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實思維

在心理上否定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而建构一种新可能性假设的思维

反事實思維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人們往往會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提出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和假設。[1]這些想法包括 "如果....."和 "如果我當時......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人們在想到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結果時腦海中就會浮現這些想法。反事實思維想到的結果在現實中永遠不可能發生,因為這個想法和想到的結果只與過去發生的事情有關[1]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維斯基(Amos Tversky)於1982年開創了反事實思維的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相對於普通的事情,人們在遇到特殊事件發生後往往更容易設想 "如果....就不會....."[2]

向上反事實思維與向下反事實思維

編輯

向上反事實思維聚焦於如何使情況變得更好。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想到他們本可以做得不一樣。例如有人想到「如果我三天前開始學習,而不是昨天晚上,那樣的話我可以考得更好。」由於人們經常想到他們本可以做得不同,人們在向上反事實思維中會經常感到後悔。

向下反事實思維關注的是慶幸情況沒有變得更糟。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會對結果感到滿意,因為他們意識到情況本可能變得更糟糕。例如有人想到「我直到昨晚才開始學習,沒想到我很幸運,我居然得了一個『 c』。[3][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Roese, N.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7, 121 (1): 133–148. PMID 9000895. doi:10.1037/0033-2909.121.1.133. 
  2. ^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82). "The simulation heuristic". In Kahneman, D. P. Slovic, and Tversky, A. (eds.).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pp. 201–208.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 Roese, N. J. The functional basis of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4, 66 (5): 805–818 [2021-07-28]. doi:10.1037/0022-3514.66.5.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8). 
  4. ^ McMullen MN, Markman KD, Gavanski I. Living in neither the best nor wor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upward and downwar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n: Roese NJ, Olson JM, editors. What might have bee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Erlbaum; Mahwah, NJ: 1995. pp. 13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