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舞
假面舞(韓語:탈춤)是一種表演者頭戴面具表演的朝鮮半島傳統舞蹈戲劇。假面舞在朝鮮半島不同地區有不的稱呼,包括山台戲(首爾、京畿道)、假面舞(黃海道)、野遊(慶尚南道)、五廣大(慶尚南道)等。[1]:203鐵嶺市的假面舞被歸爲農樂舞的一種。[2]
假面舞 | |
韓語名稱 | |
---|---|
諺文 | 탈춤 |
文觀部式 | talchum |
馬-賴式 | t'alch'um |
假面舞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演員的表演等藝術樣式為一體,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綜合性藝術形式[3]。假面舞通常是諷刺社會弊端的諷刺喜劇[4]:185。2022年11月,韓國假面舞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5]。
表現手段
編輯語言
編輯與一般戲劇語言不同,假面舞的戲劇語言是「開放」的,同時也是具有對話性質,必須藉助演員與觀眾的良性互動來推動戲劇情節的展開。假面舞的台詞中留有「空白」,需要觀眾進行「補空」。通過這種「留空」與「補空」的原理,演員與觀眾直接互動交流,使觀眾在戲劇表演中自覺不自覺地置身於戲劇情境之中,與演員一起共同參與假面舞的創作。[3]
音樂
編輯與作為戲劇輔助手段的西方戲劇音樂不同,假面舞的音樂是直接表現手段,也是統領假面舞情感的手段。假面舞樂隊由2名杖鼓手、4名小鼓手、1名小鑼手、1名大鑼手和1名嗩吶手組成。樂隊自始至終引領假面舞的演出,樂隊鼓點的強弱、快慢及嗩吶的旋律支配着演出的節奏,營構着整個演出過程的戲劇氛圍。[3]
舞蹈
編輯假面舞的舞蹈是一種具有人物個性特徵的舞蹈,每個劇中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舞蹈語彙。觀眾憑藉表演者的舞姿可判斷出人物的類型。演員通過舞蹈展示劇情。假面舞的舞蹈不追求外在的「美」,而是追求內在的「真」。假面舞的每場開頭和結尾,都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3]
派系
編輯本山台戲假面舞
編輯本山台戲假面舞來源於本山台戲[a][1]:217,主要流行於阿峴洞、社稷洞、舊把撥、碌磻等首爾近郊。在其影響下,別山台戲、黃海道鳳山假面舞、康翎假面舞、殷栗假面舞、慶尚南道水營野遊、東萊野遊、統營五廣大、固城五廣大、駕山五廣大等假面舞相繼出現[1]:223-224。本山台戲假面舞一般有辟邪儀式舞、兩班科場、破戒僧科場、老太婆科場等戲劇情節[1]:227。
洞祭戲假面舞
編輯洞祭戲假面舞源於祈願全村平安、豐收的洞祭[1]:259,是一種朝鮮半島本土自生的假面舞[1]:217。慶尚北道安東的河回和屏山兩地的別神祭假面戲、慶尚北道慶山的慈仁八廣大戲、江原道官奴假面舞等都屬於洞祭戲假面舞[1]:261。河回別神祭假面戲中的破戒僧科場、嘲弄儒學及儒者等內容也表明,洞祭戲假面舞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受到了本山台戲假面舞的影響[1]:264。
其它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韓] 田耕旭; [韓] 文盛哉 譯. 《韩国的传统戏剧》.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978-7-309-10893-4.
- ^ 朴永光《论“场景”中的朝鲜族农乐舞》. [2020-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 ^ 3.0 3.1 3.2 3.3 韓英姬. 韩国假面剧的形态特征.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 ^ 趙楊. 《朝鲜民间文学》. 銀川: 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544-0134-7.
- ^ 详讯:韩国假面舞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韓聯社. 2022-11-30 [202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