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商學院

南京大學商學院(Nanjing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是南京大學下設學院之一。

經濟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在經濟、商科領域具有深厚的歷史,是中國高等工商管理教育的發源地,為中國商學院的鼻祖。南京大學商學院設有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類學科。

歷史

編輯

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時期,就已開始教授商科課程。

1917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時期,創辦商業專修科,楊杏佛擔任主任。

1920年,南京高師籌建國立東南大學,商業專修科劃歸東大,改設商科。1921年,商科自南京遷至上海改組為國立東南大學、暨南學校合立上海商科大學;1922年3月,由東大獨立承辦,改稱國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除一部分遷回南京外,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是中國第一所商學院。商學院初設普通商業、工商管理、銀行理財、會計學、國際貿易、國際運輸各系,郭秉文校長親自掌校,馬寅初任教務主任。同時在1921年東南大學時期,文理科下設政法經濟系,王伯秋任系主任,後分設經濟學系,蕭純錦等人曾任系主任;1928年改名中央大學經濟學系,葉元龍任系主任,任教的有馬寅初、何浩若等人。[1][2]

1949年,中央大學更名南京大學;商學院早於1932年獨立,經濟系也在1952年分出,調至復旦大學;不久經濟商科在中國大陸被取消。隨着文化大革命動亂結束,中國大陸撥亂反正,1978年,南京大學恢復經濟學系,成立企業管理專業;1986年成立企業管理系,後改名工商管理系;1987年,開辦了首期中外合作工商管理碩士(MBA)培訓。

1988年成立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下設經濟學、企業管理、國際貿易、經濟決策4個系和高校財務專科、人口研究所、經濟技術實驗室。

1989年1月,國際貿易系更名為國際經濟貿易系、工商管理系更名為國際企業管理系。1993年5月,成立國際會計系和國際金融系。

1993年,南京大學商學院獲准在新加坡開辦工商管理碩士(MBA)班,這是中國大學首次赴海外開辦高層次的學位班。1994年起在國內開辦正式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教育。

1997年9月,國際會計系更名為會計學系、國際金融系更名為金融學系、國際企業管理系更名為工商管理系。

2000年1月,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更名為南京大學商學院,下設經濟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5個系和人口研究所、計算機實驗室等。 2001年7月,增設電子商務系。2003年3月,增設市場營銷系。

2006年9月,設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有經濟學系、國際經濟貿易系、金融學系、人口研究所;管理學院有工商管理系、會計學系、電子商務系、市場營銷系。

2007年3月,產業經濟學系和人力資源管理學系正式成立,金融學系更名為金融與保險學系。2013年7月,電子商務系和市場營銷系合併為營銷與電子商務系。[3]

現況概覽

編輯
 
商學院大樓 安中大樓

根據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年公佈的2007-2009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排名,南大商學院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均位居全國前五,同時工商管理學居南方地區第一。

系科設置

編輯

經濟學院

  • 經濟學系
  • 產業經濟學系
  • 國際經濟貿易系
  • 金融學系

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學系
  • 人力資源管理系
  • 市場營銷系
  • 電子商務系
  • 會計學系

專業設置

編輯
  • 本科專業
    •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方向)、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
    • 經濟學、經濟學(產業經濟方向)、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碩士研究生專業
    • 數量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世界經濟 產業經濟學
    • 企業管理 金融學 會計學 國際貿易學 電子商務
  • 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專業教育
  • 博士研究生專業
    • 企業管理 會計學 金融學
    • 政治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世界經濟 產業經濟與投資 技術經濟及管理

其他機構設置

編輯

研究機構

  • 企業戰略研究所
  • 人力資源戰略研究所
  • 跨國經營研究與培訓中心
  • 經濟發展研究所
  • 國際經濟研究所
  • 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 數量經濟研究所
  • 人口研究所
  • 投資金融研究中心
  • 國際金融研究所
  • 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南京大學經濟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其他

  • 財務與會計研修中心
  • 保險從業人員培訓考試中心

職業教育

編輯

工商管理碩士MBA與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教育項目機構

  • 南京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中心
  • 南京大學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教育中心
  • 南京大學商學院高級高級經理培訓與發展(EDP)中心
  • 中荷國際工商管理教育中心(與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Maastricht School of Management)合作)
  • 南京大學-康奈爾大學聯合EMBA教育中心(與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Johnson School at Cornell University)合作)
  • 南大-密大跨國MBA(Multinational MBA,為國際首創跨國MBA,和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合作,生源一半來自中國,一半來自美國,在美國和中國各學習一年,中方學生還將在美國帶薪實習三個月,畢業同時頒發兩校學位。2005年起招生,中方申請學生需具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通過全國MBA聯考南大分數線、持有TOEFL 550分與GMAT 500分及以上的成績)

其他

編輯

國家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國家精品課程:

出版刊物

  • 《南大商學評論》,執行主編:皮建才教授

主辦活動

  • 「企業跨國經營國際研討會」:經營管理學者、企業家、企業高層管理人士關於企業跨國經營的共同探討交流平台,連接學術界和產業界之間的交流及合作。旨在總結、發掘、產生新的企業跨國經營管理思想、理論、方法和成果,推動經濟全球化時代企業跨國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始於1992年,1996年後每三年舉行一屆。
  • 「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由南大商學院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江蘇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以經濟學者等擔當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庫」,為南大所在本地之江蘇地方政府政策諮詢的最高平台。成立於1997年,每年舉行兩到三次[4]

校友

編輯

南京大學商學院校友在開創中國現代工商業發展和經濟建設的事業中,發揮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以中國中央銀行制度的奠基人徐柏園、中國證券市場的先驅王志莘等人為代表人物。

在中國經濟管理學界,南京大學校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國大陸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後建立的重要的經濟管理教學科研機構,多由南大畢業的校友擔綱,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胡代光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陶大鏞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鮑覺民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陳觀烈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首任院長林少宮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蔡馥生。此外,南京大學經濟系和商學院畢業的校友還有上海財經大學(原上海財經學院)校長褚葆一東北財經大學(原東北財經學院)校長佟哲暉西南財經大學(原西南財經學院)校長王叔雲等人。

在臺灣,中研院院士於宗先曾指出[5],主要由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經濟系校友引入了現代經濟學。其中邢慕寰教授在台灣經濟學界造詣最深,學術成就最高;他不但創辦了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也籌辦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班。施建生教授的經濟學原理和經濟政策,對引進現代經濟理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王作榮先生在1990年以前曾是台灣經濟建設的設計師。此外還有政治大學商學院首任院長韋從序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及經濟系主任華嚴魯傳鼎李蘭甫等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在財經界,曾任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部長的陳慶瑜,帶領臺灣實現金融自由化的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都是南京大學(中央大學)畢業的校友。

工商管理界,楊必立教授是台灣管理學的開拓者,也是中國工商管理碩士(職業企管碩士,MBA)教育的開創者。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管理學在相當程度上自台灣引進。在歷史上,被稱為現代「中國會計之父」的潘序倫、被稱為現代「中國廣告之父」的林振彬等人在商學院任教,也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早期人才。在改革開放後的當代中國大陸,商學院教授周三多是管理學的重要重建人;趙曙明是人力資源管理學和企業跨國經營管理學的開拓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為南大商學院校友。在商學界,南大校友還包括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創建人楊亨(Jan Borgonjon,曾任中歐工商學院前身中歐管理中心主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被列為最傑出華人金融學者的王江(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首任院長、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南大商學院金融學系兼任教授)等人。

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南高、东大的系科设置. historymuseum.nju.edu.cn. [2024-07-12]. 
  2. ^ 定名前后. historymuseum.nju.edu.cn. [2024-07-12]. 
  3. ^ 历史沿革. nubs.nju.edu.cn. [2024-07-12]. 
  4. ^ 「解密江蘇高層論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決策》2008年第5期
  5. ^ 中大校訊(民95年9月):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2010-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