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轎
喜轎,也稱花轎、婚轎、婚輿,是傳統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中式婚禮的喜轎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
歷史
編輯中國的花轎於宋代出現,主要用途是接新娘到丈夫家舉行婚禮。新郎如果去迎親,多為騎馬伴隨,有時也可乘坐藍、綠甚至紅色的小轎子跟隨。但因為婚禮尚未舉行,傳統上雙方仍要守男女之防,新郎在接新娘後前往男家時不會同乘一轎。
中式花轎多為4人抬,有的時候加2人替換,或者在前後打傘、放鞭炮等。在新娘娘家起轎、新郎家下轎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有關的民俗儀式,稱為備轎;但具體情況則因地域而不同。去娘家的路上,花轎一般不可以空着,而是坐一名男孩,稱為壓轎孩。
迎娶時所需花轎須由男方準備,一般只有新郎、新娘、迎親婆和送親婆能乘轎,其所乘之轎須是暖轎。迎娶隊伍中的其他人員如伴郎、伴娘和鼓樂手等只能騎馬、乘車、或步行,如有殘疾不便乘車騎馬只能乘轎,其所乘之轎須為涼轎。迎娶時乘轎之所以如此等級分明是為了突出新娘和新郎之地位,不能讓別人搶了新人風頭和彩頭。
不少地區有「頭水轎」之婚俗,即娶親花轎的轎帷子,必須是第一次使用;若不是,新娘可拒絕上轎。[1]因為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舊時夫妻或婆媳吵嘴,妻子/兒媳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有些地方的傳統是只有初嫁女子可坐花轎,寡婦再嫁只能坐普通轎子,或要走一段路才可以上花轎。至於納妾,有些地方可以坐花轎,有些地方不能坐轎或者坐其他的轎。但總的來說,舊時女性一生最多只坐一次花轎,因此是很有特殊意義的經歷。
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的新娘也受中國影響,出嫁時坐喜轎。
在其他地區如印度也有坐喜轎的習俗。
結構
編輯中國南方常見的花轎為硬衣式,全木結構,上部為四角出檐的寶塔頂。北方則多為軟衣式,在木轎框的四周罩紅色轎幃而成,並繡有囍字、百鳥朝鳳、富貴花卉、丹鳳朝陽、鳳穿牡丹、福祿鴛鴦、麒麟送子和百子圖等吉祥圖案,綴以金、銀色,以烘托熱鬧喜慶氣氛。[1]此俗也同樣源於新娘穿鳳冠、霞帔,坐花轎,享半幅金鑾駕待遇之民間傳說。皇帝的全幅金鑾駕為十六抬,半幅金鑾駕為八抬。轎子坐箱框架上不蒙帷子者為涼轎(亮轎、顯轎),蒙帷有蓋者為暖轎(暗轎)。