自主进行翻译时,请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使用注释引用(Quote)外文来源。
线上,线下来源
编辑- 线上(Online)来源具有线下来源(Offline, Paper Copy)无法具有的可获取性,是故可以使用线上来源时请尽量使用线上来源(在保证其来源的准确性的前提下)。
- 在使用线上来源时应尽量使用稳定的来源,或者进行存档(archive),避免频发的失效链接及容易引发的不可查证问题。
- 在有必要的时候亦可使用线下来源,然而应该为读者提供尽量多的信息以便查阅。
- 同时,针对线下来源的破坏通常不易被发现,是故在使用线下来源时需要谨慎。
进一步的审视:内容准确性,中立性
编辑即使是一般被认为可靠的,甚至是经过同行评审的来源,其内容亦可能有不详尽,甚至错误的讯息存在。尽管维基百科方针只要求可供查证,来源中明显的逻辑谬误亦不应当被包含在条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