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公司
中國建設銀公司(英語:China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國民政府的工礦投資公營事業公司。[1]。總部的「建設大樓」位於上海公共租界中區的江西路、福州路圓形路口的西南轉角(今黃浦區江西中路181號),1994年被列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2]。
歷史
編輯1933年秋,因為在軍費問題上與蔣介石的分歧,宋子文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等職。1934年5月31日,宋子文在上海漢口路7號創辦中國建設銀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國幣,來自11家大型商業銀行(中國銀行200萬元、交通銀行150萬元、中央銀行150萬元、中國國貨銀行80萬元、山西裕華銀行50萬元、中南銀行25萬元、中國實業銀行25萬元、金城銀行25萬元、上海商業儲蓄銀行20萬元、浙江興業銀行20萬元、大陸銀行15萬元、中國通商銀行15萬元、中國墾業銀行15萬元、四明銀行15萬元、國華商業銀行15萬元、浙江實業銀行10萬元、工商銀行10萬元、江浙商業儲蓄銀行10萬元、東萊銀行10萬元、聚興誠銀行10萬元、同豐永金號10萬元),個人股東股本不到9%。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孔祥熙兼任董事長,宋子文(國民政府委員、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貝祖詒(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外匯部主任)任執行董事、宋子良任總經理,內設秘書處、設計處(潘銘新)、統計處、事業處(秦瑜)。與英、法、美等國合作在中國投資鐵路礦山。1934年7月4日正式開業。[3]主要業務包括:[4]
- 代理政府債券發行
- 代理公司債發行
- 引進外資投資鐵路建設。如「滬杭甬鐵路借款合約」、京贛鐵路建設公債、錢塘江大橋、成渝鐵路、川黔鐵路特許公司
- 控制實業:包括淮南礦路公司、揚子電氣公司(包括南京電廠和戚墅堰電廠)[5]、西京電廠、漢口既濟水電公司、中國棉業公司、中國木業公司、中國礦業公司、南昌水電廠、武昌水電廠、廬山電氣交通公司、咸陽酒精廠、首都電話公司、廬山升降電車等。戰前工礦業總投資14,808,402元。
1938年6月28日,美國總統小羅斯福批准貸款1,000萬美元給該公司用於購買美國汽油備戰。
1944年1月,公營銀行持有的股本按原票面價的2.25倍出讓給一批要人,從此該公司成為私人控股公司。[6]
1947年「黃金風潮」,建設銀公司涉案8879萬美元,宋子文退出該公司的持股。1946年公司復員回上海。1949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時,留在大陸的資產僅黃金12兩。[7]
參考文獻
編輯- ^ 鄭會欣:戰前中國建設銀公司的投資經營活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1期
- ^ 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失效連結],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 ^ 鄭會欣:「中國建設銀公司的創立:官僚與財閥結合的一個實例」,《改革》,1999年02期,第106-113頁+第128頁。
- ^ 鄭會欣:「戰前中國建設銀公司的投資經營活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1期,第35-42頁。
- ^ 譚備戰:「抗戰前國企向民企的轉變——以建設委員會和中國建設銀公司談判為例」,《貴州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第146-152頁。
- ^ 鄭會欣:「中國建設銀公司股份的演變」,《歷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95-113頁。
- ^ 《中國金融史》,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