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師(德語:Volksmarinedivision)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在德國爆發的十一月革命期間於1918年11月11日成立的武裝單位。在參與革命的各種群體決定德國未來政府形式的鬥爭中,它最初支持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溫和社會主義臨時政府和人民代表委員會。到1918年12月,它更多地轉向了左翼,參與了同政府軍的小規模衝突。艾伯特政府在制定《魏瑪憲法》的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後,1919年3月,人民海軍師被解散,其30名成員被自由軍團的成員槍殺。

1918年11月,水兵起義。牌子上寫着:「士兵委員會。社會主義共和國萬歲」。

組織結構 編輯

人民海軍師團最初由約600人組成,到11月13日增加到1500人,到11月底增加到3200人,但到12月下降到1800人[1]。雖然它的大多數成員都是無黨派的水兵,但組成部分也有德國社會民主黨(SPD)成員、SPD更左翼的分支獨立社會民主黨(USPD)成員以及共產黨人與斯巴達克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革命運動)的成員。

在其最活躍的時期,人民海軍師分為三個支隊。第一支隊有1550人,駐紮在柏林的宮廷馬廄,主要職責是保衛德國總理府德意志帝國銀行博物館島烏爾斯坦出版社大樓德語Ullstein Verlag

第二支隊的800人最初駐紮在柏林宮,後來駐紮在基斯滕馬赫街的一個公共機構,然後駐紮在普魯士眾議院。這個支隊負責保衛眾議院和普魯士上議院

第三支隊大部分由來自庫克斯港的水兵組成,人數達到900人。它位於柏林的萊爾特火車站德語Berlin Lehrter Bahnhof。除了守衛火車站外,它還執行待命和巡邏任務。

人民海軍師的行政部門有100人,它的總部先是設在宮廷馬廄,後來又設在馬爾基興河岸的水兵之家德語Marinehaus(Marinehaus)。它的任務包括看管物資配給等後勤任務。

歷史 編輯

 
人民代表委員會。從左到右:埃米爾·巴爾特(USPD)、奧托·蘭茲貝格(SPD)、弗里德里希·艾伯特(SPD)、胡戈·哈澤(USPD)、威廉·迪特曼(USPD)、菲利普·謝德曼(SPD)

1918年11月10日,柏林的工廠和駐紮在該市及其周圍的軍團選出了工人士兵委員會。其中一個委員會,即大柏林人民海軍委員會,根據11月3日基爾港水兵起義的領導人之一,海軍士官保羅·維喬雷克(Paul Wieczorek)的建議,於11月11日成立了人民海軍師[2]。前德意志帝國海軍的革命水兵將被由柏林的新警察局長埃米爾·艾希霍恩(Emil Eichhorn)的指揮。維喬雷克被選為第一任指揮官。

1918年11月14日,維喬雷克被海軍少校弗里德里希·布雷特施耐德(Friedrich Brettschneider)槍殺,後者試圖接管人民海軍師的領導權,但不久後自己也被殺害。幾小時後,來自庫克斯港的水兵奧托·托斯特(Otto Tost)當選為新的指揮官。

早期行動 編輯

最初,人民海軍師是站在溫和社會民主主義一邊的。 1918年12月6日,該部隊的水兵們在預備隊中尉赫爾曼·馮·沃爾夫-梅特尼希(Hermann von Wolff-Metternich)的指揮下,和其他部隊一起向德國總理府行進, 公開表示支持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總理,他是十一月革命期間德國事實上的政府——人民代表委員會的負責人。 部隊還要求在12月底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並批評了大柏林地區工人士兵委員會的執委會。水兵們提議讓艾伯特擔任總統,但他拒絕了這個想法。部隊隨後撤退,並搜查了斯巴達克同盟《紅旗報》的編輯部。其他非人民海軍師的部隊逮捕了執行委員會,這導致了暴力衝突。

讓軍隊宣佈艾伯特為國家元首並擁有獨裁權力的計劃來自最高陸軍司令部(德語縮寫:OHL)的上校漢斯·馮·赫富滕(Hans von Haeften)。他的反革命行動的目的是要解除工人士兵委員會,恢復軍官的指揮權。赫富滕與部長級主管費迪南德·馮·施圖姆(Ferdinand von Stumm)討論了這個問題,後者建議讓他的親戚沃爾夫-梅特尼希領導的人民海軍師引領這個計劃[3]。這個計劃從未得到執行。

左轉 編輯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部隊開始更加左傾。1918年12月30日,一支分隊守衛在柏林的普魯士眾議院,那裏正在舉行德國共產黨(KPD)的成立大會。

人民海軍師越來越引起政治領導人的不滿。12月12日,財政部長胡戈·西蒙(Hugo Simon)指責部隊從他們駐紮的柏林宮盜竊了價值不菲的東西。在衛戍部隊英語Guards Corps (German Empire)抵達後,軍方特別要求解散該師。柏林的軍事指揮官奧托·韋爾斯(Otto Wels)計劃將其可靠的部分納入國防軍,並在給其餘部分遣散費後將其解散,但部隊拒絕了他的計劃。之後,他在一份最後通牒中命令他們在12月16日之前撤出皇宮,但沒有得到回應。

12月17日,師中央委員會的一位有影響力的成員海因里希·多倫巴赫德語Heinrich Dorrenbach(Heinrich Dorrenbach)成功地在大柏林地區的士兵委員會中推動了一項決議。根據該決議規定,委員會將掌握對軍事單位的指揮權,所有軍銜標誌將被廢除,所有軍官將被解除。人民海軍師的一個代表團侵入了工兵委員會代表大會英語Revolutionary Stewards#December 1918: congress of councils and Christmas crisis正在舉行中的會議,要求立即對該決議做出決定。在一場激烈的騷亂之後,人民代表委員會的聯合主席胡戈·哈澤成功地將會議延期至第二天。在士兵委員會的壓力下,後來被稱為「漢堡七條德語Hamburger Punkte」的方案於12月18日通過,該方案與人民海軍師的要求非常接近[4]

柏林宮遭遇戰 編輯

 
在柏林宮前海神噴泉旁的人民海軍師機槍部隊。

1918年12月23日和24日,人民海軍師拒絕在未付清工資的情況下離開駐地,導致了所謂柏林宮遭遇戰英語Skirmish of the Berlin Schloss(或聖誕節之戰,德語:Weihnachtskampfe)。人民海軍師扣押奧托·韋爾斯作為人質,拘禁了政府並控制了總理府的電話交換機。艾伯特認為除了根據《艾伯特-格勒納協定英語Ebert–Groener pact》向軍隊尋求支持外沒有其他選擇。在這項11月10日簽署的秘密協議中,德國陸軍軍需總監威廉·格勒納(Wilhelm Groener)保證軍隊向艾伯特效忠,作為回報,艾伯特特別承諾會對左派起義採取迅速行動。阿諾德·萊克維斯(Arnold Lequis)將軍指揮的正規軍向人民海軍師推進,但由於武裝工人和其他革命單位的支持,他們無法攻入皇宮。在56名政府士兵和平民被殺後,艾伯特下令停止進攻[5]。政府不得不對人民海軍師做出重大讓步,其部隊編製得到保全,被完整地吸收到共和國軍隊中,並收到了它應得的欠薪。在政治上,這場小規模衝突導致了USPD-SPD聯盟的解體,當時人民代表委員會中的三名USPD成員辭職以抗議艾伯特和SPD採取的行動[6]

斯巴達克同盟起義和柏林三月戰鬥 編輯

1919年1月,在共產黨領導的斯巴達克同盟起義中,人民海軍師是站在激進左派一邊的,儘管他們被併入了共和國軍隊中。師長多倫巴赫在發動起義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宣稱不僅人民海軍師長,而且柏林所有的部隊都支持革命的領導人,並準備使用武力對抗艾伯特和菲利普·謝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的政府。來自部隊的壓力是促使KPD創始人之一的卡爾·李卜克內西(Karl Liebknecht)與革命工長組織英語Revolutionary Stewards(德語:Revolutionäre Obleute)採取行動的誘因之一。他們不僅抗議警察局長埃米爾·艾希霍恩因在柏林宮遭遇戰中拒絕對人民海軍師動用武力而被政府解職,而且還將行動目標定為推翻政府[7]。這一企圖很快就失敗了。

在起義戰鬥當中,多倫巴赫的聲明被證明是完全不準確的。柏林部隊沒有支持起義,甚至人民海軍師也保持了中立。

然而,1919年3月5日,在柏林三月的戰鬥中,人民海軍師的殘部被命令去解救被圍困在警察總部內的政府軍。結果政府軍把該師當成了敵人,並進行射擊。水兵們開槍還擊,加入了起義分子的行列。政府軍積極反擊,打敗了起義分子。

解散和消亡 編輯

該部隊於1919年3月被解散。當其成員前來領取退伍證和補發的工資時,自由軍團中上校威廉·萊茵哈特(Wilhelm Reinhard)部的奧托·馬洛(Otto Marloh)從每十個人中挑出了一個後將他們槍斃,馬洛的上級指揮官聲稱這是在根據帝國國防部長古斯塔夫·諾斯克(Gustav Noske)的總命令行事。雖然被選中的30人大部分都死了,但至少有一個人逃出來講述了這件事[8][9]。馬洛後來被宣告無罪,而他下令執行屠殺的上級卻從未得到審判。

東德的紀念活動 編輯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海軍部隊在人民海軍師之後被命名為東德的人民海軍(Volksmarine)。一些部隊和船隻以人民海軍師的知名成員命名。

歷屆指揮官 編輯

  • 保羅·維喬雷克(Paul Wieczorek, 1918.11.11-11.13 )
  • 奧托·托斯特(Otto Tost, 1918.11.13-11.23)
  • 格拉夫·沃爾夫-梅特尼希(Graf Wolff-Metternich, 1918.11.23-1918.12.7)[10]
  • 弗里茨·拉德克(Fritz Radtke, 1918.12.8-1919.1.8)
  • 瓦爾特·榮格與馬庫斯·馬基維茨(Walter Junge and Markus Markiewicz, 1919.1.8-3.11)

參考 編輯

  1. ^ Kluge, Ulrich. Soldatenräte und Revolution. Studien zur Militärpolitik in Deutschland 1918/19 (= Kritische Studien zur Geschichtswissenschaft. Bd. 14) [Soldiers' Councils and Revolution. Studies on Military Politics in Germany 1918/19 (=Critical Studies in History, Vol 14)]. Göttingen: Vandenhoeck und Ruprecht. 1975: 180. ISBN 3-525-35965-9. 
  2. ^ Gietinger, Klaus (2019). Paul Wieczorek – Neues über den ersten Kommandanten der Volksmarinedivision, in Arbeit – Bewegung – Geschichte, Heft I / 2019 [Paul Wieczorek – New information on the first commander of the People's Navy Division in Work - Movements - History, Vol. 1 / 2019]. pp. 41–60.
  3. ^ Winkler, Heinrich August. Von der Revolution zur Stabilisierung. Arbeiter und Arbeiterbewegung in der Weimarer Republik 1918 bis 1924 (= Geschichte der Arbeiter und Arbeiterbewegung in Deutschland seit dem Ende des 18. Jahrhunderts. Bd. 9) [From the Revolution to Stabilization. Workers and the Workers' Movement in the Weimar Republic 1918 to 1924 (= History of Workers and the Workers' Movement in Germany Since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ol. 9.]. Berlin: Dietz. 1984: 97. ISBN 3-8012-0093-0. 
  4. ^ Winkler, pp. 104 ff.
  5. ^ Die Weihnachtskämpfe 191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Christmas Battles 1918.] Lebendiges Museum Online
  6. ^ Winkler, pp. 105ff.
  7. ^ Winkler, p. 121.
  8. ^ Slaughtered sailo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volution in Berlin.
  9. ^ Retzlaw, Karl. "Noske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rades Murder". All Power to the Workers' Councils: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German Revolution 1918-1919. 2012. ISBN 9781604867374. 
  10. ^ Schmidt, Ernst-Heinrich. Heimatheer und Revolution 1918: Die militärischen Gewalten im Heimatgebiet zwischen Oktoberreform und Novemberrevolution [Homeland Army and Revolution 1918: The Military Powers in the Homeland between the October Reform and the November Revolution].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 2017: 403. ISBN 978-3-486-8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