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妮絲·艾佛丁

凱妮絲·艾佛丁(英語:Katniss Everdeen)是蘇珊·柯林斯系列小說《飢餓遊戲三部曲》的女主角,整部系列小說皆由她的第一人稱視角敘述。凱妮絲在小說第一部《飢餓遊戲》初登場,是來自施惠國第12區的一名16歲少女,自願代替妹妹參與一年一度的「飢餓遊戲」。在後兩部小說《星火燎原》和《自由幻夢》中,她成為了施惠國人民對抗都城的革命象徵。

凱妮絲·艾佛丁
飢餓遊戲三部曲角色
首次登場飢餓遊戲
最後登場自由幻夢
創作者蘇珊·柯林斯
飾演珍妮花·羅倫絲
角色設定資料
暱稱貓草(蓋爾的稱呼)
別名燃燒的女孩
性別女性
國籍施惠國
家人艾佛丁先生、艾佛丁太太(父母)
櫻草花·艾佛丁西班牙語Primrose Everdeen(妹妹)
配偶比德·梅爾拉克
兒女2(一子一女)
行政區第12區

珍妮花·羅倫絲在改編自小說的《飢餓遊戲系列電影》中飾演凱妮絲·艾佛丁[1]

生平

編輯

飢餓遊戲

編輯

凱妮絲·艾佛丁與她的母親和妹妹櫻草花·艾佛丁西班牙語Primrose Everdeen(小櫻)住在貧困的第12區,該區的任務是生產煤礦,凱妮絲的父親死於一次礦井事故中,自此之後,凱妮絲便成了家中唯一的支柱,她時常要去森林裏偷獵以養家餬口。男孩蓋爾·霍桑法語Gale Hawthorne是她的好友,兩人常結伴去偷獵。

第74屆飢餓遊戲的抽籤日時,小櫻不幸被抽中,但凱妮絲自願替代她成為第12區的女性貢品,與另名被抽中的男性貢品比德·梅爾拉克共赴都城。凱妮絲與比德得到了他們的伴護人艾菲·純克特、導師黑密契和造型師秦納等人的幫助,凱妮絲穿着秦納設計的有燃燒效果的衣服公開露面,因而得到「燃燒的女孩」外號。在電視訪談上,比德表示了他對凱妮絲的愛慕,這讓凱妮絲感到很困擾。

等飢餓遊戲將至尾聲、除了凱妮絲與比德外的所有貢品都死去時,他們兩人得知遊戲只允許有一名勝利者,凱妮絲拿出毒漿果決定兩人一起自殺,這迫使遊戲設計師改變規則,讓兩人同時成為勝利者。由於大多數觀眾認為他們是一對熱戀中的戀人,凱妮絲與比德也只能在鏡頭前這樣演下去。[2]

星火燎原

編輯

凱妮絲與比德在第74屆飢餓遊戲上的表現被某些行政區視為反叛的作為,因此有幾個行政區已開始暴動,凱妮絲更成為叛變的象徵人物。這使史諾總統親自來到第12區警告凱妮絲,要她與比德繼續裝成一對戀人,以試圖平息暴動。按照都城方的指示,凱妮絲與比德開始了「勝利之旅」,走遍十二個行政區。

第75屆飢餓遊戲適逢「大旬祭」,貢品將從往年勝利者中抽選,因此凱妮絲與比德又得再次前往都城參與飢餓遊戲。最後,凱妮絲與芬尼克等幾位參賽者被第13區的叛軍救走,但比德與喬安娜卻落入都城之手。[3]

自由幻夢

編輯

凱妮絲的家鄉第12區被都城投下的炸彈摧毀,但她的母親、小櫻、蓋爾以及不少居民都逃了出來,第13區收容了他們。第13區的柯茵總統要求凱妮絲化身為叛軍的象徵「學舌鳥」,以激勵士氣,凱妮絲為了家人着想也只好同意。叛軍一一逐步攻下所有行政區,直逼都城,凱妮絲與她的攝影小組及一隊士兵潛入都城,遇上不少陷阱,不少人都犧牲了,凱妮絲在總統官邸前見到一艘有都城徽章的氣墊船向兒童投下炸彈,身為叛軍軍醫的小櫻亦在凱妮絲面前身亡。凱妮絲被嚴重燒傷,等她大致痊癒後,便前去找被囚禁的史諾總統,史諾告訴她炸彈其實是第13區的叛軍投放的。

在行刑日當天,凱妮絲自願成為處決史諾的劊子手,但她卻射殺了柯茵總統,以為小櫻復仇。醫生斷定凱妮絲是精神受創的瘋子,這使她最終被釋放及送回第12區。

凱妮絲最終選擇與比德結婚,多年後他們育有一子一女。[4]

創作

編輯

忒修斯牛頭怪神話對於蘇珊·柯林斯《飢餓遊戲三部曲》的創作有着重要影響,柯林斯最早在8歲時就讀到了這個故事。她曾在受訪時指出凱妮絲「是未來版的忒修斯」[5][6]

命名

編輯

「凱妮絲」(Katniss)的名字是取自於茨菰印地安語[7]

而她的姓「艾佛丁」(Everdeen)則是取材自湯瑪士·哈代小說《遠離塵囂英語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的農場女主人芭絲芭·艾佛丁(Bathsheba Everdene)[8]

評論

編輯

美國恐怖小說史蒂芬·金書評中形容凱妮絲是個有着「蹩腳名字」的「酷孩子」[9]評論家David Gritten在《每日電訊報》撰文說,凱妮絲比《哈利波特》或《暮光之城》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都具優勢,「她是女孩們的榜樣」[10]。《出版人週刊》書評則評價:「柯林斯塑造人物的功力,讓凱妮絲雖然彷彿是個冷酷、精明的女孩,卻仍令人喜愛」。《紐約時報書評》稱凱妮絲的性格「複雜而迷人」[11]

電影

編輯

獅門影業在2011年3月透露,約有30位女演員均表態願意飾演凱妮絲·艾佛丁,包括艾碧姬·比絲蓮愛瑪·羅拔絲茜爾莎·羅倫艾美莉·賓特寧雪琳·伍德利琳德茜·馮塞卡希莉·施丹菲等人[12]。同年3月11日證實將由珍妮花·羅倫絲飾演凱妮絲此一角色[13]。當時勞倫斯20歲,比角色凱妮絲(16歲)還要年長[14]。作者蘇珊·柯林斯認同這個決定[15];而後她對勞倫斯在電影裏的表現亦十分滿意[16]

影響

編輯

在《時代雜誌》清點出的15名2014年最熱門虛擬角色中,凱妮絲·艾佛丁名列第七[1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Katniss Everdeen (Character). IMDB.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8). 
  2. ^ 蘇珊·柯林斯 著, 鄧嘉宛 翻譯. 飢餓遊戲. 臺北: 大塊文化. 2009年9月. ISBN 978-986-213-136-7. 
  3. ^ 蘇珊·柯林斯 著, 鄧嘉宛 翻譯. 星火燎原. 臺北: 大塊文化. 2010年2月. ISBN 978-986-213-160-2. 
  4. ^ 蘇珊·柯林斯 著, 鄧嘉宛 翻譯. 自由幻夢. 臺北: 大塊文化. 2011年1月. ISBN 978-986-213-216-6. 
  5. ^ Rick Margolis. A Killer Story: An Interview with Suzanne Collins, Author of 'The Hunger Games'. School Library Journal. 2008-09-01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9). 
  6. ^ Mockingjay (The Hunger Games #3). Powell's Books.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4). 
  7. ^ Professor Sprout Goes to District 12 and the Arena: Some ‘Hunger Games’ Plant and Berry Thoughts. www.hogwartsprofessor.com.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0) (美國英語). 
  8. ^ 翁新涵. 《飢餓遊戲》凱妮絲、《亂世佳人》郝思嘉 真有其人.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5-09-17 [2018-11-11]. 
  9. ^ Stephen King. The Hunger Games. EW.com. 2008-09-08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英語). 
  10. ^ Gritten, David. Why has 'The Hunger Games' outdone 'Twilight'?. The Telegraph. 2012-03-26 [2018-11-11].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5) (英國英語). 
  11. ^ 飢餓遊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塊文化
  12. ^ 'Hunger Games': Jennifer Lawrence, Saoirse Ronan, Chloe Moretz, Emma Roberts, and more up for Katniss -- EXCLUSIVE. EW.com. 2011-03-03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1) (英語). 
  13. ^ Exclusive: Jennifer Lawrence Gets Lead Role in 'The Hunger Games'. TheWrap. 2011-03-16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1) (美國英語). 
  14. ^ 'Hunger Games': Is Jennifer Lawrence the Katniss of your dreams?. EW.com. 2011-03-17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4) (英語). 
  15. ^ 'Hunger Games' director Gary Ross talks casting Jennifer Lawrence -- EXCLUSIVE. EW.com. 2011-03-17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1) (英語). 
  16. ^ 《饥饿游戏》曝中文海报 人物关系图透生存危机. 中新網. 2012-06-05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7). 
  17. ^ 《時代》熱門虛擬角色排行 艾莎、初音入列.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12-05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