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紐爾·坎德斯

伊曼紐爾·讓·坎德斯(法語:Emmanuel Jean Candès,1970年4月27日)是一名法國統計學家。他是史丹福大學統計學電機工程教授,以及巴納姆-西蒙斯數學和統計學主席。

伊曼紐爾·坎德斯
Emmanuel Candès
出生 (1970-04-27) 1970年4月27日54歲)
 法國巴黎
國籍 法國
母校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史丹福大學
知名於小波理論
曲波變換
壓縮感知
配偶基婭拉·薩巴蒂英語Chiara Sabatti
獎項斯隆獎(2001)
詹姆斯·H·威爾金森數值分析與科學計算獎(2005)
瓦西爾·A·波波夫獎(2006)
艾倫·T·沃特曼獎英語Alan T. Waterman Award(2006)
通訊論學會論文獎(2008)
喬治·波利亞獎英語George Pólya Prize(2010)
科拉茨獎英語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11)
拉格朗日連續優化獎(2012)
丹尼海因曼獎(2013)
麥克阿瑟天才獎(2017)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統計學
電機工程學
機構史丹福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博士導師戴維·多諾霍

生平

編輯

坎德斯於1993年獲得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1]。他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1998年在戴維·多諾霍[1][2]的指導下獲得統計學博士學位,並立即加入史丹福大學的教師隊伍,擔任統計學助理教授[1]。他於2000年到加州理工學院任教[1],2006年被任命為羅納德和瑪克辛·林德應用和計算數學教授。他於2009年回到史丹福大學。

研究工作

編輯

坎德斯的早期研究涉及非線性近似理論。在他的博士論文中[2],他開發了被稱為曲波和脊波的小波的一般化,能夠捕捉訊號中的高階結構。這項工作對圖像處理多尺度分析英語Multiscale modeling產生重大影響,並為他贏得2001年的波波夫近似理論獎[3]

2006年,坎德斯與澳美數學家陶哲軒[4]共同撰寫了一篇論文,在壓縮感知領域起到帶頭作用:從少數精心構建的、看似隨機的測量中恢復稀疏的信號。此後,許多研究人員對這一領域做出了貢獻,提出只需要一個傳感器就能記錄照片的相機的想法[5][6]

獲獎和榮譽

編輯

2001年,坎德斯獲得斯隆獎[1]。他在2005年被授予詹姆斯·H·威爾金森數值分析與科學計算獎[1]。2006年,他獲得瓦西爾·A·波波夫獎[3]以及艾倫·T·沃特曼獎英語Alan T. Waterman Award,其研究被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描述為「完全是革命性的」[7]。2010年,Candès和Terence Tao被授予George Pólya獎。 2011年,坎德斯被授予科拉茨獎英語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8]。2012年,坎德斯獲得由數學優化學會英語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Society(MOS)和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英語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SIAM)頒發的拉格朗日連續優化獎。他還在2013年被哥廷根科學院授予丹尼·海因曼獎。2014年,他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9]。2015年,他獲得AMS/SIAM的喬治·戴維·伯克霍夫獎英語George David Birkhoff Prize。他也是SIAM的會士[10]。2017年,坎德斯獲得麥克阿瑟獎,表彰其探索不完整數據集的訊號恢復及矩陣完成的極限,對多個領域的高影響力應用產生影響[11]

2018年,坎德斯獲選為美國數學學會會士[12]。2020年,他被授予阿斯圖里亞斯親王技術和科學研究獎[13]

個人生活

編輯

坎德斯的妻子是史丹福大學統計學家基婭拉·薩巴蒂英語Chiara Sabatti[1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Speaker bio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6 July 2011. from NIPS 2008.
  2. ^ 2.0 2.1 Emmanuel Jean Candes數學譜系計劃的資料。,
  3. ^ 3.0 3.1 The Vasil A. Popov Prize: Emmanuel Candes, 2001, Third Prize Recipi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athemat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4. ^ Tao, Terence; Candès, Emmanuel J., Near-optimal signal recovery from random projections: universal encoding strategies?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6, 52 (12): 5406–5425, S2CID 1431305, arXiv:math/0410542 , doi:10.1109/TIT.2006.885507 [失效連結].
  5. ^ Mackenzie, Dana, Compressed sensing makes every pixel count,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PD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14–127, 2009 [2022-11-30], ISBN 978-0-8218-4478-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6-15) .
  6. ^ Sullivan, Laurie, Megapixel Images Created With One Pixel: The camera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digital pixel grid with an array of tiny micromirrors, InformationWeek, 11 October 2006 [202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1) .
  7. ^ Candes to Receive Waterman Aw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06.
  8. ^ ICIAM announces prizes for 2011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1 September 2011., SIAM, 2010.
  9.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embers and Foreign Associates Elected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8 August 2015.,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9 April 2014.
  10. ^ SIAM Fellows: Class of 201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5 April 2017.
  11. ^ Emmanuel Candès. [202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12. ^ 2018 Class of the Fellows of the AM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3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6) 
  13. ^ Yves Meyer, Ingrid Daubechies, Terence Tao and Emmanuel Candès, 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 for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2020. Princess of Asturias Foundation. [23 June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6). 
  14. ^ Khan, Amina. MacArthur fellow Emmanuel Candès uses little bits of data to see the big picture. Los Angeles Times. 10 October 2017 [8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3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