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敖慶

中国化学家(1915—2008)

唐敖慶(1915年11月18日—2008年7月15日),江蘇宜興人,中國理論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爲「中國量子化學之父」。曾任吉林大學校長。

唐敖慶
唐敖慶塑像,位於吉林大學唐敖慶樓前
性別
出生(1915-11-18)1915年11月18日
 中華民國江蘇省宜興
逝世2008年7月15日(2008歲—07—15)(92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
職業理論化學家 · 教育家

生平 編輯

1936年夏,唐敖慶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七七」事變爆發後,隨校南遷,先在長沙臨時大學學習,1938年隨校到昆明,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化學系。

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1月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1952年調任吉林大學教授,參加領導吉林大學化學系創建工作。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學部委員。1956年任吉林大學副校長; 當他正在向配位場理論發動攻勢時,文革爆發,他同樣遭到了厄運。1976年,還有人強迫唐敖慶作檢查。但他仍舊堅持研究[1][2] 1978年至1986年任吉林大學校長。1981年被聘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1981年至1992年曾任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大會選舉了第一屆理事會成員,他出任常務理事[3]

1986年2月主持組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出任主任;後任吉林大學名譽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主任。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擔任副主席[4][5][6]

2008年7月15日11時15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

學術貢獻 編輯

 
唐敖慶星紀念碑,位於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唐敖慶樓

50年代初提出計算複雜分子旋轉能量變化規律「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1955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重視,於195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頒發的自然科學三等獎。50年代後期解決國家建設急需的高分子合成和改性問題,轉入高分子反應與結構關係的研究,對高分子縮聚、交聯與固化、同聚、共聚及裂解等反應逐一進行深入研究,形成的明顯特色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體系。60年代初以化學鍵理論的重要分支-配位場理論這一科學前沿課題研究,帶領其研究集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創造性地發展完善了配位場理論及其研究方法;此項成果被1966年北京國際暑期物理討論會評為十項優秀成果之一,並於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70年代以來與江元生共同着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經過10多年努力,提出了本徵多項式的計算分子軌道系統計算對稱性約化三條定理,使量子化學形式的計算、分子軌道系統計算、對稱性約化三條定理,使這一量子化學形式體系,不論就計算還是對有關實驗現象的解釋,均表達為概括性高、含義直觀、簡便易行的分子圖形的推理形式;1987年,該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共發表學術論文260多篇;與其研究集體合作出版《配位場理論(方法、英文版)》、《分子軌道圖式理論(中、英文版)》、《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量子化學》、《應用量子化學》、《約化密度矩陣引論》、《配位場理論方法補編(中、英文版)》、《微觀反應動態學》等8部學術專著。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志在千里——记量子化学家唐敖庆. [2023-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7). 
  2. ^ 矢志不渝唐敖庆. [2023-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7). 
  3. ^ 李均著.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29–130. ISBN 7-5361-3221-2. 
  4. ^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國科協研究室. : 94–96. 
  5.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6.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