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仁醫院

上海市同仁醫院又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上海市同仁紅十字醫院,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長寧區的一家三級綜合性醫院[1],醫院共分為仙霞路院區和哈密路院區。

歷史 編輯

長寧區同仁醫院 編輯

1866年11月,美國聖公會牧師湯藹禮(Elliot Heber Thomson)和從美國回到清朝的牧師吳虹玉在救主堂附近的文監師路百老匯路(虹口區塘沽路大名路)開辦了一個名為同仁醫局的診所。1867年,診所擴大規模,改名為同仁醫館,1880年,文惠廉長子文恆理(Henry William Boone)來到上海,將診所搬遷至熙華德路文監師路(虹口區長治路塘沽路),同時擴建為醫院,名稱更改為同仁醫院(St. Luke’s Hospital),醫院的英文名來自於路加[2]。文恆理還在醫院內開辦醫療助理訓練班,後醫療助理訓練班改為醫科學校,這是上海最早的西醫教育機構。1882年,文理恆又在同仁醫院開辦護士訓練班,這是中國第一家培養醫療護理人員的機構。1896年,聖約翰書院設立醫學部,文恆理擔任醫學部主任,同仁醫校併入醫學部,同仁醫院同時成為聖約翰書院附屬教學醫院。1882 年,同仁醫院成功實施第一例眼科手術和卵巢切除術。1886年,同仁醫院成立清朝首家醫學博物館。1909年,同仁醫院引入救護車,這是清朝第一輛救護車[3]

20世紀初,同仁醫院從熙華德路搬遷至虬江路,1930年代又搬遷至海格路(華山路)。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醫院又遷至愚園路、白利南路(長寧路)路口。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接管上海租界,同仁醫院建築被日軍佔領。醫院一部分遷往愛文義路(北京西路),與廣仁醫院合併,另一部分搬遷至大西路、憶定盤路(延安西路江蘇路)並改名同仁第二醫院。1945年第二次中日戰爭結束後,聖約翰大學將校門東邊的梵皇渡路(萬航渡路)一塊土地劃給同仁醫院作為新院址。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聖約翰大學撤銷,同仁醫院成為獨立醫院。1955年,同仁醫院被政府衛生部門接管。文化大革命時期,醫院改名為東風醫院。1977年,醫院搬遷至愚園路738號,1979年恢復同仁醫院的名稱[3]。1970年代同仁醫院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彩色電視胃鏡[1]

長寧區中心醫院 編輯

長寧區中心醫院,又名上海市長寧區紅十字醫院,成立於1999年,位於新涇鎮仙霞路1111號,由衛生部評為二級甲等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編輯

2013年12月8日,長寧區中心醫院與長寧區同仁醫院合併為「上海市同仁醫院」,並掛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4]

2020年2月,同仁醫院發現上海首例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例[5]

2020年4月16日,經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批准,同仁醫院由二級甲等升級為三級乙等[6]

2021年1月5日,同仁醫院試點數字人民幣使用,成為上海首個試點數字人民幣的場所[7]

院內出生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医院概况.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2020-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2. ^ 薛理勇著. 西风落叶 海上教会机构寻踪.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7: 177. ISBN 978-7-5608-6709-0. 
  3. ^ 3.0 3.1 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編. 史事与史迹 孙宋孔蒋家族在上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 132. ISBN 978-7-5326-5018-7. 
  4. ^ 【文汇报】长宁区中心医院和长宁区同仁医院正式合并. 2013-12-10. 
  5. ^ 同仁医院:发现上海首例确诊病例且保持院内零感染. 新民晚報. 2020-02-28. 
  6. ^ 关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17家医院医院等级评审结果的公示.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 2020-04-16. 二、通過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評審的醫院……8.上海市同仁醫院 
  7. ^ 數字人民幣上海試點 實體「可視卡」首亮相.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