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彪(1942年),男,青海湟中人,盲人曲藝演員,被稱為「青海阿炳」、「河湟阿炳」,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海下弦代表性傳承人

劉延彪
曲藝家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籍貫青海湟中
出生1942年10月16日
 中華民國青海省西寧縣謝家寨村
(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湟中區總寨鎮謝家寨村)
職業曲藝演員
語言漢語
母校青海省盲人培訓班
父母劉文平
音樂類型青海下弦西寧賢孝青海越弦青海平弦青海關弦打攪兒眉戶小調道情燈影戲
演奏樂器三弦二胡板胡洋琴
出道日期1955年
代表作品《尕女婿抬水》
《滿天星》
《河湟兩岸風光好》
《椒香飄浮黃河源》
《林沖賣刀》
《社員都是向陽花》
《鴻雁捎書》
《樊梨花征西》
《薛仁貴征東》
《饃饃渣造反》
《李翠蓮上吊》
獎項
  • 1966年中國殘疾人文藝比賽三等獎
  • 1983年西北五省區盲人錄音評比創作一等獎、演奏二等獎
  • 1989年第二屆全國盲人藝術調演大賽西北地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

生平 編輯

1942年出生於今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總寨鎮謝家寨村,為天生視力障礙,幼時隨常來謝家寨賣藝的陳姓藝人學習,1955年開始走街賣藝。1960年參加青海省盲人培訓班,並與同班的青海賢孝盲藝人學藝,同時向其盲文教師任治平學習樂理盲譜、樂器發音原理及樂器部位的名稱與相互作用,畢業後加入宣傳隊。2014年4月,其學生李光榮向謝家寨村委會請求到了一間文化室,由青海省文化館配發樂器,並取名為謝家寨文化曲藝室,成立大金錢曲藝隊,以供劉延彪及其徒弟在此練習技藝[1][2][3][4][5]

獎項 編輯

  • 1966年中國殘疾人文藝比賽三等獎
  • 1983年西北五省區盲人錄音評比創作一等獎、演奏二等獎
  • 1989年第二屆全國盲人藝術調演大賽西北地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青海日報》. “河湟阿炳”刘延彪. 青海羚網.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2. ^ 刘延彪. 中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3. ^ 馬金瑜. 《寻找最后的“阿炳”》. 《文史精華》. 2014, (18): 65–69. 
  4. ^ 張德生; 魯占奎. 《刘延彪心忧民间曲艺传承》 (PDF). 《海東時報》. 2019-06-12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1). 
  5. ^ 張德生; 魯占奎. 《刘延彪曲艺之路桃李满园》 (PDF). 《海東時報》. 2019-06-26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