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院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也是最大的一所石油高等學府。目前已發展成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文相結合」的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
校訓 | 惟真惟實 | ||
創辦時間 | 1953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37010425 | ||
學校類型 | 公立普通高等學校 | ||
黨委書記 | 王勇 | ||
校長 | 郝芳 | ||
教師人數 | 1500餘人 | ||
學生人數 | 20000餘人 | ||
校址 | 中國山東省 | ||
總面積 | 300公頃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網站 | http://www.upc.edu.cn | ||
|
歷史沿革
編輯中國石油大學的前身北京石油學院成立於1953年,歷經北京石油學院、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四個重要發展階段,辦學體制由行業院校轉制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1951年11月,全國第一次高等工業院校會議在北京召開。燃料工業部主管石油工業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呼籲重視石油技術人才的培養,建議學習蘇聯經驗,建立中國的石油教育體系,不僅要辦石油中等技術學校,也要辦正規的高等石油院校。建議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及時籌辦石油學院。這是最早提出籌辦石油學院的建議。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首先與天津的北洋大學建立了聯繫。根據燃料工業部的要求北洋大學化工、地質兩系轉為石油煉製系和石油地質系,在機械系內設石油機械組,採礦系基本上轉向為燃料工業部服務。燃料工業部並與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作,建立了清華大學燃料研究室。1951年5月,在燃料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石油煉製組。在清華大學其他系還設立了石油鑽采、石油地質組。石油管理總局還與北京大學有關的院系取得了聯繫。這時的北京大學,也有一部分教師對石油教育很熱情,許多學生積極學石油學科。1951年至1952年上半年在全國不少大學中出現了「石油熱」。西北工學院採礦系、化工系成立石油組,招收了新生。在重慶大學,先後成立了石油地質組、石油煉製組和石油鑽井組。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成立了液體燃料組。在浙江大學機械系和化工系成立了石油機械組和石油煉製組。在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也設立了石油組。
1952年9月24日,以清華大學地質系、採礦系、化工系的石油組為基礎,匯合了天津大學四個系的石油組以及北京大學化工系、燕京大學數學系的師生力量,建立了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系內設有石油鑽井專業、石油開採專業、石油儲運專業、石油礦場機械專業、石油煉廠機械專業、石油煉製專業。
1952年7月,燃料工業部及石油管理總局抓住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的時機,由石油總局向燃料工業部、教育部、人事部和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報告,請求在北京興辦石油學院,並由陳郁部長向周恩來總理作了匯報,周總理對此給予了肯定。
1952年11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達《文教企字466號通知》,正式批准建立北京石油學院。1953年5月29日,政務院第180次政務會議批准的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計劃明確將"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獨立為北京石油學院"。經政務院同意,由北京市計劃委員會指定,在北京清華園以東的文教區東北部分,即海淀區九間房村一帶建校。這裏原是一片田野,1952年至1953年,政府在這裏計劃興建了地質、鋼鐵、礦業、醫學、航空、農機、林業和石油等許多單科性高等院校,號稱北京「八大學院」。新建的北京石油學院,即是其一。
1953年10月1日,1000多名師生員工聚集在半是工地半是田野的校園裏,舉行了北京石油學院歷史上第一次開學典禮,從而揭開了中國石油高等教育的序幕。10月1日這一天,也被定為學校的校慶日。此時的北京石油學院匯聚了清華大學石油系,大連工學院化工系液體燃料組四年級學生及部分教師,西北工學院採礦系、化工系石油組部分學生,北京地質學院部分學生,北京財經學院部分幹部和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部分幹部。
196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發佈(60)868號文件,宣佈將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增加到64所。北京石油學院成為第二批44所重點高校之一,從此躋身全國重點大學行列。北京石油學院自1953年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經過近13年的發展,已具有相當規模。自1953年至1965年,學院共培養了本科畢業生12000多名,研究生153名。全院教職工總數:1966年為1548人。批准為重點院校時,學校設置專業21個,在校生5686人,教職工1705人,其中教師548人,實驗室63個,研究室1個,圖書資料25萬冊,校舍面積 13.5萬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極「左」思想的干擾之下,高校下放外遷之風日盛。早在1965年,石油部就研究了北京石油學院遷校廠礦的問題;1966年3~5月,2000多名師生員工分赴大慶和勝利油田建校。1966年5月「文革」爆發。北京石油學院附中學生和大學生開始「造反」,大字報鋪天蓋地,許多教職工橫遭迫害。1967年1月22日。「造反派」宣佈奪權,學院全面癱瘓,派性鬥爭泛濫。1968年8月13日,「工軍宣隊」進駐學院;9月25日成立學院「革命委員會」,開始「鬥批改」。師生接受 「再教育」,正常的教學活動停頓。
1969年中蘇關係嚴重惡化,10月18日林彪發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各大中城市也進行了疏散人口、下放幹部、外遷大專院校的緊急動員。10月21日,石油部軍管會下達了北京石油學院遷校山東東營的命令。1969年10月27日~11月7日。師生員工、家屬分三批乘專列遷往東營。僅兩周時間,遷出人員4200人,家具5400件,其它物資11000多箱。遷校使學校元氣大傷,教學固定資產由800萬元減至400萬元;圖書由30萬冊減至20萬冊;教師流失300多人。遷校山東的北京石油學院與勝利油田實行廠校合作辦學,由山東省革委會領導。
1970年3月19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石油部軍管會聯合發文。決定將北京石油學院改名為華東石油學院。1966年至1970年,高校因「文革」而停止招生。華東石油學院於1970年下半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7年恢復高考,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宣佈統一考試招生。1978年3月和10月,77級、78級共1665名本科生、20名研究生相繼入學。1978年2月,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華東石油學院等88所高校重新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1981年6月22日,石油部、教育部聯合發文,宣佈成立華東石油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研究生部設在原北京石油學院校址。
1984年7月,經國家計委與北京市建委研究,同意在北京昌平選址建設華東石油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研究生部的成立和發展,使學校逐步形成兩地辦學的格局。
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在華東石油學院和北京研究生部等基礎上組建石油大學,實行山東、北京兩地辦學。1989年石油大學(北京)恢復招收本科生。1990年石油大學(華東)開始單列計劃招收碩士生,1995年開始單列計劃招收博士生。
1997年11月26日。國家計委批准石油大學作為「211工程」項目院校進行建設,成為首批進行「211工程」建設的院校。
2000年2月12日,石油大學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整體劃轉教育部管理,成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高校。
2000年5月26日,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學試辦研究生院。與此同時,伴隨着「高校擴招」的大潮,石油大學也進入到高速擴張時期。
2005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原名「石油大學」)。
2021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原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管理的獨立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脫離該校管理,並轉設為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山東石油化工學院,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管理[1]。
發展現狀
編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現有東營、青島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300公頃,建築面積110餘萬平方米。
- 教授、副教授736人
- 專任教師1509人
在校生總數2萬4千餘人
-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萬餘人
- 研究生3800餘人
- 留學生200人
著名校友
編輯- 吳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 周永康——原第十六至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 王濤——原石油工業部部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
- 尹克升——原青海省委書記
- 孫曉群——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正部長級)
- 李毅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
- 李國梁——海南省副省長
- 周吉平——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 王宜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汪東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曹耀峰——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楊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 俞澤猷——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 黃鳴——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王彥——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 劉是龍——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副部級)
- 張丁華——原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 楊興富——原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 朱家甄——原勞動部副部長、中國新星石油公司總經理
- 許海峰——原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
- 劉海燕——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華夏銀行董事長
- 馬富才——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 張轟——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
- 蔣金楚——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牟書令——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蔣龍生——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
- 吳耀文——中煤能源董事長、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鄭虎——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周原——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原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羅漢——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
- 陳興鑾——原東營市副市長,2008年因受賄、貪污、挪用公款和非法倒賣土地使用權四項罪名被逮捕,2010年一審被判死刑
參考文獻
編輯- ^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 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21〕5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入門網站 (北京). [202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中文(簡體)).
- 余世誠主編. 石油大学校史. 東營 (山東省): 石油大學出版社. 2003: 309頁. 7-5636-1821-X.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校简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简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