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東(1893年—1938年),字曦洲,山東沂水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將領。東北講武堂畢業。曾任東北軍7師6旅旅長,15師中將師長,東北軍總司令部中將參議,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中將主任參事,義勇軍5軍團總指揮,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騎兵挺進軍1軍2旅旅長,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第2挺進軍23師師長,西北「督剿」專員,西安行營參議兼總務處長,5戰區高參兼2路游擊司令。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中的劉震東烈士遺像

生平 編輯

 
早年照片

山東沂水(今沂南縣張莊)人。20歲時進濟寧道尹公署任書記,後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歷任東北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25年奉軍重新整編後,升任第七師第六旅旅長。1928年,入陸軍大學受訓,學成後出任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中將主任參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前往熱河(今分屬河北、遼寧、內蒙)招募組織抗日義勇軍,自任第五軍團總指揮,在赤峰開魯展開游擊戰。1933年2月,日軍向熱河發動進攻。此前,張學良已將東北抗日義勇軍收編為七個軍團。劉震東所部五千多人是第一軍團的主力,駐紮在開魯大樹營子,守衛熱河北路開魯至赤峰一線。21日,日軍第六師團主力、第十一旅團及「蒙古軍」一部,向劉震東駐地偷襲。劉率軍反擊,將敵擊退。次日,敵又以飛機輪番轟炸,並配以炮擊,劉部奮力反擊,終因火力不敵,損失慘重,被迫放棄陣地,向開魯以南轉移。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繼續轉戰,襲擊日軍。

1933年5月,馮玉祥在察哈爾組織抗日同盟軍,轉戰熱河的劉震東首先通電響應,加盟後被委任為第二挺進軍第二十三師師長。在馮玉祥的領導下,參加了保衛察省,收復失地的戰鬥。1935年6月,東北軍被迫移駐陝西,劉震東隨軍到西安。在此期間,他逐步接受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為共御外侮而奔走,頗受張學良器重。西安事變後,任西安行營參議兼總務處長,並協助于學忠整頓東北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震東立即帶人回鄉組織地方抗日武裝,還多次致電南京,請纓抗敵,並於同年11月親赴南京請戰。一個月後,劉震東被任命為第五戰區高參兼第二路游擊司令,但隊伍需由自己組建。在兵餉兩無的條件下,劉震東盡最大努力開展工作。他立即張榜招募抗日誌士,並派胞弟回山東老家號召鄉人入伍。為了給部隊籌集餉項,他令家人打開自家的糧倉變賣積存的數十石糧食,並說:「只求有辦法救國,雖傾家亦在所不惜。」劉震東的所為獲得了民眾的廣泛擁護,在1938年初便組成了有兩千餘人的第二路游擊隊,包括愛國青年學生、農民武裝及原第三路軍潰散的人馬,其屬下遍及膠東、魯北、魯南和蘇北等地。他親率部隊不斷襲擊小股敵人,炸毀日軍倉庫,破壞日軍運輸線,有力地配合了正規軍作戰。他被稱為「游擊劉司令」。

1938年1月,日軍精銳坂垣第五師團在青島登陸後,為配合磯谷師團合圍台兒莊,分兩路全力向臨沂進逼,直取徐州。2月中旬,劉震東奉命率領兩個支隊由隴海線上的新安(今新沂)北上莒縣,歸第三軍團長龐炳勛指揮,參加保衛臨沂一線的戰鬥。到2月17日,第五師團田野支隊及偽軍武裝共五千餘人,逼近臨沂東北的莒縣、沂水和日照一線。第五戰區令海軍陸戰隊及民團從正面阻擊來敵,劉震東率部下毫不畏懼,冒着日軍猛烈的飛機轟炸和重炮的轟擊,奮勇抵抗日軍的進攻,雙方相持三日之久。後奉命開往莒縣城西。21日下午,劉震東率部入城堅守。劉部兩個支隊僅四百餘人,每人只有幾枚馬尾手榴彈,全隊槍支彈藥很少,但大家士氣高昂。入城後,劉震東立即組織構築臨時防禦工事,堵塞東門、北門。他邊組織防禦準備,邊四處巡視,鼓舞士氣。入夜,援軍一一五旅在旅長朱家麟率領下抵達莒縣,此後,許樹聲也率縣大隊開回城裏。當夜,守軍成立了城防指揮部,劉震東任總指揮,他表示要與莒城共存亡。22日拂曉,日軍從東、北、西三面將莒縣城包圍。5時半,日軍發起攻擊。激戰中,城外南面高地被敵人攻佔。劉震東指揮部隊奮力爭奪。日軍多次以重炮、機槍掩護攀城,均被守軍擊退。為了殲滅城南之敵,劉震東以兩營士兵組成敢死隊,衝出南門,包抄敵側後,南門之敵潰逃。但北門之敵,因有險可據,始終未能殲滅。後日軍主力會聚北門,強行攻城,戰況慘烈,城北告急。劉震東聞訊,不顧勸阻,登上城牆,奔赴北角指揮作戰。一個多小時後,日軍十餘人攜輕機槍登上城牆,集中火力向守軍掃射,城西北角被日軍攻破。劉震東冒着彈雨,在北城牆上飛奔督戰,指揮堵擊。就在城西北角被守軍奪回之際,他不幸頭部、腹部中彈,壯烈殉國。時年45歲。 劉震東犧牲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徐州親自主持召開了追悼會。《新華日報》也對他的事跡進行報道。3月9日,國民政府發佈褒揚令,表彰劉震東的戰功,並追晉陸軍中將。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