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

巴勒斯坦城市

加沙(阿拉伯語:غَزَّة‎,羅馬化Ghazzah希伯來語עַזָּה‎,羅馬化:ʻAzah)是加沙走廊以及巴勒斯坦地區的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巴勒斯坦國加沙省的首府。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449,221人(2009年資料),現由哈馬斯實際控制。[4]周邊人口約160萬。

加沙
غَزَّة
市政類型A(城市)
阿拉伯文轉寫
 • 拉丁字母Ghazzah
 • 拉丁字母 (DIN 31635)Ġazzah
加沙天際線,2007年
加沙天際線,2007年
加沙在巴勒斯坦國的位置
加沙
加沙
加沙在巴勒斯坦的位置
座標:31°31′N 34°27′E / 31.517°N 34.450°E / 31.517; 34.450
國家 巴勒斯坦
加沙省
建立公元前15世紀
政府
 • 類型城市(自1994年[1]
 • 市長Nizar Hijazi
面積[2]
 • 總計45 平方公里(17 平方英里)
人口(2017年人口普查)[3]
 • 總計590,481人
 • 密度13,122人/平方公里(33,985人/平方英里)
網站www.gaza-city.org

名稱

編輯

「加沙」稱謂目前的最早來源是公元前15世紀埃及圖特摩斯三世的軍事記錄。在反映晚期非利士時期的新亞述來源中,它被稱為Hāzat[5]

閃米特語言中,這個城市名稱的意思是「兇猛的、強壯的」[6]。加沙的希伯來語名稱是ʿAzza(עַזָּה)——這個詞開頭的ayin在聖經希伯來語中代表一個清音的咽喉擦音,但在現代希伯來語中,它是無聲的。歐洲語言的紗布一詞(如英語Gauze)可能來自於古代腓尼基語的加沙[7]

據沙欣(Shahin)稱,古埃及人稱它為gḏt,「Ghazzat」(「珍貴城市」),而穆斯林常常稱它為「Ghazzat Hashem」,以紀念哈希姆,穆罕默德的曾祖父,據伊斯蘭傳統,他埋葬在這座城市。

阿拉伯語音譯為阿拉伯語名稱是Ghazzah或Ġazzah。因此,「Gaza」在英文中可能被拼寫為「Gazza」。

歷史

編輯

加沙位於亞洲非洲地中海紅海的交通要衝,有着漫長而複雜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歷史記載以來,該地先後被古埃及迦南非利士以色列聯合王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英國埃及以色列等統治。

統治者年表

編輯

以下時間線中的紅色條表示所指示的群體在此期間擁有有限的自治權,而非主權。[8]

古埃及迦南迦南喜克索斯人古埃及非利士人以色列王國 (後期)新亞述帝國古埃及新巴比倫帝國阿契美尼德帝國馬其頓帝國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聖殿騎士團英格蘭王國阿尤布王朝蒙古帝國馬穆魯克蘇丹國鄂圖曼帝國穆罕默德·阿里帕夏鄂圖曼帝國大英帝國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哈馬斯

地理

編輯

加沙位於平原上,海灘和港口位於該市核心區以西3公里(1.9英里)處,市區約為45平方公里(17平方英里)。位於耶路撒冷西南78公里(48英里),特拉維夫以南71公里(44英里),和拉法以北30公里(19英里)。[2]

加沙的人口依賴地下水作為唯一的飲用水,農業用途和家庭供應來源。最近的溪流是南部的瓦迪加扎河(Wadi Ghazza),它在冬天只盛有少量的水,而在夏天幾乎沒有水。大部分水都被以色列在上游用光了。沿岸的加沙含水層是加沙地帶的主要含水層,主要由更新世砂岩組成。像加沙地帶大多數地區一樣,加沙也被第四紀土壤所覆蓋。土壤中的粘土礦物吸收了許多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從而部分減輕了地下水污染的程度。[9]

老城區是加沙核心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大致分為兩個居民區:北部達拉傑區(也稱為穆斯林區)和南部Zaytun區(包含猶太區和基督教區)。大多數建築建於馬穆魯克和鄂圖曼帝國時代,有些建築建在較早的建築之上。舊城區的古代部分約為1.6平方公里(0.62平方英里)。[10]老城有七個歷史悠久的大門:巴布·阿斯卡蘭(亞實基倫之門),巴布·達魯姆(代爾·巴拉的門),巴布·巴赫爾(海之門),巴布·馬納斯(馬納斯之門), Bab al-Baladiyah(鎮的門),Bab al-Khalil(希伯倫的門)和Bab al-Muntar(泰勒·蒙塔爾的門)。一些較老的建築採用ablaq風格的裝飾,其特徵是在馬穆魯克時代盛行的紅白相間的磚石結構。達拉傑(Daraj)擁有黃金市場(Qissariya)以及加沙大清真寺(加沙最古老的清真寺)和賽義德·哈希姆清真寺(Sayed al-Hashim Mosque)。在Zaytun的是Saint Porphryrius教堂,Katib al-Wilaya清真寺和Hamam as-Sammara(「撒瑪利亞人的澡堂」)。[11]

加沙有着炎熱的半乾旱氣候柯本:BSh),具有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冬季溫和多雨,夏季乾熱。[12]春季在3月至4月左右,最熱的月份是7月和8月,平均最高溫度為33°C。最冷的月份是1月,氣溫通常在18°C。雨水稀少,一般在11月至3月之間,年降水量約為390毫米。

加沙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8.3
(64.9)
18.9
(66.0)
21.1
(70.0)
24.4
(75.9)
27.2
(81.0)
29.4
(84.9)
30.6
(87.1)
31.7
(89.1)
30.6
(87.1)
28.9
(84.0)
25.0
(77.0)
20.6
(69.1)
25.6
(78.1)
日均氣溫 °C(°F) 13.9
(57.0)
14.5
(58.1)
16.4
(61.5)
19.1
(66.4)
21.8
(71.2)
24.5
(76.1)
26.0
(78.8)
27.0
(80.6)
25.6
(78.1)
23.3
(73.9)
19.8
(67.6)
16.1
(61.0)
20.7
(69.2)
平均低溫 °C(°F) 9.4
(48.9)
10.0
(50.0)
11.6
(52.9)
13.8
(56.8)
16.4
(61.5)
19.5
(67.1)
21.4
(70.5)
22.2
(72.0)
20.5
(68.9)
17.7
(63.9)
14.5
(58.1)
11.6
(52.9)
15.7
(60.3)
平均降水量 mm(吋) 104
(4.1)
76
(3.0)
30
(1.2)
13
(0.5)
3
(0.1)
1
(0.0)
0
(0)
1
(0.0)
3
(0.1)
18
(0.7)
64
(2.5)
81
(3.2)
390
(15.4)
平均相對濕度(%) 85 84 83 82 84 87 86 87 86 74 78 81 83
月均日照時數 204.6 192.1 241.8 264.0 331.7 339.0 353.4 337.9 306.0 275.9 237.0 204.6 3,288
日均日照時數 6.6 6.8 7.8 8.8 10.7 11.3 11.4 10.9 10.2 8.9 7.9 6.6 9.1
數據來源:Arab Meteorology Book[13]

人口

編輯

根據1557年鄂圖曼帝國的納稅記錄,加沙擁有2477名男性納稅人。1596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加沙的穆斯林人口包括456戶家庭,115個單身漢,59個宗教人士和19個殘疾人。除了穆斯林之外,鄂圖曼帝國軍隊中還有141名「 jundiyan」或「士兵」。在基督徒中,有294戶家庭和7個單身漢,而有73戶猶太人家庭和8個撒瑪利亞人家庭。估計有6,000人居住在加沙,使其成為鄂圖曼帝國巴勒斯坦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耶路撒冷采法特

1838年,大約有4,000名穆斯林和100名基督教納稅人,這意味着大約有15,000或16,000的人口,使其比當時的耶路撒冷還大。基督教家庭總數為57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加沙的人口已達42,000;然而,1917年在加沙的盟軍與鄂圖曼帝國及其德國同盟之間的激烈戰鬥導致人口大量減少。由英國當局於1922年進行的以下人口普查顯示,人口急劇減少,人口為17,480,其中包括16,722名穆斯林,54名猶太人和701名基督徒。

根據巴勒斯坦中央統計局(PCBS)1997年的人口普查,加沙和鄰近的al-Shati營地的人口為353,115,其中男性佔50.9%,女性佔49.1%。加沙的年輕人口絕大多數,其中一半以上處於嬰兒年齡至19歲之間(佔60.8%)。年齡介於20至44歲之間的約28.8%,介於45至64歲之間的佔7.7%,而64歲以上的年齡佔3.9%。[14]

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戰爭之後,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湧入加沙,使加沙人口激增。到1967年,人口已增長到1948年的六倍。1997年,加沙51.8%的居民是難民或其後代。自那時以來,該市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到2017年達到590,481,使其成為巴勒斯坦領土上最大的城市[15]。加沙市是世界上最高的整體增長率之一。它的人口密度為9,982.69 /平方公里(26,424.76 /平方英里)媲美紐約(10,725.4 /平方公里 - 27,778.7 /平方英里)和巴黎(半數21000 /平方公里– 55,000 /平方英里)。2007年,貧困,失業和惡劣的生活條件普遍存在,許多居民獲得了聯合國糧食援助。[16]

圖集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alestine Facts Timelin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7-29. Palestinian Academic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PASSIA).
  2. ^ 2.0 2.1 Gaza City. Gaza Municipality. [200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0). 
  3. ^ Main Indicators by Type of Locality - Population, Housing and Establishments Census 2017 (PDF). 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CBS).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28). 
  4. ^ 2009 cens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age 61. 巴勒斯坦中央統計局英語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5. ^ Lemaire, André; Halpern, Baruch; Adams, Matthew Joel. The Books of Kings: Sources, Composition, Historiography and Reception. The Books of Kings: Sources, Composition, Historiography and Reception. BRILL. 2010. ISBN 978-90-04-17729-1 (英語). 
  6. ^ Masalha, Nur. Palestine: A Four Thousand Year History. Palestine: A Four Thousand Year History. Zed Books Ltd. 2018-08-15. ISBN 978-1-78699-275-8 (英語). 
  7. ^ PerryCook, Taija. Did the Word 'Gauze' Originate from Gaza?. Snopes. 2024-02-02 [2024-09-16] (英語). 
  8. ^ PM Netanyahu's Speech in the Knesset Session in Memory of Yitzhak Rabin. 2010-10-20 [6 January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9. ^ Satellite View of Gaza. Palestine Remembered. [200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30). 
  10. ^ El-Haddad, Laila. Hammat al-Sammara/Hammam es-Samara/Sammara Public Baths. This Week in Palestine. December 2006 [200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7). 
  11. ^ Gaza Strip: Communities and Neighborhoods Map (PDF) (地圖) 2009.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2-19). 
  12. ^ Gaza. Global Security. [2009-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1). 
  13. ^ Appendix I: Meteorological Data (PDF). Springer. [2015-10-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14. ^ Gaza Governorate: Palestinian Population by Locality, Subspace and Age Groups in Years. 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CBS). 1997 [200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30). 
  15. ^ FAQ. 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CBS). [201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16. ^ Five militants die in Gaza strike. BBC News. 2008-02-27 [200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