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娥

沪剧演员(1923-1988)

丁是娥(1923年11月12日—1988年7月9日),原名潘永華,小名「銀男」,籍貫浙江吳興,生於上海,中國滬劇表演藝術家,滬劇「丁派」藝術的創始人。丁是娥鮮活扮演過小飛娥、林佩芬、繁漪、阿慶嫂和嬸娘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然相異的婦女形象。

丁是娥
女演員
本名潘永華
別名小小婉娥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籍貫浙江吳興縣
出生(1923-11-12)1923年11月12日[1]
逝世1988年7月6日(1988歲—07—06)(64歲)
職業滬劇演員
語言吳語國語

生平

編輯

丁是娥籍貫浙江省吳興縣雙林鎮潘家㘰村(今屬湖州市南潯區[a]),其父潘成忠早年到上海的一家湖絲棧做臨時工,與同棧的繅絲女工石桂娥相戀成婚後才生下了她。出生地位於上海虹口虯江橋畔[2]。9歲師從丁婉娥,並得藝名「丁是娥」。關於含義,丁是娥曾回憶道[3]

拜師以後,老師為我起藝名叫丁是娥。她向我解釋說:「取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一、儂是我的娥;二是申曲界有個唱出名的,叫孫是娥,可惜死得早,希望儂像伊,將來掛霓虹燈牌子。」

丁是娥從師丁婉娥學花旦、正旦,兼演老旦,在兒童申曲班以「小小婉娥」藝名登臺。18歲滿師後,相繼在鳴英、施春軒、文濱、上藝等滬劇團演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滬劇改革,在排演現代戲方面成績卓著。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同年赴朝鮮慰問演出。1954年獲華東戲曲會演一等演員獎。1956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1958年被評為全國婦女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和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4]

1978年8月,丁是娥出任上海滬劇團團長。1982年9月,建立上海滬劇院,丁為第一任院長。1988年7月9日,因晚期腎癌告別人世。

代表作品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丁是娥的家鄉在今湖州市南潯鎮的潘家兜村。該村原屬雙林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劃入馬腰鄉,21世紀初鄉鎮撤並併入南潯鎮。村裏至今保留着一幢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樓兩底的潘氏故宅。村頭還有丁是娥父親潘成忠先生的墓,墓旁生長著丁是娥回鄉給父親上墳時親手栽種的一棵松樹。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楊浩; 葉覽. 旧上海风云人物·第1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606. ISBN 7208004846. 
  2. ^ 解波、汪逸芳. 丁是娥的藝術人生. 中國戲劇場網. 2005-02-23 [2010-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8) (中文(中國大陸)). 
  3. ^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6048-1-1.html[永久失效連結] 丁是娥重病期間口述的自傳,由張雲鵠整理。
  4. ^ 浙江省人物誌編纂委員會 (編). 浙江省人物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13-0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